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YD/T 1695-2007 IPTV 对接入网络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 1695-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1695-2007

中文名称:IPTV 对接入网络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943087

相关标签: 接入 网络 技术 第一阶段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1695-2007.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Access Network for IPTV (Phase I).
1范围
YD/T 1695规定了在IPv4网络上运营IPTV业务对接入网络的技术要求。
YD/T 1695适用于以太网上行的接入网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185- -2002接入网技术要求一单线对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SHDSL)
YD/T 1323- -2004接入网技术要求一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YD/T 1239- -2002接入网技术要求一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YD/T 1475- -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一基于以太网方 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 1530- -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一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
DSL论坛TR- -101基于以太网的DSL汇聚网络
EEE 802.1ad运营商网桥
IEEE 802.1p局域网服务质量标准
IEEE 802.3ad多链路段聚合
IEEE 802.1D媒体访问控制网桥(1998)
IEEE 802.1Q虚拟桥接局域网(1998)
IEEE 802.3CSMA/CD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x局域网流量控制标准
IEEE 802.3z千兆比以太网标准(1998)
ITU-T G.984. 1GPON的-般特性
ITU-T G.984.2GPON:物理介质相关层规范
ITU-T G.984.3千兆比无源光网络(GPON)的传输汇聚层规范
ITU-T G.992.3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收发器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695-2007
IPTV对接入网络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Access Network for IPTV ( Phase I)2007-09-29发布
2008-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和缩略语·
4IPTV业务类型
5组网要求
5.1组网模型
5.2业务传送模式
功能要求*
接口要求·
VLAN 架构
转发功能··
组播功能
端口定位
性能要求
转发性能
设备容量…
可辨性要求
&QQs要求
优先级队列数
8.2队列调度机制
拥塞避免功能…
流分类功能…
优先级映射
优先级标签修改
流量监管功能
流量整形功能
9组播功能音理
10安全性要求·
10.1业务源接入安全
10.2DaS 安全-
10.3用户安全
附录A(规范性附录)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Option82的应用附录B(规范性附录)PPPoE中间代理(PPPaE+)-TTKAONTKAca=
YD/T 1695-2007
本标准是\ITV业务\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1. IPTV 业务满求
2.IPTV用户场景要求
3.IPTV业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4.IPTV机顶盒技术要求
5.机顶盒与IPTV乎台接口技术要求6.IPTV业务运营平台与内容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要求7.IPTV系统的业务运营管理系统体系架构8.IPTY承裁网络体系结构
9. IPTV安全体系架构
10.IPTV对接入网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标推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YD/T1695-2007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UT斯达康(重庆)通讯有限公司、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林丽、姚亦峰,张博山、黄,兵、王浩、白铁军、志平、顾方方1范围
P对接入网络的技术要求【第一阶毁本标准规定了在IPv4网络上运营 IPTV 业务对接入网络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太网上行的接入网络。2规范性引用文
YD/T 1695-2007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道过本标准的引用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YD/T 1185-2002
YD/T 1323-2004
YD/T1239-2002
YD/T 1475-20K06
YD/T 1530-2006
DSL论坛TR-101
IEEE 802.1ad
IEEE 802.1p
JEEE 802.3ad
IEEE 802.1E
IEEE 802.1Q
EEE 802.3
IEEE 802.3x
IEEE802.3z
ITU-T G.984. 1
ITU-T G.984.2
ITU-T G.984.3
ITU-T G.992.3
ITU-T G.992.S
ITU-T G.993.2
IETF RFC 1708
IETF RFC 1769
IETF RFC 2236
IETF RFC 2475
ETF RFC 2516
接入网技术要求一-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学用户线(SHDSL)接入网技术要求—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接入网技术要求一—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接入网技术要求一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基于以太网的DSL汇聚网络
运营商网桥
局域网服务质量标准
多链路段聚合
媒体访问控制网桥(1998)
虚拟桥接局域网(1998)
CSMA/CD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局域网流量控制标准
千兆比以太网标准(1998)
GPON 的一般特性
GPON:物理介质相关层规范
千兆比无源光网络(GPON)的传输汇聚层规范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收发器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第二代甚高速率数字用户线(VDSL2)网络时间协议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V2
差分服务体系架构
以太网承载 PPP
TT KAONT KAca=
YD/T 1695-2007
IETF RFC 2933
IETF RFC 3046
IETF RFC 3376
定义和缩略语
IGMP MIB [GMP 管理信息库
DHCP代理信息选项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V3
下列定文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3.1定义
动态请求模式:接入设备按照本地组播组加入情况向上游节点设备动态请求组播数据流。静态推送模式:上游业务节点设备将组播数据流静态推送到接入网络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某个特定的组播组,网络设备上可能没有用户加入)。跨VLAN组播:网络设备能够将组播数据流发送给与组播源不在同VLAN的用户端口。3.2缩略语
ADSL2+
DiffServ
Asymn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2+Asynchorous Transfer Mode
Broadband Network Access Server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
Broadcast TV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Call Detail Record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ifferentiated Service
Differentiated Service Code PointDSL Access Multiplexer
High Speed Internet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Main Distribution Frame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Network Time Protocol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PPP over Ethernet
Permanent Virtual Channel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atocol Local Area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Random Early Drop
Single Network Time ProtocolSpanning Tree Protocol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频谱扩展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异步传输模式
宽带接入服务器
宽带网络网关
电视直播
连接接纳控制
呼叫详细记录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差分服务
差分服务代码点
DSL接入复用器
高速上网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主配线架
网络接口设备
网络时间协议
点到点协议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以太网承裁PPP协议
永久虚通路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局域网
服务质量
早期随机丢弃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生成树协议
StrictPriority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Type of Service
Virtual Channel
Very-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Weighted Fair Queuing
Weighted Round Robin
Weighted Random Early Drop
4IPTV 业务类型
4.1业务基本要求
IPTV业务本身具有以下的特点
(1)高带宽:
严格优先级
快速生成树协议
服务类型
虚通路
高速数字用户线路
加权公平队列
加权轮循
阜期随机丢弃
YD/T 1695-2007
(2)丢包敏感性,由于视频业务的实时性,通常无法支持丢包的重传,因此丢包可能导致画面冻结,马赛克等严重的问题:
(3)时延抖动敏感性,视频业务由于其实时性,对时延抖动敏感。因此,IPTV业务要求宽带承载网可提供高带宽低丢包率,低时延抖动的特性4.2用户体验要求
IPTV业务成功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通带ITV业务用户体验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快速获取内容,通常要实现比较良好的视频体验,电视频道切换时间应小于3s,点播节目获取时间应小于3s。
(2)快速控制内容。点播视频流的控制响应时间应小于1s。(3)视音频播放流畅,视频播放过程中要求无停顿、马赛克、爆音等现象。(4)异常及时知用户。
为了保证用户体验,要求网络提供必要的QoS保证,提供快速的频道切换响应,提供对网络资源状态的有效管理。
4.3EPTV业务蓄理要求
IPTV业务管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IPTV用户的管理,保证只有合法用广终端可接入视频网络:(2)IPTV业务内容保护,保证用户只可以访问授权的频道和点播内容:(3)组播节目管理,保证只有合法的业务提供者能向网络提供节日:(4)网络资源控制,保证视频业务在承载网络中的高质量传送。要完成这些管理功能,要求P网络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如终端接入管理、组播节目管理、用户组播权限管理、资源管理及QoS等功能。4.4IPTV业务对接入网络要求如下(1)高的网络带宽和用户线路带宽:(2)QoS支持,提供视频流的带宽保证和优先级调度机制,保证视频流的分发:(3)支持组播,用户组播请求的快速处理、组播路由的快速收效:3
TT KAONT KAca=
YD/T 1695-2007
(4)多业务支持、多业务分类能力,终端的接入和管理:(5)用户接入认证,用户组播权限管理:(6)网络的高可靠性、组网亢余。5
组网要求
组网模型
接入网的网络结构
图1描述了本标谁的参考网络架构。业
逆续节点
接入节点
边摄节点
中整节:
按入所
汇累网培
获入回群
图1IPTV接入网络架构
用户脏范网
用户2
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单边缘和多边缘两种模式。在单边缘模式下,网络设备依赖于单一的边缘设备提供所有类型的业务。在多边缘模式下,接入网络设备应能够区分并承载不同的业务与网络中部署的多种业务边缘设备互联。例如,BRAS处理普通的互联网(HSI)业务(PPPoE)方式,而用新的业务路由器(DHCP)方式处理视频(如IPTV)和语音业务。5.1.2接入网络设备对各种网络结构的支持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如下几种组网类型。(1)基于业务边续归厨分类,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如下两种组网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业务边缘节点
图2单边缘组网
业务边续节点1
图3多边练组网
(2)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级联组网方式,如图4所示。+
注:加入迎缘节点
图4级联组网
(3)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业务余组网,如图5所示。业务边续节点
业务边蜂节点
图5Trunk提供业务穴余
(4)接入网络设备可选支持环型组网,如图6所示。业务边续节点
图6环型组网
2业务传送模式
接入网络设备应同时支持动态请求和静态推送两种模式。-TTT KAONT KAca=
YD/T1695-2007
YD/T 1695-2007
6功能要求
6.1接口要求
接入网络设备网络侧应支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以太网物理接口链路。接入网络设备上联的接口带宽应与所标称的用户容量相匹配,如大型设备DSLAM应能提供1000Mbit/s或以上的Ethemet网络侧接口。接入网络设备用户侧应提供如下接口。6.1.1ADSL
设备应支持ADSL接入,收发器符合YD/T1323-2004《接入网技术要求一-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的相关规定,工作方式为ADSLOVerPOTS频分双工(FDD)。6.1.2ADSL2+
符合ITU-TG.992.5的规定,支持AnnexA,建议支持ArunexM,支持ITU-TG.992.3的AnnexL,支持Fast和Interleave两种通道的单延迟模式。6.1.3VDSL(可选)
VDSL收发器应符合YDT1239-2002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6.1.4VDSL2(可选)
VDSL2收发器应符合ITU-TG,993.2(草案)的规定。6.1.5 SHDSL (可选)
SHDSL收发器应符合YD/T1185-2002《接入网技术要求一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SHDSL)》。
6.1.6PON (可选)
EPON收发器应符合YD/T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GPON收发器应符合ITU-TG.984.X。6.2VLAN架构
6.2.1VLAN模式
(1)交连接模式:用户数目与VLAN1:1配置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将每个用户端口交叉连接到不同的VLAN,用户数据通过该VLAN传送到上行网络接口,用户之间通过VLAN在二层隔离。(2)驻地桥接用户:用户数目与VLANN:I配置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将多个用广端口桥接在同一VLAN,用户数据在VLAN内根据MAC转发。在此模式下,接入网络设备对同一VLAN中的用户端口间通信进行隔离。(3)组播业务跨VLAN
当组播业务数据流所在的VLAN不同于用广端口所在的VLAN时,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跨VLAN组播,即组播业务数据能发送到不同的用户VLAN中。6.2.2VLAN对业务的分离
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802.1Q协议。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VLANstacking。6.2.2.1多PVC模式映射多业务VLAN6
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多PVC映射多业务VLAN,如图7所示。PVcl
YD/T1695-2007
[S-VLAN1, C-VLANI]
[S-VLANI, C-VL.AN2]
S-VLANI: 业务1OR{S-VLANI. C-VLAN3][5-VLAN2C-VLAN1]
[S-VLAN2,C-VLAN2)
S VLAN2: 业务2OR(S-YLAN2, C-VLAN3)S-VLANM: 维摄激据和 [GMP
图 7 多 PVC 映射多业务 VLAN(1)接入网络设备每个DSL端口应支持多PVC,不同用户终端发送的untag数据业务流分别采用不同的PVC承载。
(2)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PVC到VLAN的映射,不同PVC的业务流分别映射到不同的业务VLAN对应图7的S-VLANI和S-VLAN2,在VLANStacking应用模式下,S-VLAN用于标识业务,C-VLAN用于标识用户,在接入设备上完成PVC到VLAN的映射,不同VC的业务流分别映射到不同的S-VLAN,对应图7的S-VLAN1和S-VLAN2,不间用户的业务流采用不同的C-VLAN标识,对应图7的C-VLAN1,C-VLAN2和C-VLAN3
(3)组播和IGMP报文可选采用S-VLAN承载,对应图7S-VLANM,实现跨VLAN组播。6.2.2.2单/无PVC模式映射率业务VLAN用户侧为单PVC接口或为包接口的情况下,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根据以太网类型进行业务区分,建议支持根据VLAN-D进行业务区分,可选支持根据802.ID优先级标签进行业务区分。(1)单/无PVC场景根据以太网类型射多业务VLAN,如图8所示。PPPoE
PPPoE:
IPOE:
PPPoEt
S-VLANI:PPPOE业务
SVLANZ:IPOE业务
S-YLANM:组播数据和 IGMP
基于以太网英型酸射
图8根据以太网类型单PVC映射多业务VLAN,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每个DSL端口采用单PVC(或无PVC的包接口)承载不同的业务:·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根据报文的以太网类型实现将PPoE和IPcE报文映射到不同的业务VLAN,对应图8的S-VLANI和S-VLAN2(N:1映射,即不同用户的相同业务映射到同一业务VLAN):了
-TTKAONT KAca=
YD/T1695-2007
■组播和IGMP报文可选采用S-VLAN承载,对应图8S-VLANM:实现跨VLAN组播。(2)单/无PVC模式根据VLAN-ID映射多业务VLAN,如图9所示。VLANI
VLANI:
IS. VLAN,. C-VLANI)
[S-VLanI, C-VLaN2]
S-VLANE:
S-VLAN2:
OR (S-VI.AN1. C-VLAN3]
[S-VLAN2, C-VLAN]]
[S-VLAN2, C-VLAN2
OR (S-VLAN2, C-VLAN3)
S-VLANM:组据致据 和 JGMP
图9根据VLAN-ID映射多业务VLAN*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每个DSL端口采用单PVC(或无PVC的包接口)承裁不同的业务。,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根据报文的VLAND实现将业务报文映射到不同的业务VLAN,对应图9的S-VLAN1和S-VLAN2CN:1映射,即不同用户的相同业务唤射到同一业务VLAN),在VLAN Stacking应用模式下,S-VLAN用于标识业务,C-VLAN用于标识用户。在接入网络设备上完成VLANID到S-VLAN的映射,不同的业务流分别映射到不同的S-VLAN,对应图9的S-VLANI和S-VLAN2,不同用户的业务流采用不同的C-VLAN标识,对应图9的C-VLAN1、C-VLAN2和C-VLAN3。。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VLAN替换功能,即将用户报文中的VLANID替换成所配置的C-VLANID。,组播和IGMP报文可选来用S-VLAN承载,对应图9的S-VLANM,实现跨VLAN组播。(3)单/无PVC模式根据802.1pPriorityTag映射多业务VLAN,如图10所示。AN
IS-VLANI, C-VLAN1]
[S-VLANI. C-VLAN2]
S-VLAN1:
S-VLAN2
OR(S-vLan1, C-vLan3]
[S-VLAN2, C-VLAN1I
[S-VlaN2, C-VLaN2]
OR [S-VIAN2, C-YLAN3]
S-VLANM:组摄数据和IGMP
图10根据8D2.1DPriorityTag映射多业务VLAN·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每个DSL端口采用单PVC(或无PVC的包接口)承载不同的业务。·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根据报文的802.1pPriorityTag将业务报文映射到不同的业务VLAN,对应图IO的S-VLANI和S-VLAN2(N:1映射,即不同用户的相同业务映射到同--业务VLAN),在VLANStacking应用模式下,S-VLAN用于标识业务,C-VLAN用于标识用户。在接入网络设备上完成802.Ip8
YD/T1695-2007
PriorityTag到S-VLAN的映射,不同的业务流分别映射到不同的 S-VLAN,对应图10的 S-VLAN1和S-VLAN2,不尚用户的业务流采用不同的C-VLAN标识,对应图IO的C-VLANI、C-VIAN2和C-VLAN3。·组播和GMP报文可选采用S-VLAN承载,对应图10的S-VLANM,实现跨VLAN组播。6.3转发功能
6.3.1单播业务
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上联端口和用户端口之间、上联端口和级联端口之间的单播数据流的数据转发。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用户端口的单播数据隔离功能。6.3.2组播业务
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上联端口到用户端口、上联端口到级联端口的组播数据流的~对多按需复制功能。
接入网络设备应丢弃没有组播成员用户的组播数据流,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跨VLAN的组播复制。6.4组播功能
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IGMPV2,可选支持IGMIPV3。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IGMIPProxy功能。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IGMPv2的标雅离开方式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用户快速离开功能,即接入网络设备收到来自用户的IGMP离开报文后不发送特定组查询报文,而是直接将用户从组中删除。6.4.1协议
IGMPPrOXY功能定义:接入网络设备对于组播服务器等网络侧设备实现IGMP客户端功能,对于用户侧设备实现查询器功能。IGMPProxy功能需要能够支持环网或者级联方式组网。(1)IGMPProxy须支持将用户侧的IGMP请求报文禁止向其他用户端口转发:(2)IGMPProxy须支持根据用户侧的IGMP请求,向所请求组播组对应的VLAN内网络侧端口发送IGMP请求:
(3)IGMPProXY须支持在用户侧端口级的IGMP快速离开功能,且可配置用户端口是否使能该功能:
(4)IGMPPraxy须支持由接入网络设备主动狗用户发送IGMP通用(General》和特定(Specifie)组查询报文:
(5)IGMPProxy须支持对网络侧IGMP查询报文的回复,即在接收到网络侧查询Query报文时回复IGMP报告,而且对于用户所有相同的组播业务请求仅问上报一个IGMP报告:(6)接入网络设备可选支持配置不向网络侧发送和回应IGMP报文:(7)接入网络设备建议支持配置向网络侧发送IGMP报文的源P地址:(8)接入网络设备可选支持RFC2933IGMPMIB。6.4.2组播控制
IPTV的BTV业务通过组播技术来实现,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基于用户端口的组播控制功能,具体包括:
(1)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在用户侧端口上肩用/膝止组播服务功能:(2)接入网络设备应支持用户的组播权限控制,只允许用户加入授权的组播组或允许预览的组播组;9
-TTKANY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