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618-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1618-2007
中文名称: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94416
相关标签:
多芯
光纤
分支
连接器
技术
测试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D/T 1618-2007.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Multi-fiber Cable Fan-out.
1范围
YD/T 1618规定了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质量评定程序、测量和试验方法;还规定了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要求。
YD/T 1618适用于单、多模束状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和单、多模带状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42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
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YD/T 1117-2001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
YD/T 1272.3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 SC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带状光纤(缆) ribbon fiber or cable
将多根光纤按规定的色序并在一起,外观呈平行光纤带,称为带状光纤。在带状光纤的外面加上保护套管后,成为带状光缆。
3.2
束状光缆bundle cable
把多根单芯光纤(光缆)按一定的色序或纤序排列后束在-个保护外套中,称为束状光缆。
3.3
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multi- fiber fan-out
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多芯光缆分支成单芯扇出并在末端加装连接头。多用于光纤带或光缆成端、上架(以下全部简称为扇形连接器)。
标准内容
ICS 331B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618-2007
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for Multi-fiber Cable Fan-out2007-04-16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要求·
质最评定程序
测量和试验·
标志、包装、运输和忙存
HYYKABNYKAca
YD/T 1618-2007
YD/T 1618-2007
本标准中6.6.1、6.6.2、6.6.3节非等效采用了TelcordiaGR-2866-CORE《光纤带扇出技术规范》的第5章和第6章。本标谁主要变化如下:将原标准的5.1.3节“拉力”试验“施加负载3.0k(6.6lb.)”的要求修改为“施加负载1.5kg(3.3Ib.y\。
本标准中的4.3、5.1、5.2、6.1、6.2、6.3、6.4、6.5、6.6.4、6.6.5、6.6.7条参考了YDT1272.3《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SC型》中相应部分,并对6.6.6条“温度循环”中原标准规定的“=10℃~+60℃”修改为 -25%~+75℃。
本标准是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系列标准之一。下面列出本系列标准中已出版的标准如下:1.YD/T717-94
2.YD/T 826-1996
3. YD/T 896-1997
4.YD/T987-1998
5.YD/T1200-2002
6.YD/T 1272
FC型单模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
FC/PC型单模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FC/AP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ST/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MU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1部分:LC 型
—第2部分:MT-RI型
一第3部分:SC型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深圳昊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秋霜梁臣桓陈松明1范围
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YD/T1618-2007
本标规定了多芯光纤(缆)扇形分女连接器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质量评定程序,测量和试验方法;还规定了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单、多模束状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和单、多模带状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川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丁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421
GB/T 2828.1www.bzxz.net
电工电了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计数拖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
YD/T I117-20012
YD/T 1272.3
3术语和定义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SC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带状光纤【缆】ribbonfiber orcable将多根光纤按规定的色序并在一起,外观平行光纤带,称为带状光纤。在带状光纤的外面加上保护套管后,成为带状光缆,
束状光缆bundle cable
把多根单芯光纤(光缆)按一定的色序或纤序排列后束在一个保护外套中,称为束状光缆。3.3
号multi-fiberfan-out
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是种用于多芯光缆分支成单芯扇出并在求端加装连接头。多用于光纤带或光缆成端、上架(以下全部简称为扇形连接器)3.4
分线盒fan-outkits
分线盒是安装在多芯光缆开始分支的部位,既有分支作用,也有固定和保护作用。3.5
分支保护管loosetube
分支保护管用于保护和固定扇山l部分的裸光纤(250μm),通带有0.9mm和@2.0mm两种结构。1
YYKAONYKAca
YD/T1618-2007
连接头(插头)connector(plug)为了使用方便,通常会在出分支的光纤末端装…·个制定接口形状的连接头,又称插头。4要求
4.1分类
4.1.1扇形连接器按光缆的形式划分“带状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束状光缆扇形分支连接器。
4.1.2扇形连接器按光纤的模式划分一单模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多模多芯光纤(缆)扇形分支连接器。4.2扇形连接器图形
扇形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连接头(插头
光纤(缆)
分线盒
L1—-光红(缆)长度:L2-
分支保护管
分线盒长度:L3-
图1扇形连接器
4.3扇形连接器的光学性能
分支保护管长障。
4.3.1单模扇形连接器插头允许的光学性能指标a)任一插头通过标准适配器与标准插头的插人损耗≤0.35dB(含重复性):回波损耗含40dB(PC),回波损耗=60dB(APC)。
b)任意两个插头连接的摘入损耗≤0.5dB;回波损耗≥40uB(PC):回波损耗≥60dB(APC)。4.3.2多模扇形连接器插头允许的光学性能指标a)任一插头通过标准适配器与标准插头的插人损耗=0.35dB(含重复性)b)任意两个插头连接的插人损耗≤0.5dB。4.3.3机械和环境性能试验后允许的插入损耗及回波损耗的变化量各项例行试验后允许的插人损耗及回波损耗的变化量见表1。表1各项试验后插入损耗及回波插耗变化量插人规耗变化量(dB)
试验名称
回彼损耗变化量(dB)
4.4分线盒设计要求
试验名称
温度循环
邀热(稳态)
表1(续)
插入损耗变化量(dB)
YD/T1618-2007
闽被损耗变化量(dB)
分线盒在扇形连接器中是一个重要部作,在设计和安装分线盒的时候主要应考虑以下要求:一多芯光纤(缆)分支部传的固定和保护:分线盒两端光纤(缆)的固定和保护;分线盒的外形尺寸设计应考虑具体安装位置允许的尺小、形状和固定方式等:各项性能和环境试验后,外观不能有收缩、变形,要保证每个扇出分支接头的光学指标满足表1的要求。
4.5安全
建议对连接器加保护帽,四为会从末加保护帽端口或末端接的光纤输出端发射出危害的辐射,必须加以注意。
警告:在操作光纤时应小心,以免刺破皮肤,特别是眼睛部位。在光纤或光纤连接器传输光能量时,不能直接观看光纤或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端面。5质量评定程序
质量评定程序包括鉴定批准程序和质量一致性检验。5.1鉴定批准程序
5.1.1初始制造阶段
初始制造阶段定义为将构成单个元件的零件组装成扇形连接器的制造阶段。5.1.2结构类似元器件
为鉴定和质量一致性检验,按下列界限对结构类似元器件进行分组。结构类似元器件,应满足下列要求:a)具有相同的配合面尺寸;
b)用基本相同的材料制造;
c)按基本相同的设计制造;
d)采用基本相同的工艺和方法制造;)采用相同的光纤固定技术;
f)采用相同的光缆固定技术:
g)采用相同的对中技术。
它们可以采用下列要求:
)采用不问类型的光纤;
b)采用不同自径的光继尺寸。
5.1.3批准程序
本标准按固定样品质量检验程序进行。5.1.3.1固定样品质量检验
HYYKABNYKAca
YD/T 1618-2007
按照表2进行并按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进行检验,检验一经成功完成,作为结构类似元器件而提交的全部规格产品将获得鉴定批准,a)样品
被鉴定的样品成是连接器使用光纤中规定的最小模场真径的单模光纤光缆或最小芯径的多模光纤光缆制作的整套连接器。在完成了“0”组样品捡验后,其他各组样品应从“”组样品中随机抽取。b)试验
按表2规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试验,这些样品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光学性能和机械环境性能要求。表 2 固定样品质量检验程序
检验顺序
0组检验
一外观查
一尺寸
1组检验
一插人摄耗测量
一回波摄耗测量
2组检验
一弯曲
一扭曲
一拉力
3组检验
一高温
温度循环
一湿热(稳态)
榈应方法
注:详细试验、测基和性能要求在第6章相应条中给出5.1.3.2逐批和周期检验程序的鉴定样品数
当有规定时,进行逐批和周期检验,逐批和周期检验程序按照5.2.1和5.2.2进行。检验一经成功地完成,以结构类似元器件而提交的全部规格产品将获得鉴定批准。5.2质量一致性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为正常生产时的产品质量检验,包括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5.2.1遂批检验
逐批检验包括对样品进行表3中规定的A组检验和B组检验。被检样品应从近期批量生产中随机抽取,抽取样品数量按GB/T2828.1规定。表3逐批质量检验程序
检验顺序
一外观检查
—插入损耗测堡
回波损耗测革
相应方法
注1:详细试验、测量和性能要求在第6章相应条小给出。注2:IL为检验水平,AQL为合格质量水平d
评定水平
5.2.2周期检验
YD/T1618-2007
周期检验包括对样品进行表4中C组和D组检验。应互相维持检验周期,以便在D组周期内由D组检验代替C组检验。检验一经成功完成,以结构类似元器件而提交的全部规格产品将获得周期检验批难。a)样品
被检验样品应是连接器使用光纤中规定的最小模场直径的单模光纤光缆或最小芯径的多模光纤光缆制作的整套连接器。在完成“CO”或“DO”组检验后,其他各组样品应从“CO”或“DO”组样品中随机抽取。
b)试验
按表4规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试验,试验样品应满足本标推规定的光学性能和机械环境性能要求。表4周期质量检整程序
检验顺序
一外观检查
一尺寸
插入损耗测量
一回波损耗测量
C2组检验
-高温
—温度循环
一湿热(稳态)
外观检查
-尺寸
一插人损耗测革
回波损耗测量
一拉力
D3 组检验
一高温
一低温
温度循环
~截拱(稳态)
柏应方法
注1:详细试验、测基和性能要求在第6章相应条中给出注 2;n=样品数,P=以月为单位的周期HYYKABNYKAca
评定水平A
YD/T1618-2007
6测量和试验
6.1外观检查
进行光学性能测量前,首先对连接器外观进行检查。a)样品是否与设计、制造和标准相一致,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b)外观必须平滑、洁净、无油污及毛刺,无伤痕和裂纹,颜色鲜明、-致性好;各零部件组合须平正,插头与适配器的插和拔出须平顺、轻松、卡子有力、并关正常。6.2尺寸
为保证产品在要求的环境下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的一致性,并确保其通用性和互换性,产品的配合面尺寸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6.3测量和试验条件
6.3.1测量和试验的大气条件
连接器的测量和试验应在GB2421中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仪表的精度均应符合要求,并进行定期检定。
6.3.2单模光纤连接器量、试验光源单模连接器测量和试验采用LD光源,其峰值波长为1.3μm或1.55μm。光源的波长(谱线下限值)必须比所用光纤的截止波长长。6.3.3多模连接器测量和试验光源在进行多模连接器测量时,采用LED光源,峰值点波长为0.85μm或1.3μm。由于光纤扰动引起的测量系统模式分布变化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应使用LED或其他非于扰光源,而且在尾纤中应使用扰模器,除去不希望有的瞬间高次模。多模光纤滤模器由光纤在光滑的芯轴上紧密卷绕5圈构成,芯轴直径的大小以能确保衰减瞬时高次模从而达到稳态模为准则。典型的扰模器芯轴直径为50u丑,芯径光纤的芯轴直径为18mm;62.5um芯径光纤的芯轴直径为20mm(如果用的是光缆,芯轴直径相应减去光缆半径)6.3.4测量前的准备
量前应用无纤维擦拭纸(脱脂棉花)对插针体及端面、适配器套简内表面进行擦拭清洁,必要时使用无水酒精擦洗。
6.4插入损耗测量
扇形连接器插头插人损耗测量采用公共标准连接器法。其步骤如下:a)测试时,按扇形连接器的纤序或色序进行,从1一n一一对应。b)按照图2进行测量,待系统稳定后,测量并记录P及Po(n为光纤的纤序或色序)(单位:mW)。c)连接器每端播头插人揭耗按公式(1)计算:IL= -101gP(dB)
式中:P输山功率;
P。输人功率。
d)每端播头连续测量三次,其插入损耗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指标应符合4.3.1或4.3.2的相关要求。6
稳定化光源
6.5回波损耗测量
标准插头
标准适配器
被谢插头
图 2 插入损耗测试原理
回波损耗是由输人光功率中沿输人路径返回部分的量度。6.5.1基准法
扇形连接器的回波摄耗测量的基推为定向耦合器法。其测量步骤如下:YD/T 1618-2007
光功率计
a)按照 YDT1117-2001中 3.18条测量定向耦合器的2端与3端之间的传输系数 T2.3。耦合器参数测量所采用的光源、激励单元、光功率计应与测量连接器回波损耗采用的光源、激励单元、光功率计相商。
图 3 定向耦合器
b)按照图4a组成测量装置,待测量系统稳定后,测量并记录P(单位:mW)稳定化光源
标雅捕头
图4a回波损耗测量源理
临时接点
光功率计
c)按照图4h组成测量装置,在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后,测量并记录P,(单位:mW)。稳定化光源
光功率计
临时接点
标准插头
回波损耗测量原理
测量装置的回波损耗RL按公式(2)计算:RL=-101g+10g.
式中: P。
输人功率:
FYYKANYKAca
YD/T 1618-2007
P。——测量装置的分路返国功率;T23传输系数
d)把标准插头端面的匹配液清洁干净,按图4c组成测量装罩,在保证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后,测量并记泉P(单位:mW)。
稳定化光源
临时接点
标灌插头
光功率计
标准适配器
一鼓测涌头
图4c回波损耗测量原理
每端连接器插头的回波损耗按公式(3)计算:P-F
RL=-101g
式中:P
+10lgT2
输人功率;
Ps-测量装置的分路返回功率
被测量连接器与测量装置分路返向功率之和:T23
传输系数:
e)每端连接器插头的回波损耗应符合4.3.1或4.3.2条的树关要求。注:
匹配液
1为保证测量精度,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和临时接点的回波损耗至少应与被测连接器的回波拥耗同一个数量级;光功率计的最小可探测功率应比被测连接器的回波功率小,一个数量级以L。2定向耦合器可带有尾纤或连接端口,若为连接端口,在与连按器的端面须加匹配液。3图折射率匹配液(匹配油、匹配胶等)或端接。6.5.2替代法
产品的出厂常规测可采用替代法,替代法通常为仪表直接测量,月前有回波损耗测量仪和光时域反射仪(OTDR)两种。具体测量程序见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说明书。6.6试验
试验大气条件见6.3.1条。
6.6.1弯曲
a)试验条件
施加负载:1.0kg(2.2lb.):
旋转方向:依次0°-→90°—→0°→-90°—→0°为—个循环旋转速度:20rad/min;
循环次数:100次。
h)程序
如图5所示,首先把样品的分线盒放在卡具使光纤带固定,让光纤扇出部分白然下垂;共其次任取一根分支光纤,把其绕在绞盘1.,圈数为二圈,并加1:1.0kg的负载;然厉按照试验条件中的旋转方向进8
YD/T1618-2007
行试验,旋转速度控制在20radl/min,循环100次;最后去除负载,稳定时间不小于Imin,按同样的试验方式依次完成各条支路,试验后测量损耗,记录数据并计算山摄耗的变化Ga
分线盒
带状北纤【】
或分支保护管
铰盘了.5cm
一国轴cm
24-30cm
导向孔
图 5机械测试装置示意
c)试验后,样品应满足下面要求1)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驱等现象;带状光纤带的根部、分线盒内、分线套的根部在5倍的放大观察下不能有裂纹或断裂现象。2)光学性能符合表1中的a。
6.6.2扭曲
a)试验条件
初始位置:旋转测试臂到0\位置:施加负载:1.0kg(2.2lb.)
旋转欲数:10次。
b)程序
如图5所示,首先把测试臂旋到0°位置,其次进行在线测试插人损耗的大小,记录试验数据,然后施加1.0kg负载,把绞盘绕着光纤带的轴径方向顺时针旋转一周,再逆时针旋转一周,此时为完成一个循9
HYYKABNY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