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2856.2-2015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 Uu 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 RLC协议
YD/T 2856.2-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2856.2-2015

中文名称: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 Uu 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 RLC协议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数字 蜂窝 移动 通信网 载波 高速 分组 接入 接口 技术 协议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856.2-2015.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ulti-carrier HSPA Uu interface layer 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Part 2: RLC protocol.
1范围
YD/T 2856.2规定了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空中接口层2的RLC协议的功能,RLC提供给上层的业务和期望从下层获得的业务,以及层与层之间通信的原语,确立了对等层通信的元素结构和参数的具体要求,给出了RLC协议的基本过程和对未知、未预见和错误事件的处理方法。
YD/T 2856.2适用于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具有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功能的空中接口RLC协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PP TS33.102 3G安全、 安全体系结构(3G security, security architecture)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自动重复请求
AM                                 Acknowledged Mode                         确认模式
AMD                          Acknowledged Mode Data                   确认模式数据
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
BCH                                 Broadcast Channel                             广播信道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07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856.2-2015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
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RLC协议
2GHzTD-SCDMAdigitalcellularmobile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Multi-carrierHSPAUuinterfacelayer2technical requirementsPart2:RLCprotocol
(3GPPTS25.322V10.1.0,RadioLinkControl(RLC)protocolspecification, NEQ)
2015-07-14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4.2RLC子层结构概述·
功能·
6提供给上层的业务
6.1业务/功能在逻辑信道上的映射·7期望从MAC获得的业务
8层与层通信的单元
RLC和上层之间的原语·
8.2原语参数
对等层通信元素
协议数据单元
格式和参数·
协议状态·
状态变量
定时器
协议参数
指定功能
10未知、未预见和错误协议数据的处理.10.1
错误序列号
10.2不一致的状态指示
10.3无效的PDU格式
10.4CRC错误的RLCPDU...
11基本过程
11.1透明模式数据(TMD)传送过程目
11.2非确认模式数据(UMD)传送过程11.3确认模式数据(AMD)传送过程RLC复位过程·
YD/T2856.2-2015
YD/T2856.2-2015
11.5STATUSPDU传送过程
11.6显式信令的SDU丢弃过程..
11.7流量控制
参考文献
YD/T2856.2-2015
YD/T285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要求》是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a)《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b)YD/T285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c)YD/T2857《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RRC层技术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YD/T285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要求》分为三个部分:
a)第1部分:MAC协议:
b)第2部分:RLC协议;
c)第3部分:PDCP协议。
本部分是YD/T285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对应于3GPPTS25.322《RLC协议》(版本v10.1.0),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为删除了FDD相关的内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常永宏、许芳丽、严杲、徐菲、宋爱慧、黄河、马志锋、王浩然、贺刚、王梅、赵训威、师延山、段红光。I
1范围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第2部分:RLC协议
YD/T2856.2-2015
本部分规定了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空中接口层2的RLC协议的功能,RLC提供给上层的业务和期望从下层获得的业务,以及层与层之间通信的原语,确立了对等层通信的元素结构和参数的具体要求,给出了RLC协议的基本过程和对未知、未预见和错误事件的处理方法。本部分适用于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具有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功能的空中接口RLC协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GPPTS33.1023G安全、安全体系结构(3Gsecurity,securityarchitecture)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CTrC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d Mode
Acknowledged Mode Data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Broadcast Channel
Control-
CallControl
Common Control Channel
Control Channel
Coded CompositeTransportChannelCoreNetwork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mmon Traffic Channel
DedicatedControl (SAP)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edicated Channel
Downlink
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Forward LinkAccessChannel
Frame Check Sequence
自动重复请求
确认模式
确认模式数据
广播控制信道
广播信道
控制-
呼叫控制
公共控制信道
控制信道
编码合成传送信道
核心网
循环穴余校验
公共业务信道
专用控制(SAP)
专用控制信道
专用信道
下行链路
专用业务信道
前向链路接入信道
帧校验序列
YD/T2856.2-2015
FrequencyDivisionDuplex
General Control (SAP)
Handov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kilo-bits per second
Layer 1 (physical layer)
Layer 2(data link layer)
Layer 3 (network layer)
Length Indicator
Medium Access Control
Mult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MBMS point-to-multipoint Control ChannelMobility Management
Move Receiving Window
Mobile Station
MBMS point-to-multipoint Scheduling ChannelMBMS point-to-multipoint Traffic ChannelMultiplexing
Notification (SAP)
Paging Control Channel
Paging Channel
Protocol Data Unit
Physical layer
Physical Channels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dio Link Contro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adio Resource Control
Service Access Point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ChannelSynchronization Channel
Service Data Unit
SHared channel Control ChannelSequence Number
SuperField
Traffic Channel
Time Division Duplex
频分双工
一般控制(SAP)
国际电信联盟
千比特/秒
层1(物理层)
层2(数据链路层)
层3(网络层)
长度指示器
媒质接入控制
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
MBMS点对多点控制信道
移动性管理
移动接收窗口
移动台
MBMS点对多点调度信道
MBMS点对多点业务信道
通知(SAP)
寻呼控制信道
寻呼信道
协议数据单元
物理层
物理信道
随机接入信道
无线链路控制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无线资源控制
业务接入点
同步控制信道
同步信道
业务数据单元
共享信道控制信道
超字段
业务信道
时分双工
4概述
4.1内容
TransportFormatCombinationIndicatorTransport Format Indicat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ransparent Mode
Transmit Power Control
User Equipment
Uplink
Unacknowledged Mode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AccessNetwork本节描述RLC子层的结构。
4.2RLC子层结构概述1
YD/T2856.2-2015
传输格式组合指示
传输格式指示
传送时间间隔
传输模式
发射功率控制
用户设备
上行链路
非确认模式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
本节中所提供的模型仅为了对RLC子层进行定义,不对协议的实现进行规定或限制。RLC子层由三种RLC实体构成: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RLC实体。4.2.1RLC子层模型
图1描述了RLC模型中的不同RLC实体。UM和TMRLC实体可以被配置成一个发送RLC实体或者一个接收RLC实体。发送RLC实体发送RLCPDU,接收RLC实体接收RLCPDU。AMRLC实体由一个发送部分和一个接收部分组成,其中AMRLC实体的发送部分发送RLCPDU:AMRLC实体的接收部分接收RLCPDU。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定义了基本过程(见11章)。在UM和TM情况下,发送RLC实体作为发送端,对等的RLC实体作为接收端。根据基本过程的情况,AMRLC实体可以作为发送端或者接收端。发送端是AMDPDU的发送者,接收端是AMDPDU的接收者。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位于UE或者UTRAN上。
对于每一个透明模式(TM)和非确认模式(UM)业务有一个发送和一个接收RLC实体。对于确认模式(AM)业务有一个发送和接收合并的实体。在本文中,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发送”指“传送给下层”。每一个UM和TMRLC实体使用一个逻辑信道发送或者接收数据PDU。AMRLC实体可以配置成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逻辑信道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和控制PDU。如果配置成使用两个逻辑信道,那么它们具有相同的类型(DCCH或者DTCH)。在图1中,AM实体间的虚线描述了在不同逻辑信道上发送和接收RLCPDU的可能性,例如:在一个逻辑信道上传输控制PDU,在另个上传输数据PDU。在4.2.1.1、4.2.1.2和4.2.1.3小节中对不同实体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注为了方便使用者对照阅读及编写者维护后续版本,本部分的章条号与所对应的3GPP标准保持了一致。3
YD/T2856.2-2015
图1RLC子层总体模型
4.2.2透明模式(TM)RLC实体
YD/T2856.2-2015
图2表示两个透明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图的下方对与下层进行通信的逻辑信道进行了描述。UE/UTRAN
发送端缓存
透明模式业
务接入点
无线接口(U)
发送端
透明模式
RLC实体
CCCH/DCCH/DTCH/SHCCHUE
BCCH/PCCHDCCH/DTCHUTRAN
接收端
透明模式
RLC实体
接收端缓存
UTRAN/UE
透明模式业
务接入点
CCCH/DCCH/DTCH/SHCCHUTRAN
BCCH/PCCH/DCCH/DTCHUE
图2两个透明模式对等实体的模型4.2.2.1.1发送TMRLC实体
发送TM-RLC实体通过TM-SAP从上层接收RLCSDU。所有接收到的RLCSDU的长度应是一个有效TMDPDU长度的整数倍。如果上层进行了分段的配置,并且RLCSDU的长度大于下层对TTI使用的TMDPDU的大小,那么发送TMRLC实体对RLCSDU进行分段以适应TMDPDU的大小,并且不添加RLC包头。承载一个RLCSDU的所有TMDPDU都在同一个TTI中发送,该TTI中不发送任何其他RLCSDU的分段。如果上层没有进行分段的配置,那么通过将一个RLCSDU放入一个TMDPDU,可以在一个TTI中发送多于一个的RLCSDU。一个TTI中的所有TMDPDU的长度必须相同。当对一个RLCSDU的处理结束时,得到的一个或者多个TMDPDU将通过一个BCCH、DCCH、PCCH、CCCH、SHCCH或者一个DTCH逻辑信道发送给下层。4.2.2.1.2接收TMRLC实体
接收TM-RLC实体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TMDPDU。如果上层配置了分段,那么将对在一个TTI内接收到的所有TMDPDU进行重组得到RLCSDU。如果上层没有配置分段,那么每一个TMDPDU将被作为一个RLCSDU。接收TMRLC实体通过TM-SAP向上层发送RLCSDU。4.2.3非确认模式(UM)RLC实体图3显示了未配置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如图3所示的不同功能适用于6.1节描述的不同信道类型。5
YD/T2856.2-2015
UE/UTRAN
发送端缓存
分段和连接
非确认模式业
务接入点
无线接口(Uu)
发送非确
认模式
RLC实体
加RLC头www.bzxz.net
DCCH/DTCH-UE
CCCH/SHCCH/DCCH/DTCH/CTCH/
MCCH/MSCH/MTCHUTRAN
接收非确
认模式
RLC实体
UTRAN/UE
非确认模式业
务接入点
去掉RLC头
接收端缓存
DCCH/DTCH-UTRAN
CCCH/SHCCH/DCCH/DTCH/CTCH/
MCCH/MSCH/MTCHUE
图3未配置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实体的模型图4显示了配置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由于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仅用于本Release的MCCH/CCCH,所以加密/解密功能被删除。UTRAN
发送端缓存
分段与连接
加RLC头
非确认模式
业务接入点
无线接口(Uu)
发送端非确认接收端非确认
模式RLC实体模式RLC实体
非确认模式
业务接入点
去掉RLC头
接收端缓存
重复避免和
重排序
MTCH/CCCHUTRAN
MTCH/CCCH UE
配置了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实体的模型4.2.3.1.1发送UMRLC实体
发送UM-RLC实体通过UM-SAP从高层接收RLCSDU。YD/T2856.2-2015
如果RLCSDU的尺寸大于UMDPDU中的可用空间,那么发送UMRLC实体将对RLCSDU进行分段,得到适当大小的UMDPDU。分段和/或级联之后的UMDPDU大小应小于或等于最大ULUMDPDU大小。如果配置了MACi/is而且RLCPDU大小设置为“flexiblesize”,分段和/或级联之后的UMDPDU大小应大于或等于最小ULRLCPDU大小。如果待传数据的大小不足以创建一个最小尺寸的UMDPDU,那么也允许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待传数据的UMDPDU,虽然其尺寸小于最小ULRLCPDU大小。UMDPDU可能包含分段的和/或者级联的RLCSDU。UMDPDU可能进行填充以确保得到有效的长度。使用长度标识(LengthIndicator)来定义UMDPDU中RLCSDU的边界。长度标识也用于定义是否在UMDPDU中使用了填充。
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密,那么UMDPDU(除了UMDPDU包头)在发送给下层之前被加密。发送UMRLC实体通过一个CCCH、SHCCH、DCCH、CTCH或者一个DTCH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UMDPDU.
4.2.3.1.2接收UMRLC实体
接收UM-RLC实体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UMDPDU。当配置了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可能会从下层收到一个或多个输入。当增加或删除输入时,可以在接收UMRLC实体内不改变缓冲区内容、状态变量和定时器。当未配置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时,只会从下层收到一个输入并且不会被重配置。如果配置了重复避免和重排序功能,它将是接收UMRLC实体中应用于输入UMDPDU流的第一个接收功能,该功能只能在UE侧配置并且不用于UTRAN。该功能完成对从一个或多个输入收到的UMDPDU的重复检测和重排序,产生顺序排列的PDU,并递交给下一个顺序RLC接收功能。接收UMRLC实体对接收到的UMDPDU(除了UMDPDU包头)进行解密(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密)。它从接收到的UMDPDU中去除RLC包头,并且重组RLCSDU(如果发送UMRLC实体进行了分段和/或者级联)。
若接收的UMRLC实体配置了SDU乱序递交的功能,该实体会在包含1个SDU的所有PDU都收到的时候尽快的重组出SDU,并递交给高层,尽管可能有更早的PDU还没有收到也不影响这里的处理。UMRLC接收实体将会存储不能组成SDU的PDU,并等待发送端重新传输丢失的PDU。当和一个SDU相关的PDU都收齐后将对应的PDU从缓存中删除,或者由于序号窗口的功能、或者由于存储定时器的功能也需将相应的PDU从缓存中删除。只有用户侧配置乱序递交的功能,且该功能只用于MCCH。接收UMRLC实体通过UM-SAP向上层传送RLCSDU。如果配置了SNDelivery,映射了RLCSDU的RLCPDU序列号也需要通过UM-SAP向上层传递
4.2.4确认模式(AM)RLC实体
图5显示了确认模式RLC实体模型。AMRLC实体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逻辑信道。图5显示了使用一个逻辑信道(实线)和使用两个逻辑信道(虚线)时AMRLC实体的模型。如果配置了一个逻辑信道,AMRLC实体的发送侧通过这个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AMD和控制PDU。如果配置了固定的RLCPDU大小,AMDPDU和控制PDU应该具有相同的RLCPDU大小。如果配置了可变的RLCPDU大小,AMDPDU大小可以变化,只要不超过最大RLCPDU大小即可。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