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120-2013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1120-2013.Communication cable Coupled mode leaky coaxial cables with foamed polyolefine dielectric and corrugated copper-tube outer conductor.
1范围
YD/T 1120规定了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合格证、运输和贮存。
YD/T 1120适用于结构形式为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并在其上连续铣孔的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00~3 550MHz。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8-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一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 2001, IDT)
GB/T 2951.13-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3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一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一收缩试验 (IEC 60811-1-3: 2001, IDT)
GB/T 2951.4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42部分: 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一高温处理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一高温处理后卷绕试验一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一测定质量的增加一长期热稳定性试验一铜催化氧化降解试验方法(IEC 60811-4-2:2004,JDT)
GB/T 4909.2-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 尺寸测量
GB 6995.3-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8806-2008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 11091电缆用铜带
GB/T 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 15065电线 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标准内容
ICS33.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20-2013
代替YD/T1120-2007
通信电缆
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
外导体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
Communicationcable
Coupled mode leaky coaxial cables withfoamed polyolefinedielectricandcorrugated copper-tubeouterconductor2013-04-25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5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包装、标志、合格证、运输和贮存·工程使用数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YD/T1120-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起草规则起草。YD/T1120-2013
本标准代替YD/T1120-2007《通信电缆一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与YD/T1120-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明确了本标准所规定的漏泄电缆为耦合型;修改了标准的范围,电缆的工作频率范围调整为100MHz~3550MHz(见1,2007年版第1章):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2007年版第2章)):修改了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型式代号的含义(见表1,2007年版表1):删除了型式代号为8的电缆(见表2,2007年版表2):修改了内导体的要求(见5.1,2007年版5.1):修改了绝缘的要求(见5.2,2007年版5.2);一修改了外导体的结构尺寸要求(见表5,2007年版表5);修改阻燃护套料的材料要求(见5.4.1,2007年版5.4.1):增加了护套机械物理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4.3):删除了护套偏心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2007版5.5.4、6.4.2):一删除了高低温循环试验的要求和试验方法(2007版5.5.1.3,6.5.3);-增加了环保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5.1.6):修改了部分电气性能要求(见表10,2007年版表7);删除了试验方法中,铜包铝线内导体的其他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2007版6.1.4):删除了试验方法中,光滑铜管内导体的其他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2007版6.1.5):将抽样检验修改为取样检验(见7.2,2007年版7.2):将绝缘电阻修改为出厂取样检验项目(见表14,2007年版表11);将绝缘介电强度修改为出厂检验100%检验项目(见表13,2007年版表12):将型式检验的抽样数量修改为1个(见7.3.12007年版7.3.1):修改了型式检验的项目(见表15,2007年版表13):;修改了型式检验后的处理(见7.3.5,2007年版7.3.5);增加了对包装的建议性包装方式(见8.1.1,2007年版8.1.1):删除了原标准附录A(2007版附录A)修改了附录工程使用数据中的电缆参考重量(见表A.1,2007年版表B.1)。本标准在修订时参考了IEC61196-4:2004《同轴通信电缆一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资料。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YD/T1120-2013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湘荣、张媛、邹智、刘中华、虞春、甘露、丁伟林、郭志宏、钻彭
刘红峰、蓝燕锐、张晓勇。
本标准于2001年4月首次发布,2007年9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1范围
通信电缆
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
YD/T1120-2013
本标准规定了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合格证、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结构形式为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并在其上连续铣孔的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003550MHz。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8-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1.13-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60811-1-3:2001,IDT)GB/T2951.4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2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处理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高温处理后卷绕试验——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测定质量的增加——长期热稳定性试验——铜催化氧化降解试验方法(IEC60811-4-2:2004,IDT)
GB/T4909.2-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GB6995.3-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8806-2008
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GB/T11091电缆用铜带
GB/T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15065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GB/T17737.1-2000射频电缆第一部分:总规范一—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8380.12-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04,IDT)GB/T19849电缆用无缝铜管
YD/T837.2-1996铜芯聚乙烯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气性能试验方法YD/T837.3-1996铜芯聚乙烯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YD/T837.4-1996铜芯聚乙烯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4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5铜芯聚乙烯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缆结构试验方法YD/T837.5-1996
YD/T1120-2013
YD/T1113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JB/T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10696.3-200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3部分:弯曲试验SJ/T11223铜包铝线
SJ/T11363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SJ/T11365
5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CoupledModeLeakyCoaxialCable外导体不完全封闭的同轴电缆。沿电缆内部传输的信号有部分通过外导体上的孔隙耦合到该外导体和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传输系统,或按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进行耦合。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耦合量的大小取决于电缆的结构、电缆和移动终端天线之问的距离、天线的种类和方位、电缆敷设环境、电缆敷设方式以及系统的工作频段等。3.2
耦合损耗CouplingLoss
表征漏泄电缆与外界环境之问相互耦合强度的特性参数,其定义如公式(1):P
L。=10xlg→
式中:
Le—耦合损耗,单位为分贝(dB):P—漏泄电缆的发射功率,单位为瓦特(W):P-标准测试天线的接收功率,单位为瓦特(W)。3.3
半波偶极天线Half-WavelengthDipoleAntenna(1)
又称半波对称振子天线,天线由两根圆柱形的导线构成,两根导线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且在空问呈对称分布,每根导线的长度是测试波长的四分之一。4产品分类
4.1电缆型号
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组成。型式代号按表1规定,规格代号按表2规定。表1型式代号中各个代号的含义
代号含义
漏泄同
轴电缆
耦合型
内导体
铜包铝线
光滑铜管
皱纹螺旋
绝缘体
聚烯烃
外导体
连续铣孔
环形皱纹
聚乙烯护套
低烟无卤阻
燃聚烯烃
特性阻抗
标称特性
阻抗为
规格代号
内导体标称直径
内导体材料
绝缘层标称外径
螺旋形皱纹铜管
4.2产品标记与示例
表2规格代号
光滑铜管
本产品标记由型式代号、规格代号和本标准号组成。22
YD/T1120-2013
单位:mm
铜包铝线
示例:光滑铜管内导体、绝缘层标称外径32mm、连续铣孔环形皱纹铜管外导体、聚乙烯外护套、特性阻抗为509的电缆标记为:HLCTAY-50-32YD/T1120-201×。4.3结构示意图
电缆的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说明:1-
5要求
5.1内导体
5.1.1内导体类型
内导体分为三种类型:
a)铜包铝线:
b)光滑铜管:
c)螺旋形皱纹铜管。
5.1.2铜包铝线内导体
一内导体:2-
-泡沫聚烯烃绝缘:3-—外导体:4——槽孔:5—-护套图1电缆的结构示意
铜包铝线内导体应为符合SJ/T11223规定的CCA-10A或CCA-15A,即铜层体积比为10%或15%的软态铜包铝线。
铜包铝线内导体的直径应为(4.80土0.05)mm。5.1.3光滑铜管内导体
光滑铜管内导体应为软态连续圆整纯铜管,所用铜管应符合GB/T19849的规定。光滑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及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光滑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与其他要求规格代号
标称直径
直径公差
YD/T1120-2013
规格代号
管壁厚度
管壁厚度公差
最小抗张强度
最小断裂伸长率
椭圆度最大值
5.1.4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
表3(续)
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所用铜带性能应满足GB/T11091的规定。22
电缆的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焊缝应连续、平滑,无针孔等缺陷;其结构尺寸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要求及公差规格代号
波峰标称外径
波峰外径公差
波谷标称外径
螺旋形皱纹标称节距
螺旋形皱纹节距公差
管壁最小厚度
5.2绝缘wwW.bzxz.Net
5.2.1绝缘层结构
绝缘层应为连续挤包在内导体上的聚烯烃绝缘层,其材料应是含有稳定剂的绝缘级聚烯烃。聚烯烃绝缘层应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一种:a)三层绝缘一
b)双层绝缘一
一聚烯烃内皮层/闭孔结构泡沫聚烯烃层/聚烯烃外皮层:一聚烯烃内皮层/闭孔结构泡沫聚烯烃层。单位:mm
当采用双层绝缘或三层绝缘时,聚烯烃内皮层应既黏着在内导体上又黏着在闭孔结构泡沫聚烯烃层上。当采用三层绝缘时,聚烯烃外皮层应黏着在闭孔结构泡沫聚烯烃层上。5.2.2绝缘外观及完整性
绝缘应完整、连续,表面光滑、圆整、均匀、无缺陷,不允许修补。5.2.3绝缘同心度
绝缘同心度按公式(2)计算,任何一个绝缘截面上的绝缘同心度应不小于95%。Tmm-Tmn.)×100%
式中:
Tmax +Tmin
个截面上的绝缘最大厚度,单位为老米(mm):与Tmx同一个截面上的绝缘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5.2.4绝缘附着力
绝缘内皮层应既黏着在内导体上又黏着在绝缘泡沫层上,绝缘层应易于从内导体上剥离,但其附着力不小于98N
5.2.5绝缘的收缩
YD/T1120-2013
绝缘的总收缩量应不超过6.4mm,切割绝缘试样时引起的收缩量应计入总收缩量里。5.2.6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
老化前的氧化诱导期应不小于20min,当电缆绝缘料采用其他抗氧化剂体系时,可不采用上述要求,但电缆制造厂应提供能证明绝缘层具有长期稳定性的适当的依据。注:氧化诱导期(OIT)主要适用于线缆聚烯烃塑料常用的烷基多酚类抗氧剂A01010(CAS登录号为6683-19-8)和二酰基抗氧剂(或金属钝化剂)MD1024(CAS登陆号为32687-78-8)。5.3外导体
5.3.1外导体材料
外导体应由材质一致、厚度均勾、表面光滑平整无缺陷的铜带制成。外导体所用铜带应符合GB/T11091规定。
5.3.2外导体结构形式
外导体为铜带经纵包、成形、焊接后,轧制成环形铜管,并按适当的开孔行数在环形铜管的皱纹波峰上连续铣削开孔制成。同一规格电缆外导体的皱纹间距,波峰波谷及开孔深度应均匀一致。外导体及其焊缝应连续、平滑、无焊穿和漏焊等缺陷。5.3.3外导体结构尺寸
环形皱纹外导体的结构尺寸及偏差规定见表5。表5外导体的结构尺寸及偏差
规格代号
波峰外径
波峰外径偏差
波谷标称外径
皱纹节距
皱纹节距偏差
轧纹前管壁最小厚度
5.3.4外导体的连续性
外导体应连续、平滑。
5.4护套
5.4.1护套材料
单位:mm
护套宜使用黑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制成。聚乙烯护套料性能应符合GB/T15065的规定。阻燃电缆所使用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应符合YD/T1113的规定。5.4.2护套外观及完整性
电缆护套应光滑、圆整,并应无孔洞、裂缝、气泡和凹陷等缺陷,护套外观允许有与外导体的皱纹相一致的纹路。
电缆护套生产过程中应使用火花检查,应无击穿点。火花电压值应符合表10的规定,5.4.3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电缆的聚乙烯护套应符合表6对护套机械物理性能的要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应符合表7对护套机械物理性能的要求。
YD/T1120-2013
表6聚乙烯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项目名称
护套抗张强度,中值
护套断裂伸长率,中值
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处理后
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理时间
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
浸泡时间
护套热收缩率
处理温度
处理时间
失效数/试样数
表7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项目名称
护套抗张强度中值
老化前、后
处理温度
处理时间
护套断裂伸长率中值
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处理后
热老化处理前后变化率
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理时间
护套热收缩率
处理温度
处理时间
5.4.4护套最小厚度和电缆最大外径护套最小厚度、电缆最大外径应符合表8的规定。单位
表8护套最小厚度和最大外径
规格代号
护套最小厚度
护套最大外径
5.5成品电缆的性能要求
5.5.1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
5.5.1.1冷弯曲
≥350
≥300
100±2
24×10
100±2
100±2
≥125
≥100
100±2
100±2
单位:mm
电缆按6.5.1规定完成冷弯曲试验后,当用正常或校正视力检查时,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他损伤。在进行视力检查之前,允许试样恢复至室温。5.5.1.2高低温冲击
YD/T1120-2013
电缆按6.5.2规定完成高低温冲击试验后,电缆试样内导体轴向尺寸变化应不大于1.6mm,绝缘层轴向尺寸变化应不大于3.2mm;试样的护套和绝缘应无开裂、裂纹或其他损伤。5.5.1.3重复弯曲
电缆按6.5.3规定完成重复弯曲试验后,当用正常或校正视力检查时,试样的金属部分应无裂纹或断裂。试验后测试的“电压驻波比”应符合表10的要求。5.5.1.4阻燃电缆的耐燃烧性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电缆的耐燃烧性应能通过GB/T18380.12-2008中关于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要求。
5.5.1.5抗压性
电缆按6.5.4规定完成抗压性试验后,测试的“电压驻波比”应符合表10的要求。5.5.1.6环保性能
电缆组成材料应根据SJ/T11363中的规定进行分类。当用户有要求时,电缆用均一材料(EIP-A类)中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其他分类材料中禁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SJ/T11363中的相关规定。
表9电缆材料中禁用物质的材料限值种类
重金属
有机溴化物
5.5.2电气性能
5.5.2.1导体的连续性
铅及其化合物
及其化合物
汞及其化合物
六价铬及其化合物
多溴联苯(PBB)
多溴二苯醚(PBDE)
电缆的内导体、外导体应分别沿电缆长度连续。5.5.2.2其他电气性能要求
电缆的其他电气性能应符合表10的要求。表10电气性能要求
内导体
直流电阻
20℃,max
铜包铝线
光滑铜管
螺旋皱纹铜管
绝缘介电强度(DC,1min)
绝缘电阻,min
护套火花试验(AC,有效值)
护套火花试验(DC)
平均特性阻抗
含量限值mg/kg
两类物质含量之和1000
规格代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