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211.20-199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涂料和颜料工业>>涂料配料>>87.060.10颜料和填充剂
中标分类号:化工>>涂料、颜料、染料>>G53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eqv ISO 787-25:199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419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0, 字数:15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4-03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9-09-1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化工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用色度法测定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与商定参照颜料进行颜色比较的通用试验方法。 GB/T 5211.20-1999 在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颜色的比较 色度法 GB/T5211.20-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5211.20---1999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ISO787-25:1993《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一第25部分:在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颜色的比较一色度法》制定的。本标准等效采用ISO787-25:1993,其不同之处在于:鉴于我国情况,醇酸树脂组成中用甘油代替三羟甲基丙烷。第5.3条中表1和表2的试验漆料推荐用量由原来的体积(mL)改为质量(g),有利于准确操作。
颜料颜色比较的另-一种方法GB/T1864一1989《颜料颜色的比较》,规定了用目视法来比较颜料的颜色。由于它可能带入一定的主观性因素,所以只要有可能,采用色度法来比较颜色是更可取的。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额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化工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中南建筑材料公司、襄樊市制漆总厂、上海焦化有限公司钛白粉厂、上海铬黄颜料厂、山东龙口太行颜料公司、深圳华丰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工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良骏、郑文娟。1226
GB/T 5211.20-1999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机构。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一般是通过ISO各技术委员会来进行的。对已设立技术委员会的某专业领域感兴趣的每个成员团体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O有联系的政府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可参与该专业工作。ISO与从事电工技术标准化事务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密切合作。技术委员会所受理的国际标准草案,应先发送给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至少要有75%的投票成员团体同意,才能发布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ISO787-25是由ISO/TC35色漆和清漆技术委员会,SC2颜料和体质颜料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ISO787在《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总标题下,由下列部分组成:第1部分:颜料颜色的比较
第2部分:在105℃挥发物的测定第3部分:水溶物的测定一热萃取法第4部分:水萃取液酸碱度的测度第5部分:吸油量的测定
第7部分:筛余物的测定一一水法一手工操作第8部分:水溶物的测定一冷萃取法第9部分:水悬浮液pH值的测定
第10部分:密度的测定一比重瓶法第11部分:装填后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的测定第13部分:水溶性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的测定第14部分:水萃敢液电阻率的测定第15部分:相同类型着色颜料耐光性的比较第16部分: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或相当着色值)和冲淡色的比较一目视比较法第17部分: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第18部分:筛余物的测定一机械冲洗法第19部分:水溶性硝酸盐的测定(水杨酸法)第21部分:用烘干型漆料对颜料进行热稳定性比较第22部分:颜料抗渗色性的比较第23部分:密度的测定(用离心机排除夹带空气)第24部分: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一光度计法第25部分:在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颜色的比较一色度法第26部分:相对着色力和剩余冲淡色差的测定一色度法第13、14和17部分被装订在一起作为一个文本。第6、12和20部分已被撤消。第26部分正在制订之中。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在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颜色的比较色度法
Comparison of the colour, in full-shade systems, ofwhite,black and coloured pigments -- Colorimetric methodGB/T 5211.20-1999
eqv ISO 787-25:1993
本标准规定了用色度法测定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与商定参照颜料进行颜色比较的通用试验方法。
注:当本通用方法适用于指定颜料时,要在该颜料的产品标准中列入参照本方法的条文,并注明由于产品特性而需作的任何变更的细节。只有当此通用方法不适用于某特定产品时,才应规定一个不同的光度计法来比较颤色。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92851988色漆和清漆用原材料取样(eqvISO842:1984)GB/T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部分原理(eqvISO7724-1:1984)GB/T11186.2—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eqvISO7724-2:1984)GB/T11186.3-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部分色差计算(eqvISO7724-3:1984)2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颤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GB/T13451.2—1992
(eqv ISO 787-24:1985)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本色体系full-shade system只含有一种颜料的颜料着色体系。3.2本色的颜色full-shade colour施涂成遮盖层(光学上无穷大)时的本色体系的顏色(也见3.3中注1)。注:一些透明度很高的着色颜料是不能达到遮盖的。3.3主色mass tone
未施涂成遮盖层,例如施涂在白色试验底材上的本色体系的颜色。注
1这里主色定义与美国ASTMD16以及ASTMD 387和D3022中主色(mass color,也可称mass-tone和overtone)不同,ASTMD16主色定义与3.2本色的颜色相类同。2对于颤料着色体系,由于施涂层的厚度和试验底材的性质不同,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主色。因此,只有规定了颜色体系的组成、制备方法、施工技术、漆膜厚度及试验底材时,主色才会清楚地确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9-16批准1228
2000-06-01实施
4原理
GB/T 5211.20—1999
采用平磨仪将试验颜料和商定参照颜料分别分散在由醇酸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组成的特定试验漆料中。用这两种额料分散体在适宜的底材上制备样板。按GB/T11186.2规定测量样板的三刺激值,并由这些值按GB/T11186.3规定计算相应的颜色特性(黑色和白色颜料的相对色调、色品差量和明度差;着色颜料的总色差和明度差、色调差、彩度差)。5材料
5.1醇酸树脂(漆基)
醇酸树脂应含有63%(m/m)亚麻仁油、23%(m/m)邻苯二甲酸酐和14%(m/m)甘油,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大于15mgKOH/g
(7~10)Pa· s
(30~~50)mgKOH/g
5.2气相二氧化硅
气相二氧化硅应符合下列要求:比表面积(BET)(175~225)m2/g4%水分散体的pH值3.6~4.5
注:气相二氧化硅对于避免絮凝、控制颤料体系的流动性是必须的。5.3试验漆料的制备
推荐的试验漆料(用量见表1和表2)按下列制备:将97份(质量)醇酸树脂(5.1)和3份(质量)气相二氧化硅(5.2)充分混合,务必不要因粉尘逸出而使二氧化硅损失。将混合物在三辊磨或其他分散设备上分散两次。也可由有关双方商定使用其他试验漆料,但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表1白色颜料与试验漆料的推荐用量颜料(密度,g/mL)
二氧化钛(p=4.0)
硫化锌(p=4.0)
氧化锌(锌白)(p=5.8)
颜料类型
(见8.1.2)
6仪器
颜料质量
试验漆料(5.3)的质量2)
表2着色和黑色颜料与试验漆料的推荐用量颜料质量
普通实验室仪器和玻璃器血,以及下列仪器:6.1光度计
采用说明:
1)国际标准ISO787-25中规定为14%(m/m)三羟甲基丙烷。2)国际标准ISO787-25中规定为体积(mL)。试验漆料(5.3)的质量2)
6.1.1对于着色和白色颜料
GB/T5211.20—1999
使用GB/T11186.2中规定的光谱光度计或三刺激色度计。6.1.2对于黑色颜料www.bzxz.net
使用GB/T11186.2中规定的光谱光度计或三刺激色度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精度
光谱光度计提供的反射率值应精确到小数点后面5位;三刺激色度计提供的三刺激值应精确到小数点后面3位。
b)校正和零点调节
该仪器最好能采用适宜的黑标准体来调节,使三刺值的数据接近零。如果不能进行直接调节,则应从参照样板和试验样板的三刺激测量值中减去黑标准体的三刺激读数值。调节零点用的黑标准体应是一个高效光捕集器,如图1所示,并具有下列尺寸:A大于等于仪器样品口的直径十5mm;B大于等于80mm;
C大于等于70 mm。
该黑标准体应具有无光泽的黑色内侧,底部则用黑色丝绒包覆。C
图1黑标准体
c)三刺激值的标准偏差
对于连续测定三刺激值的标准偏差a.应小于0.005。该标准偏差是由具有三刺激值Y约为0.5的试样,在不改变测试位置时测得20次三刺激值经计算而得到的。6.2底材最小尺寸为150mm×50mm,均匀、无荧光,与所用的漆基相容,并与颤色比较的方法相适应。
可以采用钢板、黑白对比卡片、喷漆硬纸板、镀铝卡片、标准美术纸或玻璃载片。如果使用玻璃载片,则应透明、无色,而且对参照样和试样的玻璃载片厚度要相同。6.3漆膜制备器把试验颜料和商定参照颜料的色浆涂布到底材上。6.4蜡纸卡测量时用于覆盖湿样,厚度约为0.5mm,具有个直径略大于光谱光度计或三刺激色度计(6.1)样品口的圆孔;或者用玻璃片,其尺寸要足够覆盖样品,平面平行、抛光、无色,厚度约为1 mm。
6.5平磨仪带有磨砂玻璃板,最好有水冷却。玻璃板直径为(180~~250)mm,板上应施加已知但可改变选择、高达1kN的力。运转的玻璃板应具有(70~120)r/min的转速,仪器还应装配一个能预设转数1230
为25的倍数的装置。
6.6调刀弹性钢或塑料片制。
7取样
GB/T 5211.20—-1999
按GB9285规定,取待试颜料的代表性样品。8试验步骤
注意在研磨过程中不能因温度升高而影响结果。如果平磨仪无水冷却装置,更要小心。如果怀疑有影响时,要做预试验进行校验。新的平磨仪玻璃板要用颜料和适量漆基在负荷下研磨1000转进行预处理,研磨后从板上取下色浆并弃去。
使用前应检查每块玻璃板表面,应具有平整、无光的外观,而且无刻痕和光面。8.1试样
称取足够量的颜料,使之与适量试验漆料(5.3)混合时,产生的色浆几乎能铺展到平磨仪的边缘。称量准确至1 mg。
8.1.1白色颜料
最好采用表1所示的颜料和试验漆料的推荐量(也见8.1.2中的注1和注2)。8.1.2着色颜料和黑色颜料
颜料和漆基的质量比不仅取决于颜料的吸油量,而且还取决于研磨操作期间混合物的粘度。首先,可把所有颜料初步分为下列三类之一:a类
低漆基量要求的颜料—颜料浓度为65%(m/m);b类
中漆基量要求的颜料一颜料浓度为40%(m/m);c类
高漆基量要求的颜料—颜料浓度为25%(m/m)。为了在每种情况下得到约2mL混合物,最好采用表2中提供的相应类别的推荐量。如果发现所选择的颜料/漆基混合物在研磨时太稠或太稀,应采用表1或表2中适当的另一比例。1
2如果平仪玻璃板直径接近6.5中规定的最大值,为减少板的磨损,有必要增加规定的量。8.2颜料分散体的制备
取适宜量的试验漆料和商定参照颜料(8.1.1或8.1.2)。将试验漆料放在平磨仪(6.5)下层玻璃板的中央,将颜料撒在漆料上。用调刀(6.6)轻轻地混合成一体。使色浆在离底板中心35mm距离处分布成几个点或者铺展成内径40mm及外径100mm的环。注:建议用一符合要求的图形的纸环放在下层玻璃板下面作为铺展图样。将调刀粘有的混合物尽可能地抹擦在平磨仪的上层玻璃板上。合上平磨仪玻璃板,施加最大的力1kN或有关双方商定的力,以每次50转研磨混合物。每次研磨后,用调刀从两块玻璃板上收集色浆,再按上面所述将色浆分布在底层板上,并按前述操作在上层板上抹擦调刀。研磨完所有要求的转数后,取下色浆并将其贮存在一合适的容器中。擦净平磨仪和调刀。研磨混合物的总转数与按GB/T13451.2规定测定分散性所需的转数相同,以确保颜料完全分散。该研磨转数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8.3试验样板的制备
8.3.1通则
GB/T 5211. 20--1999
试验样板的制备主要取决于施涂方法、底材和漆膜厚度,这些应根据特定颜料着色体系的特定用途来选定。
采用相同的方法,将试验颜料分散体和商定参照颜料分散体施涂成宽度至少为40mm的膜。施涂后要尽快测定湿样。
8.3.2白色颜料
用漆膜制备器(6.3)将色浆刮涂到底材(6.2)上,制备器刮槽间隙对二氧化钛和硫化锌(100%)为150μm至200μm(湿膜厚约为75μm至100μm)对立德粉和氧化锌(锌白)为500um(湿膜厚约为250μm)。
8.3.3着色颜料和黑色颜料
8.3.3.1对于评定本色色差的遮盖层将试验颜料分散体和商定参照颜料分散体刮涂成遮盖层。注;当漆膜在黑白对比底材上用目视法检测,其对比不再可见时则认为该涂层是遮层。8.3.3.2对于评定主色色差的非遮盖层将试验颜料分散体和商定参照颜料分散体在同一刮涂过程并排涂布(如可能),并刮涂相同膜厚。8.4测量
按GB/T11186.2规定,采用适宜的几何条件(见GB/T11186.1和GB/T11186.3),测定由试验额料分散体和商定参照颜料分散体制得样板的三刺激值。本标准的目的是测试各种颜料,因此,对于要进行比较的样板的表面反射率差必须是不允许影响结果。除了很深(暗)的样板外,都可以通过采用包括镜面反射的8/d或d/8几何条件来达到。对于高光泽样板,从测量值中减去表面反射值,使其能与目视评定有更好的对比关系。45/0或0/45几何条件只能用于高光泽或者完全无光的样板。对于很深(暗)的样板(例如由炭黑制备的样板或者在透明颜料主色情况下),应注意光泽差或表面纹理差异不会影响反射率值。在有些情况下,最好将分散体刮涂到玻璃板上,采用45/0或除去镜面反射的d/8几何条件,并透过玻璃板进行测定。9结果的表示
由测得的三刺激值,采用GB/T11186.3中所列公式分别得到9.1和9.2或9.3所示的额色特性。9.1白色颜料和黑色颜料
9.1.1相对色调
计算下列数值:
Aa\ - ai -- aR
b\ bi br
式中:R—指商定参照样板,
指试验样板。
由Aa和Ab\的正负号和I△b\/△αI值(两者比的绝对值)来确定相对色调。从表3中取得相应额色来表示相对色调。
表3相对色调的名称
的正负号
黄绿色(YG)
绿色(G)
Aa的正负号
黄色(Y)
黄红色(YR)
红色(R)
[Ab\/Aa\
Ah'的正负号
9.1.2色品差的量
GB/T 5211. 20—1999
表3(完)
Aa\的正负号
蓝绿色(BG)
蓝色(B)
用△s值表示色品差的量,该值按下式计算:蓝红色(BR)
As = ()2+ (b)2
As值也可由下式计算:
As = V(AES)2 - (AL*)2
9.2明度差
按下式计算明差:
AL* - Li LR
式中:R
指商定参照样板;
T-指试验样板。
9.3着色颜料
IA/Aa\
按CIE1976L\a\b色差AE%来表示色差,还应表明其明度差AL:、色调差AHi和彩度差AC%(见GB/T 11186.3)。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试验产品及商定参照颜料的类型及名称;b)注明参照本国家标准;
c)研磨料的组成(见8.1);
d)试验样板的制备方法;
e)如使用平磨仪,说明选定的研磨转数;f)如可能,要注明漆膜厚度、颜料浓度和底材;g)注明是本色还是主色;
h)测色仪类型(光谱光度计或三刺激色度计)和测量采用的几何条件;i)按第9章表示的试验结果;
j)与规定的试验方法任何不同之处,k)试验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