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096-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1096-2009
中文名称: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 边缘路由器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597567
相关标签:
路由器
设备
技术
边缘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1096-2009.Equip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Edge router.
1范围
YD/T 1096规定了边缘路由器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特性、通信接口、通信协议、性能指标、运行维护以及环境要求等。
YD/T 1096适用于支持IPv4的边缘路由器,不包括支持IPv6、 NetW are和AppleTalk的路由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37-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L:沙尘试验
GB/T 3455/ ITU-T V.28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GB/T 3455-1982, ITU-T V.28:1993,IDT)
GB/T 3482-200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T 761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T 7618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eqv ITU-T V.10)
GB/T 7619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eqv ITU-T V.11)
GB/T 9412用于60~108 kHz基群电路的48 kbit/s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器(eqv ITU-T V.35)
标准内容
ICS3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096-2009
代替YD/T1096-2001
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
边缘路由器
Equip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Edge routel2009-06-15发布
2009-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路由器功能
物理层
链路层
互联网层一协议·
互联网层一转发-
传输层
应用层一路由协议·
应川层-
-网络管理协议
MPLS 协议
IPsec 协议-
移动P协议
虚拟专用网·
VRRP 协议·
运行与维护
安全性要求
技术指标
环境要求
电源与接地·
YIKAONIKAca
YD/T 1096-2009
器》;
本标准代替YD/T1096-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本标准与YD/T1096-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YD/T 1096-2009
标准名称由《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一一低端路由器》修改为《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边缘路出一修改了对边缘路由器的界定,增加对Netware、Applctalk的说明(见第1章);-增加了MPLS、QoS、IPsce 及 VPN等功能要求(见第4章);第5章新增SDH接口,并删除FDDI接口:一增加了 MIPLS 要求(见第 12 章);一增加了IPsec 要求(见第13 章);-增加了移动IP要求(见第14章):一增加了VPN要求(见第15章):一增加了安全性要求(见第18章)一第19章增加了错序比、标记交换丢包率,标记交换吞吐量、标记交换时延、标记交换路径容量、转发表容量、标记交换转发表容量和时延抖动技术指标,并修改路出器丢包率和路由表容量技术指标:删除YD/T1096-2001《路出器技术规范—低端路出器》中的第15和16章对AppleTalk及Netware的要求。
本标准是《支持IPv4的路由器设备》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的标准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路电器设备技术要求边缘路由器;1. YD/T 1096-2009E
2.YD/T 1097-2009
3, YD/T 1098-2009
4. YD/T 1156-2009
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核心路由器;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边缘路由器: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核心路由器。与本系列标准和关的标准还有《支持P的路由器设备》系列标准,该系列的标准结构和名称如下,1. YD/T 1452-20061
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支持Pv6的边缘路由器:2. YD/T 1453-20061
IPv6网络设备测试方法支持Pv6的边缘路由器:3.YD/T1454-2006IPv6网络设备技术要求—支持IPv6的核心路由器:4.YD/T 1455-2006
Pv6网络设备测试方法支持Pv6的核心路由器。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王要起草人;田辉、高巍、马科、马军锋、赵锋、刘述、唐浩本标准于2001年首次发布,本欲为第一欲修订。II
1范围
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边缘路由器YD/T 1096-2009
本标准规定了边缘路由器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特性、通信接口、通信协议、性能指标、运行维护以及环境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支持IPv4的边缘路由器,不包括支持Pv6,NetWare和AppleTalk的路由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而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423.1-2001
GB/T 2423.2-2001
GB/T 2423.3~2006
GB/T 2423.37-2006
GB/T 345S/ ITU-T V.28
GB/T3482-2008
GB/T7611
GB/T7618
GB/T 7619
GB/T9412
GB/T 9950/ISO 4902
GB/T 9951/ISO/IEC 2539
GB/T 9952/ISO/IEC 4903
GB/T 11593/ITU-T X.21
GB/T 11594/TIU-T X.24
电工电了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L:沙尘试验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GB/T3455~1982,ITU-TV.28:1993,IDT)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eqvIrU-TV.10)在数据通信领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平衡效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eqvITU-TV.11)
用于60~108kHz基群电路的48kbit/s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器(eqvITU-T Y35)免费标准bzxz.net
数据通信37插针及9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GB/T9950-1988,ISO 4902:1980,IDT)信息技术系统问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的配台性尺寸和接触件编号分配(GB/T9951-2008,ISO/IEC2539:2000IDT)
信息技术数据通信15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接触件编号分配(GB/T 9952-2008,ISO/IEC 4903:1989.IDT)公用数据网上同步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间的接口(GB/T 11593-2001.ITU-TX.21:1993,IDT)公用数据网上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间的1
YIKAONIKAca
YD/T 1096-2009
互换电路定义表(GB/T11594,ITU-T X.24:1988,IDT)GB/T 11599/ITU-T X.21bis
与同步系列调制解调器接口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在公用数据网上的用法 (GB/T 11599, ITU-T X.21bis: 1988, IDT)GB/T 15125/ISO 2110
YD/T 1036
YD/T 1162.1-2005
YD/T 1358-2005
YD/T 1359-2005
YD/T 1441-2006
YD/T 1466-2006
YD/T 1476-2006
YDN 034-1997
YDN 065-1997
YDN 099-1998
TEEE 802.3u (1995)
IEEE802.3z(1998)
IIU-T G.707 (1996)
IETFRFC768(1980)
IETF RFC 791 (1981)
IETFRFC 792 (1981)
IETF RFC 793 (1981)
IETF RFC 796 (1981)
ETFRFC922 (1984)
IETFRFC 950 (1985)
IETFRFC 1016 (1987)
IETF RFC 1108 (1991)
IETF RFC 1112 (1989)
ETF RFC 1122 (1989)
IETFRFC 1123 (1989)
IETF RFC 1142 (1990)
IETFRFC 1155 (1990)
IETFRFC 1191 (1990)
IETF RFC 1195 (1990)
ETFRFC 1212 (1991)
IETFRFC 1213 (1991)
信息技术数据通信25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及接触件号分配(GB/T15125-1994,ISO210:1989,DT)帧中维网技术体制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要求路由器设备安金技术要求一中低端路出器(基于Py4)路由器设备安全技术要求一高端路由器(基于Pv4)移动IPv4技术要求
IP安全协议(TPsec)技术要求
基于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的虚拟专用网(BGP/MPLSVPN)技术要求
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规范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
快速以太网标准
千兆比以太网标准
用于SDH的网络节点接口
用户数据报协议
互联网协议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
地址映射
存在子网时的互联网数据包广播互联网标准子网划分规程
使用源抑制主机:解释时延的源抑制IP安金选项
IP组播土机扩展
互联网主机要求通信层
互联网主机要求一应用和支持
OSIIS-IS 域内路由协议
用丁TCP/IP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的结构和标识路径MTU 发现
在TCP/IP和双重环境路由中使用OSI的IS-IS简明MIB定义
管理信息库(MB-II)
IETFRFC 1224(1991)
IETFRFC 1230 (1991)
EFFRFC1231(1991)
ETFRFC 1256 (1991)
ETFRFC 1381(1992)
ETF RFC 1382 (1992)
IETF RFC 1461 (1993)
IETFRFC1471(1993)
IETFRFC 1472 (1993)
IETF RFC 1473 (1993)
IETF RFC 1505 (1993)
IETFRFC1513(1993)
IETF RFC 1659 (1994)
IETFRFC1661 (1994)
IETF RFC 1694 (1994)
FETF RFC 1724 (1994)
ETF RFC 1772 (1995)
IETFRFC 1812 (1995)
IETFRFC 1994 (1996)
IETF RFC 1997 (1996)
IETFRFC2115 (1997)
IETF RFC 2328 (1998)
IETF RFC 2439 (1998)
IETF RFC 2474 (1998)
IETFRFC2578(1999)
IETF RFC 2579 (1999)
EETFRFC2580(1999)
IETF RFC 2644 (1999)
IETF RFC 2819 (2000)
FETF RFC 2863 (2000)
IETF RFC 3232 (2002)
IETF RFC 3413 (2002)
IETF RFC 3414 (2002)
IETFRFC3416 (2002)
IETF RFC 3417 (2002)
IETF RFC 3418 (2002)
IETF RFC 3638 (2003)
用于管理异步产生的告警的技术要求IEEF802.4令牌总线MIB
IFFE802.5令牌环MLB
ICMP路由器发现消息
对X.25LAPD的SNMPMIB扩展
对X.25数据包层的SNMPMIB扩展
经过 X.25 的多协议互联的 SNMP MEB 扩展对PPP链路控制协议管理对象的定义对 PPP 安全协议管理对象的定义对 PPP P 网控制协议管理对象的定义互联网消息编码头字段
令牌环远程网络监视MIB扩展
使用SMIv2的RS-232类硬件设备的管理对象定义点到点协议(PPP)
使用SMIv2的SMDS接口管理对象定义RIPv2MIB扩展
边界网关协议在互联网中的应用IPv4路由器要求
PPP握乎认证协议(CHAP)
BGP 体属性
使用 SMIv2 的恢中继 DTEs MB
OSPF协议版本2
BGP路由振荔抑制
IPv4和IPv6 包头中区分服务字段的定义管理信息结构版本 2
用于:SMI-2 的文本约定
SMIv2的一致性状态
为路由器上的定问广播修改默认值远程网络监视管理信息库
接口组 MIB
指定导码
筒单网络管理协议应用
SNMPv3基于用户安企模型(USM)版本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协议操作版本2SNMP的传送映射
SNMPMB
RFC1643重分类的适用性状态
YIKAONIKAca
YD/T 1096-2009
YD/T 1096-2009
IETFRFC3768(2004)
TETFRFC 3896 (2004)
ETF RFC 4271 (2006)
ETF RFC 4273 (2006)
IETF RFC 4447 (2006)
IETF RFC 4456 (2006)
IETF RFC 4502 (2006)
IETFRFC4632(2006)
IETF RFC 4750 (2006)
IETFRFC 4760 (2007)
IETF RHC 4761 (2007)
IETFRHC 4762 (2007)
IETF RFC 4805 (2007)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虚拟路由器亢余协议(VRRP)
DS3/E3接口类型管理对象定义
边界网关协议(BGP)版本4
BGP管理对象定义
使用LDP的伪线建立和维护
BGP路由反射:Full Mesh BGP的一种替代远程网络监视管理信息库版本2
光类域间路由:互联网地址分配和聚合OSPFv2管理信息库
BGP4多协议扩展
使用 BGP 的 VPLS 自动发现和信令使用LDP的VPLS自动发现和信令
DS1、J1、E1、DS2和E2接口类型管理对象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丁本标准。3.1.1
路由器Routers
路由器是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联的设备。路中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P、UDP/TCP,RIP、OSPF等),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转发数据包(例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如果没有特殊指明,本标准的正文中路中器特指基于TCPP协议簇,工作在P层上的网络设备。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熏写链路层数据包头。路由器应动态维护路由表米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路由表的维护。
路由器可以提供数据包传输服务,为实现路由选择的通用性和鲁棒性(Robust),路由器的实现可使用最少状态信息来维持上述服务。路由器还可以支持多种业务(如L2/L3MPLSVPN、组播等)3.1.2
边缘路由器EdgeRouter
边缘路出器应符合3.1.1节中路出器的要求,通常位于网络边缘,用于接入边缘网络。在本标准中边缘路出器双向交换穿量低于60G。3.1.3
协议分层Protocol Layer
协议分层通常按照互联网的5层结构或者开放系统互连(OSI)7层参考协议描述。本标准按照互联网5层结构来描述。在五联网上的协议分层如下所述。A
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cr)YD/T 1096-2009
应用层位于万联网协议栈中最高层。应用层通常包括OSI7层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以及会话层的部分功能,
应用层协议可以分为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用户协设和提供通用系统功能的支持协设。用户协议包括Telnet(远程登录),Fr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递协议)等。支持协议可以包括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BOOTP(自举协议),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和大量的路出协议。2)传输层(TransportLayer)
传输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该层协议除完成OSI7层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功能外,还包含少量的会话层功能。
目前,主要有两种传输层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包协议(UDP)。
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服务,提供端到端可靠性,正确次序以及流量控制。UDP是无连接的传输服务。
3)万.联网层(InlernetLayer)所有瓦联网传输协议都使用万联网协议(P)将数据从数据源传送到目的地。P是基丁无连接或数据包的网际服务,不提供端到端的传递保证。IP数据报到达时可能损坏、重复、失序或者部分丢失。需要时,P层以上的层负责可靠的数据传递。P协议包含寻址,服务类型规范,分装/重组以及安全性。该层次相当!-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是一控制协议。ICMP位于IP层.上,封装在P数据报中。ICMP提供差错报告,挪塞报背和第一跳路由器重定向等功能: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是为IP组播(multicasting)建立动态主机组的网络层协议。4)链路层(LinkLayer)
链路层协议包含物理层之上,网络层之下的所有内容,负责正确传递数据包。互联网链路层标准通常只描述用于在指定链路层协议上传输P数据报的地址解析原则。3.1.4
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
自治系统(AS)包含一组由一系列路由器互连而成的子网(子网上连接尘机),并构成网络拓扑一个可连接的分段。这些子网和路由器一般都由一单一的操作维护(0&M)管理组织来控制维护,在一个AS内,路由器可以使用一个或个内部路由协议,通常有几种度量(Metric)方式。每个AS对外部网络一般都有一个统一的内部路由计划,精简的可达路由。一个AS由AS号求标识。3.1.5
寻址结构AddressingArchitectureLPv4数据包包含32bit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每个地址可以分成两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在正常分发数据包的情况下,最后:个路也器应将主机P地址映射到主机的链路层地址。1)传统的IP地址结构
网络地划分应符含在IBTFRFC950以及ETFRFC796中的规定。5
TKAONKAca
YD/T 1096-2009
2)无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CIDR可以对32比特的互联网地址作更有效的利用。实现CIDR应符合IETFRFC4632的规定。CIDR主要包含以下3个要素:
按拓扑结构分配地址;
●具有汇聚网络层可达信息的路由协议;一致的数据转发算法(“最长匹配”)。3.1.6
IP组播IPMulticasting
P纠播是链路层纽播的扩展。使用组播技术,一个数帮包能传送到多个里机(开非全部王机)。在扩展情况下,这些主机可以在不同的地址域中,这些主机称为组播组。每个组播组有一个D类P地址标识。发送给每个组播成员的IP数据包其有与IP单播业务流相同的服务质量。数据包发送者可以不属于组播成员。
对IP组播的实现应符合ETFRFC1112,3.1.7
无编号线路及网络前缀UnnurmberLineandNetworkPrefix通常路由器或主机的每个端口都拥有P地址,这种情况会造成P地址的浪费:每个点到点链路都需要网络前缀。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无编号线路(UnnumberedLine):点到点链路不分配P地址。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将点到点链路两端路由器作为一个虚拟路由器:点到点链路作为虚拟路由器内部总线。,将路由器D作为路由器上无编号线路的地址。路由器Ⅱ使用路由器的1个地址(路由器至少拥有1个地能)
由于作为虚拟路由器存在非标准性和兼容性等问题,本标准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法。3.1.8
数据报Datagram
组互联网模块之问的传输单元。从源到目的地的数据称为数据报。P不提供可靠的传输机制,也没有端到端,段到段的概念。没有出错重传,也没有流量控制。3.1.9
缺省路由Default Route
路由表的条目中没有明确指定路由时,用作向任意网络前缀转发的地址。3.1.10
密集模式 Dense Mode
在组播转发中,存在两种模式。其中密集模式转发:所有的网络组播作为数据链路层组播向除接受端口之外所有端口发送,除非路由器由相邻路由器指示不这样做。另一种模式参见分散模式。3.1.11
转发器Forwarder
路由器中负责在各接口间交换包的逻辑实体。转发器决定对本地分发的包或传出到另一接口的包排队。
转发Forwarding
YD/T 1096-2009
是路出器对每个收到包的处理。包可能由路由器接收,可能送到另一个或多个端口,或者两者皆有。转发包括决定如何处理包的过程,排入队列输出或者内部接收:3.1.13
转发信息表ForwardingInfornationBase该表包括转发IP数据报所需要的信息,在本标准中称为FIB。该表中至少包含接口标识和到每-个可达日标网络前缀的下一跳信息。3.1.14
分段Fragment
包含上层数据包一部分内容的P数据报,该上层数据包中于太大,不能整个放入输出网络的个数据包中。
通用串口Uriversal Serial
-个能连接两个系统的物理媒体,能配置成点到点链路,同样也能支持使川例如LAPS协议的链路层网络。链路层网络连接到势一统交换机,在连接上可能存在商层复小虚电路通借。无3.1.34节“点到点线路”。
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在自治系统内分发路由信息的协议。3.1.17
接口IP地址InterfaceIPAddress赋予路由器个特定接口的P地址以及网络前缀长度。3.1.18
互联网地址InternetAddress
在互联网上标识一台主机的数。包含两部分:IP地址以及前缀长度。前缀长度指多少比特作为网络地址。
互联网协议IP
定义丁IETFRFC791的包交换协议。IP不提供可靠的通讯机制,即没有段到段,端到端的概念。3.1.20
IP数据报IPDatagram
IP数据报是互联网协议终端到端的传输单元。IP数据报中包含IP头和高层数据(例如TCP、UDP、ICMP等)。IP数据报是P头以及后面紧接的消息。IP数据报是完全的rP端到端的传输单元。IP数据报包含一个或多个IP分段。3.1.21
TKAONKAca
YD/T1096-2009
IP分段IP Fragrnent
P分段是IP数据报的部分。P分段包括P头以及P数据报中高层信息的部分或全部一个或多个P分段组成P数据报。3.1.22
IP包 IP Packet
数据报或IP分段。
逻辑(网络]接口Logical(network)interface由不同P地标识,到相联网络的逻辑路径。3.1.24
Martian地址过滤MartianFiltering包含无效源或目的地址的包称为Martian,应被丢弃。3.1.25
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Transmission Unit通过逻辑接口收发的最大尺寸包。该数值包含P头,不包含链路层头或帧。3.1.26
组播Multicast
目标是组播主机的包,
组播地址MulticastAddress
由组播主机识别的一种特殊类型地址。组播地址有时称为功能地址或组地址。3.1.28
网络前缀NetworkPrefix
IP地址中标识网络的部分。设置地址中表示网络及子网部分的比特。3.1.29
始发Originate
从路由器发出的包有两种,一种是收到后转发的包:另一种是路由器产生的包(例路由通告)。由路由器产生的包称为始发于路由器。3.1.30
包Packet
在互联网层及链路层穿过网络接口传输的数据单元。包括P头和数据。包可以是整个P数据报或者P数据报分段。
路径Path
从一个路由器到特定目标的包需要穿过的路由器及(子)网的序列。路径是单向的,在一对主机间路径不同是可能的。
物理网络PhysicalNetwork
YD/T1096-2009
物理网络是临近链路层的网络。其内部结构(如果存在)对互联网层是透明的。由丁对P层透明,可以由多种设备例如桥,转发器连接多种媒体。3.1.33
物理网络接口PhysicalNetworkInterface连接网络的物理接口,拥有(可能唯一)链路层地址。在同一路由器上的物理网络地址可能共享向一个链路层地址,但同一网络上不同路由器的链路层地址应是唯一。3.1.34
点到点线路PointtoPointLine
能且仅能连接两个系统的物理媒体。3.1.35
反向路径转发ReversePathForwarding对广播和组播报指定下一跳目标的方法。3.1.36
悄悄丢弃SilentlyDiscard
表示路由器应不作任何进一步处理丢弃该包,且不发ICMP差错消息。然而为诊断差错,路由器应提供将差错及包内穿写入国志,并其有对差错计数的能力。3.1.37
分散模式SparseMode
初始转发状态与密集模式相反,假设所有的网络都不需要该数据。3.1.38
特定的目的地地址Specific-destinationAddress该地址指卫头中的目的地地址,该地址是赋予该包需要到达的物理接口的IP地址,除非该地址是广播地址或组播地址。
子网Subnet
网络的一部分,在物理上可能是独立的,与网络的其他部分共享一个网络地址,由子网号区分。子网对于网络正如网络对于互联网。3.1.40
子网号Subnet Number
互联网地址的一部分,用于区分子网。在互联网路由时被不理躲,用于企业网内路由。3.1.41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P头中的服务类型域,表示传输层或应用层希望网络层的可靠程度。3.1.42
生存时间 Time to Live
KAON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