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2689-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 2689-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2689-2014

中文名称: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基于 技术 宽带 集群 通信 系统 总体 第一阶段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689-2014.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TE based 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system(Phase 1).
1范围
YD/T 2689规定了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阶段),包括指导原则、业务和应用场景、详细功能和性能需求、系统架构、接口要求、编号和寻址和编解码器要求等。
YD/T 2689适用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 -阶段)的终端、基站、集群核心网和调度台设备。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标准定义了本地组网场景下,基于TD-LTE技术的宽带集群增强技术,以及终端与核心网络、核心网络与调度台的开放接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288蜂窝电话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总规范
GB/T 18289蜂窝电话用镉镍电池总规范
YD 1268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及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 1484.6无线终 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第6部分: LTE无线终端
YD/T 1539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591移动通信终 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644.2手持和身 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第2部分:靠近身体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比吸收率(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MHz~6GHz)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689-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TE based broadband trunkingcommunication(B-TrunC)system(Phase1)2014-10-14发布
2014-10-1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指导原则
4.1后向兼容
4.2可扩展性
模块化
4.4接口开放性*
4.5安全
5业务和应用场景
5.1业务
5.2组网
覆盖·
5.4终端
6详细功能和性能需求
6.1TD-LTE基本功能
宽带集群功能…
6.3系统性能
6.4无线网络需求
TD-LTE宽带集群核心网
6.6安全·
6.7业务优先级。
7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
7.2网络实体
7.3参考点·
8接口要求
8.1Uu接口
8.2Uu-T接口
8.3D接口
YD/T2689-2014
YD/T2689-2014
9编号和寻址·
9.1用户和终端设备相关号码..
9.2群组相关号码·
10编解码器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TD-LTE宽带集群核心网分解.I
·*·17
YD/T2689-2014
本标准是《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a)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b)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空中接口c)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d)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e)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空中接口f)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g)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测试方法(第一阶段)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北京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达宁、李侠宇、徐霞艳、李延春、徐贵森、陈迎、杨小倩、李明春、蔡杰、杨美荟、郊卫军、毛磊、褚丽、许玲、尹桂杰、何超、林庆、徐晖、艾明、唐春莺、王浩、段红光。
1范围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阶段)
YD/T2689-2014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包括指导原则、业务和应用场景、详细功能和性能需求、系统架构、接口要求、编号和寻址和编解码器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的终端、基站、集群核心网和调度台设备。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标准定义了本地组网场景下,基于TD-LTE技术的宽带集群增强技术,以及终端与核心网络、核心网络与调度台的开放接口。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288蜂窝电话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总规范GB/T18289蜂窝电话用镍电池总规范YD1268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及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1484.6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第6部分:LTE无线终端YD/T1539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1591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1644.2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第2部分:靠近身体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比吸收率(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MHz~6GHz)YD/T2560TD-LTE数字蜂宽移动通信网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一阶段)(所有部分)YD/T2571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2575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2620.1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EPC)总体技术要求第1部分:支持E-UTRAN接入3GPPTS36.113演进的陆地无线接入基站和直放站电磁兼容性(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 Access (E-UTRA); Base Station (BS) and Repeat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调度台Dispatcher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TD-LTE宽带集群核心网,可以发起集群调度业务的特殊终端,业务权限高于普通终端。
YD/T2689-2014
宽带集群BroadbandTrunking
基于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支持宽带数据传输业务、语音和多媒体形式的集群指挥调度业务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Trun
eNB(eNode B)
E-UTRAN
Adaptive Multi-Rate
Access Point Name
Building Base-band Unit
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EPSConnection Management
Evolved NodeB
Evolved Packet System
Evolved UTRAN
Final Assembly Code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HomeeNodeB
Home Subscriber Server
International MobilestationEquipmentIdentity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Medium Access Control
Mobile Country Code
Mobile Directory Number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obile Network Code
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Non-Access Stratum
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QoS Class Identifier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acket Data Network
PDN Gateway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Quality of Service
Rank Indication
Radio Link Control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
接入点名
室内基带单元
宽带集群通信
EPS连接管理
演进型NodeB
演进分组系统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最后装配号
全球唯一临时标识
演进型家庭基站
归属用户服务器
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媒体访问控制
移动国家码
移动用户号码薄号码
移动管理单元
移动网络码
移动用户标识
非接入层
正交频分复用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
QoS等级标识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分组数据网络
PDN网关
预编码矩阵指示
服务质量
秩指示
无线链路控制
SC-FDMA
4指导原则
4.1后向兼容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adio Remote Unit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treamControl TransmissionProtocol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erial Number
Spare Number
Type AllocationCode
Tracking Area Identity
Trunking Control Function
Trunking Media Function
TemporaryMobileSubscriber IdentitiesTime Division Duplex
User Datagram Protocol
Long Time Evolution
系统基于3GPPRealease9,保持对Release9的后向兼容。YD/T2689-2014
无线资源管理
射频拉远单元
比吸收率
单载频分多址接入
流控制传输协议
会话发起协议
备用号码
类型分配号码
跟踪区标识
集群控制功能体
集群媒体功能体
临时移动用户标识
时分复用
用户数据报协议
长期演进
在支持系统工作频段条件下,3GPPR9和R8的终端应能在系统中正常使用数据业务,3GPPR9的基站通过S1接口可接入系统。
4.2可扩展性
系统架构和协议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后续阶段的功能和性能增强,包括大范围组网和漫游、与其他网络的互通等。
4.3模块化
在符合系统总体架构的条件下,系统可以分解为多个逻辑实体,并且各个逻辑实体相互独立。系统各个逻辑实体可以灵活的组成实际网元。4.4接口开放性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互操作性,应支持不同设备厂商在标准定义的开放接口的互作,如空中接口等。4.5安全
系统应具备高等级的安全性,保证宽带数据和集群业务的安全。5业务和应用场景
5.1业务
系统应支持基于P的分组数据传输业务和宽带集群业务。系统宽带集群业务要求见表1,宽带集群业务功能定义见第6.2节。宽带集群语音业务通过扩展NAS协议消息实现会话管理。3
YD/T2689-2014
集群业务类型
集群基本业务
集群补充业务
5.2组网
5.2.1本地组网
轰1系统宽带集群业务功能要求
语音组呼
可视组呼
语音单呼
可视单呼
广播呼叫
组播呼叫
实时短数据
组播短消息
广播短消息
迟后进入
话权管理
空闲组呼释放
动态重组
遥巍/遥晕/复活
强插/强拆
紧急呼叫
缩位拨号
通话限时
讲话方识别
信息获得
优先级
多通话组扫描
授权呼叫
调度区域选择
预占优先呼叫
单呼补充业务
环境侦听
故障弱化
必选/可选
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的第一阶段应支持本地组网。与其他网络互通、大范围和漫游组网将在后续阶段规定,不在本标摊范围。5.2.2固定站和移动站组网
系统应支持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组网方式。①固定站组网:部署一个或多个固定站址的基站,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系统。②移动站组网:部署在车、船等载体上的小型化移动基站,移动基站可通过卫星链路或短波等远程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到核心网。
5.2.3故障弱化(可选)
YD/T2689-2014
系统应支持故障弱化功能。当系统的无线接入子系统与网络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中断时,或者网络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基站应能够处理该基站覆盖范围内用户的业务请求,支持单呼、组呼和广播呼叫等业务。当通信链路恢复后,基站应能切换到正常工作状态。5.2.4虚拟专网
系统应具有虚拟专网功能,可以使一个物理网络为多个组织机构服务,组织机构的虚拟专网之间互相独立。系统应支持基于虚拟专网的优先级。5.3覆盖
系统应支持密集城区、城区、郊区、乡村等传播环境。5.4终端
从功能上,终端有以下两种类型。TD-LTE数据终端:支持基于IP的分组数据传输功能的终端。TD-LTE宽带集群终端:同时支持基于IP的分组数据传输和宽带集群功能的终端从形态上,终端可包括固定终端、手持终端、车载台,车载台是安装在车、船等交通工具上的终端,6详细功能和性能需求
6.1TD-LTE基本功能
6.1.1TD-LTE宽带集群基站
为实现基于IP的分组数据传输,TD-LTE宽带集群基站应支持表2中所列功能,相关功能定义以及必选可选应与YD/T2571的要求一致。其中与异系统互操作相关的功能,本标准不做要求。表2基站的TD-LTE基本功能
功能项
支持LTE要求的物理层功能
功率控制、资源分配及调度
支持LTE要求的层2及层三的功能承载与QoS业务
环境要求
电源和接地
电磁兼容能力
安全要求
峰值吞吐量
6.1.2TD-LTE宽带集群核心网
功能描述
包括对所支持系统带宽、OFDMA/SC-FDMA参数、顿结构、信道复用、调制、信道编码、交织、加扰、同步等、系统消息、随机接入、测量、非连续接收满足LTE要求上下行信道资源分配和调度算法的要求以及上下行功率控制方法及参数
支持MAC、RLC、PDCP及RRC协议,并实现系统内移动性管理、接入控制、完成上层同步
数据和信令承载、所支持QCI以及QoS机制的要求温度湿度以及防尘防水等级的要求BBU和RRU电源要求,设备接地,电源保护功能要求以及防护要求eNodeB的电磁兼容能力应满足3GPPTS36.113的要求安全要求应满足GB4943.1-2011
上下行比例配置0、1和2的情况下,上下行数据峰值吞吐量应满足要求为实现基于IP的分组数据传输,TD-LTE宽带集群核心网应支持在表3中所列功能,相关功能定义以及必选可选应与YD/T2620.1的要求一致,其中与异系统互操作相关的功能,本标准不做要求。5
YD/T2689-2014
功能项
标识管理
节点选择
移动性管理
会话管理
用户数据管理
网络接入控制
分组数据路由和传送
无线资源管理
APN限制
IP地址管理
QoS控制
安全管理
表3核心网的TD-LTE基本功能
功能描述
标示管理分为EPS承载标识、全球唯一临时UE标识(GUTI)、跟踪区标识(TAI)、eNodeBS1-APUE标识、MMESI-APUE标识、移动台设备标识等管理节点选择包括各种逻辑节点的选择移动性管理具备移动性限制、附着去附着管理、跟踪区更新、业务请求、GUTI重分配、eNodeB间切换、SI释放、用户在ECM-IDLE状态时可达性管理功能会话管理分为专用承载激活、承载去激活、QoS更新引起的承载修改、PGW发起的非QoS更新引起的承载修改、UE要求的承载资源修改、附着过程或UE请求PDN连接过程伴随专用承载建立的各种管理过程用户数据管理分为用户数据存储、用户数据更新、清除用户、取消位置这4种管理过程
网络接入控制分为网络与接入网选择、鉴权及授权、准入控制、策略和计费执行分组数据路由和传送功能分为IP分组压缩及包过滤这两大功能无线资源管理是由无线接入网络对无线通信通路的分配和维护进行管理APN限制是对网元中的APN值进行限制核心网管理UE的地址,包括分配、删除及修改包括QoS映射、调整等功能
包括用户鉴权、加密、接入层与非接入层安全管理等6.1.3TD-LTE宽带集群终端和数据终端为实现基于IP的分组数据传输,终端应支持在表4中所列功能,相关功能定义以及必选可选应与YD/T2575的要求一致。
表4终端需满足的TD-LTE基本功能功能项
终端人机界面基本功能
支持LTE的物理层功能
支持LTE的层2功能
支持LTE的RRC及NAS协议
无线资源管理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终端功耗要求
可靠性要求
电磁兼容要求
比吸收率(SAR)的要求
电池性能要求
充电器要求
功能描述
包括数据连接进展指示、业务指示、卡识别管理、中英文输入法、电池容量指示及告替、充电控制
包括OFDMA/SC-FDMA协议参数、LTE帧结构、LTE物理信道、多天线接收、小区同步、随机接入、调制编码及加扰、资源分配、功率控制、CQI/PMI/RI反馈、ACK/NACK反馈、测量
支持普通3GPPRelease9的MAC、RLC及PDCP协议栈支持LTERev.9的RRC及NAS协议栈包括空闲状态下的移动性、连接状态下的资源管理、空闲与连接状态下对应定时与相关信令特性、连接状态下的UE测量过程终端应满足其所标称的待机时间等描述的功耗要求终端应满足YD/T1539的要求
LTE模式下的电磁兼容要求见YD/T1484.6移动台单卡单通道工作时的比吸收率测试方法要求见YD/T1644.2终端配备的锂电池性能应满足GB/T18287的要求,其他电池应满足GB/T18288或GB/T18289的要求,各种锂电池安全要求应满足YD1268的要求充电器及接口特性应满足YD1268和YD/T1591的要求6.2宽带集群功能
6.2.1语音组呼
YD/T2689-2014
终端发起的在组成员内建立的半双工语音呼叫。在一个小区内,该组成员共享一个下行信道,可以听到话语权拥有方的语音,上行信道由一个获得话语权的组成员占用,组内其他成员可以申请话语权。组呼一般由发起方或系统释放结束。6.2.2可视组呼
具有权限的终端在组成员内通过同时建立语音和视频两种媒体流的组呼业务。呼叫发起方发起一次呼叫请求,系统同时建立语音组呼业务和视频组呼业务。6.2.3语音单呼
应支持两个终端之间建立全双工语音呼叫,包括终端与终端之间、终端与调度台之间的单呼。单呼由主/被叫或系统释放结束。
6.2.4可视单呼
两个终端之间建立的双向视频通话,建立视频通话的双方,既可听到对方语音又可看到对方视频,且音唇同步,具体音唇同步技术不在本标准范围。可视单呼包括终端与终端之间、终端与调度台之间的可视单呼。
6.2.5广播呼叫(可选)
调度台向某一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发起的单向语音呼叫或视频呼叫,其他用户(包括调度员)只能接听,不能讲话。
6.2.6实时短数据
一个终端能够向另一个终端发送短数据,系统要求收到短数据的终端立即回复确认消息,延时在百毫秒量级。
6.2.7组播呼叫
调度台向某个组内的所有用户发起的单向语音呼叫或视频呼叫,其他用户(包括调度员)只能接听,不能讲话。
6.2.8广播短消息
终端或调度台向某一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发送点对多点短消息,在信息传送时无需接收端确认。6.2.9组播短消息
终端或调度台某个组内的所有用户发送点对多点短消息,在信息传送时无需接收端确认。6.2.10迟后进入
在通话组呼结束前,将未能及时加入通话的组成员在稍后的时间尽快加入正在进行的通话组呼叫。6.2.11话权管理
6.2.11.1话权申请和获得
半双工呼叫过程中终端或调度台可申请话权,并根据策略获得话语权。6.2.11.2话权排队
在话语权占用过程下,如果多个用户都申请话权,系统应能按策略将用户进行排队。6.2.11.3话权抢占
半双工呼叫过程中,优先级高的用户可抢占优先级低的用户的话权。话权抢占过程中,系统应强制释放低优先级用户的话权,并将话权授予高优先级用户。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