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N 061-1997 接人网技术体制
YDN 061-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N 061-1997

中文名称:接人网技术体制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0008575

相关标签: 接人网 技术 体制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N 061-1997.
1范围
YDN 061规定了接入网的主要公用技术要求以及采用各种传输手段的接入传输系统的基本进网技术要求,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环境,也可供专用电信网参照使用。本标准既适用于电路交换方式的用户接入,也适用于分组交换方式和IP的用户接入。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有可能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 GB 7401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2) GB 6510-86 30MHz~ 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和电缆分配系统
(3) GB 1583-79 彩色电视图象传输标准
(4) GB 11318.2-89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性能参数要求
(5) GB 6879-86 2048 kbit/s 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6) GB 7611-87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
(7) GB/T 15941-1995 光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8)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9) B-ISDN用户网络接口技术规范及测试方法(送审稿)
(10) YDN 020-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1接口技术规范
(11) YDN 021-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
(12) YD/T 838-199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13) YD/T 897-1997接入网用同轴电缆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邮电部技术规定
YDN061-1997
(内部标准)
接人网技术体制
(暂行规定)
199712-02发布
199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布
061-1997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接入网功能结构
3.1接入网定义与定界
3.2通用协议参考模型
3.3主要功能
4接口
用户网络接口(UNI)
业务节点接口(SNI)
4.3管理接口(Q):
5接入网分层结构
传送层模型
5.2物理参考模型
6接入结构及支持的接入类型*
6.1接入结构
6.2连接元件实施情况
6.3不同接入连接元件实施情况中的ET功能6.4按需业务和租用线业务的接入6.5接入网中支持的接入类型
7管理、控制和操作
7.1功能管理结构*
7.2接入网操作维护要求·
7.3接入网管理功能的描述
7.4管理信息的传递·
8业务节点接口和业务节点要求
8.1业务节点(SN)类型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8.2业务节点接口(SNI)
9接入网传输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9.1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9.2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9.3数字环路载波(DLC)..
9.4混合光纤同轴网(HFC)
9.5光纤接入网(OAN)
固定无线接入(FWA)
同步数字体系(SDH)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灵活接入系统(FAS)...
混合接入方案
传输介质的基本技术要求
10.1光纤和光缆
10.2双绞线
10.3同轴电缆
11网络性能要求
误码性能
11.2抖动性能
延时性能
可用性
11.5传输衰耗
附录A(标准的附录)
名词术语
YDN061-1997
本标准是对公用电信网中的接入网部分所必须遵循的公用功能结构、接口、接入类型、传输质量及主要传输系统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本标准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很广,有些内容将在其它的国标和行标中另行规定。这些内容除包含在本标准所引用的标准中以外,还包含在下列参考标准中:
(1)ITU-T建议G.803S
SDH传送网结构
(2)ITU-T建议G.671无源光器件的传输特性(3)ITU-T建议G.652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4)BellcoreTR一NWT-9o9光纤环路系统的通用要求和指标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有关建议以及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有关标准,亦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的。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建议和有关标准一致,但在编写格式和方法上不同。其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中的有关规定。本标准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邮电部科学技术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乐平牛中允张成良曹淑敏王志勤孙敬亮敖立赵慧玲王春岭石友康IEI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1范围
邮电部技术规定
接人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
YDN061-1997
本标准规定了接入网的主要公用技术要求以及采用各种传输手段的接入传输系统的基本进网技术要求,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环境,也可供专用电信网参照使用。本标准既适用于电路交换方式的用户接入,也适用于分组交换方式和IP的用户接入。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有可能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GB7401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2)GB65108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和电缆分配系统(3)GB1583一79彩色电视图象传输标准(4)GB11318.2一89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性能参数要求
(5)GB6879-86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6)GB7611一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7)GB/T15941一1995光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8)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9)B-ISDN用户网络接口技术规范及测试方法(送审稿)(10)YDN020一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1接口技术规范(11)YDN021一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2接口技术规范(12)YD/T838一199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13)YD/T897一1997接入网用同轴电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7一12一02批准1998-01-01实施
YDN061-1997
(14)YD/T838一199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15)GY/T106一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16)TZ015一94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暂行),邮电部(17)ITU-T建议G.902接入网功能结构,功能块,接入类型,管理和业务节点的框架建议
在形成ISDN一部分国际数字连接上的误码性能(18)ITU-T建议G.821
(19)ITU-T建议G.823以2048kbit/s体系为基础的数字网抖动和漂移的控制(20)ITU-T建议G.826基群或基群速率以上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参数和指标
(21)ITU-T建议G.728
具有16kbit/sLD一CELP算法的语音编码性能2活动图象和伴音的通用编码技术:系统信息(22)ITU-T建议H.222
在PDH环境中灵活复用设备FMUX的特性(23)ITU-T建议G.797
(24)ITU-T建议Q.2512宽带用户接入侧的的数字交换机接口(25)ITU-T建议Q.512用户接入侧的的数字交换机接口(26)ITU-T建议I.414ISDN和B-ISDN用户接入第-层建议的概貌ISDN基本速率的接入数字段
(27)ITU-T建议G.9601
2支持ISDN一一次群或等效速率业务的光接入网(28)ITU-T建议G.982
数字本地交换机(LE)的V接口支持接入网(AN)的V5.1接(29)ITU-T建议G.964
口(以2048kbit/s为基础)
(30)ITU-T建议G.965数字本地交换机(LE)的V接口支持接入网(AN)的V5.2接口(以2048kbit/s为基础)
(31)ITU-T建议G.962ISDN2048kbit/s基群速率的接入数字段(32)ITU-T建议I.431一次群速率用户一网络接口一第1层规范(33)ITU-T建议I.432B-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物理层规范(34)ITU-T建议1.430基本用户一网络接口第1层规范(35)ITU-T建议M.3010电信管理网的原则(36)ITU-T建议I.412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一接口结构和接入能力(37)ITU-T建议G.711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PCM)(38)ITU-T建议G.72640、32、24、16kbit/s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采用线性预测激励的低时延码在16kbit/s速率上的语音编码(39)ITU-T建议G.728
脉冲编码调制的传输性能特性
(40)ITU-T建议G.712
基群和二次群系列级所用同步结构(41)ITU-T建议G.704
从网元考虑的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信息模型(42)ITU-T建议G.774
(43)ITU-T建议G.813
SDH设备从钟特性
(44)ITU-T建议Q.811适用于国际数字链路准同步运行的原始基准时钟输出端的定时要求
(45)ITU-T建议Q.812适用于国际数字链路准同步运行的从属时钟输出端的定时要求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YDN 061-1997
(46)ETSIRTR/TM3035/3036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传输系统(47)ETSIETS300463提供基于64kb/s承载能力业务的光接入网要求(48)ANSIT1.413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传输系统3接人网功能结构
3.1接人网定义与定界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传送实体提供必要的传送承载能力,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不作解释。换言之,接入网是由网络侧V或Z参考点与用户侧T或Z参考点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所构成。接入网有时称为用户接入网。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3个接口定界,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终端设备(TE)或用户驻地网(CPN)相连,管理方面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通常需经协调设备(MD)再与TMN相连。其中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是一种可以接入各种交换型和/或永久连接型电信业务的网元,而SNI即是AN与SN之间的接口。可提供规定业务的SN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情况下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图1显示了接入网的定界。电信理网(TMN)
接入网(AN)
业务节点(SN)
图1接入网的定界
AN允许与多个SN相连,这样AN既可以接入分别支持特定业务的单个SN,又可以接入支持相同业务的多个SN。UNI与SN的联系是静态的,即联系的确立是通过与相关SN的协调指配功能来完成的,给SN分配接入承载能力也是通过指配功能来完成的。3.2通用协议参考模型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是以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为基础的,利用分层模型可将接入网的传送网划分为电路层(CL)、传输通道层(TP)和传输媒质层(TM),其中TM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段层和物理媒质层。电路层网络是面向公用交换业务的,按照提供业务的不同可以区分不同的电路层网络。通道层网络为上面的电路层网络节点(如交换*在过渡时期允许采用简化的Q3接口3
YDN061-1997
机)提供透明的通道(即电路群)。传输媒质层网络与传输媒质(光缆或无线)有关。三层之间相互独立,相邻层之间符合客户/服务者关系。对于接入网而言,电路层上面还应有接入网特有的接入承载处理功能(AF)。再考虑层管理和系统管理功能后,整个接入网的通用协议参考模型可以用图2来描述。该图描述了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
接入承载能力要求
系统管理
接入承载处理能力(AF)
电路层(CL)
传输通道层
传输媒质层(TM)
层管理
图2接入网的通用协议参考模型
3.3主要功能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有5种,即用户口功能(UPF)、业务口功能(SPF)、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和AN系统管理功能(SMF)。图3显示了一个AN功能结构的示例,展示了各种功能组是如何互连的。图4进一步显示了每一功能组内处理的分层关系。Q3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
用户口
传送功能(TF)
用户承载和用户信令信息
控制和管理信息
图3接入网功能结构示例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业务口
YDN061-1997
AN-SMF
SN-SMF
传输媒质层CL:电路层AF:接入承载处理功能TP:传输通道层TM:
图4接入网功能结构的分层
用户口功能(UPF)
用户口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将持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主要功能有:
终结UNI功能;
A/D转换和信令转换:
UNI的激活/去激活:
处理UNI承载通路/容量;
-UNI的测试和UPF的维护:
管理和控制功能。
3.3.2业务口功能(SPF)
业务口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主要功能有:终结SNI功能;
将承载通路的需要和即时的管理及操作需要映射进核心功能;特定SNI所需要的协议映射:
一SNI的测试和SPF的维护;
管理和控制功能。
3.3.3核心功能(CF)
核心功能处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将个别用户口承载通路或业务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其功能还包括为了通过AN传送所需要的协议适配和复用所进行的对协议承载通路的处理。核心功能可以在AN内分配,其主要5
功能有:
接入承载通路处理;
一承载通路集中;
一信令和分组信息复用:
YDN061-1997
一ATM传送承载通路的电路模拟:管理和控制功能。
3.3.4传送功能(TF)
传送功能是为AN中不同地点之间公用承载通路的传送提供通道,也为所用传输媒质提供媒质适配功能,主要功能有:一复用功能:
一交叉连接功能(包括疏导和配置):一管理功能:
物理媒质功能。
3.3.5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AN系统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协调AN内UPF,SPF、CF和TF的指配、操作和维护,也负责协调用户终端(经UNI)和业务节点(经SNI)的操作功能,主要功能有:配置和控制;
指配协调;
故障检测和指示;
一用户信息和性能数据收集:
一安全控制;
协调UPF和SN(经SNI)的即时管理和操作功能:资源管理。
AN-SMF经Q3接口与TMN通信以便接受监视和/或接受控制,同时为了实时控制的需要也经SNI与SN-SMF进行通信。4接口
接入网有3种主要接口,即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节点接口(SNI)和Q3管理接口。
4.1用户网络接口(UNI)
用户网络接口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用户口功能(UPF)仅与一个SNI通过指配功能建立固定联系,这一原则既适用于单个的UNI,也适用于共享的UNI。在单个UNI的情况下,ITU-T所规定的UNI(包括各种类型的公用电话网和ISDN的UNI)应该用于AN中以便支持目前所能提供的接入类型和业务。当一个以上的SN可以通过单个UNI接入时(例如UNI采用ATM方式时),单个UNI可以支持多个逻辑接入,其中每一个逻辑接入经由一个SNI连至不同SN。6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4.2业务节点接口(SNI)
4.2.1业务节点类型
YDN061-1997
业务节点接口(SNI)是AN和一个SN之间的接口。如果AN一SNI侧和SN一SNI侧不在同一地方,可以通过透明传送通道实现远端连接。通常AN需要支持大量的接入类型,而SN主要有下面3种类型:
仅支持一种专用接入类型;
可支持多种接入类型,但所有接入类型支持相同的接入承载能力;可支持多种接入类型,且每种接入类型支持不同的接入承载能力。按照特定SN类型所需要的能力,根据所选接入类型、接入承载能力和业务要求可以规定合适的SNI。
支持一种特定业务的SN有:
单个本地交换机(例如公用电话网业务、窄带ISDN业务、宽带ISDN业务以及分组数据网业务等);
单个租用线业务节点(例如以电路方式为基础的租用线业务,以ATM为基础的租用线业务以及以分组方式为基础的租用线业务等):特定配置下提供数字图像和声音点播业务的业务节点:一一特定配置下提供数字或模拟图像和声音广播业务的业务节点。4.2.2业务节点接口类型
按照前述关于SNI的定义,SNI可以复盖多种不同类型的接入,表1规定了不同的接入类型和标准化的SNI。
表1标准化的SNI及相应接入类型类别
接入类型
SN参考点
PSTN和窄带ISDN的UNI:
ISDNBRA
ISDNPRA(2Mbit/s)
B-ISDN的UNI
B-ISDNSDH(155.520Mbit/s)
B-ISDN信元(155.520Mbit/s)
B-ISDNSDH(622.080Mbit/s)
B-ISDN信元(622.080Mbit/s)
B-ISDNSDH(51.84Mbit/s)
B-ISDN信元(51.84Mbit/s)
B-ISDN信元(25.6Mbit/s)
B-ISDN信元(2048kbit/s)
单独接入
综合接入
接人类型
数据业务:
用户适配构成AN部分
用户适配处于AN之外
SN参考点
YDN061-1997
续表1
单独接入
综合接入
注:综合接入类型尚有宽带接入VB5.1/VB5.2接口,原则上它可以支持现存的所有UNI接入类型,其中VB5.2接口可支持按需接入类型。4.2.3V5接口
4.2.3.1概述
V5接口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完全开放的接口,用于接入网数字传输系统和数字交换机之间的配合。根据接口容纳的链路数目和有无集线功能的不同,V5接口又分为V5.1和V5.2接口,V5.1接口由一个2048kbit/s链路组成,它所对应的AN不含集线功能;V5.2支持多达16个2048kbit/s链路,并具有集线功能。4.2.3.2V5接口支持的接入类型和业务V5接口支持下列接入类型:
a)模拟电话接入:
支持一个单个用户的接入,也支持用户交换机(PABX)的接入,其中用户线路信令可以是双音多频(DTMF)信号或是线路状态信号,并且对用户的补充业务没有任何影响。b)ISDN接入:
V5.1接口可以支持ISDN基本接入(ISDN-BA),V5.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ISDN基本接入和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ISDN-PRA)。对于ISDN接入,第1类网路终端(NT1)可以综合在AN内,或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设备。
对于ISDN接入,B通路上的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以及补充业务应不受限制,同时也支持D通路中的分组模式业务和B通路中的分组数据业务。ISDN接入中的B通路可用于永久线路(PL)业务或半永久租用线业务。PL业务旁通V5接口,半永久租用线路业务通过V5接口。c)用于半永久连接、不加带外信令的其它模拟接入或数字接入。这些半永久租用线路业务通过V5接口。
V5.1和V5.2接口支持的业务见表2所示。8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