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786.2-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2786.2-2017
中文名称:支持多业务承载的 IP/MPLS 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215435
相关标签:
业务
承载
网络管理
技术
系统
功能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786.2-2017.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ulti-service IP/MPLS bearer betwork management Part 2: NMS system function.
1范围
YD/T 2786.2规定了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主要规范了EMS管理、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要求。
YD/T 2786.2适用于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系统。鉴于接入网络层面允许以MPLS-TP方式组网,因此该部分也对IP/MPLS和MPLS-TP混合组网提出了网络管理功能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2336.2-2011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 NMS系统功能
YD/T 2603-2013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技术要求
YD/T 2786.1-2014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YD/T 2603-2013《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技术要求》和YD/T 2786.1-2014《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中规范的术语适用于本文件。本部分新增定义如下术语。
3.1.1
网元 network element
标准内容
ICS33.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786.2—2017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
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ulti-service IP/MPLSbearerbetwork management
Part 2: NMS system function
2017-04-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07-01实施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总体技术要求4.1系统结构.
4.2总体技术要求
5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功能要求.5.1
EMS管理
拓扑管理
配置管理.
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
安全管理。
DCN要求
DCN的组成
DCN的保护
DCN的性能
YD/T2786.2—2017
YD/T2786.2—2017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预计由下列部分组成:一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一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一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5部分:基于IDL/II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一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6部分:基于XML/SOA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一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7部分:EMS系统功能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光全、王、郁、满祥锟、郑艳雷、张国颖、张丽雅、蒙向阳、赵纯利、王釜、王、颖、邓万球、张励、马岩红、王占京。Ⅱ
1范围
YD/T2786.2—2017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本部分规定了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主要规范了EMS管理,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系统。鉴于接入网络层面允许以MPLS-TP方式组网,因此该部分也对IP/MPLS和MPLS-TP混合组网提出了网络管理功能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2336.2—2011
YD/T2603—2013
YD/T2786.1—2014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技术要求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YD/T2603—2013《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技术要求》和YD/T2786.1—2014《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中规范的术语适用于本文件。本部分新增定义如下术语
网元networkelement
支持IP/MPLS协议的、MPLS-TP协议的网元设备,以及同时支持IP/MPLS协议和MPLS-TP协议的网元设备。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YD/T2786.2—2017
CESoPSN
E-Line
E-Tree
HotStandby
LAG/MC-LAG
MPLS-TP
秒一个脉冲,简称秒脉冲(1PulsePerSecond)告警指示信号(AlarmIndicationSignal)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最佳主时钟算法(BestMasterClockAlgorithm)固定比特率(ConstantBitRate)承诺突发长度(CommittedBurstSize)电路仿真业务(CircuitEmulationService)分组网交换承载的结构化电路仿真业务(Structure-awareTDMCircuitEmulationServiceoverPacketSwitchedNetwork)承诺信息速率(CommittedInformationRate)指定中间系统(DesignatedIS)数据通信网(DataCommunicationNetwork)时延测量(DelayMeasurement)区分业务编码点(DiffServCodePoint)超额信息速率(ExcessInformationRate)以太网局域网(业务)(Ethernet-LocalAreaNetwork(Service))以太网线型(业务)(Ethernet-Line(Service))以太网树型(业务)(Ethernet-Tree(Service))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ManagementSystem)固定过滤器类型(FixedFilter)快速重路由(FastReroute)
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alUserInterface)网关网元(GatewayNetworkElement)路径热备份保护
标识符(Identification)
ATM反向复用(InverseMultiplexingoverAT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SystemtoIntermediateSystem)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LinkAggregation)/跨机框-链路聚合(Multi-chassisLAG)环回功能(LoopbackFunction)标签分发协议(LabelDistributionProtocol)丢包测量(LossMeasurement)
标签交换路径(LabelSwitchedPath)媒质接入控制(MediaAccessControl)维护实体组(MaintenanceEntityGroup)MEG端点(MEGEndPoint)
维护区域(MaintenanceDomain)MEG中间节点(MEGIntermediatePoint)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描述(Mutil-ProtocolLabelSwitch-TransportProfile)复用段保护(MultiplexSectionProtection)IP/MPLS&MPLS-TP网元(NetworkElement)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ManagementSystem)网络-网络接口(NetworkNetworkInterface)OAM
RSVP-TE
YD/T2786.2—2017
运营、管理和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ShortestPathFirst)峰值突发长度(PeakBurstSize)每跳行为(Per-HopBehavior)
峰值信息速率(PeakInformationRate)优先队列(PriorityQueue)
公用交换网
分组传送网
(Public Switched Network)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伪线(PseudoWire)
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远端缺陷指示(RemoteDefectIndication)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Engineering)
结构化无关的TDM仿真(Structure-AgnosticTDMoverPacket)子网管理系统(SubNetworkManagementSystem)共享显示类型(SharedExplicit)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当前时刻(TimeofDay)
虚端(VirtualEthernetPoint)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路由器穴余协议(VirtualRouterRedundancyProtocol)加权公平队列(WeightedFairQueue)加权随机早期检测
(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恢复等待时间(WaitToRestoration)4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总体技术要求4.1系统结构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系统(NMS)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他系统
支持IP/MPLS功能的
路由器EMS
支持IP/MPLS功能的
路由器NE
(厂家A)
支持IP/MPLS功能的
路由器NE
(厂家B)
PTNEMS
图1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体系3
YD/T2786.2—2017
图1中的NE为支持IP/MPLS(含同时支持MPLS-TP)协议的网元设备。EMS为厂家内部管理自身网元的管理系统或子网管理系统,可以对本厂商的IP/MPLS或PTN设备进行配置,操作和维护。EMS要求和SNMS要求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在同一套系统中实现。这里NMS即为支持多业务承载网络管理系统,是管理不同设备厂商的IP/MPLS或PTN子网的网络管理系统,NMS也可以直接管理到网元设备。
图1中与IP/MPLS网络管理相关的接口有两个,其中I1为EMS和NE之间的接口,该接口属于厂商管理网元设备的内部接口;I1为路由器NE与NMS之间的接口,采用不同接口协议,它属于厂商管理设备内部接口,不在本部分规定的范围之内。I2为EMS向NMS提供的接口,该接口的定义及要求见本标准的其他部分。本部分中描述的NMS需要使用I3接口与其他网络管理系统进行通信,但该管理接口的功能要求不在本部分规定的范围之内。
4.2总体技术要求
4.2.1系统管理一般性要求
4.2.1.1系统用户的连接方式
应该能够采用本地接入和远程接入两种手段登陆到系统上进行网络管理操作,其连接方式应至少支持以太网方式。
4.2.1.2系统可靠性要求
NMS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具体如下:a)支持多用户(不少于3人)同时对系统进行使用操作,但应能对无权操作人员进行限制,保证只有授权的操作人员才能执行相应的操作。b)应支持(1+1)热备用(Hot-Standby)或温备用(Warm-Standby)配置,即当其中一个NMS发生故障时,另一个NMS应能完全承担发生故障的NMS所辖区域的网络管理工作,同时应不影响支持多业务承载传送网络中的正常业务。c)在热备用的方式下,主用到备用的切换应为实时切换;在温备用的方式下,主用到备用的平均切换时间应小于10min。
d)数据库应提供数据的备份功能,包括自动和手工备份,系统数据丢失时,能从其他介质的备份数据中恢复最近的数据。
e)用户GUI和网管服务器之间应采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并建立有效的接入访问及保护机制。f)系统一年中停止服务的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天。g)系统在设计时应保证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100天,h)系统的投入、退出和异常停止后,不应影响支持多业务承载传送网络中的正常业务4.2.1.3应提供打印设置和打印功能网管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图形及报表的打印输出能力。4
4.2.1.4时间同步能力
NMS系统应支持时间同步能力,具体要求如下:a)网管系统应支持NTP功能。
YD/T2786.2—2017
b)应具备以NTP方式获得本NMS系统时间同步的能力,同时具备可为EMS或其他网元设备提供时间输出服务的能力。
4.2.2软件技术要求
4.2.2.1开放性
网管系统应采用开放的体系架构,具备清晰的模块化分层结构,以适应承载传送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系统功能的扩展要求,并能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规范。4.2.2.2可扩展性
在最大设备容量范围内,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实现平滑的扩展,同时应该能够做到被管理网元数目的增加不应对系统性能造成显著的影响。4.2.2.3后向兼容性
系统软件的安装及升级过程中,需要提供友好的软件操作向导,可提供帮助文件且应生成相应的日志文件。在系统安装或升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支持自动卸载已经安装的部分,并恢复到升级前状态。在系统版本升级后,能管理(增加、删除、查询)当前网上运行的所有EMS;低版本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能自动迁移至高版本系统中。4.2.3人机界面要求
4.2.3.1一般要求
NMS系统的人机界面一股要求具体如下:a)NMS系统的管理功能是通过WIMP(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的人机接口(GUI)来实现的。
b)被要求管理的EMS(含网元)均应可在同一个网络系统管理软件平台上进行管理。c)用户界面程序异常停止后,不应影响网络管理服务器端系统和其他用户界面的正常通信运行。4.2.3.2图形用户界面
NMS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要求具体如下:a)所有界面应简洁、友好,操作简单,提示清晰,提供在线帮助,以帮助操作人员对各功能和命令进行正确使用操作。操作系统应采用中文方式b)对系统操作的各种功能需通过下拉和分级菜单方式来表示。特定用户只能使用其授权范围内的菜单及功能项。系统中至少应包含以下菜单:系统的启动、关闭、备份,打印和在线帮助等选项。
c)数据表示:
1)根据需要可配备多个控制台和大屏幕显示屏:5bZxz.net
YD/T2786.2—2017
2)应支持通配符查询的办法获得数据;3)对于同一功能要求,应提供多种方式的操作手段,如鼠标操作,热键操作等:4)对于统计信息,应以报表或直观图形化方式(如直方图、立体图、曲线图等)进行显示。d)声音设置:
网管系统应提供声音设置开关。可根据告警级别自定义告警声音及持续时间。e)颜色要求:
1)系统应支持彩色高分辨率监视器,对于不同的信息应用不同的颜色区别。颜色属性应可以由用户选择修改。用户授权内可使用的菜单条与其不能使用的菜单条应以不同亮度级别显示:不同级别的告警应采用不同的颜色设置:2)NE的物理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形状、尺寸以及资源的占用情况和其他特征,根据用户需要均能以颜色不同的方式进行区分;3)颜色和字体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配置,颜色的建立和修改应能实时生效。5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管理功能要求5.1EMS管理
用户可以查询/修改所管辖IP/MPLSEMS信息,具体包括(标*者为可修改的信息)以下内容:a)EMS类型(仅具备网元管理功能、或仅具备子网管理功能、或同时具备网元和子网管理功能);b)EMS标识:
c)EMS友好名称(*):
d)EMS本地名称:
e)EMS物理位置;
f)EMS设备制造商:
g)EMS通信IP地址:
h)EMS软件版本号:
i)创建者标记:
j)创建日期;
k)联系方法(*):
)备注(*)。
5.2拓扑管理
5.2.1网络拓扑视图显示功能
拓扑管理用于构造并管理整个IP/MPLS网络的拓扑结构。用户应可以通过网络拓扑视图的查询条件获得网络(网元)的实时拓扑结构,了解和监控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网络拓扑视图包括被查询对象的显示和实时告警显示,支持拓扑搜索方式建立网络拓扑视图,并对拓扑对象进行管理,网络拓扑视图应能提供如下网络拓扑视图的显示功能,且各视图之间可做到无障碍切换:6
YD/T2786.2—2017
a)物理视图:显示NMS所管辖的所有网元、网元组或子网及其连接关系。视图中的节点可以是网元、网元组或子网,连线表示网元,网元组或子网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应能提供网元组或子网的展开(收缩)功能,以显示构成该网元组或子网的各个网元。物理视图上应同时呈现的内容有节点ID、互联端口编号、端口IP地址/掩码/VLAN以及端口物理状态。b)LSP层路由视图:拓扑图中应能提供通过动态协议或静态方式指配获得的LSP的关系视图,并由此可以获得与LSP相关的属性信息,如路由(源宿节点,经过的节点),带宽等。应能提供LSP及其承载的所有PW的关联功能。应能提供LSP层的保护路由视图。c)PW层路由视图:在IP/MPLS/MPLS-TP组网环境中,应可以提供L2VPN端到端的PW路由关系视图,并由此可以获得与PW相关的属性信息,如路由(源宿节点、经过的节点)、带宽等。应可以提供PW层的保护路由视图。d)客户业务视图:支持多业务承载的IP/MPLS网络上,可显示基于PWE3仿真的TDM/ATM业务,以太网二层VPN业务和三层VPN业务等多种业务视图。可基于全网的业务拓扑视图,对全网的业务进行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e)网络保护视图:可对网络中的保护进行查看、创建、修改及删除操作。可对各种保护进行配置包括:网络中的LSP、PW、MSP进行配置,保护倒换管理方式进行设置。f)时钟和时间同步视图:具备在同步视图下提供当前IP/MPLS网元时钟及时间同步跟踪状态的显示能力,同步视图中应该能够明确给出当前各网元的时钟及时间跟踪关系,包括跟踪的方式以及端口。
g)协议视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协议形成不同的专题视图,包括OSPF视图、IS-IS视图、MPLS-TE视图、BGP视图等。
5.2.2网络浏览及查看功能
5.2.2.1拓扑图查看功能
NMS系统应具备拓扑图查看功能,具体要求如下:a)拓扑图的背景地图应能定制,拓扑图应能放大和缩小,并且能上下、左右移动,在拓扑图上用不同的图标来标识不同类型的节点(网元或子网或其他);b)应允许用户通过点击网元图标,获得网元的详细配置信息,并可执行网元配置和其他管理功能:c)当同时显示不同内容的多个窗口时,只有一个激活窗口可接受用户的操作和输入,激活窗口的标题栏应以高亮度显示;
d)系统应在菜单中按照打开的先后顺序列出所有窗口,用户可从菜单中直接激活某个窗口:e)系统应保证窗口显示内容的一致性,当多个用户同时操作系统的相同对象时,不同用户看到的窗口显示内容应相同:
f)网元的物理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形状、尺寸以及资源的占用情况和其他特征,根据用户需要均能用颜色区别。
5.2.2.2拓扑图导航功能
NMS系统应具备拓扑图导航功能,具体要求如下:YD/T2786.2—2017
a)可逐层细化显示网元的信息,并提供返回前一视图与返回上层视图的功能:b)可分层显示节点间不同层次的路径,分层包括PW、LSP、链路等:c)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拓扑视图;d)可以拖动鼠标看到不在视野范围的视图,5.2.2.3拓扑图定位功能
NMS系统应具备拓扑图定位功能,具体要求如下:a)可在当前或其他视图中,保存网元的实际位置,并查找指定的网元:b)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锁定网元或隐藏某些网元:c)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选择网元,如单个网元选择和区域选择(可能为矩形区域,圆形区域或不规则形区域等)。
5.2.3网络监视功能
网络拓扑应能够动态、实时显示所管辖全网的运行状态和状况,告警信息在拓扑图上呈现,关联到网元和链路,包括:
a)实时反映网络设备配置的变更情况,网元配置信息的改变也应能通过某种方式(如图标闪烁或其他醒目的方式)通知用户。
b)NMS应可支持对于拓扑视图中的网元告警采取集中屏蔽功能c)当NMS与EMS之间的通信出现故障时应能在拓扑图上实时反映出来。d)需要支持从网络拓扑到告警列表的关联定位。e)支持下层拓扑的紧急和主要告警传递至上层拓扑进行告警呈现f)实时反映业务路由和网络保护状况,实时反映资源的空闲和占用情况。g)实时反映被管网元的告警事件,告警应以可视、可闻的形式提醒维护人员:1)系统对实时的业务告警事件做出及时反应,并可关联到显示告警的设备,在拓扑图中以设备变色等形式提示:
2)告警信息未确认应保持对用户的提示状态;3)系统应支持彩色高分辨率,并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5.2.4拓扑信息同步
NMS应支持与EMS之间同步IP/MPLS网络拓扑信息,包括手工和自动同步方式,缺省方式为自动同步。
5.2.5拓扑信息存储
NMS应能对所有的IP/MPLS网络拓扑信息进行存储和备份。5.3配置管理
5.3.1网络配置数据的管理
用户在对网元设备配置数据进行管理时,NMS应提供下列维护和管理功能。80
a)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网元的配置数据应可支持批量导入和导出功能。b)备份配置数据
YD/T2786.2—2017
应能定期或不定期保存和备份网元配置数据,并能对比前后配置变更内容。c)检查配置数据的合法性
当用户计划进行网络调整时,应能够检查被管理网络是否能提供此类配置、与现存的其他配置是否冲突等。如有差错,应及时向用户报告,并生成相应的日志。d)检查配置数据的一致性
用户可定义检查NMS中保存的配置数据与网元中的实际数据的一致性,在检查一致性结束后给出一致性报告。
e)上载配置数据
上载配置数据是通过EMS将网络配置信息上载到NMS上,NMS据此产生拓扑视图。f)查询/打印配置数据
用户可实时浏览网元的配置数据,并可根据需要将指定的数据打印和导出excel文件。5.3.2配置信息统计
NMS应支持对所管辖网络中网元、路径、业务等资源相关配置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主要配置信息包括如下内容:
a)网元配置信息包括网元、子架、槽位、单板、物理端口等。对于各类物理资源应能够提供类型、型号、版本、启用时间和描述信息。对于网元应能提供设备状态(在网、脱管)、工程状态(工程,在网,退网)和工期信息。单板应能提供状态(在位,不在位),端口数量,端口应能够提供端口速率(协商、全双工)的数量、状态(UP、DOWN)、端口数据配置情况(已配置数据、未配置数据)。对于光端口应提供光端口波长、收发光功率等信息。b)网元物理连接信息。
c)LSP信息包括源宿端、方向、QOS参数、开通时间等。d)PW信息包括源宿端、方向、QOS参数、开通时间等。e)业务信息包括源宿端、业务类型、客户信息、激活时间、创建时间等;f)L3VPN的路由信息。
NMS系统支持以下配置信息的统计功能a)按资源类型统计物理网元数量、板卡数量、端口数量等。b)网元交叉能力资源占用情况,包括LSP和PW标签空间等c)全网LSP和PW数量统计,包括已建立的LSP和PW数量、已分配客户层业务的LSP和PW数量等。
d)每条链路带宽占用情况的统计,包括总带宽(基于端口、基于LSP)、已占用带宽、可用带宽等。
e)QoS的统计功能。
f)业务保护的链路数量及类型统计。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