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2455.6-2013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第6部分:服务质量要求
YD/T 2455.6-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2455.6-2013

中文名称: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第6部分:服务质量要求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553013

相关标签: 电信网 视频 监控 系统 服务质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455.6-2013.Visual surveillance system ove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一Part 6: QoS requirements.
1范围
YD/T 2455.6规定了开展电信网视频监控业务时的服务质量需求,包括对业务的一般描述,用户体验要求,业务服务质量要求,为保证服务质量对系统架构的要求,对承载网的要求等。
YD/T 2455.6适用于电信网开展的视频监控业务。
YD/T 2455.6中的电信网指的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公众电信级通信网络。本部分所规定的服务质量要求主要是基于有线网络方式接入的视频监控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90.2-2006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2部分:视频
ITU-T建议H.263用于低比特率通信的视频编码
ITU-T建议H.264普通音视频业务的高级视频编码
3术语、 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监控前端 Premises Unit
用来采集被监控点的图像、报警及相关信息的设备。
3.1.2
客户端 Client
业务用户用来观看监控图像、进行远程控制及其他操作的设备。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内容分发网络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错误纠正
IP     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55.6-2013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第6部分:服务质量要求
Visual surveillance system over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Part6:QoSreguirements
2013-04-25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业务一般描述
用户体验要求.
5.1概述
5.2具体要求·
6业务服务质量要求
6.1概述.
应用层的业务质量要求
6.3网络传输层面的业务质量要求为保证服务质量对系统架构的需求.7.1端到端系统的需求
7.2系统组网的需求
7.3系统存储与媒体分发的需求
7.4其他需求
8对承载网的要求..
城域网QoS
8.3宽带接入网QoS
接入节点QoS
用型市品#:
YD/T2455.6-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1.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1部分:业务需求2.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2部分:总体技术要求3.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3部分:业务平台测试方法4.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4部分:客户端设备技术要求5.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5部分:客户端设备测试方法6.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6部分:服务质量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7部分:安全要求7.
8.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8部分:编解码要求9.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分析及传感器叠加应用架构和总体技术要求10.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运营级前端设备网管系统技术要求11.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跨平台统一客户端接口技术要求12.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无线视频监控业务应用平台13.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客户端单元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世惠。
YD/T2455.6-2013
1范围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第6部分:服务质量要求
YD/T2455.6-2013
本部分规定了开展电信网视频监控业务时的服务质量需求,包括对业务的一般描述,用户体验要求,业务服务质量要求,为保证服务质量对系统架构的要求,对承载网的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电信网开展的视频监控业务。本标准中的电信网指的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公众电信级通信网络。本部分所规定的服务质量要求主要是基于有线网络方式接入的视频监控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0090.2-2006
ITU-T建议H.263
ITU-T建议H.264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用于低比特率通信的视频编码
普通音视频业务的高级视频编码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监控前端PremisesUnit
用来采集被监控点的图像、报警及相关信息的设备。3.1.2
客户端Client
业务用户用来观看监控图像、进行远程控制及其他操作的设备。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ternet Protocol
内容分发网络
前向错误纠正
互联网协议
错误时间的平均间隔
Mean TimeBetween Errored MinutesPeer to Peer
Packet Loss Rate
Quality of Servic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对等网络
分组丢失率
服务质量
虚拟专网
YD/T2455.6-2013
4业务一般描述
见YD/T2455.1-2013《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1部分:业务需求》。5用户体验要求
5.1概述
用户体验从用户角度描述了系统的综合性能。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用户体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用户与视频监控系统的交互操作的响应,包括画面切换、画面检索、画面回放等;一所提供的视频图像质量与音频质量:一系统友好性,包括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可操作性等;一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一系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5.2具体要求
针对上述方面,视频监控系统的用户体验要求具体包括:一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
对当前画面的操作:实时进行,用户不会感觉有明显的延时:对远程存储的画面操作:实时进行,但由于图像传输延时、网络带宽等因素影响,用户可能会感觉有一定的延时,但应在用户的可容忍范围内:远程摄像头控制:实时进行,存在传输延时,但在用户的可容忍范围内:系统启动:启动时间应小于30s(暂定):人机接口/界面:交互操作应该在瞬间感觉到,延迟应小于1s,执行的结果延迟可能会更长;?报警信号传输时延小于2s,报警处理信号传输时延小于2s。视频图像质量与音频质量:
数字视频的质量应不低于传统模拟视频的质量,随着数字图像采集性能的提高,视频监控的图像质量主流应逐步达到高清晰电视的水平;视频画面清晰、流畅,具有很低的可见损伤(如马赛克、斑马纹等);图像视频与音频同步。
一系统友好性(包括软件界面和操作的友好性以及功能的完备性):新乳
系统支持多个分控端对一个主控端的同时远程访问,或多个分控端对多个主控端同时远程访问,各点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系统可设置分控权限,通过不同密码使分控端享有不同操作权限,以区分管理层次,加强管理的安全性:?对于图像显示,系统除了可以保证显示实时图像画面,还可单画面、多画面分割、多路轮巡等多种显示方式:
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检索过程应对监控人员透明,即监控人员只需选择监控点及时间段即可,或者根据报警信息提取相应的录像资料;在检索回放时,可以按录像时间、录像通道、录像方式进行快速精确检索,及时快捷调用播放需要的录像资料,支持音视频同步回放,能将录像现场视频与音频同步播放。支持多画面多通道同时回放与同步回放,便于查找事发时间其他地点的关联情况:2
YD/T2455.6-2013
对于每路视频信号均可达到全实时显示/录像:系统可按日程表设置定时连续录像:视频移动侦测录像、报警联动录像和手动录像等多种模式,实现灵活管理;〇可方便控制前端设备,如控制云台和镜头等;有视频丢失报警及移动侦测报警录像等功能,与报警设备相关联动,能够通过监控发现警情,预防警情,处理警情。可采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智能化视频处理实现警情预判,同时可综合应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实现统一接警、迅速定位、快速反应、业务联动;○:电子地图功能,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在地图上配置监控点,可使用电子地图选择监控点,报警发生时电子地图可自动弹出,并显示报警方位。一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监控平台系统的可靠性应达到99.99%:在高负荷下,监控平台系统最大无故障时间不少于5000h
前端设备的最大无故障时间不少于180×24h(暂定),可以根据具体环境来确定::视频监控业务质量发生可感知的恶化情况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0s。一·系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针对特殊的应用要求,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性和私密性的保障,提供不同级别的用户访问权限和视频数据加密。
6业务服务质量要求
6.1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对图像实时性、传输速度、并行处理能力、存储容量等要求较高,并支持多种有线、无线接入方式,支持视频切换、智能控制、远程传输、布防报警等功能,视频监控业务有以下3个特点:一实时性,即视频信号须实时处理,如实时压缩、解压缩、传输:一同步性,即视频信号具有分布性,但用户终端显示时须同步;一分布性,即现场采集的图像传输、接收、显示的主机位于不同地点,通过网络相连。视频监控系统的业务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网络传输层面与应用层。6.2应用层的业务质量要求
应用层的业务质量要求主要考虑前端系统和末端系统上视频编解码后的业务质量,该层面的业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传输层面的业务质量影响。在应用层考虑的业务质量参数主要包括(暂定):端到端延迟:在不考虑网络传播延时的情况下(尤其是移动网络,端到端延迟可能会更大),视频监控由于其实时性特点,通常对分组延退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低于500ms的时延会被用户接受。一抖动:视频业务对抖动非常敏感,图像数据传输的突然滞后会导致视频暂时性的停滞,因此,视频业务分组时延的抖动值通常在50ms以内。一丢包率:具体规定见6.3。
一包乱序率:每个数据帧都有一个序列号,用于标示包在流中的正确顺序。如果在沿网络路径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乱序的包,到达接收端的数据顿的顺序就会发生改变。乱序的包传输严重地影响了流媒体应用的服务质量。在极端的情况下,接收方无法恢复乱序的顿,从而引起接收端音视频质量的下降。包乱序率应控制在视频质量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具体参数待定。3
YD/T2455.6-2013
码速率:码速率受网络层可用带宽的影响。在网络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码速率应该是恒定不变的,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变码速率编码的情况。一视频和音频同步:视频和音频的传输有些时候并不是完全绑定在同一组编解码器中的,如果视频编解码快而音频编解码慢,外加传输过程中的同步策略不够好的话,用户就会感受到声音滞后视频的效果,反之则有声音超前视频的效果。6.3网络传输层面的业务质量要求网络传输层面的业务质量要求主要考虑P层的网络传输对于业务质量的影响。根据视频监控业务的特点以及用户体验的要求,相应的业务服务质量应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具备最小的端到端可用P带宽:主要衡量用户从网络取得互联网视频应用数据的能力,当可用带宽低于所点片源的编码速率时,图像质量无法保证;一系统与网络支持拥塞处理的IPQoS机制:一端到端IP传输性能,包括:
分组丢失率(PLR):丢包是导致图像质量劣化的最本质原因,由于媒体数据是前后关联的,并且不同的数据包对于重构图像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即时少量的丢包(如I顿数据的丢包)也可能引起解码器主动丢弃其他相关的数据包,引起业务质量下降,视频实时传输要求丢包率必须控制在一个很小的值阅(如1%)之内:
延迟:视频监控是实时性业务,尽管播放器都有一定的缓存能力(典型的为5s),但当延迟超出缓存能力时,迟到的包将被播放器丢弃,从而影响业务质量;抖动:一般媒体播放器是针对稳定的码流,当抖动过大时会导致解码器主动丢包引起业务质量下降,视频实时传输要求抖动必须控制在一个很小的值阅之内;误码率:为了获得真实的临场感,一般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都很高,视频图像在传输过程中可以可接受的误码率应该小于10~,误分组率应该小于10-9。对于视频业务而言,分组丢失所造成的用户体验恶化效果远比延迟和抖动要严重,因此,对于视频业务的服务质量,主要考虑分组丢失率。由于偶然的差错传播造成的I和P中数据丢失所产生的视频质量损伤与B顿中数据丢失所产生的损伤是不一样的。分组丢失率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期与分组丢失数目来进行规定:一短观察期:30min,分组丢失数目在10个以内:一长观察期:1天,分组丢失数目待定当然,理想情况下的分组丢失数为0,这种情况下,差错时间的平均间隔(MTBEM)应恒定为无穷大,在实际测试中,MTBEM的值越大越好。7为保证服务质量对系统架构的需求7.1端到端系统的需求
端到端系统指监控前端与用户终端。7.1.1编码需求
为了适应P网络传输的需要,监控前端应采用压缩比高、解压还原效果好的编码方案,实现在低码流下(包括无线传输用的码流)保持清晰完整的图像技术,并能适应各种网络带宽,为视频网络传输提供了保证,可以考虑采用的以下的编码(暂定)。4
视频编码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编码标准:a)AVs视频:
b)MPEG-2;
c)MPEG-4:
e)H.264;
f)MJPEG。
音频编码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编码标准:a)G71l;
c)G.723;
e)G729;
g)AMR。
7.1.2自适应编码的需求(可选)YD/T2455.6-2013
由于现有IP网络缺乏有效的QoS机制,难以保障高质量的视频连续传输,且IP网络的带宽不固定,同时有一定的误码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采用动态参数调整技术,自动探测网络传输的状况,实时动态自身调节码流和图像编码格式,保证能够自动适应网络的变化完成图像的传输,保证传输的质量。7.1.3图像预处理和后处理的需求监控前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摄像头干扰问题,中低档的摄像头尤其明显,尤其在低光照的环境下,干扰对图像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噪声会影响视频质量:一种是相邻色素之间产生的伪颜色噪声,一种是由于信号强度而产生的泊松噪声(会影响物体的边缘清晰度)。这种随机噪点甚至造成视频码流成倍上升,将压缩算法的优点全部掩盖。对噪点的处理使得中低档摄像头能够同样达到理想的压缩效果,目前主要有两种滤波方式来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时间轴上的滤波与空间轴上的滤波。此外,还应考虑采取其他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满足实际对图像质量的需要。例如,对于全幅图像(FullD1)的处理时,就必须考虑在编码生成和解码回访时图像在运动快的部分图像边缘形成锯齿效应的问题。
7.1.4其他
由于在网络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数据包丢失,而且到达时延过大的包也会被认为没有用而被丢弃,从而降低了音视频质量。为改善音视频质量通常采用差错控制机制,常见的差错控制机制包括:前向纠错(FEC)、延迟约束的重传、错误弹性编码、错误的取消等等。由于IP网络传输、IP分组拆分等原因造成了IP网络中存在时延抖动,抑制网络中的时延抖动通常是采用缓存机制,在将包抽出为音视频信息之前对时延抖动进行吸收。除了考虑在整个系统的服务器上采取缓存策略外,在客户端也可以考虑采取缓存策略。常见的缓冲策略有:全量缓冲(fullcaching),预缓冲(prefixcaching)、批量补偿缓冲策略等等。7.2系统组网的需求
YD/T2455.6-2013
7.2.1系统网络结构
视频监控系统在组网时,应根据其网络规模和应用范围采取适当的网络结构,所采用的网络结构应充分考虑应用规模、可扩展性、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小规模视频应用,可以考虑采用集中式结构来组网;对于城域或者更大范围的应用,则应该考虑采取分布式结构来组网,在必要的时候采用分布式多级结构组网。
7.2.2系统传输的需求
对于业务流在系统中的传输,视频监控系统应充分考虑如何保证视频服务质量和网络信息安全。目前的广域P网络上尚无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这大大限制了网络视频应用的领域。同时,网络数据安全也是一个制约应用的重要因素,视频数据加密的技术对实时网络视频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保障网络传输的安全。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视频监控系统可提供视频数据加密的功能。7.3系统存储与媒体分发的需求
7.3.1存储需求
大型视频系统使大容量视频数据网络化存储成为必须,其存储模式可以是集中、分布式、集中+分布式的多元存储模式,可基于网格、P2P、中间件、集群等分布式并行处理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检索与分发。
根据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规模的大小,可以设置多级监控中心,每个监控中心可根据一定的特征进行划分(如地域、行业等),每级监控中心都可以对所属的监控信息进行存储、备份、回放、转发、报警处理等管理,可以实现逐级管理、多级备份的视频存储系统。7.3.2媒体分发需求
前端设备由于带宽限制,只能支持少量用户的并发访问,而采用流媒体视频服务器之后,可以支持大规模的并发视频播放,并且可通过消除抖动和图像后处理来保证客户端的视频质量。通常将视频监控前端作为流媒体的前端,流媒体系统作为视频传输的载体,利用流媒体系统的传输优势,扩展系统的容量,容纳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同时,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存储系统也可以通过流媒体服务器的点播能力实现,诸如存储网络的读写、视频文件的检索和发布等功能都可以借助流媒体服务器的转发能力完成。此外,流媒体服务器还可采用负载均衡技术以实现大规模的视频转发,或者借助于内容分发网络CND来实现大规模的视频转发。
7.4其他需求
待定。
8对承载网的要求
8.1概述
视频监控承载网的QoS主要反映在带宽、时延、抖动、丢包率、故障恢复时间等参数上。承载网的QoS机制主要是区分服务,通过城域/汇聚网和宽带接入网的分层考虑来实现。具体来说,就是承载网总体轻载,对不同业务流进行分类的流量控制和差异化转发,对于视频监控业务根据预先配置的服务机制提供服务,保证其服务质量以及承载网不发生过载。8.2城域网QoS
城域网应支持DifServ差分服务机制。在城域网中,所有用户的所有业务流应按照话音、视频(包括组播和单播)、数据等聚合为少数几种业务类。为避免瞬时和局部过载,城域网总体上应保持轻载。6
为了保证视频监控业务的服务质量,城域网应具备以下特点:网络关键部位实现穴余备份,保证视频业务的高可用性:一最小化路由汇聚时间:
一能够按照IP-QoS机制来处理可能发生的流量拥塞。YD/T2455.6-2013
由于视频监控业务的特殊性,对于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视频监控业务,建议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保证其业务质量:
建立专用的物理网络:
在公用IP网络上建立二层/三层VPN。业务接入控制点上应支持二层802.1P到DSCP/EXP的映射功能。8.3宽带接入网QoS
宽带接入网采用每用户、每业务流独立的QoS管理机制,对业务分类的依据主要是二层802.1P信息(如果以太汇聚层采用VPLS组网,还可以依据二层、三层和四层包头信息的任意组合进行分类,如802.1P,802.1Q、P源和目的地址,TCP/UDP端口信息等)。以太汇聚层对上下行流量的QoS处理是不同的,在以太汇聚层以上是城域网,以太汇聚层对上行流量应该统一成DSCP/EXP;在以太汇聚层以下是接入网络,以太汇聚层对下行流量应该统一成802.1P优先级标记。
以太汇聚层可选执行层次化QoS机制,对每用户、每业务流分别排队、调度和整形,每用户每业务流的带宽控制、业务统计和业务策略分别针对独立的用户业务队列进行。8.4接入节点QoS
接入节点应支持802.1P。根据接入节点采用的VLAN隔离模式,应支持:一基于用户隔离:应实现不同用户业务的隔离,并管理全局的业务流量;一基于业务隔离:至少应隔离视频业务、话音、数据3种业务。接入网的业务分类、优先级标记、排队和调度基于802.1P的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信行业标准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第6部分:服务质量要求
YD/T2455.6-2013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
邮政编码:100061
宝隆元(北京)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印刷版权所有不得翻印
开本:880×12301/16
印张:1
字数:20千字
2013年5月第1版
2013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15115·105
定价:15元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电话:(010)6711492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