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326-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1326-2013
中文名称: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581KB
相关标签:
复用
系统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1326-2013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
YD/T1326-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33.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326-2013
代替YD/T1326-2004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Technicalrequirementsof coar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CWDM)
2013-04-25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光波长区的分配
4.1概述·
4.2通路间隔·
4.3标称中心波长
4.4通路分配表
5光接口分类
5.1概述
5.2参考点
5.3应用代码
5.4目标传输距离.
6参数定义
6.1一般参数:
6.MPI-SM到MPIRM点的参数
6.3Ss点的参数
6.4Rs-M点的参数..
6.5SM-s点的参数
6.6Rs点的参数
7参数值·…
7.110G光接口参数规范…
7.22.5G光接口参数规范·
7.31.25G光接口参数规范.
7.4R点到Ss点及Rs点到S点的抖动(仅针对具有3R功能设备)7.5客户侧光接口指标(R点和S点)8监控通路
9网络管理
9.1故障管理
9.2性能管理
9.3配置管理
9.4安全管理
YD/T1326-2013
YD/T1326-2013
10系统保护(可选)
10.1光通路保护(OCP)
10.2光复用段保护(OMSP)…
11子速率复用器(可选)
12光安全考虑..
附录A(资料性附录)双向CWDM传输的应用附录B(资料性附录)粗波分复用系统中OADM-附录C(资料性附录)CWDM使用波段的光缆衰耗19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D/T1326-2013
本标准代替YD/T1326-2004《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与YD/T1326-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NRZ10G带FEC的应用代码8S1-2D2F、8L1-2D2、8L1-2D2F、4S1-2D2F、4L1-2D2和4L1-2D2F,在目标传输距离表格中增加新增应用代码的情况(见5,2004年版第5节):增加“最大差分群时延DGD”和参数定义,并增加了10G应用代码的最大DGD参数值(见6,2004年版第6节):
增加4波、8波系统应用代码的参数列表,删除所有应用代码参数列表中关于波长偏移土7nm和土6.5nm兼容性的注释(见7,2004年版第7节);增加了光纤色散参数(见附录C,2004年版附录c)。本标准参考了ITU-TG.694.2《波分复用应用的谱栅格:粗波分复用波长栅格》、ITU-TG.695《粗波分复用应用的光接口》,同时结合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绪明、汪先明、蒋、鹰、李芳、武成宾、谢光、靳玉志。m
1范围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YD/T1326-2013
本标准规定了波长间隔为20nm的等通路间隔、通路数目多达8波、通路速率高达10G的粗波分复用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光波长区的分配、光接口分类、参数定义及参数值、监控通路、网络管理和系统保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承载非归零码(NRZ)1.25G、非归零码(NRZ)2.5G和非归零码(NRZ)10G速率等级的信号,在ITU-TG.652光纤(包括A,B,C,D4种)中传输的单纤单向点对点粗波分复用系统。单纤双向、带光分插复用或在ITU-TG.655光纤和ITU-TG.653光纤中传输的粗波分复用系统可以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1205-2010城市光传送网波分复用(WDM)环网技术要求YD/T1274-2003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160x10G/s80x10G/s部分YDN120-1999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IEEE802.3信息技术一局域与城域网一第三部分载波侦听多路访间的碰撞检测(CSMA/CD)访间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Technology-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Part3: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 MethodandPhysical LayerSpecifications)ITU-TG.652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Characteristicsofasingle-modeopticalfibreandcable)ITU-TG.653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Characteristicsof adispersionshiftedsingle-modeoptical fibre and cable)
ITU-TG.655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Characteristicsofa.non-zerodispersion-shiftedsingle-modeopticalfibreandcable)ITU-TG.664光传送系统的光安全进程和要求(Opticalsafetyproceduresandrequirementsforopticaltransport systems)
ITU-TG.694.2波分复用应用的谱栅格:粗波分复用波长栅格(SpectralgridsforWDMapplicationsCWDMwavelengthgrid)
ITU-TG.695粗波分复用应用的光接口(Opticalinterfacesforcoar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applications)
ITU-TG.957同步数字系列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Opticalinterfacesforequipmentsandsystemsrelatingto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ITU-TG.959.1光传送网物理层接口(Opticaltransportnetworkphysicallayerinterfaces)YD/T1326-2013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Reamplification, Reshaping
Reamplification,Reshaping andRetimingAvalanchePhotoDiode
BitBrror Rate
Code Mark Inversion
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arse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Differential GroupDelay
ExtinctionRatio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Gigabit Ethermet
Main Path Interface
Non-ReturntoZero
OpticalAdd-DropMultiplexer
Optical Channel Protection
Optical DemultiplexerUnit
Optical Multiplexer Unit
OpticalMultiplexSectionProtectionOptical Supervision Channel
Optical Terminal Multiplexer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Ptype-Intrinsic-Ntype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ReceiverbZxz.net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ingle-Longitudinal Mode
Simple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Transmitter
4光波长区的分配
4.1概述
再放大,再整形
再放大,再整形,再定时
雪崩光电二极管
比特差错率
传号翻转码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
循环完余校验
粗波分复用
差分群时延
消光比
前向纠错
吉比特以太网
主通道接口
非归零码
光分插复用器
光通路保护
光解复用单元
光复用单元
光复用段保护
光监控通路
光终端复用器
光转发单元
PIN光电二极管
偏振模色散
接收机
同步数字系列
单纵模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同步传输模块
发射机
ITU-TG.694.2规定了粗波分复用系统使用的光波长范围,该范围覆盖了单模光纤从1260mm以上的O、E、S、C、L、U等6个波段。
4.2通路间隔
YD/T1326-2013
通路间隔指相邻通路间的标称波长差,系统可以采用均匀间隔也可以采用非均匀间隔。本标准只规范20mm均匀通路间隔的粗波分复用系统。4.3标称中心波长
CWDM系统的光通路用所采用光在真空中的波长1来表示,其光频率f和Z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用以下表达式来表示:
式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取值为2.99792458×10°m/s。4.4通路分配表
粗波分复用系统所采用的通路波长分配满足表1的要求。表1CWDM系统通路波长分配
系统标称中心波长nm
表1中,用星号(*)和双星号(**)标出的是8通路系统的波长分配,对于4波通路系统不对具体波长使用进行限制,但应根据光纤衰耗和色散参数的优化使用,用双星号(**)标出的是本标准中对4通路系统进行具体参数计算用的波长分配,其他波长选择可以参照执行。5光接口分类
5.1概述
本标准规定了多通路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点对点双纤双向传输的应用情况,CWDM系统中采用线性和环网OADM的应用参见附录A中的规范,单纤双向的应用参见附录B。本标准规定了针对各种多通路系统应用代码的物理层参数定义及参数值。本标准仅规定不带光放大器的应用代码。3
YD/T1326-2013
5.2参考点
图1显示了CWDM系统应用的配置及参考点的定义OUT-T
MPI-SM
图1粗波分复用系统参考点定义
图1的系统参考模型是以ITU-TG.695中的BLACKLINK模型为基础,参考BLACKBOX模型中的参考点,根据WDM的实际情况设置的。模型没有包含任何光放大器,其中a)OTU-T代表系统发送端光转发单元:b)OTU-R代表系统接收端光转发单元(可选):c)OMU和ODU分别表示光复用器单元和光解复用器单元。图1中的各参考点定义如下:
1)R参考点为客户信号接收点:2)S参考点为客户信号发送点:3)Ss参考点为系统支路侧的单通路发送端输出点:4)RsM参考点为系统支路侧的单通路到主通道输入点:5)Rs参考点为系统支路侧的单通路接收端输入点:6)SMs参考点为系统支路侧的主通道到单通路输出点:7)MPI-SM参考点为系统主通道发送点:8)MPI-RM参考点为系统主通道接收点。5.3应用代码
粗波分复用系统应用代码可以识别和执行网络的结构及特性参数应用代码描述如下:
nWx-ytz
其中,
五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最大通路数。W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段间衰耗值,可以为:S,短距离:
L,长距离。
x为应用代码最多所支持的段数。y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支路速率等级分类0表示NRZ1.25G;
1表示NRZ2.5G;
2表示NRZ10G。
t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系统配置,姐:A表示使用了1个光功率放大器和1个光前置放大器B表示只使用了1个光功率放大器C表示只使用了1个光前置放大器,D表示没有使用光放大器:
使用放大器的应用待研究。
z为应用代码所支持的光纤类型:2为ITU-TG.652光纤:
3为ITU-TG.653光纤:
5为ITU-TG.655光纤。
如果采用单纤双向的系统,可以在应用代码前加一个字母表示:BnWx-ytz
其中,B表示单纤双向应用,
对一些应用代码,可以在代码最后增加后缀“F”来表示带FEC的情况。5.4目标传输距离
YD/T1326-2013
表2和表3分别是8波和4波多通路系统接口目标传输距离,表中的目标传输距离仅仅是作为分类而非规范。目标距离值是单通路目标距离的最小值,系统的功率预算和通路波长光纤衰耗系数的最坏值之比为单通路目标距离值。
裹28波多通路系统接口目标传输距离应用
光纤类型
光支路信号等级NRZ1.25G
NRZ1.25G目标距离km)
光支路信号等级NRZ2.5G
NRZ2.5G目标距离(km)
光支路信号等级NRZ10G
NRZ10G目标距离(km)
光纤类型
光支路信号等级NRZ1.25G
NRZ1.25G目标距离(km)
光支路信号等级NRZ2.5G
NRZ2.5G目标距离(km)
光支路信号等级NRZ10G
NRZ10G目标距离(km)
短距离(S)
ITU-TG.652
8S1-0D2
8S1-1D2
8S1-2D2F
表34波多通路系统接口目标传输距离短距离(S)
ITU-TG.652
4S1-0D2
4S1-1D2
4S1-2D2F
长距离(L)
ITU-TG.652
8L1-0D2
8L1-1D2
8L1-2D2
8L1-2D2F
长距离(L)
ITU-TG.652
4L1-0D2
4L1-1D2
4L1-2D2
4L1-2D2F
YD/T1326-2013
6参数定义
6.1一般参数
6.1.1最大通路数
单向系统中同时允许的最大光通路数目。6.1.2中心波长
标称中心波长基于表1规定的波长栅隔,CWDM系统允许的中心波长见表1。6.1.3通路间隔
相邻通路的标称中心波长差。
6.1.4光支路信号的比特率及线路码型光支路信号分为3类:
a)1.25G光支路信号,线路码型为NRZ码,比特率为622Mbit/s~1.25Gbit/stb)2.5G光支路信号,线路码型为NRZ码,比特率为155Mbit/s~2.67Gbit/s:c)10G光支路信号,线路码型为NRZ码,比特率为9.953Gbit/s~11.32Gbit/s。6.1.5最大比特差错率
为一个光传送段的比特差错率设计目标值,该目标值不应劣于相应的应用代码的比特差错率指标。6.2MPI-SM到MPI-RM点的参数
6.2.1最大衰耗
为各通路从MPI-SM到MPI-RM光衰耗值的最大值。6.2.2最大色度色散
为光通路中系统须容忍的色度色散的最大值。6.2.3最大差分群时延
差分群时延(DGD)是光传输信号脉冲的两个主偏振态之间的时间差异。对于几公里以上的距离,假设存在较强的随机偏振模式耦合,光纤中的DGD可以被认为存在麦克斯韦分布。本标准中,最大差分群时延为系统灵敏度最大劣化1dB时须容忍的DGD。由于PMD的统计性本质,平均DGD和最大DGD之间的关系只能用概率来定义,瞬时DGD超出任给定值的概率可以由麦克斯韦统计学来推断。因此,如果知道系统能容忍的最大DGD,可以用某一可接受的概率对应的最大值和平均值之比,来得出相应的等效平均DGD。表4给出了一些例子。
表4DGD平均值及概率
最大值和平均值之比
6.2.4MP1-SM点的最小光回波损耗超出最大值的概率
4.2×10-5
7.7×10-7
7.4×10-9
回波损耗是入射光功率(P)与反射光功率(P)之比,对数表示为10Ig(P/P)。6.2.5MPI-SM和MPI-RM点的最大离散反射沿光通路的不连续折射率引起反射。如果不加以控制,反射将通过影响光源,或者通过多次反射导致接收机处产生干涉噪声的形式影响系统性能。反射定义为在某一点的反射光功率对该点的入射光功率6
YD/T1326-2013
的比值。反射指的是从任意单个离散反射点的反射,而回波损耗指的是入射光功率对在该点上整个光纤的回波光功率(同时包含离散反射和分布散射如瑞利散射等)的比值。6.3Ss点的参数
6.3.1最大和最小发送光功率
Ss点的平均发送光功率是耦合进光纤的伪随机数据序列的平均功率。该参数以一个功率范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形式给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成本优化,并包含在标准工作条件下的所有工作状态,包括连接器劣化、测量容差和老化效应。6.3.2最大中心波长偏移
标称中心波长和实际中心波长之差。中心波长偏移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首先,激光器制造过程中为了达到批量生产的目的,会引起的一定的制造容差:其次,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非制冷激光器的输出信号波长产生漂移。该参数也包含了由于光源调啾、信息带宽、自相位调制展宽以及老化效应等引起的光波长变化。6.3.3最大一20dB谱宽
该参数针对单纵模激光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从峰值波长下降20dB的光谱宽度。6.3.4最小边模抑制比
整个激光器光谱中最高的峰值与次高峰值的比值。6.3.5眼图
发射机的脉冲形状包含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过冲、下冲和振铃等。为防止接收机灵敏度的过度劣化,须采用眼图来规范反射机的这些参数。6.3.6最小消光比
消光比定义为:
ER=10lg(A/B)
式中,A表示在逻辑1中心的平均光功率,单位为毫瓦:B表示逻辑0中心的平均光功率,单位为毫瓦。6.4RsM点的参数
6.4.1最大光反射
反射是由光通道折射率不连续引起的,其定义为反射光功率与相应的入射光功率的比值。最大反射是指在该参考点所能接受的最坏反射,反射进入发射机后干涉信号间会造成激光器的相位噪声,并在接收机处转化为强度噪声,因此应对最大光反射进行限制。6.5SMs点的参数
6.5.1相邻通路串音及非相邻通路串音每个输出通路对应一个特定的标称波长在第/路的串音功率P(Λ)与第路的功率P()的比称为第路对第/路的串音。
如果、为相邻通路,该比值为相邻通路串音。如果、为非相邻通路,该比值为非相邻通路串音。6.5.2光通道代价
光通道代价为经过传输前(MPI-SM)和经过传输后(MPI-RM)的光信号相对于某一参考接收机的灵敏度劣化。包含无源器件引入的串音、光纤色散等引起的信号波形失真带来的灵敏度劣化。6.6R点的参数
YD/T1326-2013
6.6.1接收机灵敏度
灵敏度定义为在接收点处为达到10-12比特差错率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光功率的最小可接受值。6.6.2接收机过载
过载定义为在接收点处为达到10-12比特差错率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光功率的最大可接受值。7参数值
7.110G光接口参数规范
表5是粗波分8波单向系统10G光接口参数规范,表5粗波分8波单向系统10G光接口参数规范应用代码
一般信息
最大通路数
通路间蹈
线路码型及光信号速率
最大比特差错率
使用光纤类型
Ss点接口参数
光源类型
最大-20dB谱宽
最小边模抑制比
最大平均发送光功率
最小平均发送光功率
最小消光比
中心波长
最大中心波长偏移
Rs-M点接口参数
最大光反射
主光通道(MPI-SM-MPI-R)参数最大衰耗
色度色散
一1471nm通路
1491mm通路
151Inm通路
—1531nm通路
—1551nm通路
1571nm通路
1591mm通路
—1611nm通路
最大差分群时延
MPL-Sm到MPI-RM最大离散反射
8S1-2D2F
NRZ10G(带FEC)
ITU-TG.652
ITU-TG.959.1
8L1-2D2
NRZ10G
ITU-TG.652
ITU-TG.959.1
1471+20xm,m=07
8L1-2D2F
NRZ10G(带FEC)
ITU-TG.652
ITU-TG.959.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