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N 089-199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N 089-1998
中文名称:No.7 信令网技术体制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1044077
相关标签:
信令
技术
体制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N 089-1998.
1范围
YDN 089体制主要规定了我国国内No.7信令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组织、信令点编号计划路由选择方法、信令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以及信令转接点设备的基本进网要求等内容。
YDN 089体制适用于我国的数字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智能网的信令网、以及移动网和固定网的信令网的互通部分,有关移动网的No.7信令网的规定不包括在本技术体制之内。
2引用标准
ITU-T Q.705建议
ITU-T Q.708建议
ITU-T Q.709建议
国内No.7信令网信令转接点(SIP)设备技术规范
3名词术语
信令链路组:直接连接两个信令点的一束信令链路
信令路由:指定承担载送业务到某特定目的地的链路组
信令路由组:载送业务到某特定目的地的全部信令路由
信令转接点:将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转到另一条信令链的信令点
4信令网的等 级结构
4.1信令网的功能
信令网是由信令点(各种交换局和特种服务中心)、信令转接点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组成。信令网不但可以在电话网、电路交换的数据网和ISDN网中传送有关呼叫建立、释放的信令,而且可以为交换局和各种特种服务中心(如业务控制点,网管中心等)间传送数据信息,因此,信令网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业务支撑网,主要用途如下。
①电话网的局间信令: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自动半自动电话接续。
②ISDN网的局间信令: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电话和非话的各种连接。
③智能网业务:信令网可以传送与电路无关的各种数据信息,完成信令业务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间的对话,开放各种用户补充服务。
标准内容
邮电技术规定
YDN089-1998
No.7信令网技术体制
(1998修订版)
1998-09-16发布
199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YDN089-1998
引用标准
名词术语
信令网的等级结构
信令网结构和网路组织
信令区的划分和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本地信令网结构和网路组织信令数据链路接口和数据传输链路信令链路的设置
信令网的路由选择
国际和国内信令网的关系
国内假设信令参考连接(HSRC)
信令网的维护、运行和管理·
信令转接点设备的基本进网要求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N089-1998
邮电部于1993年颁布的(No.7信令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已经实施5年了。在实施期间,该技术体制对我国信令网规划、工程设计、网路建设、网路组织以及网路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都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我国电话网的数字化和从五级网向三级网的演变,以及近几年来建设No.7信令网所取得的经验和新业务对No.7信令网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对原有的No.7信令网技术体制做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
本技术体制总结了近几年来No.7信令网建设和运行的经验,在完善No.7信令网技术体制方面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从总体上看是可行的。本技术体制的重大问题由邮电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有关具体技术问题授权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技术体制由邮电部科学技术司提出并归口。本技术体制起草单位: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技术体制主要起草人:王立言胡世明续合元1范围
邮电技术规定
No.7信令网技术体制
(1998年修订版)
089-1998
本技术体制主要规定了我国国内No.7信令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组织、信令点编号计划、路由选择方法、信令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以及信令转接点设备的基本进网要求等内容。
本技术体制适用于我国的数字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智能网的信令网、以及移动网和固定网的信令网的互通部分,有关移动网的No.7信令网的规定不包括在本技术体制之内。
引用标准
ITU-TQ.705建议
ITU-TQ.708建议
ITU-TQ.709建议
国内No.7信令网信令转接点(STP)设备技术规范3
名词术语
信令链路组:直接连接两个信令点的一束信令链路信令路由:指定承担载送业务到某特定目的地的链路组信令路由组:载送业务到某特定目的地的全部信令路由信令转接点:将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转到另一条信令链的信令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98-09-16批准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1999-01-01实施
4信令网的等级结构
4.1信令网的功能
YDN 089-1998
信令网是由信令点(各种交换局和特种服务中心)、信令转接点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组成。信令网不但可以在电话网、电路交换的数据网和ISDN网中传送有关呼叫建立、释放的信令,而且可以为交换局和各种特种服务中心(如业务控制点,网管中心等)间传送数据信息,因此,信令网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业务支撑网,主要用途如下。①电话网的局间信令: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自动、半自动电话接续。②ISDN网的局间信令: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电话和非话的各种连接。②智能网业务:信令网可以传送与电路无关的各种数据信息,完成信令业务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间的对话,开放各种用户补充服务。由于我国目前已在电话网、ISDN、智能网和移动网中采用了No.7信令方式,因此在相应的信令节点中(STP、SP)应包括消息传递部分(MTP)、电话用户部分(TUP)、ISDN用户部分(ISU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事务处理能力(TC)、智能网应用部分(INAP)、移动应用部分(MAP)及运行、维护和管理部分(OMAP)。4.2我国信令网的结构
我国信令网结构采用三级。第一级是信令网的最高级,称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第二级是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SP)。信令点由各种交换局和特种服务中心(业务控制点、网管中心等)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级HSTP
第二级LSTP
第三级SP
4.2.1各级信令点的职能
图1我国信令网的等级结构
①第一级HSTP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HSTP应采用独立方式(standalone)信令转接点设备,它应满足No.7信令方式中消息传递部分(MTP)和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事务处理能力(TC)和运行维护管理部分(OMAP)规定的功能。
YDN089-1998
②第二级LSTP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LSTP可以采用独立式信令转接点设备,也可以采用与交换局(SP)合设在一起的综合式(Integrated)的信令转接点设备。采用独立式信令转接点设备时,它应满足HSIP所具有的全部功能。采用综合式信令转接点设备时,它除了必须满足独立式信令转接点的功能外,SP部分应满足No.7信令方式中电话用户部分(TUP)和/或ISUP的功能。③第三级SP是信令网传送各种信令消息的源点或目的地点。它应满足部分MTP、TUP和/或ISUP的功能。
4.2.2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信令点连接中经过信令转接点的数量按图1的等级结构,两个具有信令关系的信令点之间在正常路由情况下最大允许经过4个SIP转接。
4.3信令网和电话网的对应关系
4.3.1局间采用No.7信令方式时直联方式的话路群和信令链的关系局间采用No.7信令方式时,话路群和信令链是分开的,表示话路群和信令链关系的公共信道信令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字交换局
话路群
数据信道
数据信道
兼信令链
图2公共信道信令示意
4.3.2我国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数字交换局
①信令网与电话网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网路,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电话网为三级,即由DC1,DC2和端局EO组成。由于信令网也是采用三级(HSTP、LSTP、SP),因此信令网和电话网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问题。对应关系示意如图3所示。②我国本地电话网如果设置汇接局和端局时,应采用二级信令网(LSTP、SP)。LSTP一般设置在汇接局。本地信令网和电话网的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③本地网中的DC1、DC2长途交换中心和本地交换中心与信令网对应时,通常DC1连在HSTP和LSTP,DC2和本地交换中心(Tm、EO)只连在LSTP,其对应关系如图5所示。3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N0891998
电话网和信令网对应关系示意
(Tm)
SP(EO)
信令链
(Tm)
SP(EO)
图4本地信令网和本地电话网的对应关系示意5信令网结构和网路组织
我国的三级信令网由长途的信令网和本地信令网组成,其信令网结构和网路组织如图6所示。
YDN089-1998
具有多个长话局的本地网
SP(Tm)
SP(EO)
SP(Tm)
SP(EO)
SP(DCI)
SP(DC)
SP(DCI)
SP(DC2)
SPC(DCI)
SP(Tm)
LSTPSP(DC2)
图5本地网中各级长途中心与信令网的对应关系示意5.1信令网中信令节点间的连接方式EO
根据ITU-TQ.705建议,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信令网中信令点间采用以下连接方式。
(1)第一级HSTIP间采用A、B平面连接方式,它是网状连接方式的简化形式。A和B平面内部各个HSTIP网状相连,A和B平面间成对的HSTP相连。(2)第二级LSTP至HSIP和未采用二级信令网的本地网中的第三级SP至LSTP间的连接方式为分区固定连接方式,分区固定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特征是:①本信令区内各信令点的准直联连接必须连至本信令区内的两个信令转接点。②两个信令区间的信令点间的准直联连接至少要经过两个信令转接点转接。③信令区的一个信令转接点故障时,该信令点的全部负荷转到另一信令转接点。两个信令转接点同时故障时本信令区的业务将全部中断。④信令网路由设计以及管理较方便。(3)两级本地信令网的SP至LSTP一般也应采用图7所示的固定连接方式。但有的本地网需要时也可以自由连接方式,其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特征是:①本信令区内的信令点根据信令业务量可以连至其它信令区的信令转接点。②两个信令区间的准直联连接时,有的信令连接可以只经由一个信令转接点转接。③信令区内的一个信令转接点故障时,该信令转接点负荷可以转至多个信令转接5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B韩路
C链路
D链路
B魅路
YDN089-1998
B链路
B链路
C链路
D鹤路
图6信令结构和网路组织示意
信令区2
图7分区固定连接方式示意
B酷路
A鲢路
A健路
信令区1
信令区3
YDN 089-1998
信令区2
图8分区自由连接方式示意
点。当两个信令转接点同时故障时不会中断该信令区内的全部业务。S
④由于信令网中信令节点间连接比固定连接时灵活,信令路由比固定连接复杂,所以信令网路由设计以及管理较复杂。5.2我国三级信令网的双倍分可靠性措施为了保证信令网的可靠性,提高信令网的可用性,信令网采用了下列双倍分可靠性措施。
(1)第一级HSTP采用两个平行的A、B平面网,A平面和B平面内部的各个HSTP间分别为网状相连。A平面和B平面之间成对的HSTP间相连。(2)每个LSTP通过信令链至少要分别连接至A、B平面内成对的HSTP,LSTP至A、B平面两个HSTP的信令链路组之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3)每个SP至少连至两个STP(LSTP或HSTP),若连至HSTP时,应分别固定连至AB平面内成对的HSTP。SP至两个HSTP的信令链路组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SP连至两个LSTP的信令链路组间也应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4)直联方式的信令链路组至少应包括两条信令链,准直联方式时,SP至STP的A链路组,LSTP至HSTP的D链路组可以只设置一条信令链,但一对HSTP之间的C链路组和一对HSTP和另一对HSTP之间的B链路组应至少包括两条信令链。(5)为了保证信令网的安全可靠性,SP至STP的A链路,一对STP间的C链路应尽可能分配在完全分开的两条物理路由上,对STP至另一对STP之间B链路和D链路不7
建筑321-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N089-1998
管是网状网相连或A、B平面连接,应尽可能分配在完全分开的三条物理路由上。所谓分开的物理路由,应是完全分开的物理路由,这些物理路由在局内侧的设备包括供电设备等也应完全分开。例如两条不同实体路由的光缆,或者采用不同的传输手段,如一条为光缆另一条为数字微波。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可以采用同一实体路由中同一传输手段的不同系统,如同一管道中的光缆或者不同波道的微波系统。最坏情况下,可采用同一载体中的不同系统,如同一光缆中或同一波道中的不同系统,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信令网的不可用指标,应采用措施保证通信网良好的服务质量。(6)两个信令点间话路群足够大时,可设置直达信令链,采用直联方式工作。(7)信令链路应优先采用地面电路,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卫星电路。(8)本地信令网相当于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LSTP一般设在汇接局。它可以采用独立式,也可以采用和汇接局合设在一起的综合式信令转接点设备。在特殊情况下,LSTP也可以设在端局。5.3倍令网的不可用性指标
信令网的不可用性采用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个信令点间一年时间内不可用时间的参数描述。根据ITU-TQ.706建议,该指标为不大于10min/年。我国三级信令网全程的不可用性指标分配如图9所示。LSTP
人链路
C醚路
D链路
XC链路
B链路
C链路
D链路
C魅路
图9我国三级信令网不可用指标分配示意6信令区的划分和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6.1信令区的划分
全国信令网分为33个主信令区,每个主信令区由苦干个分信令区组成。6.1.1主信令区的划分
根据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和网路组织要求,结合我国目前电话网的等级、区域划分以及今后电话网的发展,考虑到下述原则,以中央直辖市、省和自治区分别设主信令区,但话务量低的省、自治区可以合用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都暂定为主信令区。
YDN 089 -1998
(1)各主信令区内的信令业务量应尽可能平衡。(2)主信令区之间从传输系统考虑易于组织A、B平面的信令网路。(3)主信令区之间和主信令区内的信令网运行管理和维护方便。(4)全国范围的信令网建设费用低廉。(5)应能适应将来我国数字电信网的发展。(6)主信令区的划分应能保持相对稳定。根据上述原则,我国主信令区的划分以及HSTP的设置地点规定如下:(1)一个主信令区内一般只设置一对HSTP,并且从易于信令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考虑一般应设在直辖市、省、自治区邮电管理部门所在城市的行政管辖区内,但为了保证不致因自然灾害同时导致配对的两个HSTP瘫痪,对地震高发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应将HSTP设置在两个城市。对几个主信令区合用HSTP应分设在两个主信令区。如果两个HSTP设在同一城市时,该两个HSTP应保持一定的距离。(2)HSTP所在地应能提供优质可靠的数字信令链。(3)HSTP所在地点信令业务量比较集中。(4)维护人员素质较高。
(5)交通方便。
(6)自然灾害较少。
6.1.2分信令区的划分
根据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网路结构和网络组织要求,结合目前我国电话网的等级和区域划分以及今后电话网的发展,考虑下列原则。原则上一般以一个地区或一个地级市为个分信令区。一个分信令区通常只设置对LSTP,一般它应设置在地区或地级市邮电局所在城市,为了确保分信令区内信令网的可靠性,两个LSIP一般也应尽量设在两个城市。信令业务量小的地区或地级市可以由几个地区或地级市合并设置为一个分信令区,信令业务较大的县级市或县,也可以单独设置为一个分信令区。(1)各分信令区内的信令业务量尽可能均衡。(2)分信令区间和至本主信令区HSTP易于组织信令网络。(3)分信令区内以及至主信令区的HSTP的信令网易于运行、管理和维护。(4)分信令区内和至主信令区HSTP的信令网的组网费用低廉。(5)应能适应将来我国数字电信网的发展,分信令区的划分应能保持稳定。6.2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
6.2.1对信令点编码编号计划的基本要求①为了便于信令网的管理,国际和各国的信令网是被此独立,且采用分开的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国际接口局的信令点由于同时属于国际和国内两个信令网,因此,它具有国际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Q708建议)分配的和国内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分配的两个信令点编码。
②为了便于管理、维护和识别信令点,信令点编码的编号格式应采用分级的编码结构,并使每个字段的编码分配具有规律性,以便在引人新的信令点时,信令点路由表修改最少。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