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768-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2768-2014
中文名称:通信户外机房用温控设备 第1部分:嵌入式温控设备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7097058
相关标签:
通信
户外
机房
温控
设备
嵌入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768-2014.Thermal control equipment for outdoor telecommunication enclosure Part 1: embedded thermal control equipment.
1范围
YD/T 2768规定了通信户外机房(含户外机柜)用的嵌入式温控设备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YD/T 2768适用于采用嵌入安装于内部发热量不大于4000W的通信户外机房(柜)的温控设备(以下简称温控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
GB/T 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GB/T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 3100-1993国际单 位制及其应用。
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4706.32-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
GB/T 4798.1-2005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1部分:储存
GB/T 5296.1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T 5296.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GB/T 5465.2-2008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
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
标准内容
ICS27.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768-2014
通信户外机房用温控设备
第1部分:嵌入式温控设备
Thermal control equipmentforoutdoortelecommunication enciosurePart 1: embedded thermal control eguipment2014-10-14发布
2014-10-1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5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制冷量的实验目
YD/T2768-2014
《通信户外机房用温控设备》计划包括如下部分:一第1部分:嵌入式温控设备
一第2部分:相变材料温控设备
本部分为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D/T2768-201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深圳市英维克科技有限公司、中讯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广域相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海力达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纳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市华瑞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江苏荣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骏、王众彪、韦立川、王殿魁、林漳、张颜峰、张焱、蒋平、王文生、周旭、潘哲毅、徐刚、李峰、刘敏学、武文学、邱雪梅、冯剑超、徐云冬、刘国胜、陈威一。I
1范围
通信户外机房用温控设备
第1部分:嵌入式温控设备
YD/T2768-2014
本部分规定了通信户外机房(含户外机柜)用的嵌入式温控设备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部分适用于采用联入安装于内部发热量不大于4000W的通信户外机房(柜)的温控设备(以下简称温控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32-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GB/T4798.1-2005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1部分:储存GB/T5296.1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5296.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GB/T5465.2-2008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GB/T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YD/T944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983-2013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YD/T1363.3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YD/T1537-2006通信系统用户外机柜一般要求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嵌入式温控设备EmbeddedThermalControlEquipment1
YD/T2768-2014
一种向户外机房或机柜内提供诸如空气循环、冷却、加热的温控设备。设备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安装于机房(柜)上。
交流嵌入式温控设备ACpoweredEmbeddedThermalControlEquipment输入电源为交流220V的嵌入式温控设备。散热单元、制热系统、核心电器件为交流器件。3.3
直流嵌入式温控设备DCpoweredembeddedthermalcontrolequipment输入电源为直流一48V的嵌入式温控设备。散热单元、制热系统、核心电器件为直流器件。3.4
交直流混合供电嵌入式温控设备HybridPoweredEmbeddedThermalControlEquipment输入电源为交流220V和直流一48V的嵌入式温控设备。其中,加热器,压缩机为交流供电,其他部件为直流供电。
内循环InternalCycle
温控设备为机房(柜)内部环境提供温度控制功能和空气循环功能的一侧。3.6
外循环ExterralCycle
温控设备将机房(柜)内部环境热量通过气流循环传递到机房(柜)外部环境的一侧。3.7
显热制冷量SensibleCoolingCapacity在规定的制冷试验条件下,温控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从机房(柜)除去的显热部分的热量,单位为瓦(W)。以下简称显冷量。
4产品分类
4.1型式
4.1.1按冷却方式分为半导体冷却方式、压缩式冷却方式、热交换冷却方式(包含板式热交换、热管换热方式)。
4.1.2按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分体式。4.1.3按供电方式分为交流供电方式、直流供电方式、交流直流混合供电方式。4.2产品系列
压缩式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W):200、3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4000。半导体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W):200、300。热交换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W/K):40、60、80、100、120、150、190。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生产系列数值以外的产品。5技术要求
5.1工作条件
5.1.1温湿度环境要求
温控设备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一20℃~45℃,相对湿度5%~95%:温控设备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不损坏:一40℃~55℃,相对湿度5%~95%。5.1.2电源要求
在下列工作输入电压范围内,温控设备应正常工作:交流:187V~242V;直流:-40V~-58V。在下列工作输入电压范围内,温控设备应不损坏:交流:154V~286V;直流:-38V~-60V。5.1.3海拨要求
YD/T2768-2014
温控设备应能在海拔1000m及以下高度正常工作,当海拔高度高于1000m时,需要降额使用。海拔高度高于1000m时,用户与制造厂根据协议增加有关措施。5.2一般要求(总体要求)
5.2.1外观及装配质量要求
外观及装配质量要求包括:
1)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2)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无剥落、针孔、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3)涂漆件表面无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4)塑料件表面应无变形、开裂现象:外壳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
5)电气布线不应凌乱。
6)所有管路表面无明显的凹痕和划痕。7)热交换器及翅片表面可见区域无明显可见的倒片和缺陷。8)各零部件的装配应牢固可靠,管路间或管路与零部件间不应相互摩擦和碰撞。5.2.2构造要求
温控设备的构造设计应合理,便于维修和进行户外安装、维护作业,不应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具体要求包括:
1)电源及报警输入、输出端子应具有防松脱结构设计:2)机箱连接的标准件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3)应具有排水孔和适合的排水装置(或接水盘),在使用中产生的冷凝水和运行过程中进入外循环的水应能通过排水管或排水孔排到室外。5.3性能要求
5.3.1密封性能
对于压缩式冷却方式及热管式热交换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其他温控设备无此要求。
5.3.2额定显冷量(换热量)、消耗功率和能效比要求5.3.2.1热交换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在标准试验工况下的换热量应不小于铭牌标示的95%,换热消耗功率应不大于铭牌标示的110%,显热制冷能效比应不小于5。3
YD/T2768-2014
5.3.2.2半导体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在名义工况下的显冷量应不小于铭牌标示的95%,制冷消耗功率应不大于铭牌标示的110%,显热制冷能效比应不小于0.6。5.3.2.3压缩式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在名义工况下的显冷量应不小于铭牌标示的95%,制冷消耗功率应不大于铭牌标示的110%,显热制冷能效比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压缩式冷却方式的显热制冷能效比要求显冷量(W)
≤1000
5.3.3额定加热量
交流供电方式
交直流混合供电方式
直流供电方式
具有电热加热功能的温控设备:加热量不应小于铭牌标示的95%,不应大于铭牌标示的110%。5.3.4最大运行制冷
压缩式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应进行最大运行制冷试验,半导体及热交换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无此要求。
在最大运行制冷工况下,温控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并且各部件不应损坏。5.3.5最小运行制冷
压缩式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应进行最小运行制冷试验,半导体及热交换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无此要求。
在最小运行制冷工况下,温控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并且各部件不应损坏。5.3.6最大运行制热
具有电热加热功能的温控设备应进行最大运行制热试验,无电热加热功能的温控设备无此要求。在最大运行制热时,温控设备应能正常工作,且各部件不应损坏。在连续运行期间,内循环风机不应关闭。
加热器应具备热保护装置。
5.3.7冻结
压缩式冷却方式及半导体制冷方式的温控设备应进行冻结试验,热交换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无此要求。
在冻结工况下,所有凝结的冰或溶化的水都要通过接水盘或者内部结构收集起来并通过排水口排出,不应有冰掉下、水滴下或吹出机组。5.3.8凝露
压缩式冷却方式及半导体制冷方式的温控设备应进行凝露试验,热交换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无此要求。
在凝露工况下,不应有凝露水珠滴下,内循环送风不应带有水滴,电控盒、显示板等带电部件不应该有凝露水珠,内循环外表面不应有凝露水珠。5.3.9凝结水处理
压缩式冷却方式及半导体制冷方式的温控设备应具有凝结水处理能力,热交换冷却方式的温控设备无此要求。
应具有凝结水排除的能力,所有凝结水不应从排水口以外溢出或吹出。5.3.10防护等级
YD/T2768-2014
温控设备的内、外循环之间的防护等级应达到GB4208-2008中IP55的要求,外循环侧的防护等级应达到GB4208-2008中IP24的要求。5.3.11噪声要求
嵌入式温控设备在按照到户外机房(或机柜)后,噪声应符合YD/T1537-2006中4.6条要求。5.3.12运转
温控设备的输入功率、输入电流应符合设计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电流的范围,无明显异常的数值。在运转中,不应出现结霜、停止运行,制冷/换热量不足,不应出现异常噪声,紧固件不应松动,内部器件不应严重相碰或摩擦,整机防水等级不应受破坏。5.4耐候性能要求
5.4.1防盐雾腐蚀
金属件在经过盐雾试验后应无腐蚀现象。5.4.2表面涂层耐老化
表面涂层在老化试验后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斑点、针孔、气泡、镀层脱落等缺陷。5.4.3漆膜附着力
表面涂层在漆膜附着力试验后,应满足GB/T9286-1998表1中等级1的要求。5.5其他要求
5.5.1电气安全要求
5.5.1.1抗电强度
温控设备在进行抗电强度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5.5.1.2绝缘电阻
温控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Q。5.5.1.3泄漏电流
交流供电的温控设备泄漏电流不应大于10mA。直流供电的温控设备无此要求。5.5.1.4接地电阻
温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及操作系统应可靠接地,金属外壳及其他可触及的金属零部件至接地点电阻应不大于0.12。
5.5.2阻燃要求
温控设备中隔热和消声敷层材料应符合GB8624中不燃材料(A级)的要求。5.5.3电磁兼容性要求
5.5.3.1传导骚扰限值
温控设备的传导插扰限值应符合YD/T983-2013中7.1的要求。5.5.3.2辐射骚扰限值
温控设备的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2013中7.1的要求。5.5.3.3谐波电流限值
温控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应符合YD/T983-2013中7.1的要求。5.5.3.4电压起伏和闪烁限值
温控设备的电压起伏和闪烁限值应符合YD/T983-2013中7.1的要求。5
YD/T2768-2014
5.5.3.5抗扰性
针对温控设备外壳表面的抗扰性有:静电放电抗扰性、辐射电磁场抗扰性。针对温控设备直流端口的抗扰性有: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性、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插扰抗扰性。针对温控设备交流端口的抗扰性有: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性、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摇扰抗扰性、浪涌(冲击)抗扰性、电压暂降和电压短时中断抗扰性。温控设备在进行以上各种抗扰性试验中或试验后应符合YD/T983-2013中7.2的要求。5.5.4防雷要求
温控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应装有浪涌保护装置,应符合YD/T944的要求。5.5.5监控要求
通信接口应选择使用RS232或者RS485/422接口,通信协议应符合YD/T1363.3的要求。遥测、遥信、遥控项目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1)遥测:柜内温度:
2)遥信:温控设备的风机、压缩机、加热器等装置的工作状态、正常/故障状态:3)遥调:开关机控制,对温控设备的运行控制参数进行远程设定:4)应提供1组公共报警干节点输出信号口,其常开或者常闭报警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5.5.6功能要求
包括以下功能要求:
1)应急备份功能:温控器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在供电恢复时,应自动按照供电中断前的设置进行工作,掉电后设置参数应自动保存。当机组故障时,应控制集成在内部或外部的其他温控方式动作,确保户外机房(柜)的温度环境,2)节能功能(可选):当户外机房(柜)内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温控设备应能具有启动内部集成其他换热系统或者户外机房(柜)内其他换热系统运行的功能,降低嵌入式温控设备全年的运行功耗。3)防反插功能:直流电源输入端口应具有防反插功能,当直流的正负极反接时,设备不会产生不可恢复的损坏。
4)宜提供内外风机调速的功能选项,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调节风机转速,降低机组运行噪声。5)对交流输入的温控设备应具有延时启动功能,应能设置延时启动周期:对直流输入的温控设备应具有软启动功能。
5.5.7操作要求
内循环侧的面板上应具有显示操作界面,应具有以下功能:1)应能显示运行参数、报警信息等;2)主界面应显示柜内回风口温度;3)应能实现参数的手工修改功能:4)对于控制的所有操作,应在进行确认操作后才能生效。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制冷量的试验参见附录A。6.1.2试验工况见表2规定,试验运行工况允差应符合GB/T17758-2010中表A.3的要求。6
试验项目
额定制冷能力
额定换热能力
最大运行制冷
最小运行制冷
凝结水处理
额定制热能力
最大运行制热
表2试验工况
室内侧空气状态℃
干球温度
6.1.3试验仪表准确度应符合GB/T17758-2010中6.1.4条要求。6.2试验的一般要求
6.2.1所有试验均按铭牌规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湿球温度
YD/T2768-2014
室外侧空气状态℃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6.2.2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和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温控设备安装在试验机柜内,如果温控设备有几个位置安装,试验应在各个位置进行,或者选最不利的位置。6.2.3除试验需要的装置和仪器的连接外,对温控设备不得作任何更改。6.2.4试验时不能改变温控设备风机转速和系统阻力。6.2.5试验应采用最高风速,所有新风门应关上,出风格栅应调节到最大出风位置:制冷时温控器应调到最低温度点,制热时应调到最高温度点。6.3性能试验
6.3.1密封性能
温控设备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注量下,用检漏仪(针对不同的制冷剂应采用合适的检漏仪器)进行检验,温控设备置于环境温度为16℃~35℃的正压室内,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应符合5.3.1的要求。
6.3.2额定显冷量(换热量)、消耗功率和能效比温控设备应按本部分表2规定的标准测试工况,并参照本部分附录A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试的显热制冷能力、消耗功率、显热制冷能效比应符合5.3.2的要求。6.3.3额定加热量
电热加热型温控设备应在本部分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下,将电热装置开关处于最大耗电状态,测定其输入功率应符合5.3.3的要求。
6.3.4最大运行制冷
6.3.4.1将温控设备所有新风门关闭,试验电压分别为交流187V、242V或者直流一58V、一40V。在温控设备停止运行时,电源插头电压升幅控制在3%以内。6.3.4.2在低电压和高电压下,分别按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然后断电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7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YD/T2768-2014
6.3.4.3在温控设备最大运行制冷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当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自动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6.3.4.4试验期间不允许手动复位过载保护装置。6.3.4.5上述步骤完成之后,将温控设备的输入电压调整到交流154V、286V或者直流一60V、一38V,维持30min后恢复至额定工作电压,观察温控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在电压调整过程中允许温控设备保护性停机。
6.3.5最小运行制冷
6.3.5.1将温控设备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出风口百叶调到最易结冰霜状态,按表2规定的试验工况使温控设备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试验后检查蒸发器表面结霜情况。6.3.5.2温控设备在10min的启动期间内,风机应正常运转:在连续运行中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充许出现电控保护现象),嵌入式温控设备内循环换热器的迎风表面不应结霜。所有保护应能自动复位,不允许采用手动复位的保护器。
6.3.5.3温控设备有蒸发器低温保护功能并且在4h试验过程中出现过低温保护动作的,应运行到4h后首次出现保护动作后为止,试验后检查蒸发器表面结霜情况。6.3.5.4如果温控设备在试验中,出现漏水等不良现象,应判5.3.9凝结水处理试验不合格,6.3.6最大运行制热
试验电压为额定电压,调节温控设备的加热量输出达到最大,按表2规定的最大运行制热工况运行1小时。
6.3.7冻结
6.3.7.1将温控设备温度控制器,室内风扇速度,新风门应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调节到最易使蒸发器结霜的状态,按照表2的规定的冻结试验工况进行试验。6.3.7.2将温控设备室内回风口遮住、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6h,使蒸发器完全被霜封住。温控设备有蒸发器低温保护功能并且在6h试验过程中出现过低温保护动作的,应运行到6h后首次出现保护周期动作时为止。
6.3.7.3停机后去掉回风口撼盖物至所积冰霜完全融化(可升高室内机柜温度1℃~3℃以加速冰霜融化),然后打开风机,以最高风速运转5min。6.3.8凝露
温控设备应模拟实际安装的情况安装好。将温控设备的温度控制器设定温度为最低值,设定风速为最低风速档,出风格栅的状态应调节到最易凝露的状态,达到表2规定的凝露工况后,温控设备应连续运行4h。在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应观察温控设备的运行情况,试验结构应符合5.3.8的要求,6.3.9凝结水处理
将温控设备的温度控制器、室内风扇速度、新风门应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调到使蒸发器最易产生凝结水和外部雨水最易进入的状态,在接水盘注满水即达到排水口流水后,按表2规定的凝结水处理工况运行,当接水盘的水位稳定后,再继续运行4h。试验结果应符合5.3.9的要求。6.3.10运转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