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2967-2015 通信电缆 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微孔绝缘双层外导体型
YD/T 2967-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2967-2015

中文名称:通信电缆 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微孔绝缘双层外导体型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通信 电缆 聚四氟乙烯 绝缘 射频 同轴电缆 微孔 双层 导体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967-2015.Telecommunication cables Micropor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dielectric, dualayered outer conductor type, radio frequency coaxial cables.
1范围
YD/T 2967规定了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镀银铜带绕包内层外导体、镀银铜线编织外层外导体型射频同轴电缆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YD/T 2967适用于无线通信基站设备、天线内部及各种射频功率模块中用来传输射频信号的射频同轴电缆,其工作频率范围100MHz~ 18000MHz。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51.1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 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低温试验
GB/T 2951.3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一高温压力试验一抗开裂试验
GB/T 3048.10电线 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
GB/T 4909.2裸电缆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 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 6995.3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8815-2008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GB/T 17737.1-2000射频电缆第一部分:总规范
GB/T 21021射频连接器、 连接器电缆组件和电缆互调电平测量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967-2015
通信电缆
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
微孔绝缘双层外导体型
Telecommunicationcables
Micropor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dielectric,dual-layered outer conductortype,radiofrequencycoaxialcables
2015-10-14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产品分类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缆用其他材料主要性能指标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程使用设计参数·次
YD/T2967-2015
YD/T2967-2015
本标准与YD/T2651-2013《通信电缆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浸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YD/T2966-2015《通信电缆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皱纹铜管外导体型》共同构成通信用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系列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参考IEC61196-8:2012《同轴通信电缆第8部分:聚四氟乙烯绝缘半柔电缆分规范》和MIL-DTL-17J:2014《详细规范柔软和半硬射频电缆通用规范》制订。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康、郭志宏、韦小兰、白昱、宋志佗、姚文讯、刘湘荣、黄垫、彭媛、翟庆诗、冯玲芳。
HiiKAoNiKAca
1范围
通信电缆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微孔绝缘双层外导体型
YD/T2967-2015
本标准规定了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镀银铜带绕包内层外导体、镀银铜线编织外层外导体型射频同轴电缆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无线通信基站设备、天线内部及各种射频功率模块中用来传输射频信号的射频同轴电缆,其工作频率范围100MHz~18000MHz。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51.1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GB/T2951.3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一抗开裂试验GB/T3048.10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GB/T4909.2裸电缆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GB/T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颜色GB/T6995.3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8815-2008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GB/T17737.1-2000射频电缆第一部分:总规范GB/T21021射频连接器、连接器电缆组件和电缆互调电平测量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检测方法
GB/T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JB973A-2004柔软和半硬射频电缆通用规范YD/T837.5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缆结构试验方法YD/T2651-2013通信电缆一实芯聚四氟乙烯绝缘编织浸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JB/T3135镀银软圆铜线
JB/T8137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11131电线电缆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SN/T2249塑料及其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法IEC61196-1-111:2014同轴通信电缆——第1-111部分:电气试验方法——相位稳定测试方法(Coaxialcommunication cables-Part 1-111:Electrical test methods-Stability of phase test methods)ASTMD4895由分散体制得的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标准规范(StandardSpecificationfor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ResinProducedFromDispersion)1
HiiKAoNiKAca
YD/T2967-2015
3产品分类
.3.1电缆型号
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组成。型式代号按表1规定,规格代号按表2规定。表1型式代号中各个代号的含义
规格代号
根数/
直径)
绝缘标称
内导体
2产品标记与示例
内层外导体
外层外导体
表2规格代号
产品标记由型式代号、规格代号和本标准号组成护套
标称特性阻抗
7/0.77或
内导体标识
单位:mm
示例:内导体为19根镀银铜绞线、内导体直径0.95mm;绝缘为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标称外径2.62mm;内层外导体为镀银铜带绕包:外层外导体为镀银铜线编织:护套为聚全氟乙丙烯:标称特性阻抗为509的射频同轴电缆标记为:HJWFF-50-2.5-2YD/TXXXX-201X
3.3结构示意图
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双层外导体型射频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2
说明:1-镀银铜线或镀银铜绞线内导体:2一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3一内层外导体镀银铜带绕包:4一内衬层(可能有的):5一外层外导体镀银铜线编织:6一护套层。图1微孔聚四氧乙烯绝缘、双层外导体型射频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2
HiiKAoNiKAca
4要求
4.1内导体
4.1.1内导体材料
YD/T2967-2015
内导体应为镀银铜线或镀银铜绞线。镀银铜绞线由镀银铜线同心绞合而成。镀银铜线应符合JB/T3135的规定,镀银层厚度不应小于1.0μm。4.1.2内导体要求
内导体应连续,单根内导体不允许接续,绞合内导体在5倍节距长度内不应有2个及以上的单根接头。内导体直径应符合表3的规定。
4.2绝缘
4.2.1绝缘材料
绝缘所用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应符合ASTMD4895的规定,具体性能参见附录A.1的规定。4.2.2绝缘要求
绝缘采用微孔结构。绝缘应满足以下要求:a)绝缘应连续、同心包覆在内导体上,绝缘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针孔、黑点等缺陷;b)任何一个截面上绝缘层的同心度不应小于94%:c)绝缘标称直径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电缆结构尺寸
规格代号
内导体结
构(总根
数/单根
直径)
直径偏差
直径偏差
最小厚度
区外经外径专
最小厚度
外径偏差
7/0.77或bzxz.net
单位:mm
HiiKAoNiKAca
YD/T2967-2015
4.3内层外导体
4.3.1内层外导体类型
内层外导体采用镀银铜带(镀银铜扁线)螺旋绕包。4.3.2内层外导体材料
镀银铜带(镀银铜扁线)厚度宜为0.04mm~0.08mm,镀银层厚度不应小于1.0μm,具体性能参见附录A.2的规定。
4.3.3内层外导体要求
内层外导体应连续绕包,绕包搭接率不应小于45%。4.4内衬层(可能有的)
允许在电缆双层外导体间加入塑料或塑料/金属复合箔作为内衬层。内衬层可通过绕包、挤包或纵包制成。内衬层材料及结构不应劣化电缆各项性能4.5外层外导体
4.5.1外层外导体类型
外层外导体为镀银铜线编织层。4.5.2外层外导体材料
镀银铜线应符合JB/T3135的规定,镀银铜线直径宜为0.05mm~0.16mm,镀银层厚度不小于1.0um。4.5.3外层外导体要求
外层外导体应满足以下要求:
a)编织层不允许有松散、漏股现象;b)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不应小于90%;c)外层外导体直径应符合表3的规定。4.6护套
4.6.1护套类型
根据不同护套材料,护套分为聚全氟乙丙烯(FEP)型、聚氯乙烯(PVC)型和聚醚型聚氨酯(TPU)型三种。
4.6.2护套材料
聚全氟乙丙烯护套料应符合JB/T11131的规定。聚醚型聚氨酯应为聚醚型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具体性能参见附录A.3的规定。聚氯乙烯护套料应符合GB/8815-2008中90C护层级软聚氣乙烯塑料的规定,PVC材料冲击脆化性能应达到-40℃低温要求。不得采用下列六种邻苯二甲酸酯作为聚氯乙烯护套料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王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葵酯(DIDP)。上述任何一种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在聚氯乙烯护套料中的质量分数不应超过0.1%。4.6.3护套要求
护套应满足以下要求:
a)护套应连续、同心地挤包在外导体上:b)护套的颜色应符合GB/T6995.2的规定:4
iiikAoNiKAca
c)护套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孔洞、裂缝、气泡和其他目力可见的缺陷:YD/T2967-2015
d)护套生产过程中应使用直流或交流火花检查,应无击穿点。护套火花电压应符合表4的规定:e)护套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f)护套的偏心度不应大于35%;g)护套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h)护套外径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4
规格代号
直流电压值
工频或高频
电压有效值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4.7电气性能
4.7.1导体的连续性
热老化前
护套火花电压
表5护套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单位
热老化后变化率最大范围
热老化条件
热老化前
热老化后变化率最大范围
热老化条件
232±2
≥300%
232±2
电缆的内导体、内层外导体、外层外导体均应分别沿电缆电气连续。4.7.2电缆的电气性能
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表6电气性能
绝缘介电强度
(DC,lmin)
绝缘电阻
特性阻抗
100MHz
最大衰减
(20℃)
450MHz
900MHz
1800MHz
2200MHz
2400MHz
单根绞合
单根绞合
≥5000
120±2
≥180%
120±2
单根绞合
单根绞合
单位:kv
120±2
≥300%
120±2
单根绞合
HiiKAoNiKAca
YD/T2967-2015
3000MHz
3800MHz
6000MHz
最大衰减
(20℃)
电压驻波
8000MHz
11000MHz
13000MHz
14000MHz
15000MHz
18000MHz
790~960
1710~2170
2300~2700
3300~3400
5700~5900
6G~8GHz
8G10GHz
10~12GHz
12~14GHz
14~16GHz
16~18GHz
屏蔽衰减(3GHz)
互调电平(IM3)
(900MHz、
1800MHz)
电容稳定性
温度相位稳定性
[An|max
弯曲相位稳定性
表6(续)
≥100
≤750(单根内导体);
≤1200(绞合内导体)
电缆的电压驻波比应在合同规定的两个“工作频段”内符合相对应的要求4.8
机械性能和耐环境性能
导体的附着力
单根绞合
电缆的导体的附着力试验应按5.7.1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内导体与绝缘的附着力应符合表7的规定。
HiiKAoNiKAca
规格代号
内导体与绝缘的附着力
4.8.2重复弯曲
内导体与绝缘的附着力
YD/T2967-2015
单位:N
电缆的重复弯曲试验应按5.7.2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外导体应无裂缝,编织无松散和明显银层脱落: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及其他损伤。4.8.3低温卷绕
电缆的低温卷绕试验应按5.7.3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及其他损伤。4.8.4抗热开裂
电缆的抗热开裂试验应按5.7.4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及其他损伤。4.8.5TPU护套高温耐水解
当外护套材料为TPU时,电缆护套的高温耐水解性能试验应按照5.7.5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试样护套拉伸强度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应大于50%,断裂伸长率的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应大于30%。4.8.6温度冲击
电缆的温度冲击试验应按5.7.6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测量电缆试样的绝缘相对于内导体的位移,当电缆内导体为镀银铜线时不应大于4.7mm,当电缆内导体为镀银铜绞线时不应大于3.2mm。4.8.7环保性能
电缆组成材料应根据GB/T26572-2011中的规定进行分类。电缆用均一材料(EEP-A类)中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其他分类材料中禁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GBT26572-2011中第4章的相关规定。
表8有毒有害物质量
重金属
有机溴化物
六价铬
物质名称
多溴联苯(PBB)
多溴二苯醚(PBDE)
注:限量要求值是质量分数,即材料中所允许含物质的最大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4.9电缆标志
含量限值
电缆护套上的电缆标志应符合GB/T6995.3的规定。电缆护套上沿其长度方向每间隔1m印制制造厂名称(或商标)、电缆型号和长度标志。电缆标志应清晰可辨,应选用与护套颜色对比度较大的颜色,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后应仍可辨认。电缆的长度标志以米为单位,相邻标志的标称间距为1m,误差不应大于0.5%。
YD/T2967-2015
当电缆护套材料为FEP时,也可采用电缆标志带进行标记。标志带应牢固、不易脱落,标志带上印字应清晰,印字内容应包含:制造厂名称(或商标)电缆型号和长度标志等信息,电缆标志带的间隔距离应不大于0.5m。
4.10电缆交货长度
电缆交货长度应是制造厂的标准制造长度,也可按供需双方协议长度作为制造长度。4.11工程使用设计参数
电缆的工程使用设计参数参见附录B中表B.1。5试验方法
5.1电缆外观
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电缆外观。5.2内导体直径
内导体直径应按GB/T4909.2的规定进行测量。5.3绝缘同心度
绝缘同心度应按GB/T2951.11的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公式(1)计算:绝缘同心度=(1
式中:
Dmx-Demn)x100
Dmx+Dmin
一个截面上的绝缘最大厚度,单位为毫米(mm):;Dmin—与Dmax同一个截面上的绝缘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5.4内、外层外导体
5.4.1镀银铜带外导体搭接率
镀银铜带外导体搭接率应按公式(2)计算:搭接率:
搭接宽度
镀银铜带宽度
试验时应用钢直尺测量镀银铜带宽度和搭接宽度。5.4.2编织密度
编织密度应按公式(3)~(5)计算:编织密度=(2F-F)×100
2元(D+2d)P
A=tan-(G
式中:
D一编织层下的基础结构直径,单位为毫米(mm):d编织单线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一单位长度上锭子交叉点数,1/mm;P
C编织的总锭数;
N每个锭子上的单线股数:
A电缆的纵向轴和编织线之间较小的夹角:F填充系数。
YD/T2967-2015
试验时,用于分尺测量编织层下的基础结构直径,编织单线直径,数出总锭数、每个锭子上的单线股数和单位长度上锭子交叉点数,按以上公式计算出编织密度。5.4.3外层外导体直径
外层外导体直径应按GB/T2951.11的规定进行测量。5.5护套
5.5.1护套火花电压
护套生产过程中使用在线火花试验机进行测试。试验方法按照GB/T3048.10的规定进行,所施加的电压应符合表4的规定。交流火花试验可采用工频或高频3.0kHz士0.5kHz电压,工频电压和高频电压保持一致,当工频和高频火花测试结果有冲突时,以高频火花测试结果为准。5.5.2护套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护套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应按GB/T2951.11的规定进行测量。5.5.3护套偏心度
护套偏心度应按GB/T2951.11的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公式(6)计算。护套最大厚度-护套最小厚度
护套偏心度=至
×100%
护套平均厚度
5.5.4护套的最小厚度
护套的最小厚度应按GB/T2951.11的规定进行测量。5.5.5护套外径
护套外径应按GB/T2951.11的规定进行测量。5.5.6PVC护套增塑剂
当护套材料为PVC时,应按照SN/T2249的规定测定聚氯乙烯护套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
5.6电气性能
5.6.1连续性
电缆的连续性应通过适当的指示器(如欧姆表、指示灯或峰鸣器)进行检测,在电缆的每个导体或屏蔽层的两端施加不超过25V的直流电压。试验电压可以单独施加到各个导体和屏蔽上,也可以串联来施加。用指示器的指示或声音来判断电缆的连续性。5.6.2绝缘介电强度
电缆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应按GB/T17737.1-2000中11.5的规定进行。5.6.3绝缘电阻
电缆的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电阻测试应按GB/T17737.1-2000中11.2的规定进行。5.6.4特性阻抗
电缆的特性阻抗应按GB/T17737.1-2000中11.8的规定进行测试,并采用以下细则:a)试样长度的选择,应使其总衰减量能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o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