首页 > 国家专业标准(ZB) > ZB X 66014-1987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验方法
ZB X 66014-198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ZB X 66014-1987

中文名称: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专业标准(Z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实施日期:1985-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28530

相关标签: 固态 发酵 酱油 检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发酵、酿造>>X66调味品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标准价格:8.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ZB X 66014-1987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验方法 ZBX66014-198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检验方法
Analyticmethods of soy sauceoflowsalt-solidfermentation
ZBX66014-87
代替SB74-78
本标准适用于以脱脂大豆(或大豆)及麸皮、麦粉等为原料,采用低盐因态发酵工艺酿造的酱油各项感官、理化指标的测定。1取样
1.1瓶装酱油
每批瓶装酱油按级分别抽取6瓶,其中3瓶分别进行感官、理化和卫生检验,余下3瓶留作保质期试验。
1.2散装酱油
散装酱油搅勺后,每批按级分别采集样品约1500mL,分装于3个磨口瓶中(取样所用容器、用具必须灭菌)。分别进行感官、理化和卫生检验。2感官检验
2.1色泽体态
将样品摇匀后,用胖肚吸管吸取2mL样品,放入20mL比色管中,用18%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后静置4h,对光观察其澄清度及有无沉淀物。另将2mL样品置于直径70mm白色
磁血中,对光摇动,鉴定其颜色和体态。2.2香气
量取样品50mL于150mL锥形瓶中,将瓶轻轻摇动,膜其气味。2.3滋味
吸取0.5mL样品,滴入口内,用舌尖涂布满口,鉴别其滋味及后味长短。第二次品尝时须用清水嗽口后进行。
3理化检验
3.1样品前处理
将样品充分振摇后,用干滤纸滤入干燥的250mL磨口瓶中备用。3.2无盐固形物
式中:X——样品中无盐固形物的含量,g/100mL;X1样品中总固形物的含量,g/100mL;X2—样品中食盐的含量,g/100mL。3.2.1总固形物
样品在9810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所得到的干物质的量,即为总固形物的含量。
3.2.1.1仪器
分析天平:感量0.1mg,称量200g;电热恒温干燥箱:40×40×50cm;胖肚吸管:10mL、5mL;
称量瓶:Φ40mm,h25mm。
3.2.1.2操作
吸取酱油样品(3.1)10.00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10%稀释液。
吸取10%稀释液5.00mL,放入已烘至恒重的称量瓶中,然后移入98~100℃干燥箱中,将瓶盖斜置于瓶边。6h后,将瓶盖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约需半小时)称重。再烘1h,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量差不大于1mg,即为恒重。3.2.1.3计算
式中:x2—样品中总固形物的含量,g/100mL;A恒重后总固形物和称量瓶的重量,g;B—称量瓶的重量,g。
3.2.1.4允许误差
允许误差:0.30g/100mL。
3.2.2食盐(以氯化钠计)
以铬酸钾为指标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氯化钠,终点为浅桔红色,由硝酸银标准溶液的耗用量计算样品中食盐的含量。3.2.2.1仪器
胖肚吸管:2mL。
3.2.2.2试剂
铬酸钾指标液:10%;
硝酸银标准溶液:0.1000N;
配制:称取硝酸银17.00g,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后,稀释至刻度,混匀。标定:称取在27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氯化钠0.1200g,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50mL,溶解后加入铬酸钾指示液0.5mL,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浅桔红色,记下耗用硝酸银溶液的毫升数。同时做空白试验。计算:
(V-V0)X0.0585
式中:N—
硝酸银当量浓度;
氯化钠的重量,g;
耗用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空白耗用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氯化钠毫克当量。
3.2.2.3操作
吸取10%稀释液2.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蒸馏水50mL和铬酸钾指示液0.5mL用硝酸银标准液滴定至溶液皇浅桔红色为终点。记下耗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同时做空白试验。
3.2.2.4计算
(V-V0)XNX0.0585
式中:X3—样品中食盐的含量(以氯化钠计),g/100mL;N——硝酸银标准溶液当量浓度;V样品稀释液耗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Vo—空白耗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0.0585
氯化钠毫克当量。
3.2.2.5允许误差
允许误差:0.20g/100mL。
3.3氨基氮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又含有氨基,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使溶液显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3.3.1仪器
酸度计(附磁力搅拌器);
碱式滴定管:25mL;
胖肚吸管:10mL。
3.3.2试剂
酚酰乙醇指示液:1%;
磷酸盐(标准物质)缓冲液:pH6.88;硼砂(标准物质)缓冲液:pH9.22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物质)缓冲液:pH4;甲醛:36%~38%;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0500N。
配制:称取氢氧化钠120g于2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100mL搅拌使其溶解,冷却后,摇匀,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塞,放置数目。澄清后,吸取上层清液2.80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标定:称取在105~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0.2000g于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50mL使其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消失为终点,记下耗用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同时做空白试验。计算:
(V-V0)X0.204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式中:N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重量,g;
氢氧化钠溶液用量,mL;
-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用量,mL;0.2042—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毫克当量。3.3.3操作
?(5)
吸取10%稀释液10.00mL于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60mL,开动磁力搅拌器,用0.0500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停止搅拌后酸度计指示pH8.20时加入甲醛10mL,开动磁力搅拌器
混匀,再用0.0500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继续滴定至停止搅拌后酸度计指示pH9.20,记下加入甲醛后消耗0.0500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同时做空白试验。3.3.4计算
(V-VO)XNX0.014
式中:X4-
-样品中氨基氮的含量(以氮计),g/100mL;样品稀释液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mL:空白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毫升数,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当量浓度;
氮的毫克当量。
3.3.5允许误差
允许误差:0.03g/100mL。www.bzxz.net
3.4全氮
样品中的含氮化合物经浓硫酸消化后,生成硫酸铵,加碱蒸馏出的氨,以硼酸吸收,甲基红一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3.4.1仪器
凯氏烧瓶:200mL或250mL;
冷凝器:外管长300mm;
电热恒温干燥箱:40cm×40cm×50cm;氮球;
分析天平:感量0.1mg、称量200g;胖肚吸管:2mL。
3.4.2试剂
混合指示液:1份0.2%甲基红乙醇液与5份0.2%溴甲酚绿乙醇液混合;混合试剂:3份硫酸铜与50份硫酸钾混合;硫酸:95%~98%;
锌粒:
氢氧化钠(化学纯)溶液:40%(W/M);盐酸标准溶液:0.1000N。
配制:量取盐酸9mL于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标定:称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0.1200g于250mL锥形瓶中加
入蒸馏水50mL,溶解后,加混合指示液3滴,用上述配制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灰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
(V-V0)X0.0530
式中:N—盐酸的当量浓度:
一无水碳酸钠的重量,g;
V——盐酸溶液用量,mL;
空白试验盐酸溶液用量,mL;
一碳酸钠的毫克当量。
3.4.3操作
吸取样品(3.1)2.00mL于干燥的250mL凯氏烧瓶中,加入硫酸铜一硫酸钾混合试剂4g,硫酸10.00mL,然后放入通风橱内(烧瓶口放一个小漏斗,并将烧瓶以45°角度斜置于电炉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溶液微沸,至炭粒全部消失,消化液呈澄清的浅绿色,再继续加热15min,取下,冷却。然后缓缓加入蒸馏水120mL,将冷疑管下端的导管插入盛有2%硼酸溶液30mL及混合指示液2~3滴的锥形瓶中的液面下。再沿凯氏烧瓶瓶壁缓慢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40mL.锌粒2粒,迅速连接蒸馏装置(整个装置应严密不漏气),接通冷却水,振摇凯氏烧瓶,加热蒸馏至馏出液约120mL然后将接收瓶放下少许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再蒸罐1min,然后停止加热,用少量蒸罐水冲洗冷凝管下端的外部,取下接收瓶。以0.1000N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灰红色为终点,记下耗用毫升数。同时做空白试验。3.4.4计算
(V-V0)XNX0.014
-样品中全氮的含量(以氮计),g/100mL;式中:X5
-样品耗用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空白耗用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氮的毫克当量。
3.4.5允许误差
允许误差:0.03g/100mL。
3.5注意事项
3.5.1、所用试剂纯度除特别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8)
3.5.2以上理化检验项目,同一样品应做两个平行试验,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大于允许误差,取其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商业部副食品局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柔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7-11-20发布1988-07-01实施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