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820-1996 64kbit/s 基带调制解调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YD/T 820-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820-1996

中文名称:64kbit/s 基带调制解调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970137

相关标签: 基带 调制解调器 技术 检测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820-1996.
1范围
YD/T 820规定了专线电路上使用的64kbit/s基带调制解调器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YD/T 820适用于专线电路上使用的64kbit/s基带调制解调器的研制、生产、检测和维护。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421-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
GB 3455-82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
GB 6587.7-86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
GB 7611-87脉码调制通 信系统数字接口参数
GB 9412-88用于60~108kHz基群电路的48kbit/s速率数据传输调制解调器
GB 9413-88用于60~108kHz基群电路的宽带调制解调器的测量方法
GB 7619-87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GB 9950-88数据通信37插针及9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
GB 9951-88数据通信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
GB 9952-88数据通信15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
GB 11014-89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GB 11593-89公用数据网上同步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间的接口
GB 12057-89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通用37插针和9插针接口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通信技术标准汇编
网络交换卷
交换设备分册
中国标准出版社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调制解调器
TiiKAoNi KAca
YD/T 820-1996
本标准根据国内通信行业急需制定。标准中3.7.1接口所依据的国家标准为等效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G.703建议,3.7.2中2BIQ码的发送信号幅度按照CCITT建议G.961附录I的规定。
本标准附录A至附录Q均为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吴亨伟、庞朝群、聂秀英、赵贵锣。427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64kbit/s基带调制解调器
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YD/T 820—1996
本标准规定了专线电路上使用的64kbit/s基带调制解调器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专线电路上使用的64kbit/s基带调制解调器的研制、生产、检测和维护。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421--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GB 3455-82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GB6587.7-86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 7611--87
GB 9412—88
GB 9413—88
GB 7619—87
GB 9950—88
GB 9951—88
GB 9952—88
GB 11014--89
脉码调制通信系统数字接口参数用于60~108kHz基群电路的48kbit/s速率数据传输调制解调器用于60~108kHz基群电路的宽带调制解调器的测量方法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数据通信37插针及9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数据通信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数据通信15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GB 11593—89
GB 1205789
公用数据网上同步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间的接口
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通用37插针和9插针接口
GB12166—89非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YD536一92脉码调制通信系统数字接口参数测试方法CCITT V.54(1988)
调制解调器用的环路测试设备
CCITTG.821(1988)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部分的国际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ITU-TG.961(1993)金属本地线上用于ISDN基本率接入的数字传输系统3技术要求
3.1标称比特率
64kbit/s。
3.2比特率容差
±100×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6-03-12批准428
HTiKAoNi KAca
1996-08-01实施
3.3时钟
YD/T 820--1996
可由内时钟、外时钟及从接收线路信号中提取的时钟三种时钟源中的任何一种提供。3.4传输码型
差分双相码和2BIQ码两种码型为本标准优选码型,其他码型为选用码型。差分双相码和2BIQ码的编码规则见附录A1和附录A2。3.5传输方式
同步传输。
3.6工作方式
四线或二线全双工工作。
3.7接口
接口分为以下两种:
a)与DTE的接口,
b)与线路侧的接口。
3.7.1与DTE的接口
a)GB7611规定的64kbit/s同向型接口1)接口的功能特性
应符合GB7611一87中2.1给出的细则,见附录B。2)接口的机械特性
不做规定。
3)接口的电气特性
应符合GB7611—87中2.2和附录F中给出的细则,见附录B。b)GB9412规定的接口
1)接口的功能特性
应符合GB9412一88中表1给出的细则,见附录C。2)接口的机械特性
应符合GB9951—88中表1给出的细则或符合GB9950—88中表1给出的细则,见附录E。
3)接口的电气特性
①103(发送数据)、104(接收数据)、114(源为DCE的发送器信号码元定时)、115(源为DCE的接收器信号码元定时)、113(源为DTE的信号码元定时)平衡双流接口电路应符合GB9412附录C给出的细则,见附录G。②105(请求发送)、106(发送准备好)、107(数据设备准备好)、109(数据信道接收线路信号检测器)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应符合GB3455给出的细则,见附录H。c)GB11593规定的接口
1)接口的功能特性
应符合GB11593—89中2.3给出的细则,见附录D。2)接口的机械特性
应符合GB9952一88给出的细则,见附录F。3)接口的电气特性
应符合GB7619一87给出的细则,见附录L。d)GB12057及GB11014规定的接口1)接口的功能特性
应符合GB12057—89第5章给出的细则,见附录P。429
2)接口的机械特性
YD/T 820—1996
应符合GB12057--89第4章给出的细则,见附录P。3)接口的电气特性
应符合GB12057—89第3章给出的细则,互换电路的电气特性在GB11014及GB12166中规定。
其中使用平衡型电气特性的电路应符合GB11014一89第4章给出的细则,它与GB7619(CCITT建议X.27)完全兼容。使用非平衡型电气特性的电路应符合GB12166一89第4章给出的细则,它与GB7618(CCITT建议X.26)完全兼容。3.7.2与线路侧的接口
a)机械特性
与线路侧的接口为变量器输出的平衡线对,对机械接口不作规定。b)电气特性
1)发送信号电压幅度
①当采用差分双相码时,应不大于3V(p-p);②当采用2BIQ码时,应按照CCITTG.961附录I的规定。2)阻抗
130Q回损应大于(或等于)15dB。3.8误码性能要求
3.8.1背靠背连接
在任意3600s的测试时间内应无任何误码。3.8.2在信噪比(S/N)为25dB的条件下,误码性能应满足表1规定的要求。3.9环境条件
温度:0℃~40℃;
相对湿度:在温度为35℃时,相对湿度可达90%。3.10电源
a)输入交流电源:
1)电压值:220V;
2)电压变化范围:187V~242V;3)频率:50Hz±1Hz。
b)输入直流电源:
1)电压值:一48V;
2)电压变化范围:—40V~—57V;3)脉动电压值:小于(或等于)2.0mV。3.11电气安全
3.11.1绝缘
外加500V直流电压测试时,电源线与机壳金属部分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Q。3.11.2耐压
外电源线与机壳金属部分间应能承受1500V(DC)的电压。3.12自检要求
设备应具有下述自检功能:
a)远端数字环;
b)近端模拟环。
TiiKAoNhiKAca
误码性能
劣化分
差错秒
严重差错秒
YD/T 820--1996
误码性能指标
小于1.5%
小于1.2%
小于0.015%
注:误码性能指标包括差错秒(ES)、严重差错秒(SES)和劣化分(DM)。按CCITTG.821分别定义如下:差错秒:测试间隔为1秒,若在此秒内有差错比特出现,这一秒称差错秒。严重差错秒:测试间隔为1秒,若在此秒内差错比特数大于64bit(差错比特率大于10-3),这一秒称严重差错秒。
劣化分:测试间隔为1分,若在此分内差错比特数大于4bit(差错比特率大于10\),这一分称劣化分。检测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4.1测试条件
4.1.1在无特殊规定时,本标准各项测试均在下述环境下进行: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30%~75%RH;
交流电压:187V~242V,频率:50Hz±1Hz;直流电压:一48V;
电压变化范围:—40V~—57V;脉动电压值:小于(或等于)2.0mV。4.1.2本标准各项测试所用仪器,应按照计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并校准合格。4.2输出信号标称比特率测试
按YD536中4.3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见附录J。4.3输入口对数字信号比特速率偏差容限的测试按照YD536中5.2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见附录J。4.4与DTE接口电路电气特性的测试4.4.1GB7611规定的64kbit/s同向型接口a)输入口特性阻抗
按照YD536—92中5.1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见附录J。b)输出波形参数
按照YD536—92中4.2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见附录J。4.4.2GB9412规定的接口
按照GB9413一88附录B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见附录K。4.4.3GB11593规定的接口
按照GB7619规定的测试方法对其电气特性进行测试,见附录L。4.4.4GB12057及GB11014/GB12166规定的接口按照GB11014—89及GB12166—89中4.1及4.2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见附录Q。4.5线路侧接口电气特性的测试
4.5.1发送信号电压幅度的测试
按照YD536一92中4.2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发送信号电压幅度,见附录J。-131
4.5.2线路侧阻抗测试
YD/T 820—1996
按照YD536--92中4.1及5.1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但阻抗反射测试电桥的电阻,振荡器的输出阻抗,电平表的输入阻抗要按下列数值配置:R,=R,=R3=R。=R;=130 Q(注:见 YD 536—92图 7)精度要求为士0.1%。见附录 J。4.6误码性能测试
4.6.1测试信号序列
伪随机二元序列,周期长度211一1bit;生成多项式为:r11+°+1=0。
4.6.2测试配置
如图 1所示。
误码仪
4.6.3测试操作
a)背靠背连接
调制解调器
线路模拟器
调制解调器
图1i
误码性能参数测试配置
1)背靠背连接基带调制解调器A与基带调制解调器B;2)误码仪速率置于64kbit/s;
3)误码仪与基带调制解调器置于相同的输出输入接口;4)误码仪测试数字伪随机信号的序列长度置于2111bit;5)误码测试时间至少为3600s,在测试时间内应无任何差错,b)利用线路模拟器测试误码性能1)线路模拟器信噪比(S/N)置于25dB;2)与4.6.32)相同;
3)与4.6.3.3)相同;
4)与4.6.3相同;
误码仪
5)连续测试,测试时间至少为3600s,测得的误码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6)误码性能参数测试统计计算方法按照CCITT建议G.821附录B实施,见附录M;7)统计或打印时间根据需要选择。4.7绝缘性能测试
4.7.1测试配置
如图2所示。
4.7.2测试操作
a)将被测调制解调器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但不接电源;b)将兆欧计引出连接线分别连接到被测调制解调器电源线和机壳导电部分;c)将兆欧计直流电压调整至500V,稳定5s后测量,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Q。432
Tii KAoNiKAca
4.8耐压性能测试
4.8.1测试配置
如图3所示。
4.8.2测试操作
调制解调器
YD/T 820—1996
电源线
电源插头
机壳导电部分
兆欧计:500V±75V
图2绝缘测试配置
电源线
调制解调器
电源插头
机壳导电部分
图3耐压测试配置
a)将被测调制解调器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但不接电源;兆欧计
兆欧计
b)将交流电压击穿表引出连接线分别连接到被测调制解调器电源线和机壳导电部分;c)调整交流电压击穿表[0V~1500V,50Hz士1Hz,失真系数小于(或等于)5%,最大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2mA],使交流电压逐渐上升至1500V,稳定之后保持1min,再平稳下降至0V。测试中不应出现飞弧和击穿火花。
A1差分双相码
A1.1编码规则
YD/T 820--1996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调制码的编码规则与波形
a)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每个码元用01或10子码代替。b)对二进制信号的1码,其编码波形与前一位码元的编码波形的相位相反。对二进制信号的0码,其编码波形与前一位码元的编码波形的相位相同。A1.2编码波形
差分双相码的编码波形如图A1所示:数据信号
差分双相码
A22BIQ码
A2.1编码规则
差分双相码的编码波形
在二进制数据流中每一个连续对的扰码比特被转换为需从发送器输出的四元符号,其规范如下:第一比特
(符号)
A2.2编码波形
2BIQ码的编码波形如图A2所示:434
第二比特
(幅度)
HiKAoNi KAca
四元符号
(四元组)
2BIQ码
264kbit/s接口
YD/T 820—1996
图A22BIQ码的编码波形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GB761164kbit/s同向型接
(本附录引自 GB 7611—87第 2 章及附录 F)可以采用同向型接口或反向型接口,规定如下:在同步和准同步网中使用同向型接口。a.
在点对点通信中除使用同向型接口外,也可使用反向型接口。b.
注:同向型接口和反向型接口不能简单实现输入与输出的相互连接。2.1基本要求
2.1.1标称比特率:64kbit/s
经接口传输的64kbit/s信号的容差:士100×10-6。2.1.2在发送和接收两个方向都应有三种信号通过接口:a.
64kbit/s数据信号;
64kHz定时信号;
8kHz8比特组相位定时信号。
2.1.3通过接口应能传送比特序列独立的64kbit/s数字序列。2.264kbit/s同向型接口
2.2.1代码变换规则:
第1步:将一个64kbit/s数据信息比特周期分成四个相等的单位间隔。+3V+12V
-3V-12V
第2步:将64kbit/s数据信号中的二进制“1编成如下四比特的码组:“1100”。第3步:将64kbit/s数据信号中的二进制“o”编成如下四比特的码组:“1010”。第4步:通过交替变换相邻四比特码组的极性,把二电平信号转换成三电平信号。第5步:每第8个四比特码组破坏组间的极性交替。被破坏的码组标志了64kbit/s数据信号的8个比特码组的最后一比特。
上述变换规则在图2中举例予以说明。435
比特序号
(64kbit/s数据)
第1~3步
第4步
第5步
8 比特组定时
YD/T 820--1996
188118
破坏点
图264kbit/s同向接口代码变换举例2.2.2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出口2.2.2.1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出口一般要求,见表1。表1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出口一般要求符号率
脉冲形状:
标称脉冲形状为矩形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脉冲(传号)的标称峰值电压
无脉冲(空号)的峰值电压
标称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标称脉冲半幅度处正负脉冲宽度比436
破坏点
256千波特
不管极性如何,有效信号的脉冲(传号)都应符合图3(a)和(b)模框图的限制
一个对称线对
1200电阻性
0±0.10 V
0. 95~1. 05
0. 95~1. 05
HiKAoNi 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