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3073-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3073-2016
中文名称:面向集团客户接入的分组传送网(PTN)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101051
相关标签:
面向
集团
客户
接入
分组
传送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3073-2016.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mmunity customer oriented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s (PTN).
1范围
YD/T 3073规定了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的总体网络架构、设备要求、业务功能、服务质量(QoS)、操作管理和维护(OAM)、保护、同步、控制平面、管理平面、数据通信网(DCN)、设备性能及与城域网PTN互通等方面内容。
YD/T 3073适用于面向集团客户接入的PTN网络、设备和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82-200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T 7611-2001脉冲编码调 制通信系统网络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GB 19286-2003电信网络 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YD/T 2374-2011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
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
YD/T 2755-2014分组传送网(PTN)互通技术要求
YD 5083-2005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ITU-T G.8011.1以太网专线业务 (Ethernet private line service )
ITU-T G.8011.2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 service)
ITU-T G.8011.3以太网虚拟专用LAN业务(Ethermnet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ITU-T G.8011.4以太网专用根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用根业务( Ethernet private tree and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tree services )
标准内容
ICS33.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宝玉通信行标准
YD/T3073-2016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的分组传送网(PTN)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mmunity customer orientedPacketTransportNetworks(PTN))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的总体网络架构·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要求
业务功能要求
QoS功能要求
OAM功能要求-
保护功能要求
频率同步功能要求
设备性能要求
控制平面要求
管理平面要求·
15DCN功能要求·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与城域传送网PTN互通要求其他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集团客户专线业务应用场景
互联互通组网模型..
YD/T3073-2016
YD/T3073-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在参考ITU-TG.8013《以太网OAM功能和机制》、ITU-TG.8113.1《用于分组传送网(PTN)的MPLS-TP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IETFRFC6371《MPLS传送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架构》、IEEE802.1ag《连通性故障管理》、YD/T2374一2011《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YD/T2397一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等相关国际标准以及通信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运营商对面向集团客户PTN的具体需求制定。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磊、程伟强、陈晓武、徐云斌、杨剑、杨洋、毛勇、朱耀、李晗、叶雯、韩柳燕、汪俊芳。
TiiKAoNiKAca
YD/T3073-2016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的分组传送网(PTN)技术要求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的总体网络架构、设备要求、业务功能、服务质量(QoS)、操作管理和维护(OAM)、保护、同步、控制平面、管理平面、数据通信网(DCN)、设备性能及与城域网PTN互通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面向集团客户接入的PTN网络、设备和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482-200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GB/T7611-200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GB19286-2003电信网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YD/T2374一2011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YD/T2397一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YD/T2755一2014分组传送网(PTN)互通技术要求YD5083一2005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ITU-TG.8011.1以太网专线业务(Ethernetprivatelineservice)ITU-TG.8011.2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Ethernetvirtualprivatelineservice)ITU-TG.8011.3以太网虚拟专用LAN业务(EthernetvirtualprivateLANservice)ITU-TG.8011.4以太网专用根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用根业务(Ethernetprivatetreeandethernetvirtualprivatetreeservices)
ITU-TG.8011.5以太网专用LAN业务(EthernetprivateLANservice)ITU-TG.8013以太网OAM功能和机制(OAMfunctionsandmechanismsforethernetbasednetworks)ITU-TG.8113.1用于分组传送网(PTN)的MPLS-TP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Operations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forMPLS-TP in packet transportnetworks)IETFRFC2698双速率三色标记器(Atworatethreecolormarker)IETFRFC4115支持业务有效处理的差分业务双速率三色标记(Adifferentiatedservicetwo-rate,three-color marker with efficient handling of in-profile traffic)IETFRFC5860MPLS传送网络的管理维护OAM要求(Requirementsfor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 OAM in MPLS transport networks)IETFRFC6371MPLS传送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架构(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firameworkforMPLS-based transportnetworks)IEEE802.lad虚拟桥接本地网(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1
TiiKAoNiKAca
YD/T3073-2016
IEEE802.lag连通性故障管理(Connectivityfaultmanagement)IEEE802.lax链路聚合(Linkaggregation)IEEE802.3-2012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第三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Local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Detection (CSMA/CD)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MEFMEF6.1以太网业务定义-第2阶段(Ethernetservicesdefinitions-phase2)MEFMEF6.1.1MEF6.1二层控制协议处理补充规范(Layer2ControlProtocolHandlingAmendment)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客户驻地PTN设备CustomerPremiseEquipmentPacketTransportNetwork(CPE-PTN)完成接入客户业务的功能,一般放置于客户驻地,向上连接城域PTN或HUB-PTN,向下接入客户业务。
业务汇聚PTN设备HubPacketTransportNetwork(HUB-PTN)完成汇聚和接入客户业务的功能,一般放置于运营商接入机房或客户总部驻地,向上连接城域PTN或其他HUB-PTN,向下汇聚多个CPE-PTN、HUB-PTN或直联客户业务。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cess Control List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BuildingIntegratedTiming(Supply)System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Commit Access Rate
CESoPSN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s over Packet Switch NetworkCFM
DiffServ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Drop Eligible Indicat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
Deficit Round Robin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Deficit Weighted Round Robin访问控制列表
自动保护倒换
自动交换光网络
通信建筑综合定时供给系统
桥协议数据单元
保证接入速率
分组交换网的电路仿真
连接故障管理
用户端设备
数据通信网
丢弃合法性指示
区分业务
差额加权轮询队列
区分服务编码点,IP头的一个字段差额加权轮询队列
欧洲30路脉码调制PCM,速率是
TiiKAoNiKAca
E-Line
E-NNI:
E-Tree
MC-LAG
MPLS-TP
Ethernet- Line (Service)
Ethernet-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External NetworktoNetworkInterfaceEthernet
Ethernet-Tree (Service)
Fast Ethernet
Gigabit Ethernet
Identification
Internet Protocol
L2ControlProtocol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ink Aggregation Group
Link LayerDiscovery ProtocolLoss of Continuity
Label Switch Path
Media Access Control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Maintenance Entity Group
MEG End Point
MEG Intermediate Point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 Transport ProfileMulti Service Access Platform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MPLS-TP Shared Ring Protection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Network-Network Interface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Priority Code Point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er-Hop Behavior
Peak Information Rate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2.048Mbit/s
YD/T3073-2016
以太网线型(业务)
以太网局域网(业务)
外网网间接口
以太网
以太网树型(业务)
快速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
因特网协议
二层控制协议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链路聚合组
链路层发现协议
连续性丢失
标签交换路径
媒体接入控制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维护实体组
MEG端点
MEG中间节点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传送子集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多业务接入平台
复用段保护
MPLS-TP共享环保护
最大传输单元
网络-网络接口
操作、管理和维护
优先级编码点
准同步数字体系
每跳行为
峰值信息速率
VLANTAG中的一个字段,3个
bit,表示业务优先级
分组传送网
HiiKAoNiKAca
YD/T3073-2016
S-VLAN
Pseudo wire
Qualityof Service
Structure-AgnosticTimeDivisionMultiplexingoverPacket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trict Priority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1Service VLAN)
Synchronous Ethernet
Traffic Clas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ype of Service
TimeTo Live
User Network Interface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irtual PrivateLAN Servic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irtual Switch Instance
Weighted Round Robin
Weighted Random EarlyDetection5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的总体网络架构概述
VLAN堆叠
服务质量
结构未知TDM在分组上承载业务
同步数字体系
软件定义网络
严格优先级队列
同步传输模块1,速率155.52Mbit/s业务VLAN
同步以太网
流量等级
时分复用
服务类型
生存时间
客户网络接口
虚拟局域网
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
虚拟专用网
虚拟交换实例
加权轮询队列
加权随机早期检测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实现各类客户业务接入,与城域传送网PTN对接,完成业务从接入边缘到城域、骨干网的分类、限速、精细化管理和调度。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网络和城域、骨干PTN网络通过综合网管,按地域对由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接入的业务实现统一管理。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在网络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省际/省内骨干传送网PTN
城域传送网PTN
HUB-PTN
CPE-PTN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
图1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在网络中的定位示意图iiiKAoNiKAca
5.2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的网络分层结构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的网络分层结构见YD/T2374一2011第4.2节。6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要求6.1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系统功能YD/T3073-2016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由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可选)、管理平面组成,其中传送平面包括QoS、交换,OAM、保护、同步等模块,控制平面包括路由、信今、资源管理等模块,传送平面和控制平面采用UNI和NNI接口与其他设备相连,管理平面还可采用管理接口与其他设备相连。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传送平面实现对业务报文的MPLS标签转发和交换、OoS处理、保护、对OAM报文的转发和处理,以及对同步信息的传送。其MPLS标签堆栈功能和MPLSTTL处理机制应遵循YD/T2374一2011的第4.3节。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UNI
管理管
接同理
控制平面(ASON/SDN代理)
资源管理
传送平面
图2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系统功能模块结构6.2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分类6.2.1概述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用于城域传送网与客户之间,完成对集团客户业务的末端接入、汇聚等,从而实现对业务的PTN端到端承载、管理和监控。集团客户专线业务应用场景参见附录A。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主要分为CPE-PTN设备和HUB-PTN设备两种。6.2.2CPE-PTN
CPE-PTN主要放置在客户驻地,支持MPLS-TPOAM,上联至城域PTN网络或者上联至HUB-PTN向下主要接入各种类型的集团客户业务。6.2.3 HUB-PTN
HUB-PTN型设备放置在电信机房或者客户总部驻地,采用GE/1OGE上联城域PTN,向下汇聚多个客户业务或接入客户。
HUB-PTN设备下挂CPE-PTN,多端HUB-PTN设备之间可采用星型或环网的组网结构。6.3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接口要求6.3.1基本要求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接口分为客户侧接口和网络侧接口。5
HiiKAoiKAca
YD/T3073-2016
CPE-PTN客户侧接口应支持FE、GE、E1等接口类型的一种或多种,网络侧接口包括FE或GE等接口类型。
HUB-PTN客户侧接口包括FE、GE、E1(可选)、STM-1(可选)等接口类型,网络侧接口包括GE或10GE等接口类型。
对于FE/GE光接口,可配置为客户侧接口或网络侧接口。6.3.2以太网接口要求
以太网按接口速率分如下三类:1)FE以太网接口:设备支持10Mbit/s/100Mbit/s自适应以太网接口。10Mbit/s以太网接口应符合IEEE802.3-2012,应支持10Base-T。100Mbit/s以太网接口应符合IEEE802.3-2012,应支持100Base-TX和100Base-FX,可选支持100Base-T4。采用4B/5B编码方式。2)GE以太网接口:1000Mbit/s以太网物理接口应支持1000Base-SX(多模)、1000Base-LX、1000Base-ZX和1000BaseT,具体要求应符合IEEE802.3-2012的规定。3)10GE以太网接口:10Gbit/s以太网接口应支持10GBase-LX、10GBase-EX,可选支持10GBase-SX(多模),具体要求应符合IEEE802.3-2012的规定。6.3.3E1接口要求
E1接口具体要求应遵循GB/T7611-2001第6章的规定。6.3.4STM-1接口要求
STM-1接口应符合YD/T2374一2011第10.1.3小节要求。7业务功能要求
7.1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L2VPN业务要求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应支持采用L2VPN技术为E-Line、E-LAN、E-Tree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具体要求分别应遵循ITU-TG.8011.1、G.8011.2、G.8011.3、G.8011.4、G.8011.5建议,具体要求如下:1)E-Line业务要求:应支持基于端口、端口+VLAN的方式实现业务与LSP/PW绑定。2)E-LAN业务要求:应支持基于端口、端口十VLAN的方式实现E-LAN业务。HUB-PTN应支持VPLS,CPE-PTN可支持VPLS。3)E-Tree业务要求:应支持基于端口、端口+VLAN的方式实现E-Tree业务,CPE-PTN不做根节点要求。
7.2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L2业务处理要求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L2业务处理,需满足如下功能:1)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MAC地址学习方式,MAC地址学习应支持基于设备的和基手VLAN的模式。
2)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基于VSI的MAC地址数量限制功能。3)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MAC地址的黑白名单功能,黑名单功能即名单中的MAC地址不充许转发,其他MAC地址可以转发,白名单功能即名单中的MAC地址可以转发,其他MAC地址不允许转发。
4)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风暴控制功能,可支持对广播、组播和未知单播的控制,将相应报文的转发速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6
HiiKAoiKAca
YD/T3073-2016
5)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IEEE802.1ad定义的QinQ功能,支持基于端口或基于端口+VLAN对用户业务封装外层VLAN,在采用UNI对接或与其他运营商网络进行E-NNI对接时用以区分客户。6)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应支持用户网络中L2CP报文透传,支持的报文种类应至少包含BPDULLDP、LACP、IEEE802.1x,其他报文类型可选,处理方式有透传、丢弃和参与协议处理。具体参照MEF6.1和MEF6.1.1的规定
7)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客户侧环路检测,当用户网络中存在环路时,应通知网管,以防止对网络的其他部分造成冲击。
8)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端口镜像功能,将某个业务端口的接收或发送报文镜像到指定端口。7.3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仿真业务功能要求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采用基于SAToP仿真技术,为TDM业务提供承载,可选支持CESoPSN的仿真方式。对于STM-1接口应支持CEP仿真方式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对封包时长和抖动缓存的配置功能。8QoS功能要求
8.1基本能力要求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DiffServ模型,包括流量分类、流量监管(Policing)、拥塞管理、队列调度、流量整形(Shaping)等。通过对接入的业务流做不同的QoS,使网络运营商能够对其客户提供有区分的服务。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实现标准中定义的BE、AFIAF2、AF3、AF4、EF、CS6、CS7八组PHB(Per-HopBehavior),使网络运营商可为客户提供具有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服务保证,实现同时承载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综合网络。在不需QoS保证或不进行流分类,或者报文通过流分类没有相匹配的情况下,应对报文作尽力转发BE(Best-Effort)处理。
在DiffServ域的边缘节点上,入方向设备将DSCP/TC/VLANPRI/S-VLANDEI+PCP映射到QoS服务等级,出方向设备将QoS服务等级映射到TC/VLANPRI/S-VLANDEI+PCP中。8.2流分类能力要求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流量分类,将数据报文划分为多个优先级或多个服务类。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简单流分类和复杂流分类。简单流分类直接根据IP报文的DSCP值或IF优先级、MPLS报文的TC域值、VLAN报文的PRI值等,将外部报文和内部报文的优先级相互映射,并对报文进行染色。复杂流分类根据相对复杂的规则对报文进行分类后,对流的带宽、转发做进一步的处理。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对TDM业务基于端口的流分类,对以太网业务基于端口、VLANIDVLAN优先级、源MAC地址、宿MAC地址及其组合的流分类。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对流分类之后的分组指定PHB或从VLAN优先级映射PHB的能力。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基于流分类的ACL(访问控制列表)能力。8.3带宽控制能力要求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约定访问速率(CAR:CommitAccessRate),对报文进行速率限制,实现对每个业务流的带宽控制,其调整步长为1Mbit/s或64kbit/s。由于每个客户有多个业务流,对业务流的带宽控制可以实现对每个客户的整体带宽控制。7
YD/T3073-2016
CAR一般采用双令牌桶机制实现对带宽的控制,应具备以下两个功能:1)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应支持染色功能。设备应支持色盲模型(Color-Blind)和色敏感模型(Color-Aware)两种染色模型。可采用IETFRFC2698或者IETFRFC4115规定的双速率三色标识算法(trTCM:ATwoRateThreeColorMarker)。2)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应支持流量限速功能。对染色后的报文执行是否丢弃的处理,从而限定业务流的接入速率,流量限速的默认处理规则为:红色报文丢弃,黄色、绿色通过。
8.4拥塞控制能力要求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尾丢弃(TailDrop)和加权随机早期探测(WRED:WeightedRandomEarlyDetection),对网络拥塞情况进行缓解,具体要求如下:1)尾丢弃采用缓存队列对报文缓存,在缓存过程中不区分报文丢弃级别,当缓存队列满时,固定丢弃后来的报文。
2)WRED可以感知报文的丢弃优先级(颜色),基于不同的丢弃优先级给报文设定丢弃门限和丢弃概率,从而对不同丢弃优先级的报文提供不同的丢弃特性。8.5队列调度能力要求
面向集团客户接人PTN应支持严格优先级队列SP(StrictPriority)调度模型,支持加权轮询队列WRR(WeightedRoundRobin)或差额加权轮询队列DRR(DeficitRoundRobin)调度模型,支持优先级队列SP、SP+WRR或SP+DRR调度模型,对流分类后的队列进行调度。8.6层次化QoS要求
HUB-PTN应支持层次化带宽控制能力,可按照不同客户的等级以及同一客户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分层实现带宽控制功能。CPE-PTN对层次化QoS功能不作要求。9OAM功能要求
9.1总体要求
操作(Oper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维护(Maintenance),简称OAM。操作主要完成日常网络和业务进行的分析、预测、规划和配置工作;维护主要是对网络及其业务的测试和故障管理等进行的日常操作活动。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应支持故障排除和性能监控、故障跟踪能力。OAM模块功能包括PWOAM、LSPOAM、段层OAM,为了客户设备进行互通,还应提供业务OAM和链路OAM。
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在MPLS-TP网络层应支持三层OAM结构,包括PWOAM、LSPOAM和段层OAM;同时支持业务OAM和链路OAM,用于与客户侧设备之间的故障管理和性能监测。各层的OAM功能可分为主动(Proactive)和按需(On-demand)两类。MPLS-TP网络层三层OAM(PWOAM、LSPOAM和段层OAM)功能可遵循IETFRFC6371、IETFRFC5860、ITU-T G8113.1。
业务OAM主要指以太网业务OAM,应符合IEEE802.1ag和ITU-TG.8013标准要求。链路OAM主要指以太网链路OAM与SDH/PDH链路OAM。以太网链路OAM应符合IEEE802.3-2012标准要求,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应支持端口环回,以判断网络或业务的连通性:CPE-PTN应支持掉电8
YD/T3073-2016
告警上报。若CPE-PTN支持E1接口,则应支持PDH链路OAM:HUB-PTN可选支持SDH或PDH链路OAM,具体要求应符合YD/T2374-2011。9.2功能要求
9.2.1概述
每层OAM应支持的具体功能见表1。表1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
性能监测
9.2.2故障管理要求
连续性检测和连
通性验证
告警抑制
远端故障指示
锁定指示
客户信号故障
环回检测
踪迹监视
丢包测量
时延测量
故障管理应满足如下要求:
OAM应支持的具体功能
段层OAM
LSPOAM
业务OAM
(以太)
链路OAM
1)连续性检测和连通性验证:该功能工作在主动模型,源端维护端点周期性发送该OAM报文,宿端维护端点检测两维护端点间的连续性丢失(LOC)故障,以及误合并、误连等连通性故障。发送周期可设置,面向集团客户接入PTN设备支持的最小发送周期为3.3ms,保证最快在10ms完成故障检测。2)告警抑制:该功能用于服务层检测到故障后,在服务层维护端点向客户层上插该OAM报文,并转发至客户层维护端点,实现对客户层的告警进行压制,避免大量几余告警。3)远端故障指示:该功能用于将维护端点检测到故障这一信息通告给对端维护端点。4)环回检测:该功能工作在按需模型,源端维护端点发送该请求OAM报文,宿端维护中间点或维护端点接收该报文并返回相应应答OAM报文。用于验证维护端点与维护中间点或对端维护端点间的双向连通性,以检测节点间及节点内部故障,进行故障定位。5)踪迹监视:该功能工作在按需模型,源端维护端点发送该请求OAM报文,所有维护中间点及维护端点接收该报文并分别返回相应OAM报文。用于验证维护端点与维护中间点及维护端点间的双向连通性,以检测节点间及节点内部故障,进行故障定位。6)锁定指示:该功能用于管理维护目的,中断业务后,源端维护端点发送该OAM报文,将该信息通告宿端维护端点,并上插客户层,进行告警压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几余告警。7)客户信号故障:该功能用于在客户层自身不支持告警压制/故障通告机制时,发送该OAM报文将客户层信号故障信息转发至对端维护端点,实现客户层故障信息传递。9.2.3性能检测要求
性能检测要求包括: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