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651-2013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651-2013 通信电缆 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浸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YD/T2651-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33.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651-2013
通信电缆
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浸锡
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Telecommunicationcables
--Soli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dielectric,tin soaked braidouterconductors,radiofrequencycoaxialcables2013-10-17发布
2014-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产品分类·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编织用镀锡铜包铝合金线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程使用设计参数次
YD/T2651-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D/T2651-2013
本标准参考了EC61196-8:2012《同轴通信电缆第8部分:聚四氟乙烯绝缘半柔电缆分规范》和MIL-DTL-17:2011《详细规范柔软和半硬射频电缆通用规范》制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宁、韦小兰、邹智、邓庆龙、刘湘荣、侯兰英、龙永会、代、康、张英峰其露、播照红、郭志宏。
1范围
通信电缆
YD/T2651-2013
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浸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本标准规定了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漫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亦称半柔射频同轴电缆)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无线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天线内部及各种射频模块中用来传输信号的射频同轴电缆,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00MHz~6000MHz。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DT)GB/T4909.2—2009裸电缆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GB/T4909.5-2009裸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弯曲试验-反复弯曲GB/T4910--2009
镀锡圆铜线
GB/T6995.2-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颜色GB/T6995.3--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21021--2007射频连接器、连接器电缆组件和电缆互调电平测量(IEC62037:1999,IDT)柔软和半硬射频电缆通用规范
GJB973A2004
YD/T837.5-1996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缆结构试验方法
YD/T1113: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HG/T3028—1999·糊状挤出用聚四氟乙烯树脂JB/T3135—1999镀银软圆铜线
JB/T8137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11131—2011电线电缆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SJ/T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SJ/T11365-—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IEC60068-2-20:2008环境试验第2-20部分:试验试验T:带导线设备耐焊接热和可焊性的试验方法(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 2-20:Tests --Test T:Test methods for solder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solderingheat of devices with leads)
IEC61196-1-101:2005同轴通信电缆第1-101部分:电气试验方法电缆的内导体直流电阻试验(Coaxial communication cables-Part l-101:Electrical test methods--Test for conductor dc. resistance ofcable)
YD/T2651-2013
BC61196-1-102:2005同轴通信电缆第1-102部分:电气试验方法电缆介质的绝缘电阻试验(Coaxialcommunication cables --Part 1-102:Electrical test methods --- Test for insulation resistance of cable dielectric)BC61196-1-103:2005:同轴通信电缆第1-103部分:电气试验方法电缆的电容试验(Coaxialcommunication cables-Part 1-103:Electrical test methods--Test for capacitance of cable)IEC61196-1-105:2005同轴通信电缆第1-105部分:电气试验方法电缆介质的耐压试验(Coaxialcommunication cables--Part 1-105:Electrical test methods-Test for withstand voltage of cable dielectric)IEC61196-1-108:2011同轴通信电缆第1-108部分:电气性能试验方法同轴通信电缆第1-108部分:电气试验方法特征阻抗、相和群延迟、电度以及传播速度试验(Coaxialcommunicationcables-Part1-108: Electrical test methods-Test for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phase and group delay, electrical length andpropagation velocity)
IEC61196-1-112:2006同轴通信电缆第1-112部分:电气试验方法回波损耗试验(阻抗的均勾性)(Coaxial communication cables --Part 1-112:Electrical test methods --Test for return loss (uniformity ofimpedance))
EC61196-1-201:2009:同轴通信电缆第1-201部分:环境试验方法电缆的冷弯曲试验(Coaxialcommunication cables--Part 1-201: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Test for cold bend performance of cable)ASTMB501 电子用途的镀银铜包钢线(Standard specificationfor silver-coated,copper-clad steel wireforelectronic application)
3产品分类
3.1电缆型号
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组成。型式代号按表1规定,规格代号按表2规定。表1型式代号中各个代号的含义
规格代号
内导体标称直径
绝缘标称直径
内导体
3.2产品标记与示例
镀银铜
镀银铜
包钢线
实芯聚
四氟乙
烯绝缘
外导体
表2规格代号
产品标记由型式代号、规格代号和本标准号组成。含义
镀锡铜线
编织漫锡
镀锡铜包铝
合金线编织
聚全氟乙
标称特性阻抗
标称特性阻
35、41
抗分别为
低烟无卤阻
350、410、
燃聚烯烃
无护套
500、750、
单位:mm
示例:内导体为镀银铜线、内导体标称直径为0.93mm:绝缘为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标称直径为3.00mm:外导体为镀锡铜线编织浸锡;护套为聚全氟乙丙烯;标称特性阻抗为502的射频同轴电缆标记为:HSCFF-50-3YD/TXXXX-201X
3.3电缆结构图
无护套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有护套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2
说明:
1-—内导体;2-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3-编织浸锡外导体。图1无护套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
1—内导体;2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3编织浸锡外导体;4-护套。图2有护套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4要求
4.1内导体
4.1.1内导体材料
YD/T2651-2013
内导体应为实芯镀银铜线或实芯镀银铜包钢线。实芯镀银铜线应符合JB/T3135—1999的规定,镀银层厚度应不小于1um;实芯镀银铜包钢线应符合ASTMB501中40HS级或者40A级的规定,镀银层厚度应不小于1um。
4.1.2内导体要求
内导体应连续,不允许接续。内导体直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4.2绝缘
4.2.1绝缘材料
绝缘所用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应符合HG/T3028--1999的规定。4.2.2绝缘要求
绝缘采用实芯结构,绝缘应满足以下要求:a)绝缘应连续、同心地挤包在内导体上;b)绝缘层任何个截面上的同心度应不小于94%;c)绝缘直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4.3外导体
4.3.1外导体类型
YD/T2651-2013
外导体采用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包铝合金线编织,编织后的缆芯应整体浸锡。4.3.2编织材料
外导体编织所用的镀锡铜线应符合GB/T4910--2009的规定,所用的镀锡铜包铝合金线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镀锡铜包铝合金线不适用于50-1规格代号的产品。4.3.3外导体要求
外导体应满足以下要求。
a)外导体应电气连续,不允许编织层有松散、漏股现象;整体浸锡后,外导体应无黑点、裂纹、裂缝或其它损伤现象。
b)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应不小于95%。c)1m长试样的外导体的针孔数应不大于10个,每个针孔直径应不大于0.2mm。d)外导体直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4.4护套(仅适用于有护套电缆)4.4.1护套材料
护套材料应为聚全氟乙丙烯(FEP)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聚全氟乙丙烯护套料应符合JB/T11131--2011的规定;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应符合YD/T1113的规定。4.4.2护套要求
护套应满足以下要求:
a)护套应连续、同心地挤包在外导体上;b)护套的颜色应符合GB/T6995.2--2008的规定,护套颜色宜优先选用蓝色、红色;c)护套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孔洞、裂缝、气泡或其它目力可见的缺陷;d)护套生产过程中应使用直流或交流火花检查,应无击穿点。护套火花电压应符合表3的规定:e)护套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f)护套的偏心度应不大于35%;g)护套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h)护套外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3
规格代号
直流电压值
工频电压有效值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热老化前
热老化后
护套火花电压
表4护套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单位
热老化后变化率,最大值
热老化条件
热老化前
热老化后
热老化后变化率,最大值
热老化条件
232×168
≥300.0%
≥275.0%
232×168
单位:kv
100×168
≥125.0%
≥100.0%
100×168
规格代号
最小厚度
最小厚度
4.5电气性能
4.5.1导体的连续性
镀银铜包
镀银铜线
表5电缆结构尺寸
或镀银铜
镀银钢线镀银铜线
包钢线
镀银铜线
镀银铜线
或镀银铜
包钢线
0.29±0.010.53±0.01
11.28±0.021.13±0.020.93±0.020.52±0.01实芯聚四氟乙烯
镀银铜包
YD/T2651-2013
单位:mm
镀银铜线 镀银铜线
0.29±0.011.08±0.021.65±0.020.94±0.051.65±0.053.00±0.053.00±0.053.00±0.053.00±0.053.00±0.053.50±0.08/5.27±0.10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包铝合金线编织漫锡外导体1.19±0.08
2.10±0.10
3.52±0.103.52±0.103.52±0.103.52±0.103.52±0.10/4.10±0.15/6
6.10±0.20
FEP或LSZHbzxZ.net
2.50±0.104.10±0.104.10±0.104.10±0.10|4.10±0.101.60±0.08
1.75±0.082.65±0.10
4.25±0.154.25±0.154.25±0.154.25±0.15
电缆的内导体、外导体均应沿电缆电气连续。4.5.2电缆的电气性能
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表6
电气性能
内导体
最大直流
(20℃)
镀银铜线
镀银铜包
绝缘介电强度
(DC,Imin)
绝缘电阻
特性阻抗b
100MHz
450MHz
800MHz
1000MHz
最大衰减
常数。
(20℃)
1800MHz
2000MHz
2200MHz
2400MHz
3000MHZ
3800MHz
6000MHz
4.10±0.10
4.70±0.15
7.00±0.20
7.20±0.20
4.25±0.15
54.90±0.15
≥15000|≥15000
≥15000|≥15000|≥15000
≥15000|≥15000
≥15000
≥15000
100±2
YD/T2651-2013
790MHz~
960MHz
1710MHz~
2170MHz
回波损耗
2300MHz~
(20℃)
2700MHz
3300MHz~
3400MHz
5700MHz~
5900MHz
电容:
相对传输速度
(200MHz)
相位致性。
(2000MHz)
互调电平
(900MHZ、1800MHz)
表6(续)
≤-115≤-115
-115≤-115
电容、相对传输速度为标称值,作为电缆的工程使用设计参数,测试但不考核。目电缆的其他工程使用设计参数参见附录B。35-3、41-3、100-3规格代号的产品的第4、5、6、9项目作为参考值,测试但不考核4.6机械性能和耐环境性能
4.6.1导体的附着力
电缆导体的附着力试验应按5.7.1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内导体与绝缘的附着力应符合表7的规定,外导体与绝缘的附着力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7
规格代号
内导体与绝缘
的附着力
规格代号
外导体与绝缘
的附着力
4.6.2耐焊接
30-120
20-120
60-200
50-200
内导体与绝缘的附着力
60-200
50-180
外导体与绝缘的附着力
50-200
50-200
30-120
50-200
20-100
50-200
50-200
50-250
单位:N
50-300
单位:N
100-360
电缆的耐焊接试验应按,5.7.2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试样的绝缘相对于内导体的位移应不大于1mm;外导体相对于绝缘的位移应不大于1mm。4.6.3重复弯曲
电缆的重复弯曲试验应按5.7.3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外导体表面应无裂缝,编织层无松散,无明显锡层脱落;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它损伤。4.6.4
低温弯曲
YD/T2651-2013
电缆的低温弯曲试验应按5.7.4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它损伤。4.6.5抗应力开裂(仅适用于FEP护套电缆)电缆的抗应力开裂试验应按5.7.5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它损伤。4.6.6高温试验(仅适用于LSZH护套电缆)电缆的高温试验应按5.7.6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它损伤。4.6.7温度冲击
电缆的温度冲击试验应按5.7.7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电缆试样的绝缘相对于内导体的位移应不大于1mm。
4.7环保性能
电缆组成材料应根据SJ/T11363-2006中的规定进行分类。当用户有要求时,电缆用均匀材料(EIP-A类)中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其它分类材料中禁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SJ/T11363—2006中的相关规定。
表9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重金属
有机溴化物
物质名称
铅及其化合物
及其化合物
汞及其化合物
六价铬及其化合物
多溴联苯(PBB)
含量限值(ppm)
两类物质含量之和1000
多溴二苯醚(PBDE)
ppm为百万分之一。表中极限含量指材料中的某种有毒有害物质的质量与材料本身质量之比的上限值4.8电缆标志(仅适用于有护套电缆)电缆标志应符合GB/T6995.3一2008的规定。电缆护套上沿其长度方向每间隔1m印制有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制造年份、电缆型号和长度标志。电缆标志应清晰可辨,应选用与护套颜色对比度较大的颜色,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后应仍可辨认。电缆的长度标志以米为单位,相邻标志的标称间距为1m,误差应不大于0.5%。
4.9电缆交货长度
电缆交货长度应是制造厂的标准制造长度,也可按供需双方协议长度作为制造长度。5试验方法
5.1电缆外观
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电缆外观。无护套电缆检查外导体外观,有护套电缆检查护套外观。5.2内导体的试验方法
内导体直径应按GB/T4909.2--2009的规定进行测量。5.3绝缘的试验方法
5.3.1绝缘同心度
YD/T2651-2013
绝缘同心度应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式(1)计算:绝缘同心度(1-
其中:
Dmm -Dml)×100%
Dmr +Dmin
一个截面上的绝缘最大厚度,单位为毫米(mm):与Dmax同一个截面上的绝缘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5.3.2绝缘直径
绝缘直径应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5.4外导体的试验方法
5.4.1编织密度
编织密度应从式(2)、式(3)和式(4)算出:编织密度=(2F-F2)×100%
A tanl
其中:
2元(D+2d) P
编织层下的基础结构直径,单位为毫米(mm):d-编织单线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P单位长度上锭子交叉点数,取P=1/mm;C—编织的总锭数;
N—每个锭子上的单线股数;
A-电缆的纵向轴和编织线之间较小的夹角F填充系数。
试验时,用千分尺测量编织层下的基础结构直径、编织单线直径,数出总锭数、每个锭子上的单线股数和单位长度上锭子交叉点数,按以上公式计算出编织密度。5.4.2外导体的针孔
取1m长的试样,从试样分离出外导体展平。将试样置于灯光下观察并记录每个试样的针孔数量和针孔直径。针孔直径用显微镜测试。5.4.3外导体直径
外导体直径应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5.5护套的试验方法
5.5.1'护套火花电压
护套火花电压应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在线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火花试验机频率为40Hz~60Hz,电压为8kV(r.m.s)。火花试验机的电极最好由细的串链组成。当台由火花间隙与电容器串联而成的人工缺陷装置接在电极与大地之间时,火花试验装置的最小灵敏度应足以使检测器启动。8
YD/T2651--2013
火花试验机的电极应与电缆表面紧密接触。试验电压应施加于电极与外导体或屏蔽之间。电缆通过电极的速度应使电缆每一点与电极接触的时间不少于0.1s。检测器应能使缺陷通过电极后仍然保持其指示。所施加的电压应符合表3的规定。5.5.2护套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护套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应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5.5.3护套偏心度
护套偏心度应按GB/T2951.11一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式(5)计算。护套偏心度=护套最大厚度一护套最小厚度、x100%
护套平均厚度
5.5.4护套的最小厚度
护套的最小厚度应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5.5.5护套外径
护套外径应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5.6电气性能
5.6.1连续性
(5)
电缆的连续性通过一个适当的指示器,如欧姆表、指示灯或峰鸣器,在电缆的每个导体或屏蔽层的两端施加不超过25V的直流电压。试验电压可以单独施加到各个导体和屏蔽上,也可以串联来施加。用指示器的指示或声音来判断电缆的连续性。5.6.2内导体直流电阻
电缆的内导体直流电阻应按EC61196-1-101:2005的规定进行测试。5.6.3绝缘介电强度
电缆的绝缘介电强度应按IEC61196-1-105:2005的规定进行测试。5.6.4绝缘电阻
电缆的绝缘电阻应按IEC61196-1-102:2005的规定进行测试。5.6.5特性阻抗
电缆的特性阻抗应按EC61196-1-108:2011的规定进行测试。并采用以下细则。a)试样长度的选择,应使其总衰减量能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b)当采用时域法(TDR)测量时,电缆试样长度最短为3m或在3000MHz时最大衰减为2dB,取其较短者。把待测电缆试样的两端装上适配的连接器,作为试样。试样设备应包括一台时域反射计(TDR)或带时域功能的失量网络分析仪(VNA)。时域反射计的上升时间应不大于150ps,且系统的垂直灵敏度应能为主刻度盘提供一个最小刻度的分辨率。把一根与试样具有相同标称特性阻抗的精密空气线接到时域反射计和电缆连接器组件之间,测量试样的特性阻抗并与精密空气线对比。然后把电缆连接器组件两头调换,重复测量。当有争议时应以时域反射计(TDR)测试值为准。5.6.6衰减常数
电缆的衰减常数应按GJB973A-2004中第4.7.9的规定进行测试。5.6.7回波损耗
电缆的回波损耗应按C61196-1-112:2006的规定进行测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