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B 121-2013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HCI)技术要求
YDB 121-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B 121-2013

中文名称: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HCI)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通用 集成电路 UICC 接触 通信 模块 接口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B 121-2013.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HCI protocol between UICC-CLF interface.
1范围
YDB 121规定了手机终端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HCI)技术要求,包括HCI架构、HCP、 指令、端口、HCI流程、非接触卡模拟模式、非接触阅读器模式、非接触点对点连接模式等。
YDB 121适用于支持HCI技术的电信智能卡和数字蜂窝通信移动终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0/IEC 7816-4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4部分:交换用组织、安全和命令"Identification cards-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 Part 4: Organization, security and commands forinterchange”
ISO/IEC 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邻近卡.第2部分: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
14443-2 ”Identification cards -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 Proximitycards -Part 2: Radio frequency power and signal interface"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
YDB121—2013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HCI)技术要求TechnicalrequirementforHCIprotocolbetweenUICC-CLFinterface(ETSITS102622V7.8.0,SmartCards;UICC-ContactlessFront-end(CLF)Interface;HostControllerInterface(HCI),IDT)2013-03-06印发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HCI架构
端口,
管道。
注册表
HCP分组.
5.2HCP消息结构.
5.3消息分割。
6指令
6.1命令
6.1.1概述
6.1.2通用命令
ANY SET PARAMETER
ANY GET PARAMETER
ANY OPEN PIPE
ANY_CLOSEPIPE
管理命令
ADM_CREATE_PIPE
ADMNOTIFY_PIPE CREATED
ADMDELETEPIPE
ADMNOTIFY_PIPEDELETED
ADMCLEAR_ALL_PIPE
ADM NOTIFY_ALL PIPE_CLEARED
6.2响应命令
YDB121—2013
YDB121—2013
7.1概述.
7.2管理端口
7.2.1主控管理端口(Administration)7.2.1.1主机控制器管理端(Administration端口)7.2.1.2主机管理端(Administration7.2.2链路管理端口
7.2.2.1主机控制器链路管理端口,7.2.2.2主机链路管理端口.1
7.2.3回环端口
7.3通用端口.
8HCI流程
8.1管道管理.
8.1.1管道建立
8.1.2管道删除.
8.1.3清除所有管道
8.2注册访问,
主机和端口发现
会话初始化,
回环测试
9非接触卡模拟模式
概述,
9.3端口.
标识管理端口
概述。
事件.
卡应用端口
9.4过程,
概述,
事件。
注册表.
非接触卡应用的使用
非ISO/IEC
端口)
.....................
......
A类的处理过程
14443-4
TypeB类处理方法
F处理流程
更新RF设置
身份验证
iiKANiKAca
10非接触式阅读器模式
10.2读卡器射频端口
10.2.2命令
10.2.2.1WRXCHG_DATA
10.2.3注册表
10.2.3.1A型读卡器射频端口,
10.2.3.2B型读卡器射频端口,
10.2.4事件
EVT_READER_REQUESTED
EVT END OPERATION
10.2.5响应
10.3读卡器应用端口
10.3.2命令
10.3.3注册表
10.4流程
EVT TARGET DISCOVERED
非接触式读卡器应用
11点对点连接模式
11.1概述
11.2点对点连接端口
11.2.1命令
PROHOSTREQUEST
11.2.2事件
11.2.2.1 EVT_CONNECTIVITY
11.2.2.2保留
11.2.2.3 EVT_OPERATION_ENDED11.2.2.4EVT_TRANSACTION
11.2.3注册
11.3点对点连接应用端口
11.3.1命令
11.3.2事件
11.3.2.1EVT STANDBY
11.3.3注册
11.4流程
11.4.1点对点连接端口的使用
YDB121—2013
HiiKAoNiKAca
YDB121—2013
本标准是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协议和接口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名称和结构如下: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单线协议(SWP)技术要求》:《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HCI)技术要求》;《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单线协议(SWP)测试方法》:第1部分:终端特性;
第2部分:UICC特性。
d)《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HCI)测试方法》:一第1部分:终端特性:
第2部分:UICC特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使用直接翻译法等同采用ETSITS102622V7.8.0《智能卡;UICC-非接触前端(CLF)接口;主机控制接》Smart Cards;UICC-Contactless Front-end(CLF)Interface;Host ControllerInterface(HCI)。
为适应信息通信业发展对通信标准文件的需要,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制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推荐有关方面参考采用。有关对本标准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反映,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琦、潘娟、葛欣、李松、王鑫、刘晋兴、孙倩、王大庆。IV
HiiKAoNni KAca
YDB121—2013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HC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机终端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非接触通信模块(CLF)间主控接口(HCI)技术要求包括HCI架构、HCP、指令、端口、HCI流程、非接触卡模拟模式、非接触阅读器模式、非接触点对点连接模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支持HCI技术的电信智能卡和数字蜂窝通信移动终端。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IEC7816-4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4部分:交换用组织、安全和命令\Identificationcards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 Part 4: Organization, security and commands forinterchange\
ISO/IEC
14443-2
ISO/IEC
14443-3
ISO/IEC
14443-4
IS0/IEC18092
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邻近卡,第2部分: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Identification cards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Proximitycards -Part 2: Radio frequency power and signal interface\识别卡-非接触集成电路卡-邻近卡-第3部分:初始化和防撞\Identificationcards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 Proximity cards -Part 3:Initialization and anticollision\识别卡.无接点集成电路卡.邻近卡.第4部分:传输协议\Identificationcards-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 Proximity cards -Part 4:Transmissionprotocol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近场通信.接口和协议”Information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between systems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ndProtocol(NFCIP-l)\智能卡;电信应用供应商的ETSI编号系统\SmartCards;ETSInumberingsystemforETSITS101220
tele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providers\ETSITS102223
智能卡;卡应用工具包(CAT)\SmartCards;CardApplicationToolkit(CAT)\ETSITS102613智能卡:UICC-非接触前端(CLF)接口:第1部分:物理和数据链路层特性”SmartCards; UICC -Contactless Front-end (CLF) Interface; Part l:Physicaland datalink layer characteristic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iiiKAoNniKAca
YDB121—201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端口gate
主机中业务操作运行的实体端点。3.1.2
主机控制器host controller
负责管理主机网络的主机。
主机host
运行一个或多个业务的逻辑实体。3.1.4
管道pipe
不同主机两个端口之间逻辑通信通道。3.1.5
主机网络hostnetwork
两个或更多以上主机的网络。
registry
注册表
存储参数集合的端口相关的数据。3.1.7
服务service
为了管理或执行非接触动作主机相关功能集合。3.2符号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端口标识
主机标识
管道标识
PIPExPr值等于x的管道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应用系列标识
应用标识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非接触前端
非接触隧道
ApplicationFamilyIdentifier
Application Identifier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Contactless Front-end
Contactless Tunnelling
iiiKANiKAca
4HCI架构
4.1概述
主机控制器接口
主机控制协议
近场通信
读/写
选择确认
单线协议
ContactlessTunnelling
ContactlessTunnelling
NearFieldCommunication
Radio Frequency
Read-Only
Read/Writ
Select Acknowledge
Single Wire Protocol
Write-Only
YDB121—2013
个有效的主机网络具备星状拓扑结构,一个或多个主机物理上连接于一个主机控制器上。HCI定义了主机之间的接口,分为三个层次:a)端口用于交换命令、响应和事件:b)HCP消息机制:
HCP路由机制,可以提供根据需要分割消息的能力。端口
消息牙发
UICC主机
命令、响应、事件
其它物理
和整据链
主机控制器
图1HCP消息栈
消息分发
其它物理
和数据解
终端主机
注:为了表述清晰,图1只显示了两个端口:通常主机控制器具备多个端口通过HCP与其它主机相连接为了正确的工作,HCP要求数据链路层具备以下功能:数据链路层(如SWP)需要按照发送/接收数据的原始顺序传送数据并保证没有传输错误:a
数据链路层能够提供独立的数据流控制:数据链路层能够传送大小小于规定的最大值的上层的数据包:数据链路层需要将收到的数据包的大小报告给上层。4.2主机
主机的标识用一个字节编码。表1列出了保留的HID(主机标识)编码。3
iiiKAoNiKAca
YDB121—2013
表1HID编码
主机控制器
终端主机
UICC主机
私有保留
本标准中的“主机”代表所有的逻辑主机(如,终端主机,UICC主机),并不包括主机控制器。4.3端口
端口是在主机中运行的服务的入口。HCP为不同主机上的端口提供了交换消息的能力。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端口:
a)管理端口,用于主机网络的管理:b)通用端口,与主机网络的管理无关,HCI核心仅定义这些端口的通用功能。端口的种类由端口标识GID区分,端口标识的编码定义在表2中列出。其中GID10到FF表示在一个主机的本地范围内唯一的标识,而GIDOO到OF标识所有主机共有的端口类型。表2Gi编码
私有保留
回环端口
标识管理端口
某些主机特有定义
私有保留
本标准中定义的主机特有端口(包括保留的端口)保留为本标准使用。主机和端口需要符合以下规则:a)主机控制器和所有的主机都具有一个管理端口(详见7.1.1);所有的主机都可以具有一个链路管理端口(详见7.1.2),主机控制器应该有一个链路管理端b)
主机控制器和所有的主机都具有一个标识管理端口(详见7.1.3);d)主机控制器和所有的主机都具有一个回环端口(详见7.1.4)Hos控制器和所有的主机都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通用端口(详见7.2)。e
4.4管道
管道是在两个端口之间的逻辑通信通道。共有两种类型的管道:a)静态管道,一直处于可用状态,不需要动态创建和不能删除;b)动态管道,可以动态创建和删除。管道的状态处于打开或者关闭状态,两者必居其一;当主机断电后重新加电时,其管道的状态应保持不变。
当主机被从主机网络中临时删除并且没有被其它设备替代时,其管道的状态也应保持不变。4
iiiKAoNikAca
动态管道在被建立后应处于关闭状态,静态管道的初始状态也应处于关闭状态YDB121—2013
管道标识,PID长度共7个比特位。PID的值被置于HCP分组的包头作为路由信息。静态管道的标识为预先定义,编码规则见表3。动态管道的标识由主机控制器动态分配。表3Pl编码
连接的端口
链路管理端口
管理端口
其它端口
端口和管道需要符合以下规则:a)
静态管道连接在一个主机与主机控制器之间:动态管道连接在不同主机的端口之间;静态和动态管道连接不同类型的端口,对应关系见表3:动态管道的标识在整个主机网络中唯一。图2展示了一个有效的主机网络中的主机和端口:Ho业制具
管理端口
百店管国
主机A
管理端口
社降管理瑜口
管道类型
雁路督理瑞口
有效的主机网络
注:为了清晰,标识管理端口和回环端口没有在图中标注出来。4.5注册表
管理端口
每一个端口可以有一个相关联的注册模板定义了相关参数。由一个字节组成的参数标识区分不同的参数,参数标识在端口的范围内唯一。5
YDB121—2013
对于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端口,参数标识从’00’到,EF,范围内是为本标准保留使用的,参数标识从FO*到*FF,范围内可能用于一些私有目的。每一个连接到端口上的管道都创建一个新的注册实例。当新建管道时,所有的访问控制性质为可读写或仅可写的注册参数将被置为默认值。而仅可读的注册参数应由管理该参数的实体设置为合适的值(可以与默认值不同)。
主机负责管理与其相关的注册。注册的持久性注册的默认参数取值将会在注册的描述中指明。当删除管道时,注册实例将会同时被删除。5HCP
5.1HCP分组
通过数据链路层主机与主机控制器交换数据分组,数据分组的格式在图3中定义。分祖头
分组头的各个字段解释如下:
图3数据分组的格式
a)CB是分组头的链接位,除消息分割(详见5.3)的情况外该字段取值为1;b)P指明了管道标识。
主机控制器利用PID的值把HCP分组转发到目的主机,目的主机转发分组到目的端口。利用上述机制,任何两个用管道连接的端口之间都可以交换消息。主机控制器需要验证分组中的PID是否是由创建该管道的主机所使用。消息的大小由应用指定,消息结构在5.2描述。5.2HCP消息结构
条消息内必包括一个指令字段并可能有数据字段,见图4。header
INSTRUCTION
b6 to b1
图4HCP消息结构
消息头中各个字段的含义如下:6
nbyltes
a)类型:表明了消息内含有的指令的类型b)指令:表明了具体的指令:
指令的类型定义如下:
a)命令(类型字段取值为0):事件(类型字段取值为1);
c)命令的响应(类型字段取值为2)。YDB121—2013
类型字段取值3为保留使用。指令字段进一步具体化命令、事件或命令响应。所有三种类型的指令都可以带有数据。
指令需要符合以下规则:
a)事件定义在接受该事件的端口范畴内;b)命令定义在接受该事件的端口范畴内:c)命令响应定义在与其相关联的命令范围内。除非其它特定条件,仅当管道的状态为打开时,端口才会接受命令或者事件。除非其它特定条件当端口正在等待某条管道上已经发出的命令的响应报文时,端口不能够再向该管道发送命令或事件。5.3消息分割
当要发送的消息长度超过了数据链路层支持的最大长度时,应使用到消息分割机制。消息分割需要符合以下规则:
a)分割后的所有消息片段都有独自的分组头;b)
除最后一个消息片段的分组头中的CB字段取值为1外,其它消息片段分组头中的CB字段取值都为0:
只有第一个消息片段会包含消息头。c
消息头
分组头
消息头
创息叶假!
分组头
图5消息分割
源端口负责分割消息,目的端口负责将收到的分割后的消息重新组装,普国
在分割过的多个消息片段传送过程中,如果数据链路层设备发生了复位,目的端口将会丢弃未能完全接收的消息的所有已经收到的消息片段,源端口将会重发所有未能完全完成发送的消息的已经发出的消息片段。
6指令
指令中数据各字段的结构在本章中定义。6.1命令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