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2158-2017 代替 YD/T 2158-2010 接入网技术要求 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
YD/T 2158-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2158-2017

中文名称:代替 YD/T 2158-2010 接入网技术要求 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992540

相关标签: 2010 技术 业务 接入 节点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158-2017.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 network-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 (MSA P).
1范围
YD/T 2158规定了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系统的网络位置和功能模型、功能要求、接口要求、性能要求、定时和同步要求、保护倒换、管理维护和其他要求。
YD/T 2158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的MSAP设备,专用电信网中的相关设备也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941-2008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YD/T 1022-1999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要求
YD/T 1443-2006 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要求
YD/T 1631-2007同步数字体系(SDH)虚级联及链路容量调整方案技术要求
YD/T 2374-2011 分组传送网总体技术要求
YDN 099-1998 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
ITU-T G707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 node interface for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ITU-T G7043/Y.1343 PDH 信号的虚级联(Virtual concatenation of PDH signals)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0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158—2017
代替YD/T2158—2010
接入网技术要求
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 network-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 (MSAP)2017-04-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07-01实施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MSAP系统网络位置和功能模型
网络位置
MSAP系统模型
功能要求
SDH 功能要求
以太网业务功能要求
6.4分组功能要求
多业务承载能力
OAM功能
接口要求
接口位置要求
PDH光接口
SDH接口
FE接口
GE接口
10GE接口
V.35接口
7.8E1接口
性能要求
E1误码性能要求
8.2E1结合抖动要求(暂定)
8.3E1映射抖动要求(暂定)
8.4V.35误码性能要求
8.5以太网性能要求
9MSAP局端设备定时与同步要求
频率准确度
保持特性
YD/T2158—2017
YD/T2158—2017
9.3牵引入/牵引出范围
同步时钟来源
基准时钟的转换
保护倒换
主控模块及交叉/交换模块保护倒换时钟模块保护倒换,
上联光口保护倒换
业务板保护倒换.
电源保护倒换,
上联板以太网光口链路聚合保护上联板以太网光口1:1线性保护
11管理维护要求..
基本要求.
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
故障管理.
安全管理
12其他要求
12.1环境要求
.......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YD/T2158—2010《接入网技术要求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本标准与YD/T2158一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增加了分组远端的用户端类型(见3.5);一增加了STM-16等接口类型(见第7章);一增加了增强以太网的相关要求(见第6章);一增加了分组的相关要求(见6.4)。YD/T2158—201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
坚、沈天珺、赵海峰、邓锦华
1范围
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
接入网技术要求
YD/T2158—2017
本标准规定了多业务接入节点(MSAP)系统的网络位置和功能模型、功能要求、接口要求、性能要求、定时和同步要求、保护倒换、管理维护和其他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的MSAP设备,专用电信网中的相关设备也可参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941—2008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YD/T1022—1999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要求YD/T1443—2006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要求YD/T1631—2007
同步数字体系(SDH)虚级联及链路容量调整方案技术要求YD/T2374—2011分组传送网总体技术要求YDN099—1998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ITU-TG.707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nodeinterfaceforthe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DH))
ITU-TG.7043/Y.1343PDH信号的虚级联(VirtualconcatenationofPDHsignals)ITU-TG8040/Y.1340GFP顿映射到准同步数字序列(PDH)(GFPframemappingintoPlesio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PDH))ITU-TY.1731基于以太网网络的OAM功能和机制(OAMfunctionsandmechanismsforEthernetbasednetworks)
ITU-TV.35基于电话网络的数据通信(Datacommunicationoverthetelephonenetwork)IEEE802.ladVLAN堆栈(StackedVLANs)IEEE802.1D媒体访问控制网桥(Mediaaccesscontrol(MAC)Bridges)IEEE802.1Q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IEEE802.3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 exchangebetweensystems-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 andPhysical LayerSpecifications)YD/T2158—2017
IETFRFC4379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数据平面故障检测(DetectingMulti-ProtocolLabelSwitched(MPLS)DataPlaneFailures)IETFRFC4553信息包上不可知结构时分多路技术(Structure-AgnosticTimeDivisionMultiplexing(TDM)overPacket(SAToP))
IETFRFC5085伪线虚拟电路连接确(VCCV):伪线控制信道(PseudowireVirtualCircuit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VCCV) : A Control Channel for Pseudowires)IETFRFC5086分组交换网络上电路模拟服务(CESoPSN)结构化TDM(Structure-AwareTimeDivisionMultiplexed(TDM)CircuitEmulation ServiceoverPacket Switched Network(CESoPSN))IETFRFC5884MPLS标签交换路径的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Detection(BFD)forMPLSLabel SwitchedPaths(LSPs))
IETFRFC5885伪线虚拟电路连接确认(VCCV)的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Detection(BFD)forthePseudowireVirtual CircuitConnectivityVerification(VCCV))IETFRFC5994MPLS传输网络的以太网伪线应用(ApplicationofEthernetPseudowirestoMPLSTransportNetwork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光纤收发器OpticalFiberTransceiver(mediaconverter)将以太网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的单元。3.2
多业务接入节点Multi-ServiceAccessPlatform包括局端设备、用户端设备和网元管理系统,采用SDH和分组双核心技术,向用户提供E1/V.35租用线和专线业务以及以太网专线业务。用户端设备主要包括4类:PDH光端机、SDH/MSTP光端机和光纤收发器和分组终端,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接口。用户端设备通过PDH、MSTP光接口或者FE、GE光接口接入局端设备。局端设备通过网管系统,实现各种用户端设备的可管理。3.3
PDH光端机PDHOpticalTerminal
MSAP用户端设备的一种,在上行方向上将用户侧E1信号、V.35信号或以太网信号封装为PDH光信号并传输,在下行方向上将PDH光信号解封装为E1信号、V.35信号或以太网信号。2
SDH/MSTP光端机SDH/MSTPOpticalTerminalYD/T2158—2017
MSAP用户端设备的一种,在上行方向上将用户侧E1信号、V.35信号或以太网信号封装为SDH光信号并传输,在下行方向上将SDH光信号解封装为E1信号、V.35信号或以太网信号。3.5
MSAP分组终端MSAPPacketTerminal与MSAP局端设备配合使用,支持分组交换。上行支持GE/FE接口:下行提供GE/FE接口,可选支持E1、V35接口提供电路仿真业务。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OSSDH
EOPPDH
比特差错率
承诺突发尺寸
承诺信息速率
数字通信设备
数据通信网
数字终端设备
网元管理系统
上传输以太网
上传输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
通用成帧规程
互联网协议
链路聚合保护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发光二极管
链路状态转移
标签交换路径
媒体接入控制
管理信息库
多协议标记交换
多业务接入节点
多业务传送节点
Bit Error Rate
CommittedBurst Size
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ata CommunicationNetwork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thernet over SDH.
Ethernet over PDH
Fast Ethernet
Gigabit Ethernet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
Internet Protocol
Link Aggregation Group ProtectionLinkCapacityAdjustmentSchemeLight Emitting Diode
Link Pass Through
Label Switched Path
MediumAccess Contro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3
YD/T2158—2017
不适用
网络时间协议
操作、管理、维护
光传送网
峰值突发尺寸
准同步数字系列
峰值信息速率
伪随机比特序列
快速生成树协议
同步数字体系
同步传送模块
生成树协议
时分复用
虚容器
虚级联
虚级联组
虚拟局域网
恢复等待时间
5MSAP系统网络位置和功能模型
5.1网络位置
Not Applicab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Operation、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PeakBurstSize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eak Information Rate
Pseudo Random Bit Sequence
Pseudo Wire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Spanning Tree Protoco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Virtual Container
Virtual Concatenation
Virtual Concatenation Group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Wait Time To Restore
MSAP系统作为末端接入系统,能够向用户提供E1/V35租用线和专线业务以及以太网专线业务其网络位置如图1所示。
城域分组网
太网接!
PDH光端机
MSAP局端设备
光纤收发器
SDH/MSTP城域传送网
MSAP用户端设备
SDH/MSTP光端机
MSAP系统网络位置
分组终端设备
YD/T2158—2017
MSAP系统通过SDH接口与SDH/MSTP传送网相连、或通过以太网接口与城域分组网相连:通过E1、10/100BASE-T、1000Base-T接口或V.35接口和客户设备相连。5.2MSAP系统模型
MSAP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网元管理
E1/V35/
PDH光端机
扁端设备
网络侧接口
FE/GE光口
FE/GE光
光纤收发器
SDH/MSTP光端机
分组终端
MSAP用户端设备
图2MSAP系统的参考模型
MSAP系统包括局端设备、用户端设备和网元管理系统。FE/GE
E1/V35/
E1/V35/
用户侧
YD/T2158—2017
局端设备具备SDH交文功能,支持分组MPLS标签的处理功能支持以太交换功能。局端设备包含各个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可由一块或多块板卡实现其功能。用户端设备包括四类:PDH光端机,光纤收发器、SDH/MSTP光端机和分组终端。MSAP局端设备的SNI接口要求如下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一STM-1光接口;
一SMT-4光接口、STM-16光接口(可选);一E1接口(可选):
一GE接口线路口,10GE接口(可选)。局端与用户端之间接口要求如下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一PDH光接口;
一FE光接口;
一STM-1光接口:
一GE光接口。
PDH光端机UNI接口要求如下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E1接口;
—V.35接口;
一FE接口:
一GE接口。
光纤收发器UNI接口要求如下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一FE接口;
一GE接口。
SDH/MSTP光端机UNI接口要求如下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一FE接口;
一GE接口。
分组终端UNI接口要求如下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一E1接口;
一V.35接口;
一FE接口;
一GE接口。
MSAP系统的管理信息应支持带内和带外方式传送。6功能要求
6.1概述
MSAP局端设备可分成3种类型:类型1一TDM总线设备:类型2一分组总线设备:类型3一TDM和分组双总线结构设备。
YD/T2158—2017
类型3的MSAP局端设备需支持双总线结构,包括TDM总线、分组总线,并且能够在MSAP设备内部通过业务板卡完成双总线的互转。以太网业务可以不经过EOS/EOP封装直接经数据总线上联IP城域网或分组网:而TDM类业务也可以通过封装后经数据总线上联IP城域网或分组网:做到双总线业务本总线上联的同时实现双总线的随意转换。本章节的要求如无特殊说明,所涉及设备为类型2和类型3局端设备,以及MSAP分组远端设备。6.2SDH功能要求
类型1和3的MSAP局端设备和SDH光端机应满足SDH节点的基本功能要求,具体应符合YDT1022—1999和YDN099—1998中的相应规定。类型1和3的MSAP局端设备和SDH光端机设备应满足以下SDH功能要求:SDH顿结构应符合YDN099—1998中的相应规定。具有灵活的交叉连接处理能力,应支持业务板到线路板、业务板到业务板以及线路板到业务板交叉连接类型,交叉连接方向支持单向、双向、广播(可选)和环回方式。应提供低阶通道VC-12级别的虚级连功能,可选支持VC-12级别的连续级联,并提供级联条件下的VC-12颗粒的交叉处理能力。连续级联和虚级联功能要求应满足ITU-TG.707相关规定。以太网接口映射到SDH虚容器的映射单元应符合表1的要求。此外,局端设备应具有灵活的交支连接处理能力,应支持业务板到线路板,业务板到业务板以及线路板到业务板交叉连接类型,交叉连接方向支持单向、双向、广播(可选)和环回方式。表1以太网接口映射到SDH虚容器的对应关系以太网接口带宽
10/100Mbit/s自适应接口
GE(下行SNI
6.3以太网业务功能要求
6.3.1透传功能要求
SDH映射单元
VC-12-Xc/v
VC-3-Xc/v
VC-4-Xc/vbzxz.net
VC-12-Xc/v
VC-3-Xc/v
VC-4-Xc/v
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是指来自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帧不经过二层交换,直接进行协议封装和速率适配后,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然后通过SDH节点进行点到点传送。MSAP局端设备应具备以太网透传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一SDH承载以太网数据顺的封装应采用GFP协议,应符合YD/T1443一2006的规定。PDH承载以太网数据顺应采用EoPDH协议,应符合ITU-TG.7043/Y.1343和ITU-TG.8040/Y.1340中的相关规定:
一LCAS在虚级联源和宿的适配功能中提供了控制机制,能够无损地增加或减少VCG链路容量,以满足带宽需求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提供了临时删除失效链路成员的能力;7
YD/T2158—2017
一若MSAP设备支持提供LCAS功能,LCAS功能应满足YD/T1631一2007的规定一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顿,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6.3.2以太网交换功能要求
以太网交换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VC通道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MSAP局端设备应具有以太网交换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a)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GFP协议;b)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c)实现以太业务汇聚和端口收敛功能d)支持广播风暴的抑制功能:
e)支持以太网物理端口逻辑端口的镜像功能f)以太网业务支持基于端口的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功能:g)以太网业务支持VLANStacking功能:h)以太网业务需支持基于端口的、基于VLAN的、基于端口+VLAN的上下行业务流速率限制:i1)支持基于以太网顿中的相关参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进行优先级标记:j)支持绝对优先级调度能力/加权优先级调度能力:k)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的功能,该功能应符合IEEE802.1D协议的规定:1)能够识别符合IEEE802.1Q规定的数据顿,并根据VLAN信息进行转发:m)识别符合IEEE802.1ad规定的数据帧,并根据S-VLAN和C-VLAN信息进行转发:n)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方式维护MAC地址表0)IEEE802.1D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或支持IEEE802.1D生成树协议(STP);p)支持IEEE802.1DCoS优先级队列:q)支持本地和远端设备的以太网端口的环回检测能力。6.4分组功能要求
分组功能是指通过MPLS技术对用户以太网业务直接进行协议封装后,通过分组传送网进行端到端透明传送。其典型业务模型包括E-Line、E-Tree及E-LAN业务类型2和类型3的MSAP局端设备应具有分组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a)支持基于MPLS的标签转发和交换功能;b)支持静态隧道技术,即通过网管系统手工创建/删除LSP隧道;c)支持静态伪线技术,即通过网管系统手工创建/删除PW伪线:d)支持基于端口、端口+VLAN的方式实现业务与LSP/PW绑定:e)支持指定隧道/伪线的带宽参数,包括CIR、PIR、CBS、PBS。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