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001-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1001-2014
中文名称: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128829
相关标签:
非零
色散
位移
单模
光纤
特性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1001-2014.Characteristics of a non-zero dispersio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1范围
YD/T 1001规定了B4类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NZDSF) 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和机械、环境性能的要求。
YD/T 1001适用于通信光缆和其他信息传输设备中使用的B4类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972 (所有部分)光纤试验方法规范(IEC 60793-1 (all parts), Optical fibres-Part 1: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MOD)
GB/T 18900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
ITU-T G.650.2 (2007)单模光纤光缆的具有统计和非线性特性的参数定义和试验方法(Definitions andtest methods for statistical and non-linear related attributes of single-mode fibre and cable)
IEC/TR 61282-3:2006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指南- --第3部分:偏振模色散的计算(Fibre optic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guides-Part 3 Caculation of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ECTR 62048:2011光纤可靠性:幂次律理论(Optical fbres-Reliability-Power law theory)
3术语和定义
GB/T 15972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内容
ICS33.18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01-2014
代替YD/T1001-1999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a non-zero dispersion-shifted single-modeopticalfibrewwW.bzxz.Net
(ITU-T G.655(2009),Characteristics of a non-zero dispersio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NEQ)2014-10-14发布
2014-10-1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5.1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
5.2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
机械性能
5.4环境性能
YD/1001-2014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D/T1001-2014
本标准代替YD/T1001-1999《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与YD/T1001-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9年版第2章):修改了对光缆截止波长、光纤截止波长的要求,删除了跳线缆截止波长的要求(见5.2.1,1999年版5.2)1
修改了尺寸参数的要求,增加了涂覆层直径(着色)的要求(见表1,1999年版表1):增加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见5.1.2表2):修改了传输特性宏弯损耗的测试条件及要求(见5.2.2,1999年版5.3):增加了传输特性1625mm波长的衰减系数最大值的要求(见表3,1999年版表2):修改了传输特性偏振模色散系数的要求(见5.2.8表5,1999年版表2):修改了传输特性衰减波长特性(见5.2.6,1999年版5.4.4):增加了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见5.2.9表6):修改了机械特性筛选试验水平试验三种试验要求的对应关系(见表7,1999年版表3):增加了机械特性中的抗拉强度要求(见5.3.2);修改了机械特性光纤翘曲度的要求(见5.3.3,1999年版5.5.3):增加了环境性能干热老化试验(见表11):修改了环境性能温度特性、浸水、湿热老化的试验条件(见表11.1999年版5.6.1、5.6.2、5.6.3)增加了环境性能的试验方法(见5.4.4表13)。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TU-TG.655:2009《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英文版),与ITU-TG.655(2009)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ITU-TG.655(2009)的主要差别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的测量方法:增加了传输特性截止波长中光纤截止波长的注释;修改了传输特性1550mm和1625nm波长的衰减系数最大值的要求;增加了传输特性衰减点不连续性;增加了传输特性衰减波长特性:修改了传输特性宏弯损耗的要求:删除了传输特性链路PMDo在特殊应用情况下,可由用户和厂家协商同意允许放宽到0.5ps/Vkm;增加了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修改了机械特性筛选试验水平试验三种试验要求的对应关系:增加了机械特性中的抗拉强度要求;H
YD/T1001-2014
增加了机械特性中的翘曲度参数要求:增加了机械特性中剥离力等其他机械性能要求;增加了机械特性中的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增加了环境性能干热老化试验。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冬香、刘骋、胡鹏、陈伟、史惠萍、周簸、杨亚宁。本标准于199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YD/T1001-2014
本标准规定了B4类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NZDSF)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和机械、环境性能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光缆和其他信息传输设备中使用的B4类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972(所有部分)光纤试验方法规范(IEC60793-1(allparts),Opticalfibres一Part1: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MOD)GB/T18900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ITU-TG.650.2(2007)单模光纤光缆的具有统计和非线性特性的参数定义和试验方法(Definitionsandtest methods for statistical and non-linear related attributes of single-mode fibre and cable)IEC/TR61282-3:2006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指南一一第3部分:偏振模色散的计算(Fibreoptic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guides-Part 3 Caculation of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IEC/TR62048:2011光纤可靠性:幂次律理论(Opticalfibres-Reliability-Powerlawtheory)3术语和定义
GB/T15972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NZDSFNon-zeroDispersion-shifted Single-modeOpticalFibre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FWM
5要求
FourWaveMix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LinkPolarizationModeDispersion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5.1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
5.1.1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
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应符合表1规定。密集波分复用
四波混频
偏振模色散
链路偏振模色散系数统计参数
波分复用
YD/T1001-2014
1550mm模场直径
包层直径
芯/包层同心度误差
包层不圆度
涂覆层直径(未着色)
涂覆层直径(着色)
包层/涂覆层同心度误差
表1B4类单模光纤的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要求单位
光纤带中光纤的尺寸参数可有更严格的要求。技术指标
(8.0~11.0)±0.6
125±1
245±10
250±15
:在某些应用中,可采用其他规格的涂覆层直径和容差(μm),例如:400土40,700士100,900土1005.1.2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测量方法B4类单模光纤的几何尺寸测量方法见表2表2B4类单模光纤的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测量方法项目
模场直径
包层直径
芯/包层同心度误差
包层不圆度
涂覆层直径(未着色)
涂覆层直径(着色)
包层/涂覆层同心度误差
5.2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
5.2.1截止波长
5.2.1.1截止波长类型
5.2.1.2截止波长分为两种:
见GB/T15972.45
见GB/T15972.20
见GB/T15972.20
见GB/T15972.20
见GB/T15972.21
见GB/T15972.21
见GB/T15972.21
a)光缆截止波长(2ce):入c≤1450nmb)光纤截止波长(2):入不规定。测量方法
5.2.1.3入和2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与光纤、光缆的结构和测试条件有关。一般情形下,2c<2g5.2.1.4对于特别应用场合光缆中所用光纤的截止波长,规定2≤1440mm。特别应用场合是指使用光缆长度最短,弯曲半径最大的情况。5.2.1.5对某些特定的海底光缆,可以要求其它的入cc值。5.2.2宏弯损耗
5.2.2.1光纤以30mm半径松绕100圈,在1625mm测得的宏弯损耗,对表4中B4c类光纤不超过0.2dB,B4d、B4e类光纤应不超过0.1dB。5.2.2.2如果由于实际原因。选取少于100圈进行30mm弯曲半径的试验,宏弯损耗值应按比例递减。5.2.2.3为了保证弯曲损耗易于测量和测量准确度,可用一圈或几圈小半径环光纤代替100圈光纤进行试验,在此情况下,绕的圈数、环的半径和最大允许的弯曲损耗,都应该选得与30mm半径100圈试验的损耗值相适应。
5.2.3衰减系数
B4类单模光纤的衰减系数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表3B4类单模光纤的衰减系数要求项
1550mm衰减系数最大值
1625mm衰减系数最大值
5.2.4色散特性
d/B/km
5.2.4.1B4类单模光纤的色散特性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表4B4类单模光纤的色散特性要求项目
C波段色散特性
非零色散区:Amin~Amax
非零色散区色散系数绝对值:Dmin~Dmax色散符号
Dmax-Dain
L波段色散特性
非零色散区,入min~入max
非零色散区色散系数绝对值:Dmh~Dmx色散符号
S+C+L波段色散特性
Dmiz(a):1460mm~1550mm
Dmin(a):1550mm~1625nm
Dmax(a):1460nm1550nm
Dmax():1550mm~1625nm
ps/(nm-km)
ps/(nmkm)
ps/(nm.km)
ps/(nm.km)
ps /(nm-km)
ps /(nm-km)
ps /(nm-km)
1530~1565
正或负
正或负
技术指标
70 (a-1460)-4.20
(a1550)+2.80
%a-1460)+3.29
(-1550)+6.20
5.2.4.2Dmin不一定发生在Amin,Dma不一定发生在Amax5.2.4.3对同一根光纤,在非零色散区,色散系数符号不应改变。5.2.4.4根据系统设计和传输的类型,可能需要规定色散系数符号。5.2.5衰减点不连续性
在1550m波长上,光纤连续长度上不应有超过0.1dB的不连续点。5.2.6衰减波长特性
YD/T1001-2014
技术指标
(a-1460)+0.64
(a-1550)+6.06
45 (α-1460)+4.66
a-1550)+9.31
在1525nm~1575nm波长范围内的衰减系数值,相对于1550mm波长的衰减系数值应不超过0.03dB/km。
5.2.7色散纵向均匀性
待研究。
注:在一特定的波长上,局部光纤段色散系数的绝对值可能偏离长光纤段测得的数值。如果该数值在接近波分复用(WDM)系统的一个工作波长上减到很小,四波混频(FWM)效应能引起功率在其它波长或其它工作波长上传输。FWM功率的大小是色散绝对值、色散斜率、工作波长、光功率和FWM发生的距离函数。3
YD/T1001-2014
偏振模色散系数
本标准只规定链路PMD系数,其最大PMIDo应符合表5规定。表5链路PMD系数最大值
Q(概率)
未成缆光纤链路最大PMD。
ps//km
技术指标
未成缆光纤最大PMDo值是成缆后光纤PMD。满足系统应用的基本要求,而ITU-TG.655(2009)中未规定未成缆光纤PMDQ因此,本标准规定的未成缆光纤PMDo值采用了ITU-TG.655(2009)中光纤成缆后的PMD。值成缆后光纤如果要支持40Gbit/s系统传输400km应用的基本要求,则PMDg应不大于0.10ps/Vkm5.2.9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见表6。表6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项
截止波长
宏弯损耗
衰减系数
色散特性
衰减不连续点
衰减波长特性
偏报模色散特性
见GB/T15972.44
见GB/T15972.47
见GB/T15972.40
见GB/T15972.42
见GB/T15972.40
见GB/T15972.40
见GB/T18900
测量方法
注:根据对一定数量未成缆光纤测量得到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的数据,用ITU-TG.650.2(2007)附录IV或IEC/TR61282-3:2006给出的统计方法可计算出链路偏振模色散PMDo值5.3机械性能
5.3.1筛选试验水平
涂覆光纤机械强度筛选试验要求应符合表7规定。表7
筛选试验要求
筛选应力
技术指标
注:筛选应力值0.69GPa与1%的应变或者是8.5N的筛选张力值等同。三种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见IEC62048:2011的7.5
光纤抗拉强度
光纤老化前的最低抗拉强度要求应符合表8规定。表8光纤老化前的最低抗拉强度要求光纤标距长度
威布尔概率水平为15%时抗拉强度(GPa)
威布尔概率水平为50%时抗拉强度(GPa))
试验用短样品进行时,光纤标距长度可选0.5m或1m:试验用长样品进行时,光纤标距长度可选10m或20m4
5.3.3光纤翘曲特性参数
光纤翘曲半径R应不小于4m。
5.3.4其他的机械性能
光纤其他的机械性能要求应符合表9规定。表9光纤其他机械性能要求
涂覆层剥离力(平均值)
涂覆层剥离力(峰值)
动态疲劳参数n
“涂覆层剥离力平均值或峰值都是在试验过程中定义5.3.5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见表10。
表10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筛选试验
抗拉强度
翘曲特性
涂覆层剥离力
动态疲劳参数
5.4环境性能
5.4.1概述
见GB/T15972.30
见GB/T15972.31
见GB/T15972.34
见GB/T15972.32
见GB/T15972.33
测量方法
YD/T1001-2014
技术指标
B4类单模光纤的环境性能要求包括环境试验光衰减变化和环境试验后机械性能要求。5.4.2环境试验光衰减变化要求
环境试验光衰减变化要求应符合表11规定。寰11
试验项目
恒定湿热
温度特性
试验条件
环境试验光衰减变化要求
温度为85℃±2℃,相对湿度不低于85%,放置30天温度为85℃2℃,放置30天
温度范围为一60℃~+85℃,两个循环周期浸泡在温度为23℃±5℃水中30天5.4.3环境试验后机械性能要求
环境试验后机械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2规定。表12环境试验后机械性能要求
试验项目
恒定湿热
剥离力平均值
剥离力峰值
“抗拉强度是对光纤标距长度为0.5m而言50%抗拉强度
15%抗拉强度。
允许的衰减变化
(dB/km)
动态疲劳参数
YD/T1001-2014
环境性能的试验方法
环境性能的试验方法见表13。
湿热性能
干热性能
温度特性
浸水特性
3环境性能的试验方法
测量方法
见GB/T15972.50
见GB/T15972.51
见GB/T15972.52
见GB/T1597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信行业标准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YD/T1001-2014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电出版大厦邮政编码:100164
宝隆元(北京)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印刷版权所有不得翻印
开本:880×12301/16
印张:1
字数:20千字
2014年11月第1版
2014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
15115·515
定价:10元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杜联系电话:(010)8105549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