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061-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2061-2009
中文名称: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78937
相关标签:
通信机房
恒温
恒湿
空调
系统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2061-2009.Constant temperature & humidit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telecom room.
1范围
YD/T 2061规定了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简称“空调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设计与应用、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YD/T 2061适用于通信用计算机房、交换机房、数据机房、传输机房、电源机房及其他对设备运行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有较高要求的通信生产机房用空调系统。其他通信辅助机房空调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IEC
GB/T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 4343.1-2003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GB 4343.2电磁兼容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idt CISPR 14-2:1997)
GB/T 5296.2-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GB/T 14295空气过滤器
GB/T 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T 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 18429-2001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GB 50243-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YD/T 1095-2008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
YD/T 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标准内容
ICS29.22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061—2009
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onstant temperature &humidity airconditioning systemfortelecomroom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4空调设备型式
5技术要求
6通信机房空调系统应用
7检验方法
8检验规则,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TTKAONYKAca
YD/T20612009
YD/T2061—2009
本标准主要依据GB/T19413-2003《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有关要求,并参考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关于《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等规定要求。结合各通信运营企业对通信局站电源、空调等设备开展节能试点工作所采取的多项有效措施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梅兰日兰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健、俞龙云、王铁旺、余斌、袁祎、王永红、张敬、刘卫东、张金志、陈川。1范围
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YD/T20612009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简称“空调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设计与应用、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通信用计算机房、交换机房、数据机房、传输机房、电源机房及其他对设备运行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有较高要求的通信生产机房用空调系统。其他通信辅助机房空调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手本标准。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IEC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343.1-2003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GB4343.2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idtCISPR14-2:1997)
GB/T5296.2-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GB/T14295空气过滤器
GB/T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T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8429-2001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GB50243-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YD/T1095-2008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YD/T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JB/T4330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JB/T8655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3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JB/T12218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Constanttemperature&humidityairconditioningsystemfortelecomroom
种向通信机房及通信设备提供诸如空气循环、空气过滤、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的,由空调机和其它辅助装置共同组成的空气调节系统。3.2
制冷量coolingcapacity
TTKAONYKAca
YD/T2061—2009
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从所处理的空气中移除的显热和潜热之和,单位为瓦(W)。3.3
显冷量sensiblecoolingcapacity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从所处理的空气中移除的显热量,单位为瓦(W)。3.4
显热比sensibleheatratio
显冷量和制冷量之比,用等于或小于1的小数表示。3.5
制冷消耗功率refrigeratingconsumedpower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所消耗的总电功率,单位为瓦(W)。3.6
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
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制冷量和整机的制冷消耗功率之比。3.7
冷风比cooling capacityper airflow ratio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的总制冷量与每小时送风量之比。单位为W/(m/h)。3.8
机外静压差the difference in static pressure between unit outlet and inlet机组风机出口处与回风口处的静压差,单位为Pa。3.9
群控groupcontrol
同一个系统内的多台空调机联合运行时,应实现下列功能a)根据机房内热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系统中空调机的运行数量:b)具有避免同一机房内多台空调机同时运行在相反的运行状态(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的功能:c)能实现系统中主、备空调机之间的自动切换,系统中空调机应定时轮换作为备份机组,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4空调设备型式
4.1按照冷凝器冷却方式分为:风冷、水冷、乙二醇冷却等。4.2按照制冷方式分为:直接膨胀式、通冷冻水式。4.3按照送风方式分:下送风、上送风。4.4按照加湿方式分:电极式加湿、红外线加湿等。5技术要求
5.1空调机的一般要求
5.1.1空调机的外壳、电镀件、涂漆件等应进行表面防锈处理,试验后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mm。
5.1.2空调机的电镀件、涂漆件、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气泡、流痕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耐老化。5.1.3空调机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和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机器正常工作。5.1.4空调室内机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2
YD/T2061—2009
5.1.5空调机过滤:空调机应设不低于GB/T14295中规定的粗效2类空气过滤器,按照B/T12218方法试验时,过滤器初始计数效率应为80%。5.1.6空调机的隔热层和消声敷层应有良好隔热消声性能,并且材料无毒、无害、无臭味、不吸潮、阻燃。
5.2基本工况
在室内温度24℃干球温度,相对湿度45%,室外温度35℃干球温度,相对湿度50%,基本工况下,空调电气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同时满足以下技术要求。5.3使用范围
5.3.1电气、环境参数
1)输入交流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单相(220V)为额定电压的90%~115%。三相(380V)为额定电压的90%~115%。2)电压频率:50Hz±2Hz。
3)室外干球温度:-34℃~+45℃。4)相对湿度<90%,无凝结水。
5.3.2电气设备应能在海拨高度1000m以下正常工作,当海拨高度超过1000m时,制造商与用户协议可增加有关措施。
5.3.3水冷式空调机冷凝器进水温度为:4℃~34℃。5.3.4乙二醇冷却式空调机干式冷却器的环境温度为:-34℃~+34℃。5.3.5风冷式空调机冷凝器环境温度为:-34℃~+45℃。5.4性能要求
5.4.1制冷系统密封性
按7.2.3.1的方法试验时,空调机的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5.4.2运转
按7.2.3.2的方法试验,所测空调机的输入功率、运转电流和送、回风温度等参数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5.4.3制冷量
按7.2.3.3条和7.2.3.4条方法试验时,实测工况制冷量应不小于标称制冷量的95%。5.4.4制冷消耗功率
按7.2.3.4条方法试验时,实测工况下制冷消耗功率应不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水冷式空调机制冷量每300W增加10W作为冷却水系统水泵和冷却水塔风机的功率消耗):5.4.5直接膨胀式空调机显热比
在回风温度24℃干球温度,相对湿度45%RH时,显热比不小于0.905.4.6能效比
1)水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见表1(水冷却冷凝器空调器)表1水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
制冷量/W
14000以下
≥14000~28000
≥28000~50000
≥50000
能效比/(W/W)
2)乙三醇冷却式空调机的能效比见表2(乙二醇冷却冷凝器空调器)3
TTKAONYKACa-
YD/T2061—2009wwW.bzxz.Net
制冷量/
14000以下
≥14000~28000
≥28000~50000
≥50000
表2乙二醇冷却式空调机的能效比能效比/(W/w)
3)风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
a.在标准工况下的能效比分类见表3表3风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
空调机能效比分类
能效比要求
b.风冷式空调机,在室外45℃、相对湿度50%温度环境的工况条件下比基本工况下,能效比下降应控制在10%~15%范围。
5.4.7冷风比
空调机应具有较大的送风量和较小的冷风比,且送风温度应高于机房的露点温度,冷风比宜小于4.5W/(m/h)s
5.4.8机外静压差
所有类型的的空调设备标配机外静压差应能在20Pa~200Pa内可调,能够提供机外静压差在200Pa以上的选件。
5.4.9最大运行噪声
最大运行噪声见表4。
表4最大运行噪声
制冷量/W
≤14000
>14000-28000
>28000-50000
>50000
室内侧dB(A)
风帽送风
风管送风
下送风
室外侧dB(A)
注:空调机噪声限值(dBA)(声压级)空调机的噪声值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下按JB/T4330规定的方法测得。
5.5安全要求
5.5.1绝缘电阻
断开控制板和电源的连接线,强制闭合所有的接触器。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2MQ。5.5.2耐电压
空调机的带电部件与壳体(接地)之间应经受交流1250V,1min的耐压试验,应无击穿、飞弧现象5.5.3泄漏电流
机组接地端子与机组电源的输入端的泄漏电流不大于10mA。5.5.4室外机防护要求
YD/T20612009
室外机应满足风雨雪冰霜与腐蚀防护要求,经盐雾试验后,金属壳体应无腐蚀现象,电控元器件以及风机、电机应能够正常工作。5.5.5室外机电气部件防护等级
室外机电气部件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中IP55的要求。5.5.6防雷要求
室内外机防雷要求应符合YD5098-2005中C级的要求。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压脉冲(10/700μs、5kV)和电流脉冲(8/20μs、5kA)的冲击。5.5.7电磁兼容
5.5.7.1电气控制应具有抑制电磁干扰和谐波电流的性能,按GB/T4343进行测试,其连续干扰电压、连续干扰功率、连续干扰电压等值应不超过GB/T4343中规定的干扰特性允许值。按GB/T17625.1进行测试,应不超过该标准中规定A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5.5.7.2电气控制应具有抗电磁干扰的性能,按GB4343.2进行测试,应不超过GB4343.2标准中规定的II类器具抗扰度要求。
5.5.8输入电流谐波
设备输入总谐波电流成分要求小于10%。5.5.9防浪涌器件
设备应选配YD5098-2005中规定的C级防浪涌器件。5.6控制功能
5.6.1回风控制精度
1)当设定回风温度在18℃~28℃范围时,温度控制精度为士1K。并在1K~3K可调。2)当设定回风相对湿度在30%~70%RH范围时,湿度控制精度为土5%。并在5%10%可调。5.6.2有独立的制冷、加热、除湿、加湿、送风功能,对各项功能的控制应能保证在设定控制点和精度控制范围内。
5.6.3空调机应能储存大于等于50条历史告警信息,并能记录压缩机、风机、加湿器、加热器的累计工作时间,且具备掉电存储功能。5.6.4空调机应有来电自启动功能,交流供电恢复时,设备应保持停电前的运行状态。5.6.5延时启动功能,延时时间应能在1s~600s可设定,能够控制多台设备顺序加载。5.6.6空调机应能自动平衡双压缩机运行时间。5.6.7空调机应具备PID控制模式。5.6.8空调机应具有温度控制优先功能5.7通信功能
5.7.1应具备RS232或RS485或RS422通信接口,并提供通信协议。5.7.2空调机应具备群控功能。
5.8告警及保护功能
空调机应具备下列告警和相应的动作:直接膨胀式制冷系统高压、低压告警气流故障告警
温度、湿度超出范围(过高或过低)告警加热器高温保护
加湿器告警
滤网堵塞告警
水系统或乙二醇系统的断水和防冻等安全保护漏水报警
空调机应预留火灾、烟感等报警以及与其它安全器件联锁接口。5
TTKAONYKACa-
YD/T2061—2009
一电源故障告警
一机组供电在缺相、错相、电压过欠压情况下,应能自动保护或停机,在电源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恢复原设定模式运行,所设置参数保持最后的设定状态。5.9关键部件
5.9.1控制器
记录多天、多条事件记录、告警记录,采集频率为每小时记录温湿度,显示温、湿度及曲线、空调运行状况、告警状态。
5.9.2显示器
LCD显示、带背光,多行显示,具备中文操作菜单、图形和图表显示,菜单中有手动操作模式。5.9.3压缩机
在GB/T18429-2001规定的高温类型名义工况下(蒸发温度7.2℃,冷凝温度54.4℃,过冷度8.3℃过热度11.1℃),应用R22制冷剂,能效比不小于3.3。大于20kW以上空调机的压缩机吸排气阀口应采用螺纹连接。
5.9.4加湿器
加湿器应适应不同电导率和软硬水质,保证加湿速度效率,并便于维护。5.9.5室外风机
室外冷凝器的风机宜具备无级调速功能,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不小于32000小时,能够提供故障保护和报警信号。
5.9.6室内风机和电机
风压可调、具备过载保护功能。5.9.7换热器
换热能力与制冷能力应匹配,双系统设备宜交叉利用整个换热器面积。5.9.8膨胀阀
应选用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5.10节能要求
5.10.1空调机应具有通过缩短除湿运行时间减少再热量的设计,除湿工况应保持风量不变5.10.2可选用提高空调机效率的元件,如数码涡旋压缩机、EC风机(电子转向无刷直流电机风机)。6通信机房空调系统应用
6.1应用机房分类和技术要求
按照机房设备的电功率密度分为3类,具体的分类办法及机房应用举例见表5。表5机房分类
ⅢI类
电功率密度
>800W/m
400W/m~800W/m
<400W/m2
6.2空调系统容量选取原则
机房应用举例
数据机房、IDC机房等
交换机房等
接入网机房、传输机房等
6.2.1机房空调配置以“冷量优先”的原则,在满足总需求冷量的基础上,按机房电功率密度配置:I类机房选择单机组显冷量不宜超过100kW;IⅡI类机房选择单机组显冷量不宜超过超过80kWIⅢI类机房选择单机组显冷量不宜超过60kW。6.2.2考虑通信机房重要性和运行安全性,空调机的元余备份的设计原则为:机房所需总制冷量宜留有备用量20%以上,可采用N+1方式配置,备份原则为N≤5(每5套空调机,增加1台机组作为备份)。6
6.3空调机冷量配置要求
6.3.1单系统冷量配置要求:单压缩机系统组成的空调机,显冷量不宜超过50kW;YD/T2061—2009
6.3.2双系统冷量配置要求:双系统显冷量不宜小于50kW;双制冷系统应能互相独立,一个系统上的部件损坏不能影响另一系统的正常运行。6.4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式选择
I类、IⅡ类机房宜采用下送风方式。6.5应用原则
6.5.1机房设备与空调系统的配合布局建议6.5.1.1机房通信设备安装设计时,应根据设备的电功耗均勾布置,设备安装按照面对面、背对背形式形成机房内的冷、热通道。空调机的回风口宜面向热通道。如图1所示:冷通道
热通道
冷通道
热通道
冷通道
图1机房冷通道、热通道合理分布图6.5.1.2空调机送风应保证通畅,机架空隙应予以阻挡。应防止冷热气流直接混合,送风气流组织应均匀有效,满足机房设备散热的要求:末端风口可调节风量和气流角度。6.5.2通信设备机柜列间距
对通信机柜通风方式的分类如图2所示:A前进风后出风式机柜
B下进风后出风式机柜
图2通信机柜通风方式分类
a)前进风后出风式机柜(如图2中A所示):I类机房,机柜列间距不小于1.8m;Ⅱ类机房:机柜列间距不小于1.5m;Ⅲ类机房:机柜列间距不小于1.2m。b)下进风后出风式机柜(如图2中B所示),采用下送风的送风方式时,机柜列间距不小于1m。7
TTKAONYKAca
YD/T2061—2009
对于其它通风方式的机柜,根据具体的特点,参考A、B两种机柜的列间距进行设计。机柜进出风量的要求,可参考表6。表6机柜温差与对应风量
温差(K)
注:计算公式为V=3600·Q/C·P·△T式中V:风量,单位为m/h:
Q:发热量,单位为Kw;
1kw热量对应风量
(m/h)
C:空气密度,取值1.2kg/m;
P:空气比热容,取值1.005kj/(kg.K)△T:温差,单位为K
以上为在标准大气压取值。
高电功率密度设备的布置
对于电功率大于5kVA的单个机柜,应考虑高热密度解决方案。6.6气流组织
6.6.1上送风风管送风
6.6.1.1主风管内的风速在6m/s~9m/s的范围之内,支风管内的风速在3m/s~6m/s的范围之内。6.6.1.2根据机房功能规划和设备摆放位置,合理设计送风口和回风位置,保证过道上的冷气流分布均匀。每个送风口应能输出对应机柜需要的最大风量要求,且有调节风量、送风角度的装置。6.6.1.3送风距离宜小于20m。
6.6.1.4多台空调联合运行
1)共用主风管时,应避免气流的直角转弯和气流对撞,汇接空调数量不大于3台。2)设计静压箱,静压箱箱体截面风速低于5m/s。6.6.1.5送风机出口600mm以内.避免设置风阀等影响气流的管件。6.6.1.6如果机房空调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回风口截面风速应低于3m/s。6.6.2下送风地板送风
6.6.2.1地板高度宜为:
1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500mmII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400mm;IⅢI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300mm。当选择下送风方式时,机房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6.6.2.2送风距离宜小于15m。
6.6.2.3架空地板必须采用经国家消防安全检测中心认可的不燃材料,且具有良好的防静电、防老化及防龟裂性能:架空地板的承载应大于2.5kN/m2。6.6.2.4架空层以下空间只准通风,严禁布放线缆及无关管道。8
YD/T20612009
6.6.2.5架空地板下的楼面应铺设不燃材料制造的保温层和保护层,防止楼板面层结露,架空地板不得与其它任何洞孔相通。
6.7安装原则
按照GB50243-2002及空调机制造厂商提供的安装手册。7检验方法
7.1检验条件
7.1.1检验工况见表7。
表7检验工况
室内侧
通冷冻水
空气入口状态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16.3±0.5
16.3±0.5
16.3±0.5
7.1.2检验用仪器及精度要求见表8。放热侧
风冷冷却的空气入口状态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表8仪器及精度要求
温度测量仪表
微型风压力测量仪表
风速仪
风量流速表
(风速、温度、相对湿度)
套帽式风量罩
电能质量分析仪
7.1.3末端风速
仪表名称及型式
水银玻璃温度计
电子式温度计
皮托管(风速)
热球风速仪
电子式
转速式
相对湿度
(42~4250)m/h
建议地板出风口以及设备底部进风口风速不小于2m/s。7.1.4温度场
单位为℃
±0.01mmHg,读数的1%1Pa
在10.16m/s下,±1.5%
读数的±3%或±0.015m/s
±3%RH
读数的±3%或±12m/h
建议保障任意设备的出风口200mm处测得的温度与回风温度之差不超过6℃。7.2检验方法
7.2.1一般要求的检验
按5.1条要求,进行目视与观察,结果应符合5.1条要求。7.2.2空调机适应范围的检验
按5.3条要求,用配备(电流、电压、温湿度等)的仪器进行检测与观察,结果应符合5.3条要求。7.2.3性能要求的检验
7.2.3.1制冷系统密封性
TTKAONY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