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838.1-2003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一部分:总则
YD/T 838.1-200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838.1-2003

中文名称: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一部分:总则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377009

相关标签: 数字通信 对称 电缆 总则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838.1-2003.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Part 1: Generic specification.
1总则
1.1 范围
YD/T 838.1是室内电缆的导则,规定了多芯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的定义和要求。
YD/T 838.1规定的电缆适用于数字通信系统,如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局域网和数据通信系统。本部分规定的定义与试验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数字对称电缆"。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CB/T 2421-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 (eqv IEC 60068.1)
GB/T 2900.10电工术语电缆(idt IEC 60050.10)
CB/T 2951.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1节:厚度与外径的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dt HEC 60811-1-1: 1993)
GB/T 2951.2-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idt IEC 811-1-2: 1985)
GB/T 2951.3-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3 节:密度测定方法一吸水试验一收缩试验 (idt IEC 60811-1-3: 1985)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838.1-2003
代替YD/T838.1-1996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一部分:总则
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Part I:Generic specification2003-07-07发布
2003-07-07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安装条件
2定义和要求
2.1定义
2.2材料和电缆结构
3试验方法
3.1一般说明
3.2电气试验
3.3传输试验
3.4机械性能和尺寸测量试验
3.5环境性能试验
特性阻抗和SRL/RL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不平衡衰减-.
TrKAoNrKAca
YD/T 838.1-2003
YD/T838.1--2003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156-1:2001《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包括IEC61156-1:1995、IEC61156-1-A1:1999、IEC61156-1-A2:2001和IEC61156-1-A3:2002)进行编写。
本部分与YD/T838.1-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相时延和时延差术语,并给出传播速度的定义式。给出串音功率和的新定义。
近端和远端串音测量值的修正长度从500m调整到100m,相应的公式也作了修改。重新给出了特性阻抗的定义和要求的两种表达方式,规定了测量的基准方法和替代方法。给出不平衡衰减的新定义,并按新定义给出不平衡衰减的测量及校准方法。规定了回波损耗和结构回波损耗的測量方法。将附录A改写为《特性阻抗和SRL/RL方法》,详细介绍了这些参数的各种试验方法的原理。将附录B改写为《不平衡衰减》,作为资料性附录;翻去了附录C《标准采用程度对照表》和附录D《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标准体系表》。本部分为《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与其配套使用的还有若干分标准及电缆详细规范。
本部分代替YD/T838.1-1996《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一部分:总则》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程奇松张维潭王耀明时彬管泽根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D/T838.1-1996。1总则
1.1范围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一部分:总则
本部分是室内电缆的导则,规定了多芯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的定义和要求。YD/T 838.1-2003
本部分规定的电缆适用于数字通信系统,如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局域网和数据通信系统。本部分规定的定义与试验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数字对称电缆\。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421-1999
GB/T2900.10
GB/T 2951.1-1997
GB/T2951.2-1997
GB/T 2951.3-1997
GB/T 2951.4-1997
GB/T2951.6-1997
GB/T 2951.8-1997
GB/T2951.9-1997
CB/T3953-1983
GB/T7424.2-2002
GB/T11327.1-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eqvIEC60068.1)电工术语电缆(idtIEC60050.10)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与外径的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dtIEC60811-1-1:1993)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
热老化试验方法(idtIEC811-1-2:1985)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3节: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dtIEC60811-1-3:1985)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温试验idtIEC60811-1-4:1985)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dtEC60811-3-1:1985)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台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一一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一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含量的测量方法(idt[EC60811-4-1:198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2节:预处理后断裂延伸率试验——预处理后卷绕试验一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一测定质量的增加——附录A:长期稳定性试验—-附录B:铜催化氧化降解试验方法(idtIEC60811-4-2:1990)
电工圆铜线(negIEC60028)
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eqvIEC60794-1.2:1999)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氮乙烯护套低频电缆电线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neqIEC60189.1:1986)
1】1EC61156没有该句内容,本部分适当扩大了定义与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1
TiKAoNiKAca
YD/T 838.1-2003
GB/T 17650.1-1998
GB/T17651-1998
GB/T17737.1-2000
GB/T 18380.1
GB/T18380.2
GB/T18380.3
YD/T926
IEC 60304:1982
IEC60344:1980
IEC60708-1:1981
ITU-T:1988
1.3安装条件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idtIEC60754-1:1982)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idtIEC61034:1997)射频电缆第一部分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idtEC61196.1:1994)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1:1993)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部分:单根铜芯绝缘细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2:1989)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3:1992)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negIS0/IEC11801:2000)低频电缆和电线绝缘的标准颜色低频电线电缆裸铜导体或有镀层铜导体电阻的计算导则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挡潮层护套低频电缆第1部分:通用设计说明与要求第3次修订(1988)
电缆测量方法概要蓝皮书
第9卷对干扰的防护,K.10:通信线路的对地不平衡
电缆设计应符合图1示出的任一区域所遇到的安装条件。工作区电缆
设备电缆
a)设备电缆
图1电缆布局
水平布线电缆
主干电缆
建筑群电缆
这种电缆适用于工作站与外围设备(如打印机)之间。电缆应柔软,并符合数字设备连接所要求的传输特性。
b)工作区电缆
这种电缆应适用于工作站与通信引出端之间。电缆应柔软、重量轻、直径小,并符合所要求的传输特性及机械性能。
c)水平布线电缆
这种电缆应适用于工作区通信引出端与交接间之间。电缆可以安装在管道、线槽中及地板与天花板2
间的夹层中。这种电缆在着火危险条件下应具有合格的性能。d)上升电缆和建筑物主于电缆
YD/T838.1-2003
这种电缆应适用于水平安装或楼层之间的垂直安装,因而应设计得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且在着火条件下应具有合格的性能。
e)建筑群电缆
这种电缆适用于建筑物间的互连,也适用于室外安装。该电缆应具有符合IEC60708-1要求的外护套与外护层。
注:工作区电缆和设备电缆通常在其一端或两端带有适当的连接器。连接器的型式不包括在本部分中。2定义和要求
2.1定义
除CB/T2900.10给出的定义外,本部分还采用以下定义。2.1.1
电阻不平衡 resistanceunbalance对线组(以下简称线对)两导体间或星绞组的一对线两导体间的电阻不平衡为:AR(%)=(R-Rm)/(R+R)×100%-
式中:
AR一电阻不平衡;
R一较大电阻值的导线电阻,单位Q;R品一较小电阻值的导线电阻,单位2。2.1.2
线对或星绞组的一对线的对地电容不平衡pairoronesideofaquadto earthcapacitanceunbalance线对或星绞组的一对线的对地电容不平衡为:△C=C-C2
式中:
4G。一线对的对地电容不平衡:Ci一导体a与b间的电容,导体b接所有其它导体及屏蔽与地时;C一导体b与a间的电容,导体a接所有其它导体及屏蔽与地时。2.1.3
线对或星绞组的一对线的对屏蔽电容不平衡 pair or one side of a quad to screen capacitanceunbalance
线对或星绞组的一对线的对屏蔽电容不平衡为:AC,=C.-Ca
式中:
AC,一线对的对屏蔽电容不平衡;C.一导体a与屏蔽间的电容,其它导体应接平衡变量器的中性点;C一导体b与屏蔽间的电容,其它导体应接平衡变量器的中性点。2.1.4
线对工作电容 mutual capacitance of a pair线对(或星绞组的一对线)工作电容定义为:C=(C+C2)/2-Cy/4
式中:
C.线对工作电容;
C,一导体a与b间的电容,导体b接所有其它导体及屏蔽与地;TYKAONiKAa
YD/T 838.1-2003
C一导体b与a间的电容,导体a接所有其它导体及屏蔽与地;C一被测线对导体接到一起对接屏蔽与地的所有其它导体之间的电容。2.1.5
传播速度(相速度)
Velocityof propagation(Phase velocity)传播速度定义为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以km/s表示。传播速度也可用速比表示,速比定义为波在电缆中传播速度与波在自由空间传播速度之比,后者应取作299778km/s。传播速度通常由相移和角频率确定。传播速度(相速度)由下式给出:v,=w/β=2mf/β
式中:
f一频率,单位Hz;
Up传播速度,单位m/s;
β相移常数,单位rad/m;
w一角频率,单位rad/s。
衰减attenuation
当电缆特性阻抗与试验设备阻抗匹配时,100m电缆的衰减为:α = (100/L) ×101g (P,/P,)
式中:
α一衰减常数,单位dB/100m;
P一负载阻抗等于信号源阻抗时的输入功率;P2一负载阻抗等于试验样品阻抗时的输出功率;一试验样品长度,单位m。
不平衡衰减unbalanceattenuation不平衡衰减定义为共模功率对差模功率比的对数值。aa,=20lg
式中:
α—不平衡衰减,dB;
Pa一匹配差模功率,W;
Pom匹配共模功率,W;
U罐差模电路的电压,V;
Un一共模电路的电压,V;
Zr一差模电路的特性阻抗,Q;
Zom共模电路的特性阻抗,a;
几,f一分别为表示近端和远端的下标。2.1.8
近端串音衰减near-endcrosstalkloss(NEXT)近端串音衰减(NEXT)为:
NEXT=101g(PIN/P2)(dB)
式中:
Pin—主串线对近端的输人功率;Pzy一被串线对近端的申音输出功率。4
远端串音衰减far-endcrosstalkloss(FEXT))输人/输出端远端申音衰减(IOFEXT)为:IOFEXT-101g(PiN/P)(dB)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ELFEXT)定义为:ELFEXT-101g(Pw/Ps)
式中:
PiN主串线对近端的输入功率;
Pir主串线对远端的输出功率;
Par被申线对远端的串音输出功率。(dB)
YD/T838.1-2003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ELFEXT)与输入/输出端远端申音衰减(IOFEXT)相差一个主串线对的衰减:ELFEXT=10FEXT-α(L/100)(dB/100m)-式中:www.bzxz.net
α一电缆衰减(dB/100m);
L。—被测电缆长度(m);
ELFEXT长度校正到100m的等电平远端申音衰减(dB/100m);IOFEXT。一输入/输出端远端串音衰减测量值(dB/电缆长度)。2.1.10
近端和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powersum(Ps)ofnear-endandfar-endcrosstalkloss近端和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PS)为:PS--101g≥10
D.1(x-Talk)
式中:
n线对(或星绞组的一对线)数;(dB)
x-Talk,一第j对线(或星绞组的一对线)与第i对线(或星绞组的一对线)之间的串音衰减:PS,第j对线(或星绞组的一对线)的功率和。(11)
注:公式(12)包括所有的串音衰减功率和,如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输入/输出串音衰减功率和及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impedance规定频率下的特性阻抗Z.定义为无限长均勾线路的输入阻抗,乙。是特性阻抗的高频渐近值。2.1.12
表面转移阻抗surfacetransferimpedance纵向均匀的电气短电缆屏蔽的表面转移阻抗Z定义为二次(内)回路上的纵向感应电压与次(外)回路中通过的电流之比。
群传播时延grouppropagationdelay群传播时延由测出的群传播速度V,(km)按下式求出:群传播时延=10%/V,(ns/km)
平衡一不平衡变量器balun
平衡一不平衡变量器(以下筒称为“平衡变量器”)2是平衡到不平衡阻抗匹配用变量器。2】IEC61156-1没有括号内容,为本部分增加。TKAoNIKAca
YD/T838.1-2003
相时延Phasedelay
相时延定义为电缆长度L与传播速度之比。相时延由下式确定:T=L/o,
式中:
T一相时延,单位s;
Up传播速度,单位m/s;
L—电缆长度,单位m。
(相】时延差【偏斜】Differentialphasedelay[skew]相时延差定义为电缆中任意两线对间的相时延的差值。时延差由式(15)确定:AT=L(1/1-1/Up)
AT一时延差,单位s;
Up一对线的传播速度,单位m/s
up一另一对线的传播速度,单位m/s;L一电缆长度,单位m。
2.2材料和电缆结构
2.2.1一般说明
材料和电缆结构的选用应适合电缆的预期用途及安装条件,应特别注意符合消防性能的任何特定要求(如燃烧性能、烟雾发生、酸性气体的释放等)。2.2.2电缆结构
电缆结构应符合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给出的细节及尺寸。2.2.3导体
导体应由均匀一致、无缺陷的退火铜制作。铜的特性应符合CB/T3953。导体可以是实心的或成束的。实心导体应是具圆形截面的裸铜线或镀锡铜线。实心导体通常应是一整根。实心导体允许有接头,接头处的抗张强度应不低于相邻无接头实心导体的85%。成束导体应由线间无绝缘的单线同心绞合或集束成圆形截面。注:对绝缘压穿连接(IDC)应用,不推荐集束方式。成束导体的单线可用裸铜线或镀锡铜线。单线导体通常应是一整根。单线导体中允许有接头,接头处的抗张强度应不低于无接头的单线的85%。除非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规定并允许外,绞合后的导体不允许接头。当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规定时,导体直流电阻和电阻不平衡应符合规定值。导体直流电阻最大值按IEC60344计算。
工作区电缆和设备电缆的导体可由一根或多根螺旋卷绕在纤维线上的薄的铜或铜合金带组成。导体最大直流电阻应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规定。整个元件内应不允许接头。2.2.4绝缘
导体绝缘应由一种或多种适用的介电材料组成。绝缘可以是实心,泡沫或组合式(如泡沫皮)。绝缘应连续并具有尽可能一致的厚度。绝缘的最小厚度应按照CB/T11327.1中4.2.1.1规定的方法测量。
绝缘应适当紧密地包覆在导体上。绝缘的剥离性能应按照GB/T11327.1中5.4规定的方法检验,应能容易地将绝缘从导体上剥下而不损坏绝缘或导体。剥离性能不适用于由一个或多个螺旋卷绕在纤维线上的薄铜或铜合金带组成的导体。当要求绝缘导体应分色标识时,颜色应符合IEC60304中示出的标准色。6
注:对于连接组件,可不要求导体标识。2.2.5颜色色序
线对的颜色色序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给出。2.2.6电缆元件
电缆元件有:
一单根绝缘导体,或
一两根绝缘导体一起扭绞成一对,记作导线“a”和导线“b”,或YD/T838.1-2003
四根绝缘导体一起扭绞成一个星绞组,顺旋转方向记作导线“a”和导线“c”,导线“b”和导线d\。
成品电缆中最大平均节距的选择应考虑到规定的串音要求、加工性能和线对或星绞组的完整性。注:可变节距元件的形成可能导致偶尔的、可接受的最大节距大于规定值的情况出现。2.2.7电缆元件的屏蔽
如果线对或星绞组外需要屏蔽,可按下列方式组成:a)一层单面铝塑复合带;
b)层单面铝塑复合带和一根镀锡铜线或棵铜线做的排流线并使金属带与排流线相接触;c)一层裸铜线或镀锡铜线编织层;d)一层单面铝塑复合带和一层镀锡铜线或裸铜线编织层。当不同种类的金属互相接触时应特别谨慎,可能需要用涂覆或其它防护方法以防止电化学反应。在屏蔽的内和/或外可加放保护用包带。2.2.8缆芯
电缆元件可用同心层绞式或单位式绞合成缆芯。缆芯可用非吸潮性包带保护。注:为保持圆形可使用填充物。2.2.9缆芯屏蔽
缆芯可用以下屏蔽:
a)一层单面铝塑复合带与护套粘结;b)一层单面铝塑复合带和一根镀锡铜线或裸铜线做的排流线并使金属带与排流线相接触;c)一层裸铜线或镀锡铜线编织层:d)一层单面铝塑复合带和一层镀锡铜线或棵铜线编织层;e)一层裸铜带或裸铝带。
当不同种类的金属互相接触时应特别谨慎,可能需要用涂覆或其它防护方法以防止电化学反应。在屏蔽的内和/或外可加放保护用包带。2.2.10护套
护套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与弹性,在正常使用期限内应保持这些性能足够稳定。护套应连续并且其厚度应尽可能均勾。护套最小厚度按GB/T11327.1中4.2.1.2规定的方法确定。护套应适当紧密地包覆在缆芯上。对于带屏蔽的电缆,除有意粘结外,护套不应粘附于屏蔽上。2.2.11护套颜色
护套颜色可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规定。2.2.12识别标记
2.2.12.1电缆标志
每个电缆长度上应标有生产厂厂名,必要时还应有制造年份。可使用下列方法之一:a)颜色线或颜色带;
b)印字带;
c)在缆芯包带上印字:
d)在护套上标记。
HYIKAoNiKAca
YD/T 838.1-2003
护套上可标有电缆详细规范规定的其它标记。2.2.12.2标签
应在每根成品电缆所附的标签上或在产品包装的外面给出以下信息:a)电缆型号;
b)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
c)制造年份;
d)电缆长度,单位m。
2.2.12.3成品电缆
成品电缆应对贮存及装运有足够的防护。3试验方法
3.1一般说明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GB/T2421规定的试验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3。试验标准大气条件如下: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气压:86-106kPa。
3.1.1非屏蔽电缆
当电缆在其原包装上测量时,工作电容和衰减参数的测量值有时会偏高达10%。这种差别是由于过紧的包装密度和绕组效应造成的。在有怀疑时,工作电容、特性阻抗、衰减和串音的测量应将电缆试样从原包装上取下后进行。型式试验的试验样品可按以下布置:a)布放在非金属表面上,距离导电表面至少25mm;b)悬空支撑使得圈间至少相隔25mm;c)在非金属线盘上绕成一个单层散开的螺线圈,圈之间至少间隔25mm。3.2电气试验
3.2.1导体电阻
导体电阻的测量应按照GB/T11327.1中7.1进行。3.2.2电阻不平衡
电阻不平衡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精度应按照IEC60708-1(第3次修订)的24章进行。3.2.3介电强度
导体/导体、导体/屏蔽以及屏蔽/屏蔽间的介电强度测量应按照GB/T11327.1中的7.2进行。注:CB/T17737.1中给出护套介电强度的一种试验方法。3.2.4绝缘电阻
导体/导体、导体/屏蔽以及屏蔽/屏蔽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应按照GB/T11327.1中的7.3进行。除非有关电缆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试验电压应在直流100-500V之间。3.2.5工作电容
多芯对绞电缆或星绞电缆线对的工作电容测量应按照GB/T11327.1中的7.4进行。3.2.6电容不平衡
多芯对绞电缆或星绞电缆线对的电容不平衡测量应按照GB/T11327.1中的7.5进行。非被测线对或3】IEC61156-1原文为“IEC60068规定的状态”,本部分明确为“CB/T2421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并增加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的具体要求。
4]IEC61156-1原文为“金属线盘”于a)、b)规定不一致,系“非金属线盘”之误。本标准明确采用“非金属线盘\。8
星绞组的导体应接到一起,如有屏蔽也应接在一起。如果被测电缆长度L不是500m,测量值应作如下修正:对于线对/线对,测量值应除以:(L/500+V(L/500))/2
对于线对/地,测量值应除以:
式中:L为被测电缆长度,单位m。3.2.7转移阻抗
转移阻抗的测量应按照GB/T17737.1进行。对具有单独屏蔽线对的电缆,只需测量一个线对的转移阻抗。3.3传输试验
3.3.1群传播速度
YD/T 838.1-2003
群传播速度应在有关电缆详细规范指定的频率下测定。未指定频率时应采用测定特性阻抗所用的频率。测量应在平衡条件下用传输法(用平衡变量器把电缆连接到设备)或反射法(用平衡阻抗试验装置按开/短路法)进行。
在采用传输法测量时,求出使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人信号相比旋转了2弧度的频率间隔A,值。在采用反射法测量时,电缆的远端需开路。群传播速度表示为:
对于传输法测量为:
Vr=LxAr
一对于反射法测量为:
V,=2LxA
式中:
L被测电缆长度,单位m;
A,一频率间隔,单位kHz;
V,一群传播速度,单位km/s
为使求出的频率间隔A,具有满意的精度,可以测出旋转n个2元弧度的频率差Ar:Ar=A,/n
式中:n≤10。
传输法测量中,必须选择平衡变量器使试验设备的阻抗在该试验频率下与电缆的标称阻抗匹配。3.3.2衰减
衰减应在电缆有关详纸规范指定的频率上或频段内测量。选用的测量技术应达到+±5%的精度。(18)
测量应在平衡条件下进行。在试验设备为不平衡时,线对的两端应通过平衡变量器接到试验设备。选择的平衡变量器应使试验设备在试验频率上与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匹配。为了补偿平衡变量器的剩余失配,宜将平衡变量器连接到一根短段被测电缆上(<1m)进行系统的初始校准。测量在环境温度下进行,对于1MHz以上的频率按下式修正到20℃:αm=α/(1+0.002x(T-20))(dB/100m)式中:
αz-被测衰减,单位dB/100m;
T一环境温度,单位℃;
αz一修正到20℃的衰减,单位dB/100m。被测值按长度直接修正到100m的标准长度,或有关电缆详细规范指定的长度。注:以上替正只适用于具有低度系数介电性能的绝缘材料。TI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