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838.2-2016 代替 YD/T 838.2-2003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
YD/T 838.2-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838.2-2016

中文名称:代替 YD/T 838.2-2003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598597

相关标签: 2003 数字通信 对称 电缆 水平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838.2-2016.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Part 2:Horizontal floor wiringy.
1范围
YD/T 838.2规定了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中水平对绞电缆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能、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和包装等要求。
YD/T 838.2规定的水平对绞电缆(以下简称电缆),其应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适用于YD/T9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定义的水平布线(工作区通信引出端与交接间配线架之间的布线);
一适用于传输低电压和低功率的IEEE 802.3af/at以太网供电系统( Power over Ethernet)。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953-2009电工圆铜线( IEC 60028,NEQ)
GB/T 4910-2009镀锡圆铜线
GB/T 6995.2-2008电线 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 17737.1-2013同轴通信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和要求(IEC 61196-1:2005,IDT)
GB/T 26572-2011电子 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YD/T 838.1 -2016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1部分:总则(IEC 61156-1: 2009, NEQ)
JB/T 3135-2011镀银软圆铜线
3术语和定义
YD/T 838.1 -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产品分类与命名
4.1产品分类
电缆按其屏蔽类型分为非屏蔽、总屏蔽和线对单独屏蔽三种结构。
电缆按其最高传输频率分为以下几类: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1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838.2-2016
代替YD/T838.2-2003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
Multicoreandsymmetrical pair/quadcablesfordigitalcommunicationsPart2:Horizontal floorwiring(IEC61156-5:2012,MulticoreandSymmetricalPair/QuadCablesforDigitalCommunications Part5: Symmetrical Pair/Ouad Cables With TransmissionCharacteristicsUp to 1oooMHz-HorizontalfloorWiring-SectionalSpecification,NEQ)2016-01-15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与命名·
要求·
检验规则…
试验方法
8标志、包装·
电缆详细规范内容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数字通信用对称电缆型号表示方法YD/T838.2-2016
YD/T838.2-2016
YD/T838《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分为如下4个部分:一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
一第3部分:工作区对绞电缆:
第4部分:主干对绞电缆。
本部分为YD/T83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YD/T838.2-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本部分与YD/T838.2-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各类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必要的更新和增加(见第2章,2003年版第2章);删除了1502电缆的要求(2003年版4.1):电缆类别增加了6类、6A类、7类和7A类电缆(见4.1,2003年版4.1):电缆最大对数增加到25对(见4.3.2,2003年版4.3.2);电气特性中增加了针对屏蔽电缆的转移阻抗和耦合衰减的项目及要求(见5.2,2003年版5.2):传输特性主要指标的频率起始点修改为从4MHz开始(见5.3,2003年版5.3);传输特性要求中增加了不平衡衰减的测试项目。删除了拟合特性阻抗和结构回波损耗的要求(见5.3,2003年版5.3);
环境性能中增加了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的项目及要求(见5.5,2003年版5.5);一删除资料性附录B“电缆传输特性参考值”,并将相关要求编入正文中(见5.3,2003年版附录B)。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EC61156-5:2012《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1000MHz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编制,与IEC61156-5:2012的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部分与IEC61156-5:2012的主要差异如下: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增加引用了GB/T3953-2009
·增加引用了GB/T6995.2-2008:·增加引用了GB/T17737.1-2013;·增加引用了GB/T26572-2011。一电缆类别增加了3类和5类电缆:修改了电缆型号及命名方法:
线对组不推荐采用星绞结构:
HiiKANiKAca
一对线对和子单位扎带的颜色色序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删除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聚氯乙烯绝缘材料和聚烯烃护套材料的使用YD/T838.2-2016
一在第5.3条传输特性的相关要求中,编入了各类电缆在整个频带内其典型频点所对应的数值;一参考ANSI/TIA-568-C.2-2009《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第2部分:对称对绞线对和布线元件》,修改了电缆转移阻抗、耦合衰减和不平衡衰减的指标要求,不划分级别,修改了5e类和6类电缆的衰减指标要求;
修改并提高了部分电缆机械和环境性能的要求:一按照中文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和表述进行了编辑性修改。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苏中博通信有限公司、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堃、李克坚、刘湘荣、甘露、王耀明、薛梦驰、吕捷、陈宁虎、彭媛、张磊、程奇松、郭志宏、张维潭。本标准于1997年2月首次发布,2003年7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ⅢI
TiiKAoNiKAca
1范围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
YD/T838.2-2016
本部分规定了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中水平对绞电缆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能、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和包装等要求。
本部分规定的水平对绞电缆(以下简称电缆),其应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以下两个方面:适用于YD/T9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定义的水平布线(工作区通信引出端与交接间配线架之间的布线):
适用于传输低电压和低功率的IEEE802.3af/at以太网供电系统(PoweroverEthernet)。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953-2009电工圆铜线(IEC60028,NEQ)GB/T4910-2009镀锡圆铜线
GB/T6995.2-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GB/T17737.1-2013同轴通信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和要求(IEC61196-1:2005,IDT)GB/T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YD/T838.1-2016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则(IEC61156-1:2009,NEQ)JB/T3135-2011镀银软圆铜线
3术语和定义
YD/T838.1-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产品分类与命名
4.1产品分类
电缆按其屏蔽类型分为非屏蔽、总屏蔽和线对单独屏蔽三种结构。电缆按其最高传输频率分为以下几类:一3类电缆16MHz;
—5类电缆100MHz:
一5e类电缆100MHz,支持双工应用:-6类电缆250MHz;
6A类电缆500MHz;
—7类电缆60MHz:
#1000MHz。
7A类电缆
4.2电缆型号
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两部分组成。电缆型号表示方法参见附录A。1
HiiKAoNiKAca
YD/T838.2-2016
具体的电缆型式及规格由有关电缆详细规范给出4.3电缆规格
4.3.1导体标称直径范围
导体标称直径范围:0.5mm~0.65mm。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应给出导体标称直径的具体数值。4.3.2电缆对数
电缆对数:≤25对。
4.3.3电缆子单位
电缆子单位:4对或用户认可的其他子单位结构。4.4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应由电缆型号和电缆详细标准编号组成5要求
5.1电缆材料和结构
5.1.1一般说明
电缆材料和结构的选用应适合电缆的预期用途及安装条件,应特别注意满足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和符合环境性能的特定要求(如燃烧性能、烟密度等)。5.1.2电缆结构
5.1.2.1导体
导体应是实心铜导体。实心导体应采用具有圆形截面的裸铜线、镀锡铜线或镀银铜线。裸铜线应符合GB/T3953-2009中TR型软圆铜线的要求:镀锡铜线应符合GB/T4910-2009中TXRH型可焊镀锡软圆铜线的要求:镀银铜线应符合JB/T3135-2011中TRY型镀银软圆铜线的要求。5.1.2.2绝缘
导体应由适用的热塑性材料进行包覆绝缘适用的绝缘材料分类如下:
—聚烯烃:
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
绝缘结构分为实心绝缘或泡沫组合式(如皮-泡-皮)绝缘。绝缘应连续,其厚度应使成品电缆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绝缘的最大外径和(或)绝缘的标称厚度应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规定。绝缘的标称厚度应能与导体的连接方式相适应。5.1.2.3线对
由分别称作a线、b线的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芯线均匀地绞合成线对。线对绞合节距的设计应能使成品电缆满足5.3节传输特性要求。5.1.2.4线对颜色色序
绝缘的颜色应容易识别并符合GB/T6995.2-2008的规定。线对优先采用的颜色色序应符合表1的规定。同时,根据需要也可采用表2的代用颜色色序来表示TiiKAoNiKAca
白(蓝)
白(橙)
白(绿)
白(棕)
白(灰)
线对优先采用的颜色色序
红(蓝)
橙 (红)
绿(红)
红(棕)
灰 (红)
注:表中括号内的标识颜色为色条或色环的颜色线对
蓝(黑)
橙(黑)
绿(黑)
棕(黑)
灰(黑)
线对代用颜色色序
线对屏蔽
黄(蓝)
黄(橙)
黄(绿)
黄(棕)
黄 (灰)
需要时可在线对外加屏蔽,屏蔽应符合YD/T838.1-2016第5.2.3.2条的要求YD/T838.2-2016
蓝(紫)
橙(紫)
绿(紫)
棕(紫)
灰(紫)
屏蔽为一层镀锡铜线编织时,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41或编织密度应不小于65%;屏蔽为一层铝塑复合带和一层镀锡铜线编织时,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或编织密度应不小于30%。填充系数和编织密度的定义及测量应符合GB/T17737.1-2013的规定。5.1.2.6缆芯
电缆缆芯可由若干子单位绞合而成,也可由多个线对同心式绞合而成。每个子单位应由同一型式的线对绞合而成,缆芯中允许同时包含有屏蔽线对子单位和无屏蔽线对子单位。允许在缆芯中放置绝缘隔离器或绝缘填充物。缆芯外可包覆一层或多层非吸湿性包带每一子单位应采用非吸湿性扎带螺旋绕扎。当子单位中线对的颜色色序相同时,扎带的颜色应不同。扎带颜色色序应符合表3的规定,扎带的颜色应容易识别并符合GB/T6995.2-2008的规定。3
HiiKAoNiKAca
YD/T838.2-2016
子单位序号
缆芯总屏蔽
表3子单位扎带颜色色序
扎带标识颜色
子单位序号
扎带标识颜色
需要时可在缆芯外层加总屏蔽,总屏蔽应符合YD/T838.1-2016第5.2.5小节的要求总屏蔽为一层镀锡铜线编织时,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41或编织密度应不小于65%;总屏蔽为一层铝塑复合带和一层镀锡铜线编织时,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或编织密度应不小于30%。填充系数和编织密度的定义及测量应符合GB/T17737.1-2013的规定。5.1.2.8护套
护套材料应由适用的热塑性材料组成。适用的护套材料如下:
聚氯乙烯:
含氟聚合物: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护套应连续、均匀地包覆在缆芯上,表面应光滑圆整,无孔洞、裂纹、气泡等缺陷。护套下可放置非吸湿性的非金属撕裂绳5.1.2.9护套颜色
护套颜色宜为灰色,也可是经用户和生产厂商定的其他颜色。5.2电气性能
5.2.1导体直流电阻
单根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20℃):≤9.50/100m。5.2.2电阻不平衡
电缆任一线对两导体间的电阻不平衡应不大于2.0%。5.2.3介电强度
试验应在下述两种情况下进行。导体/导体;
导体/屏蔽
介电强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介电强度
项目名称
试验持续时间
电源种类
导体间
导体与屏蔽间
5.2.4绝缘电阻
直流(DC),kV
交流(AC),kV
直流(DC),kV
交流(AC),kV
TiiKAoiKAca
试验应在下述两种情况下进行:导体/导体:
导体/屏蔽。
YD/T838.2-2016
每根绝缘导体与电缆内其余绝缘导体间或每根绝缘导体与其余绝缘导体接屏蔽后的绝缘电阻,在20℃时测量或校正到20℃时,其绝缘电阻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5000MQ·km。5.2.5工作电容
工作电容不作规定,但可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给出。5.2.6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
电缆具有屏蔽时应测量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试验应在线对/屏蔽间进行。测量频率为1000Hz或800Hz
电缆任一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应不大于160pF/100m。5.2.7转移阻抗
电缆具有屏蔽时应测量转移阻抗,屏蔽电缆的转移阻抗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转移阻抗
频率及电缆种类
1MHz(3、5、5e、6、6A、7、7A类)10MHz(3、5、5e、6、6A、7、7A类)30MHz(5、5e、6、6A、7、7A类)100MHz(5、5e、6、6A、7、7A类)5.2.8
耦合衰减
电缆具有屏蔽时应测量耦合衰减,屏蔽电缆的耦合衰减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耦合衰减
电缆类别与频率范围
电缆类别
3类、5类
5.2.9载流量
频率范围()
30MHz~100MHz
30 MHz ~100 MHz
100MHz~250MHz
30MHz~100MHz
100 MHz ~ 500 MHz
30MHz~100MHz
100MHz~600MHz
30MHz~100MHz
100MHz~1000MHz
最大载流量不作规定,但可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给出。5.3传输特性
5.3.1一般说明
试验应在长度不少于100m的电缆上进行。单位
≤100
≤300
≤1000
不要求
≥55-20×lg(f/100)
20Xlg(f/100)
≥55-20XIg(f/100)
≥55-20×lg(f/100)
在测量电缆的衰减、不平衡衰减、近端或远端串音衰减、外部近端或远端串音、特性阻抗、回波损5
HiiKAoNiKAca
YD/T838.2-2016wwW.bzxz.Net
耗时,应使用线性或对数频率间隔的扫频测量。扫频所取频率点的数量,对于近端串音衰减、远端串音衰减测量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十倍频程数的200倍,对于其他参数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十倍频程数的100倍。
5.3.2相时延和时延差
5.3.2.1相时延
5类、5e类、6类、6A类、7类、7A类电缆,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任何线对的相时延应不大于式(1)所确定的值。T≤534+
式中:
相时延,单位为ns/100m;
一频率,单位为MHz。
5.3.2.2时延差
5类、5e类、6类、6A类电缆,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电缆内任何两个线对间的最大时延差应不超过45ns/100m。7类、7A类电缆,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电缆内任何两个线对间的最大时延差应不超过25ns/100m。5.3.3衰减(α)
在温度20℃时测量或校正到20℃,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任一线对的衰减值α都应不大于式(2)所确定的值。ask'yf+k,f+
式中:
J一频率,单位为MHz
ki、kz、k3—常数,各类电缆的具体数值见表7α一电缆衰减值,单位dB/100m。表7衰减公式中的常数值
电缆类别
5、5e类
频率(MHz)
受环境温度影响,衰减温度系数应选用表8所给定的值。有争议时,衰减应在温度20℃±1℃下测量6
项目名称
环境温度范围
非屏蔽电缆
屏蔽电缆
衰减典型频点最大值见表9。
注:数值修约到小数后一位
不平衡衰减
表8衰减温度系数
≤20℃
0.002/℃
0.002/℃
衰减温度系数
20℃~40℃
0.004/℃
0.002/℃
表9衰减典型频点最大值
衰减(20℃),最大值
不平衡衰减测试项目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近端不平衡衰减(TCL):
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ELTCTL)。5.3.4.1
近端不平衡衰减(TCL)
YD/T838.2-2016
40℃~60℃
0.006/℃
0.002/℃
单位为分贝每百米
从1MHz到表10给出的频率范围内,任一线对的近端不平衡衰减(TCL)指标应不小于表10中相应公式确定的数值。
近端不平衡衰减(TCL)
电缆类别
3、5类
6、6A、7、7A类
频率(MHz)
1~100
近端不平衡衰减(TCL)典型频点最小值见表11。近端不平衡衰减(TCL),最小值不要求
TCL ≥ 40.0 - 10× Ig (f)
TCL≥40.0-10×lg()
单位为分贝
YD/T838.2-2016
注:数值修约到小数后一位
表11近端不平衡衰减(TCL)典型频点最小值6类
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ELTCTL)近端不平衡衰减(TCL),最小值6A类
单位为分贝
从1MHz到表12给出的频率范围内,任一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ELTCTL)指标应不小于表12中相应公式确定的数值。
表12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ELTCTL)电缆类别
3类、5类
5e、6、6A、7、7A类
频率f(MHz)
单位为分贝
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ELTCTL),最小值不要求
ELTCTL≥35.0-20×lg()
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ELTCTL)典型频点最小值见表13表13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ELTCTL)典型频点最小值频率
注:数值修约到小数后一位
近端串音
近端串音衰减(NEXT)
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ELTCTL),最小值6类
单位为分贝
从4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电缆所有线对组合的近端串音衰减(NEXT),应不小于表14中相应公式确定的值。当计算值大于78.0dB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作78.0dB。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