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专业标准(ZB) > ZB J 73040-1989 制冷压缩机组电气控制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
ZB J 73040-198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ZB J 73040-1989

中文名称:制冷压缩机组电气控制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国家专业标准(Z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实施日期:1991-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72978

相关标签: 制冷 压缩机 电气控制 设备 通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3制冷设备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JIS B8461-80 NEQ

出版信息

标准价格:15.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ZB J 73040-1989 制冷压缩机组电气控制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 ZBJ73040-198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制冷压缩机组电气控制
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ZB J73 040-- 89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压缩机组电气控制设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则存本标准适用于以氨、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制冷压缩机组(以下简称主机)的启动、停止、运行、参数显示、安全保护、能量调节、程序控制等的电气控制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本标准不适用于通用启动设备。2引用标准
额定电压
GB 156
电气设备额定电流
GB3047.1面板、架和框的基本尺寸系列GB 26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GB 2682
GB J232
GB1720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电气装置安装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JB8产品标牌
JB2626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保护、自动继电器及装置常用文字与图形符号3技术要求
3.1-般规定
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3.2环境条件
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3.2.1海拔不超过2500m。
3.2.2环境温度
a.不同海拔高度的环境温度按表1的规定。b.最低环境温度为一5℃。
海拔高度.m
最高环境温度,C
≤1000
1 000~1 500
>1 500~~2 000
3.2.3最湿月日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的最低平均温度为25℃。3.2.4设备安装时的倾斜为相对于垂直基准轴的任何方向不大于5°3.2.5设备周围不应有严重尘土和爆炸危险的介质。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5-30批准>2 000~-2 500
1990-01-01实施
ZB J73 040—89
3.2.6设备使用地点不应有剧烈振动与冲击。3.3基本性能
3.3.1额定电压
设备所属电路的额定电压值应符合GB156的规定。3.3.2额定电流
设备所属电路的额定电流值应符合GB762的规定。3.3.3绝缘电阻
设备中各个电路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a,二次回路对地(亦即对金属骨架或壳体)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Q;母线在断开其他所有支路时,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2。b.
3.3.4介电强度
设备中各个电路应能承受表2、表3所列工频(50Hz)正弦波介电强度试验电压,时间为1min,而无击穿或闪络。
额定绝缘电压U
>60~300
≥300~≤660
不直接与主电路连接的辅助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U60
3.3.5耐电压波动
介电强度试验电压(有效值)
介电强度试验电压(有效值)
2U1000,最低为1500
当电源电压(频率为额定值)与其额定值的偏差不超过土10%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3.3.6温升
设备通电运行后,各零、部件的极限温升应不超过表4的规。表4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设备零、部件名称
外部绝缘导线的接线点
操作手柄
金属手柄
绝缘材料手柄
铜母线及接头
可能接触的
外壳和盖
3.3.7电气性能
金属表面
绝缘表面
设备内所装电气元件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该元件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整台设备的电气性能应衍合434
电气原理图的要求
3.3.8气密性
ZB J73 040 -- 89
设备所属各个管路系统应按表5规定的试验压力进行气密性试验,保压5min不应渗漏表5
用于活塞式
制冷机的设备
用于螺杆式
制玲机的设备
3.3.9耐振动
吸气压力系统
排气压力系统
润滑油系统
冷却水系统
吸气压力系统
排气压力系统
润滑油系统
冷却水系统
试验压力
设备经振动试验,在持续30min振动后仍应正常运行,振动试验的频率和振幅按表6的规定。表6
与主机无管路相连的设备
与主机有管路相连的设备
3.3.10参数及工况显示
频率,,Hz
当设备具有各种参数及工况显示功能时应符合以下规定。振幅,mm
3.3.10.1设备所安装的对电流、电压、压力、压力差以及温度等参数显示仪表的精度应不低」2.5级3.3.10.2设备对主机的启动、停止、正常运行以及各种异常情况、各种故障等工况,均应以倍号灯准确可靠的显示。
3.3.10.3设备对主机出现的故障应立即报警。3.3.10.4设备对主机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在0~30s(可调>内预报警。规定的时间内异常情况消失,预报警停止;超过规定时间异常情况仍未消失,视为故障,预报警应切换成报警。预报警与报警在声音上应有明显区别。
3.3.11安全保护
3.3.11.1设备应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应能自动停止主机并报警。动作误差不超过5s3.3.11.2设备应具有排气压力保护功能,应能自动停止主机并报警。调整范围为0.6~~1.8MPa,动作误差不超过0.045MPa。
3.3.11.3设备应具有润滑油压力差保护功能,应能预报警或自动停让主机并报警。调整范翻为0.05~~0.35MPa,动作误差不超过0.025MPa。3.3.11.4当设备具有吸气压力保护功能时,应能自动停止主机并报警。调整范围为 -- 0. 03 --
0.4MPa,动作误差不超过0.02MPa。435
ZB J73 040 -- 89
3.3.11.5当设备具有断水保护功能时,应能预报警或自动停止主机并报警。调整范围为00.4MPa,动作误差不超过0.02MPa。3.3.11.6当设备具有排气温度保护功能时,应能自动停止主机并报警。调整范围,用于活塞式制冷机为130~170℃;用于螺杆式制冷机为80~120℃动作误差为土2℃。3.3.12自动运行
当设备具有自动运行功能时,应符合以下规定。3.3.12.1启动主机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0~40s可调)应降压运行,超过规定时间自动转为全压运行。降压误差不超过3%,延时误差不超过6%3.3.12.2自动进行能量调节。以吸气压力为被调量时,动作误差不超过0.01MPa,以温度为被调量时,动作误差不超过1℃。
3.3.12.3自动按预先规定的相关次序和时间顺序进行程序控制。动作误差不超过3%。3.3.12.4采用微机技术实现最佳工况运行。各控制点的基本误差为士1%。3.4使用寿命
3.4.1机械寿命
设备上手动操作的主要部分,其无故障连续动作次数应不少于2500次。3.4.2电寿命
设备的主要控制系统在通电、通气等条件下的无故障动作次数应不少于10000次。3.4.3漆膜附着力
设备漆膜的附着力,按圆滚线划痕范围内漆膜完整程度评定,应达到4级。3.4.4整台设备的无故障运行时间应不少于8000h。3.5工艺要求
3.5.1般结构
3.5.1.1设备外形结构的设计尺寸,应符合GB3047.1的有关规定。对于有管路连接,需要机前安装的设备,其外形结构的设计尺寸应根据主机的外形尺寸和安装位置来确定。3.5.1.2、金属的壳体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形状端正,底脚平稳,装配和各部分的装饰良好,、3.5.1.3面板应采取刚性好,有一定的耐热能力的材料制成。制好的面板应无裂纹及凹凸不平。面板上安装孔的边缘应平整光滑,无毛刺及裂口。同一排或同一行的孔不应有明显的左右偏移、上下错位。3.5.1.4设备上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启闭。同一组合的设备,应装设使用相同的钥匙的锁。
3.5.1.5各部件加工良好,焊缝处焊边均,无焊穿、裂缝、夹渣或气孔等缺陷。3.5.1.6设备壳体及所有黑色金属结构件均应覆有可靠的被覆层。电镀层应牢固、均匀、明亮,不应有脱落、斑痕等缺陷。漆膜应平整、光洁,不应有起皱、流痕、斑点、气泡、针孔和粘附物、脱落或露出底漆的地方。
3.5.1.7设备应有地脚紧固用的安装孔,并应提供供与地基固定连接的构件。3.5.2元件安装
3.5.2.1装在设备上的各个元件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和安装规范。同时,按设备图样的要求进行固装和调整。
3.5.2.2装在设备上的电气元件应保证有足够的拆修距离和安全的喷孤距离3.5.2.3设备L安装的指示灯和按钮颜色的含义应符合GB2682的有关规定。3.5.2.4各个元件的名称及工作状态应有文字、符号标明在适当部位。3.5.2.5设备的控制回路应安装短路保护装置。3.5.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3.5.3.1设备内两带电的导体之间,带电的导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之间的最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436
离按表7的规定。
额定电压
>60~250
>250~~400
ZB J73 040—89
额定电流≤60A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额楚电流≥60A
电气间隙
注:①绝缘材料(如电瓷件、玻璃及云母制品),热固性塑料(如胺基塑料、酚醛塑料及玻璃布板等)②绝缘材料(如酚醛纸板、酚醛布板、石棉板等)。③两带电的导体间。
带电的导体零件与裸露易碰的不带电的导电零件之间。3.5.3.2设备内裸露母线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应小于20mm3.5.4电气接线
3.5.4.1电源线的允许电流应大于连接在该电源线上的所有负荷的额定电流之和3.5.4.2母线的制造应符合GBJ232中母线装置篇的规定。3.5.4.3
二次回路所选用的绝缘导线的截面应符合以下规定:铜芯绝缘软导线的截面应大于0.5mm\;铜芯绝缘硬导线的截面应大于0.75mm2;mm
肥电距离
对于电子无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允许采用截面为0.5mm2以上的铜芯绝缘硬导线。3.5.4.4设备所属电路选配与标示的导线颜色应符合GB2681的规定。3.5.4.5壳体的穿线孔应使用保护胶圈,保护弹簧或保护套管等装置。3.5.4.6端子板的每侧接线般为根,最多不应超过两根。应标明线号。3.5.4.7每个接线柱上紧固两根以上导线时,在各线间应分别用螺母垫圈压紧。导线端部一般应压有铜制裸压接端头。
3.5.4.8布线中使用的绝缘导线应引穿至垂直或水平方向敷设的行线槽中。不在行线樽中的母线与电缆,应配有应力相当的支承件。3.5.4.9壳体内适当部位应装设清晰并便于长期保存的电气原理图板。3.5.4.10设备应具有可靠的接地设施:设备的金属部件如金属外壳、门、底座等与接地螺钉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与接地螺钉间a.
的连接电阻实测值应不超过0.12;b.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标记,标记应符合JB2626中规定;禁止在接地中钉的螺纹和导电接触面上喷涂覆盖层,不应将接地螺钉(螺母)用于机械紧固:c.
接地螺钉(螺母)应镀锌,其尺寸应符合表8的规定。d.
3.5.5管路
设备的额定发热电流、A
>20~~200
≥200~~600
>600~1000
ZBJ7304089
3.5.5.1设备的管路应采用无缝钢管或无缝铜管(氟利昂)制造,接地螺钉(螺母)
3.5.5.2管路弯曲部分不应有严重变形。其椭圆变形的长短比不应超过1.35。3.5.5.3管路应采用气焊连接,焊处应饱满均匀,不应焊缩管径。3.5.5.4管路内部应洗净吹干,不应有油渍污移。3.5.5.5管路外表应根据输送的介质涂上颜色。排气管路涂红色,吸气管路涂黄色,油管路涂绿色。管路如经电镀处理,在靠近接头处涂20mm颜色以示区别。3.5.5.6设备上的管路布置不应防碍门的开闭或后盖的拆卸。3.5.5.7管路应安装在便于维修的位置,尽量避免交叉、绕弯。3.5.5.8i
设备内管路应通过安装在壳体上的连接表阀和接头与壳体外设备连接。应在壳体安装阀和接头的部位装钉标明管路名称和工作状态的标牌。3.5.5.9#
3.5.5.10管路系统检查完毕后应将各连接表阀的阀口和接头口予以封闭。3.6保用期
在用广遵守产品的使用、保管、运输各规定的情况下,从制造广发货日期起的15个月内,产品确因装配质量不良而造成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免费予以修理或更换零(元)件。4试验方法
般试验条件
4.1.1电源电压除启动、停止时负荷变化外,连续运转的波动规定在额定电压的±.2%范围内。4.1.2电源频率规定在50Hz士1%范围内。4.1.3环境温度规定在15~35℃范围内。4.1.4空气相对湿度规定在45%~~75%范围内。4.1.5大气压规定在0.86×105~1.06×10°Pa范围内。4.2试验方法
4.2.1绝缘电阻试验
应用开路电压为500V的兆欧表,测试带电部分和有接地可能的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应符合3.3.3的规定。
对不能承受兆欧表高压冲击的电器元件(如半导体元件等),应于测试前将其自电路中拆除或短接4.2.2介电强度试验
在绝缘电阻试验完毕后进行。应用试验电压为每1000V的额定容量不小于0.5kVA的耐压试验台,对设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3.3.4的规定。对不能承受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冲击的电器元件(如半导体元件等),应于测试前将其自电路中拆除或短接。
4.2.3耐电压波动试验
ZB J73 040 89
应用调压变压器使接入设备电源端的电压按3.3.5规定的波动范围,进行试验,4.2.4温升试验
预先将热电偶或热敏电阻采用粘贴法固定在被测部位,然后对设备施加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使其运行,当达到稳定工况(温度增加不超过1C/h)后观察和记录热电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的示值。测试结果应符合3.3.6的规定。
4.2.5电气性能试验
根据3.3.7的规定,按电气原理图所规定的程序在电气试验台F逐项检验设备的电气性能及工况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4.2.6气密性试验
在管路系统试验台上采用干燥空气(露点温度-35C)或氮气进行,气体压力应缓慢加到3.3.8规定的试验压力值,然后关闭进气阀,压力表值应稳定,不应有渗漏。4.2.7耐振动试验
将设备按工作位置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然后按3.3.9规定的频率、振幅和时间进行振动,4.2.8参数及工况显示试验
a.各种仪表的参数显示试验应在各项有关的性能试验中同时进行,并通过试验台上的标准仪表校验其精度等级。
b.灯光信号、预报警、报警等工况显示应在各项安全保护功能试验中同时进行。以检验其可靠性。
4.2.9安全保护试验
安全保护试验应在制冷设备试验室中进行。试验时,首先将设备与试验用的主机和制冷系统的电路和管路接通,然后通过调整试验系统,造成主机的各种异常及故障工况,来检测设备对主机的安全保护功能以及动作误差。测试结果应符合3.3.11的规定。此项试验在出厂检验或抽查检验时,允许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
4.2.10自动运行试验
4.2.11耐湿试验
对丁装有管路的设备应进行耐湿试验。应将设备放入恒温恒湿箱中,按本标准3.2.3的规定调整箱内温度与湿度,经24h后取出测量壳体与导电零件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2。4.2.12机械寿命试验
设备主要操作部件的机械寿命试验应在机械寿命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时首先将设备的管路接通,然后通过机械传动使有关操作部件动作,由安装在试验台上的自动计数器记录动作次数。测试结果应符合3.4.1的规定。
4.2.13电寿命试验
设备主要控制系统电寿命试验应在电寿命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时首先将设备的电路与管路接通,然后将压力、压力差等参数调整到超过设定值,使有关控制系统动作,由安装在试验台工的自动计数器记录动作次数。动作频率应小于30次/h。测试结果应符合3.4.2的规定。4.2.14漆膜附着力试验
对于设备漆膜附着力的试验应按GB1720的规定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3.4.3的规定。5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设备检验分为出厂检验、抽查检验和型式检验。5.2出厂检验
ZB J73 040—89
设备出厂前应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4.2.5、4.2.6、4.2.8~~4.2.10等条规定对设备逐台进行试验,符合本标准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5.3抽查检验
5.3.1定型成批生产的每种型号设备,根据批产量按表9规定的台数随机抽查检验。表9
批产量
抽查数
101~500
501~1000
5.3.2设备抽查检验的试验方法按4.2.1~4.2.3、1.2.5、4.2.6、4.2.8~4.2.10的规定。如果抽套样品有一台不合格,应以加倍数量进行复检,如仍有一台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5.4型式试验
5.4.1每种型式的设备试制产品应进行型式检验并经鉴定合格,5.4.2每种型式的设备在结构上有重大改变时应进行型式检验。5.4.3设备型式检验应按第4章规定的方法进行,并经150h实际运行试验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方认为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每台设备上应有耐久性铭牌固定在明显部位,铭牌应符合JB8的规定,其上应标明:自动运行试验应在制冷室设备试验中进行。试验时首先将设备与试验用的主机和制冷系统的电路和管路接通,然后通过调整制冷系统的热负荷等被调量,来检测电控设备对主机自动运行的控制功能以及动作误差。检测结果应符合3.3.12的规定。此项试验在出厂检验或抽查检验时,允许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
厂名及商标;
产品型号;
产品名称;
主要的技术数据;
重量;
出厂编号;
制造日期。
每台设备的包装箱上应在明显部位用清晰的字迹标明:a.
产品型号及名称;
出厂编号或合同号;
收发地址、单位、到站(港);设备外形尺寸;
毛重量与净重量;
起吊部位及运输标志。
6.3出厂随带技术文件应包括:
装箱资料清单;
产品说明书;
产品合格证。
6.4产品说明书内容应包括:
产品型号和名称、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性能特点、使用范围的概述;使用说明、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说明;安装及接线、接管说明;
设备的外形及剖视图;
电气原理图:
备件及易损件月录。
6.5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的条件
ZB J73 040—89
6.5.1运输与贮存过程中的温度,应在~25~55℃的范围之间。短时(不超过24h)的温度可以达到70C
6.5.2运输与贮存过程中不应有强烈的碰撞和振动。6.5.3运输与贮存过程中应注意干燥、通风、应避免风、霜、雨、雪的侵袭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门。本标准由大连第二冷冻机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洪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