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576.5-2013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576.5-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第5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YD/T2576.5-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33.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576.5-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第5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Test methodforuserequipment of TD-LTEdigital cellularmobiletelecommunicationnetwork (Phase1)Part5:network compatibilitytest2013-07-22发布
2013-07-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测试环境说明
终端信息
测试实施
5顿结构·
5.1系统带宽.
5.2上下行子顿配比…
5.3特殊子顿配比
6系统接入与注册·
6.1PLMN选择
6.2随机接入”
6.3附着与去附着·
6.4寻呼过程
7资源调度方式.
7.1PDSCH的Typeo资源分配-.
7.2PDSCH的Type1资源分配
7.3PDSCH的Type2资源分配
7.4PUSCH的跳频资源分配-
8MIMO功能.
8.1PDSCHMIMO传输...
8.2PDSCHMIMO自适应传输
9安全模式·
初始安全激活·
10EPS会话管理·
10.1专用EPS承载激活
10.2专用EPS承载修改··
10.3EPS专用承载去激活
10.4删除到PDN的所有EPS承载…11移动性管理·
YD/T2576.5-2013
YD/T2576.5-2013
11.1小区重选
跟踪区更新
11.3切换
12性能测试.
业务速率测试.
接入成功率测试.
3移动状态下长保测试.
··22
YD/T2576.5-2013
本部分是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第一阶段)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
a)YD/T2575-2013《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b)YD/T2576-2013《TD-LTE数字蜂宽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它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可靠性测试:一第2部分:射频性能测试;
一第3部分:无线资源管理性能测试:一第4部分:协议一致性测试;
一第5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本部分为YD/T2576-2013《TD-LTE数字峰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的第5部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重庆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河亮点通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朵灏、刘臻、来志京、杨鹏、果敢、李波、金晨光、许巧春、赵榕、刘海涛、王玉霞、师延山、李、芳、周珏嘉、吴、越、傅宜康、段红光、赵、璨。I
1范围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第5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YD/T2576.5-2013
本部分主要规定了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UE)网络兼容性测试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第一阶段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2575
3缩略语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HPLMN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ccessPointName
AccessStratum
CyclicPrefix
ChannelQualityIndicat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ata Radio Bearer
Equivalent HomePLMN
EvolvedPacketCore
EvolvedPacketSystem
Forbidden PLMN
FileTransferProtocol
GloballyUniqueTemporaryUEIdentity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omePLMN
Interm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Multi-input Multi-output
MobilityManagementEntity
NonAccess Stratum
OperatorPLMN
PublicData Network
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
自适应调制编码
接入点
接入层
循环前缀
信道质量指示
下行控制信息
数据无线承载
对等归属网络
演进分组核心网
演进分组系统
禁止PLMN
文件传输协议
全球唯一临时用户标识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归属网络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多输入多输出
移动性管理实体
非接入层
运营商控制PLMN
公用数据网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
YD/T2576.5-2013
4概述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acket Switch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Radio Resource Control
Serving GateWay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ignal to Noise Ratio
Signalling Radio Bearer
Tracking Area Identity
TrackingArea Update
TrafficFlowTemplate
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UserEquipment
Uplink
UserPLMN
UplinkPilotTimeslot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4.1测试环境说明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分组交换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服务网关
系统信息块
信号与噪声比
信令无线承载
跟踪区标识
跟踪区更新
业务流模板
临时移动用户标识
用户设备
用户控制的PLMN
上行导频时隙
全球用户识别卡
在本部分中,测试环境可分为两种:商用网络测试环境和实验室测试环境。测试内容尽可能在商用网络环境中进行,同时应考虑商用网络的运营安全以及终端与不同设备厂商设备的兼容互通等情况,对部分测试项目,如需进行网络参数调整和特殊配置的测试项,可在试验网环境进行,参考测试环境如图1所示。测试中需将无线测试系统配置为不同的天线端口数分别进行测试。温度:-10℃~35℃
相对湿度:0%~95%:
电源:厂家给出的标称值。
进行网络兼容性测试,不应当影响到现有商业网络中的其他用户。在一个正在运行的商业网络中进行测试时,避免影响到正常的业务应用。除非另外说明,测试应当在无线信号覆盖情况好的地区进行。MME
4.2终端信息
eNode B
图1测试参考环境
表1列出终端生产厂商准备进行网络兼容性测试前需要提供的信息。2
表1网络兼容性测试移动台测试前信息内容
终端型号标识、级别、芯片型号硬件及软件版本编号
YD/T2576.5-2013
终端进行测试的必要性设备信息,例如连接电缆、连接器、电源需求、配置编程信息等终端支持业务和功能
4.3测试实施
终端网络兼容性测试项目,需要在网络覆盖良好的地区来进行。对于移动测试的项目测试前应选择一条可以令测试正常进行的行车测试路线。针对网络兼容性测试对路线的要求,表2列出了一些典型的测试路线特征。
表2网络兼容性测试典型行车测试路线特征序号
多种覆盖场景,覆盖连续
已知小区基站大概位置,大致切换区域和切换类型内容
多种行车速度(高速公路,普通路段,静止状态等)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和未通过项目,需要分析并判定原因,可以借助其他已经通过网络兼容性测试的终端作为参考,来判定是由于网络因素还是被测终端自身设计缺陷导致测试失败。本部分中的测试项目,根据YD/T2575《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以及终端厂商提供的信息,对于不同类别的终端以及终端在支持的业务和功能上的区别,允许存在不支持项目。
5顿结构
5.1系统带宽
5.1.1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在其所支持的各种系统带宽下能够工作正常。5.1.2测试条件
a)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支持被测终端所要测试的所有系统带宽:b)终端已签约。
5.1.3测试步骤
a)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IHz,采用常规长度CP,上行/下行子配比采用配置1,特殊子顿采用配置7,启动TD-LTE小区;b)被测终端在该小区开机进行随机接入;c)被测终端进行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d)依次改变系统带宽,遍历被测终端所有支持的带宽,重复步骤a)~c)。5.1.4预期结果www.bzxz.net
a)终端接收到的MasterlnformationBlock中dl-Bandwidth参数指示系统的发射带宽配置与测试要求一致;
b)终端能在该小区正常接入,经过注册过程进入正常空闲模式:c)终端能在该小区建立数据无线承载,数据业务正常。3
YD/T2576.5-2013
5.2上下行子顿配比
5.2.1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在各种上行/下行子顿配比下能够工作正常。5.2.2测试条件
a)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支持所有上行/下行子顿配比配置:b)终端已签约。
5.2.3测试步骤
a)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IHz,采用常规长度CP,上行/下行子顿配比采用配置0,特殊子顿采用配置7,启动TD-LTE小区;b)被测终端在该小区开机进行随机接入;c)被测终端进行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d)依次改变系统上行/下行子顿配比配置,遍历配置1~6,重复步骤a)c)。5.2.4预期结果
a)终端接收到的系统消息参数指示系统行下行子顿配比的配置与测试要求一致:b)终端能在该小区正常接入,经过注册过程进入正常空闲模式c)终端能在该小区建立数据无线承载,数据业务正常。5.3特殊子顿配比
5.3.1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在各种特殊子顿配比下能够工作正常。5.3.2测试条件
a)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支持所有特殊子顿配比配置;b)终端已签约。
5.3.3测试步骤
a)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Hz,采用常规长度CP,上行/下行子顿配比采用配置1,特殊子顿采用配置0,启动TD-LTE小区;b)被测终端在该小区开机进行随机接入;c)被测终端进行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d)依次改变系统特殊子顿配比配置,遍历配置1~8,重复步骤a)~c)。5.3.4预期结果
a)终端接收到的SIB1中的subframeAssignment与测试要求一致;b)终端能在该小区正常接入,经过注册过程进入正常空闲模式:c)终端能在该小区建立数据无线承载,数据业务正常。6系统接入与注册
6.1PLMN选择
6.1.1开机PLMN自动选择
6.1.1.1测试目的
验证UE能够进行自动PLMN选择。4
6.1.1.2测试条件
YD/T2576.5-2013
a)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Hz,结构采用上行下行子顿配置1,常规长度CP,特殊子顿配置7:
b)在测试用USIM卡中预设4个PLMN信息,其中PLMN1为HPLMIN,且PLMN1不包含在EHPLMN列表中但包含在UPLMN列表中,PLMN2为允许漫游的PLMN且包含在OPLMN列表中,而PLMN3为FPLMN,不允许UE接入,PLMN4输入EHPLMN;c)UE设置为自动PLMN选择模式。6.1.1.3测试步骤
a)UE在PLMN1、PLMN2、PLMN3和PLMN4的共同覆盖区开机,进行开机首次PLMN选择;b)UE移动到有PLMN2和PLMN1覆盖而PLMN4、PLMN3无覆盖的区域,观察UE的状态;c)UE移动到有PLMN2和PLMN3覆盖而PLMN1、PLMN4无覆盖区域,观察UE的状态:d)UE移动到有PLMN3覆盖而PLMN1、PLMN2和PLMN4无覆盖的区域,观察UE的状态。6.1.1.4预期结果
a)在有PLMN1、PLMN2、PLMN3和PLMN4的共同覆盖的区域,UE应接入到PLMN4,且不显示漫游标记;
b)在有PLMN2和PLMN1覆盖但无PLMN4和PLMN3的覆盖区域,UE应接入到PLMN1;c)在有PLMN2和PLMN3覆盖而PLMN1、PLMN4无覆盖区域,UE应接入到PLMN2;d)在有PLMN3覆盖但无PLMN1、PLMN2和PLMN4的覆盖区域,UE不应接入任何网络,UE应提示“无网络”“限紧急呼叫”或“服务受限”。6.1.2PLMN手动选择
6.1.2.1测试目的
验证UE能够进行手动PLMN选择。6.1.2.2测试条件
a)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Hz,结构采用上行/下行子顿配置1,常规长度CP,特殊子顿配置7;
b)在测试用USIM卡中预设3个PLMN信息,其中PLMN1为HPLMN,PLMN1和PLMN2都允许UE接入,而PLMN3为FPLMN,不充许UE接入;c)UE设置为手动PLMN选择模式。6.1.2.3测试步骤
a)UE在PLMN1、PLMN2和PLMN3的共同覆盖区开机;b)手动启动UE的PLMN搜索功能,直至UE产生一个搜索列表:C)在列表中选择PLMN1,观察UE能否接入成功:d)重复步骤b,在列表中选择PLMN2,观察UE能否接入成功e)重复步骤b,在列表中选择PLMN3,观察UE能否接入成功。6.1.2.4预期结果
UE应能成功接入PLMN1和PLMN2,但UE不能接入PLMN3。6.1.3重开机后的PLMN自动选择
YD/T2576.5-2013
6.1.3.1测试目的
验证UE重新开机后,能够成功进行PLMN选择。6.1.3.2测试条件
a)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OMHz:顿结构采用上行/下行子顿配置1,常规长度CP,特殊子顿配置7;
b)在测试用USIM卡中预设2个PLMN信息,其中PLMN1和PLMN2都允许UE接入C)UE设置为自动PLMN选择模式。6.1.3.3测试步骤
a)UE在PLMN2覆盖的区域开机。进行开机首次PLMN选择,观察UE的状态,然后关机:b)UE移动到PLMN1和PLMN2的共同覆盖区,重新开机,观繁UE的状态6.1.3.4预期结果
a)在只有PLMN2覆盖的区域,UE应接入PLMN2:b)UE重新开机后,应接入到PLMN2。6.2随机接入
6.2.1常规时隙随机接入(基于竞争)6.2.1.1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RRCIDLE状态的UE可按PRACH前导格式O在常规时隙完成随机接入过程。6.2.1.2测试条件
a)UE已注册、处于RRCIDLE模式:b)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Hz,顿结构采用上行/下行子顿配置1,常规长度CP,特殊子配置7:
c)按PRACH前导格式0进行配置,6.2.1.3测试步骤
使用被测终端在该小区发起数据业务请求,触发随机接入过程。6.2.1.4预期结果
a)UE在常规上行子顿内发送PRACHpreamble:b》UE随机接入成功,数据业务正带。6.2.2特殊时隙随机接入(基于竞争)6.2.2.1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RRCIDLE状态的UE可按PRACH前导格式4在特殊时隙完成随机接入过程。6.2.2.2测试条件
a)UE已注册、处于RRCIDLE模式:b)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Hz,顺结构采用上行/下行子顺配置1,常规长度CP,特殊子顿配置7;
c)按PRACH前导格式4进行配置。6.2.2.3测试步骤
使用被测终端在该小区发起数据业务请求,触发随机接入过程。6
6.2.2.4预期结果
a)UE在特殊子帧UpPTS时隙内发送PRACHpreamble:b)UE随机接入成功,数据业务正常。6.3附着与去附着
6.3.1附着和默认EPS承载上下文激活6.3.1.1测试目的
验证UE能够在网络附着过程中成功建立默认EPS承载。6.3.1.2测试条件
a)UE处于关机状态:
YD/T2576.5-2013
b)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Hz,顿结构采用上行/下行子顿配置1,常规长度CP,特殊子顿配置7。
6.3.1.3测试步骤
a)UE开机,验证UB启动附着流程,向eNodeB发送“AttachRequest”消息,如果条件允许,通过调试工具查验该消息中包含“PDNCONNECTIVITYREQUEST”信元。这条消息还包含I日的GUTI。b)网络应回复UE“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包含AttachAccept消息),其中包含默认承载的“EPSRadioBearerIdentity”和APN。C)验证UE通过建立移动被叫连接,完成附着和默认承载建立。如果UE无法完成移动被叫连接建立,验证UE通过发起一个移动主叫连接建立完成附着和默认承载建立,不执行跟踪区更新流程。6.3.1.4预期结果
a)UB成功执行附着过程;
b)UE呼叫建立成功。
6.3.2去附着
6.3.2.1测试目的
验证UE成功完成UE发起的去附着流程。6.3.2.2初始条件
a)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Hz,顿结构采用上行/下行子帧配置1,常规长度CP,特殊子顿配置7。
b)UE已附着,并处于空闲模式
6.3.2.3测试流程
场景A:
a)UB关机:
b)通过其他设备发起一个移动被叫连接(例如PING);场景B:
a)设置UE为“飞行模式”或者“离线模式”,确保UE的射频部分关闭;b)通过其他设备发起一个移动被叫连接(例如PING);6.3.2.4预期结果
YD/T2576.5-2013
a)如果可能,使用调试工具验证UE发送“DETACHREQUEST”消息,其中的DetachTypeIE指示去附着的类型,为“EPSdetach”和“Switchofr”b)验证移动被叫连接不可达。
6.3.3网络发起的去附着,需要重新附着6.3.3.1测试目的
验证UE接收到网络发起的简要重新附着的去附着消息后的行为正确。6.3.3.2初始条件
a)配置系统模拟器或者真实基站系统带宽为20MHz,顿结构采用上行/下行子慎配置1,常规长度CP,特殊子顿配置7。
b)UB已附着,并处于空闲模式。6.3.3.3测试流程
a)EPS网络发送“DETACHREQUEST”消息,其中的detachTypeIE设置为“re-attachrequired”;b)验证UE回复“DETACHACCEPT”消息;c)验证UE发送“ATTACHREQUEST”消息给EPS网络:d)接收到UE发送的“ATTACHREQUEST”消息,EPS网络发送“ATTACHACCEPT”消息;e)如果UE无法执行建立一个移动被叫业务,可以通过发起移动主叫连接验证UE已注册。6.3.3.4预期结果
a)UE未通过信令流程去激活所有的EPS承载上下文(包含默认承载上下文》,发送了“DETACHACCEPT”消息给EPS网络:
b)UE完成去附着过程后发送“ATTACHREQUEST”消息,附着流程中包含一个“PDNCONNECTIVITYREQUEST”消息:
c)UE回复“ATTACHCOMPLETE”消息,其中包含“ACTIVATEDEFAULTEPSBEARERACCEPT”消息;
d)UE建立一个业务连接。
6.4寻呼过程
6.4.1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EMM-REGISTEREDstate和EMM-IDLEmode的终端,接收到EPC用S-TMSI标识的寻呼,终端发起业务请求过程进行响应。6.4.2测试条件
a)UE驻留在TD-LTE小区:
b)UE已注册、并处于EMM-REGISTEREDstate和EMM-IDLEmode。6.4.3测试步骤
网络向UE发送Paging消息,导呼UE。6.4.4:预期结果
a)终端接收到寻呼消息,其中ue-Identity为终端的S-TMSI,cn-Domain为“ps”;b)终端发起业务请求过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