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B 059-2011 下一代网络(NGN)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需求
YDB 059-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B 059-2011

中文名称:下一代网络(NGN)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需求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下一代 网络 基于 标签 识别 应用 业务 需求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B 059-2011.Requirements of Tag Identification based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
1范围
YDB 059报告规定了下一代网络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的概念、参考业务架构模型、需求,以及下一代网络为支持该业务所应具备的能力。
YDB 059报告适用于下一代网络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
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NI                 Application Network Inerface                        应用网络间接口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3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概念
3.1 概述
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主要指包含标识、ID标签、ID终端(读写器)及关联信息等在内的相关应用和业务,其主要要素描述如下,典型应用场景参见附录A。
3.2标识(Identifier )
标识由一系列数字、字符、符号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数据组成,用于标识用户、功能、网元等任何物理或逻辑对象。标识可进行有效性验证,可用于注册和鉴权,可对所有网络公开,也可在有限数量的网络范围内共享,或是只针对特定网络私有。一个标识可供多个应用和业务使用。
标识的分配方案可以有多种,例如EPC、ucode等,但在同一标识方案中应保证标识的唯一性。标识也可具有生命周期,并由网络中相应的标识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来管理,该时长可依据具体的业务要求来决定。
3.3 ID 标签( Identification tag)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
YDB0592011
下一代网络(NGN)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需求
Requirements of Tag Identification based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in NextGenerationNetwork(NGN)
2011-02-18印发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缩略语
3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概念3.1
3.2标识(Identifier)
3.3ID标签(Identification
3.4ID终端(Identificationterminal)目
3.5关联信息(Associated
information)
4参考业务架构模型
5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需求5.1
标识解析
5.2ID终端和ID标签管理,
隐私管理
内容分发控制
业务间的互通协作
位置信息管理,
应用移动性管理,
溯源性
服务质量
6NGN网络能力要求
6.1NGN支持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功能架构模型6.2传送层功能
6.3业务层功能
6.4终端用户功能
6.5管理功能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典型应用场景
YDB059—2011
YDB059—2011
基于标签识别的业务与电信网络的结合应用正逐渐成为国际标准组织的研究热点,并且已在部分国家特别是韩国和日本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其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我国,类似应用也薪露头角,但仍主要处于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制定本技术报告,对下一代网络(NGN)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需求进行研究,以推动相关标准化工作,并引导和促进我国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为适应信息通信业发展对通信标准文件的需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安排下,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文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性文件引导其发展的领域,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制定“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推荐有关方面参考采用。有关对本技术报告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反映。本技术报告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技术报告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本技术报告主要起草人:周怡、吴彤、彭锦。I
HiiKAoNniKAca
YDB059—2011
下一代网络(NGN)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需求1范围
本技术报告规定了下一代网络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的概念、参考业务架构模型、需求,以及下一代网络为支持该业务所应具备的能力。本技术报告适用于下一代网络中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licationNetworkInerfac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
Internet Protocol
Infrared Direct Access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etwork to Network Inerface
Qualityof Service
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Tag to Terminal Interface
User Network Interfac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3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概念3.1概述
应用网络间接口
全球定位系统
互联网协议
红外直接存取
下一代网络
网络间接口
服务质量
无线射频识别
标签终端间接口
用户网络间接口
统一资源定位符
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主要指包含标识、ID标签、ID终端(读写器)及关联信息等在内的相关应用和业务,其主要要素描述如下,典型应用场景参见附录A。3.2标识(ldentifier)
标识由一系列数字、字符、符号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数据组成,用于标识用户、功能、网元等任何物理或逻辑对象。标识可进行有效性验证,可用于注册和鉴权,可对所有网络公开,也可在有限数量的网络范围内共享,或是只针对特定网络私有。一个标识可供多个应用和业务使用。标识的分配方案可以有多种,例如EPC、ucode等,但在同一标识方案中应保证标识的唯一性。标识也可具有生命周期,并由网络中相应的标识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来管理,该时长可依据具体的业务要求来决定。
3.3ID标签(Identificationtag)1
HiiKAoNiKAca
YDB059—2011
ID标签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标识的物理实体,它作为一种存储媒介能够被ID终端多次读取,也可被ID终端一次或多次写入数据。ID标签应支持一定的安全机制以确保与ID终端间读写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标签的存在形式可有多种,如一维或二维条形码、智能卡、RFID标签等。除标识外,ID标签中也可存储部分应用数据,如名称、标题、价格、地址等,应用数据应以标准格式进行编码。
3.4ID终端(Identificationterminal)ID终端是具备从ID标签中读取标识及应用数据能力的设备,数据读取方式可采用射频、照相机、光学扫描仪、IrDA(红外数据通信)等。ID终端应能区分采用不同标识方案的标识,并支持一定的安全机制以确保与ID标签间读写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此外,ID终端还可具备向ID标签中写入标识及应用数据的能力、通信能力,以及相应的过滤功能,对于不必要的ID标签或标识方案可不进行处理。3.5关联信息(Associatedinformation)关联信息是与相应的标识相关联的应用或业务相关信息,如URL、IP地址、E.164号码、产品说明等。这些关联可由目录服务器来维护。一个标识可以对应多个关联。4参考业务架构模型
图1所示是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的参考业务架构模型图。其中,ID终端可从ID标签中读取数据或向ID标签中写入数据。此外,ID终端也可通过网络与相应的应用和业务相连。用户可使用其它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等,通过网络远程控制ID终端读写ID标签信息。TTI
ID终端
阅读器
编写器
5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需求5.1标识解析
终端设备
参考业务架构模型
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对标识解析有以下需求:2
和业务
HiiKAoNiKAca
a)应能提供从标识到关联信息的前向标识解析:YDB059—2011
可支持从关联信息到相应标识的反向标识解析,如可通过某对象的关联信息来发现该对象的特b)
定标识以及它的位置等:
标识和关联信息之间可支持一对多的关联关系:对于一个标识对应不同关联信息的情况,可提供从标识到关联信息的基于上下文的前向标识解d)
析,例如可依据何人、何时、何地或何因使用标识来决定关联何信息:e)
标识解析应能提供高可靠性。
5.2ID终端和ID标签管理
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应支持远程管理ID终端和ID标签,包括:a)
远程管理ID终端,以便能够远程从ID标签读取标识以及相关信息远程管理ID标签部分类型的操作模式(如远程启动RFID标签,或将其设置为睡眠模式等):远程管理ID终端和ID标签的以下内容:·
无线电操作:
网络操作;
软件更新:
时间同步;
设备标识:
标识结构信息:
过滤规则更新:
位置注册和管理等。
d)当对ID终端和ID标签进行本地管理时,ID终端和标签可报告如c)中所列出的相关管理信息。5.3隐私管理
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可能会引起对用户隐私的威胁和侵犯,包括关联信息、位置跟踪、信息泄漏等威胁。例如,ID终端可通过读取用户ID标签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而与此同时该应用也制造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以及ID终端持有者滥用用户信息的机会。因此,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应满足网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隐私保护的要求。5.4内容分发控制
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应能依据某些特定需求来对应用和业务所需传送的信息内容进行控制如依据某商业应用的需求或隐私管理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发送某信息内容或发送哪些信息内容等。5.5业务间的互通协作
不同的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之间应能提供互通和协作能力。由于ID标签的类型与形式各异,如存在一维或二维条形码、RFID标签,接触型或非接触型智能卡等且自前各类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网络均为独自建立,它们之间没有合作关系,因此网络应提供相应的互通和协作能力,以使不同的应用之间能够相互结合彼此共享。5.6位置信息管理
网络应能静态或动态注册ID终端和ID标签的位置信息,并在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请求时提供给应用。
通常情况,由于ID终端一般会在最大几米的范围内对ID标签进行读取,因此ID终端和ID标签的位置可被认为是相同的。对于ID终端的位置信息,可通过GPS方式或通过蜂窝网络的小区信息获得,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对于ID标签的位置信息,可即存于标签内的数据信息中,也可通过标识从业务提供者处获取。
iiiKAoNikAca
YDB 059—2011
5.7应用移动性管理
不同的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之间可提供应用移动性。当ID标签在不同的应用之间移动时,可保持与应用之间的通信关联,即一个标签与应用的通信关联可能需要切换到其他的应用上。5.8溯源性
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应提供读取过某ID标签的ID终端信息,以及读取过某ID标签的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信息。
5.9服务质量
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对于网络以及业务提供商的资源有以下需求:a)应能依据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应能管理由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引发的相关事务量;b)
应可避免集中接入某单一资源。c
6NGN网络能力要求
6.1NGN支持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功能架构模型为支持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NGN网络应在传送层功能、业务层功能、终端用户功能和管理功能上均具备相应的能力。如图2所示,即是NGN支持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的功能架构模型图。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
业务层
应用和业务支撑功能
信息递送
溯源性
业务层
标签!
溯源性
信息处理
信息发现
应用数据解码
标识解析
多标识
基于上下
文的标识
标识过滤
ID标签读写
传送层
ID终端
应用移动性
标识业务互通
多标识
标识解析
标识验证
业务控制功能
内容分发控制
隐私管理
传送层
传送控制功能
传送功能
其它NGN
基于IP的网络
其它网络
图2NGN支持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功能架构模型iiiKAoNikAca
6.2传送层功能
YDB059—2011
NGN传送层功能应具备以下能力,以满足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对于QoS控制和位置管理的相关需求:
应能支持对于ID终端和/或ID标签的位置信息管理;a)
应能依据不同的服务质量需求提供不同的QoS:b)
应能管理由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引发的相关事务量:c
d)应可避免集中接入某单一资源。6.3业务层功能
NGN业务层主要分为业务控制功能和应用和业务支撑功能两部分。对于业务控制功能部分,应具备以下能力:
a)可基于业务用户数据提供隐私管理处理能力:b)可基于业务用户数据提供内容分发控制功能。对于应用和业务支撑功能部分,应具备以下能力:a)应支持多标识翻译,且可将标识方案的结构信息提供给用户终端:可提供标识解析功能,包括前向标识解析、反向标识解析、一个标识到多个关联信息的标识解b)
析及基于上下文的前向标识解析。标识解析可分级处理,以满足增长的标识解析需求,且应避免受某节点处理失败的影响:
可提供标识的有效验证能力,且可在标识解析处理过程中提供:d)
可支持不同基于标签识别应用和业务之间的互通可支持不同基于标签识别应用和业务之间的应用移动性;e
应支持溯源性,即可提供ID终端读取ID标签的历史,以及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读取ID标签的历史。溯源性信息的发送应满足数据隐私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支持信息递送功能,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的内容,并进行存储和相关处理,继而在业务控制功g)
能的控制下,利用传送功能的能力将其提供给终端用户功能。6.4终端用户功能
NGN终端用户功能(即ID终端功能)应具备以下能力,以满足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的相关需求:
可支持多标识翻译功能。该功能的提供需利用NGN中应用和业务支撑功能提供的标识方案结构a)
信息:
应能发送标识解析请求给NGN网络及应用和业务支撑功能,以完成标识解析过程:当一个标识对应多个关联信息时,可发送标识的使用上下文信息给相应的标识解析服务器,以c
完成基于上下文的标识解析:
应支持对以标准方式编码并存储于ID标签中的应用数据进行解码;d)
应支持发送位置信息和标识的使用信息给NGN网络。溯源性信息的发送应满足数据隐私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提供到ID标签的通信接口,能够向ID标签读取及写入单个或多个标识以及相关应用数据f
ID终端可包含多ID标签读写功能:g
应支持标识过滤功能,可不处理不必要的ID标签或标识方案:应支持信息发现功能。在收到标识解析功能返回的信息提供服务的指示信息(如URL)后,信h)
息发现功能应能发送信息给相应的信息处理功能5
iiiKAoNhikAca
YDB0592011
i)应支持信息处理功能,即应具备从信息提供服务处下载相关信息并将其呈现给用户的能力。管理功能
为支持基于标签识别的应用和业务,NGN管理功能应具备对ID终端和ID标签进行管理的能力,包括无线电操作、网络操作、软件升级、时间同步、设备标识、标识结构信息和过滤规则等。6
iiiKAoNniKAca
A.1从商业关系角度分类的应用场景A.1.1封闭领域内应用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典型应用场景
YDB0592011
该类应用主要针对单一企业范围,网络一般为企业内专网,相关信息不需要在商业伙伴之间进行实时交换。典型应用有货存管理、停车管理、图书馆管理等。例如,某存放待售商品的仓库应用了货存管理系统,每个商品上或包装盒上均贴有ID标签,仓库出入口装有ID终端以读取被管理对象上的标识。通过ID终端对商品ID标签的读取,系统即可获得商品进货和出售等详细信息。
A.1.2企业对企业(B2B,Business-to-Business)应用B2B应用主要指在不同企业之间能够相互交换对方的相关商业信息,它着重针对多个商业伙伴之间的商业关系。典型应用有供应链管理、食品链管理、制造工艺、交通和物流、医药行业等。例如,某商品制造企业和批发商的仓库均应用了货存管理系统。批发商定购了一批商品后,制造商将这些商品从自已的仓库中运出,仓库出口安装的ID终端依次读取商品上的ID标签,系统记录发货商品标识等详细信息。此后,制造商将发货信息发送给批发商,待商品运达并存入仓库时,批发商仓库入口安装的ID终端依次读取商品上的ID标签,批发商货存管理系统收集所有商品标识并分析和检查是否所有商品均已收到。
A.1.3企业对用户(B2C,Business-to-Consumer)应用B2C应用主要指发生于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应用,该类应用需与用户使用的终端相结合,例如公交和地铁线路的查询、广告及媒体信息的获取、购物支付、药品安全、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等。例如,某用户所用手机内置ID终端功能,可读取贴于公交站牌上的ID标签,以获取所处位置等相关信息,如应用支持,用户还可通过相应交互界面输入目的地址,以获取从当前位置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线。
A.1.4企业对企业对用户(B2B2C,Business-to-Business-to-Consumer)应用商业的合作关系可将B2B与B2C应用相结合从而形成B2B2C应用,例如食品链信息服务、外送服务、产品产地的核查等。
例如蔬菜的生产和销售,从农场到批发商市场或菜市场的标签识别应用过程与B2B场景类似,在菜市场中消费者可使用装有ID终端的手机读取贴于蔬菜上的ID标签,以获得原产地、收获时间、质量认证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均来自B2B、B2C应用过程中所记录的相关信息。A.1.5用户对用户(C2C,Consumer-to-Consumer)应用C2C应用主要指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应用。该类应用可通过用户终端之间的直接连接实现,如两用户均拥有同时装有ID标签和ID终端的手机,他们可通过读取对方的标签获取名片信息。C2C应用也可在用7
YDB059—2011
户终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如用户之间交换附带网络提供的电影信息的电影票等,具体方式有赖于具体的应用。
A.2从使用类型角度分类的应用场景A.2.1基于ID终端的应用
该类应用主要指用户终端内置或集成了ID终端且可用于读取相应ID标签中标识的相关应用例如,消费者在商场中购物,可使用装有ID终端功能的手机读取待售商品上的ID标签,以获得商品的相关信息,如应用支持,消费者还可通过购物应用提供的交互界面进行购买付费,商场将负责打包并快递商品到消费者注册或指定地址。A.2.2基于ID标签的应用
该类应用主要指用户终端附配了ID标签并可用于其它ID终端读取其中标识的相关应用。用户终端作为ID标签的物理载体,可与各类应用相关的ID终端进行交互例如,乘客乘坐公交车时,上车后可使用带有ID标签的手机在公交车上安装的ID终端前刷卡支付车票费用。ID终端可以联网票务系统使用,也可以采用后台方式处理后续工作流程,具体实现方式有赖于具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YDB059—2011
[i] ITU-T Y.2213 NGN service requirements and capabilities for networkaspects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using tag-based identification[2] ITU-T Y.2016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NGN for applications andservices using tag-based identification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