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516-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粮食粘度测定法
GB/T 5516-198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516-1985

中文名称:粮食、油料检验 粮食粘度测定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Grain and oil inspection - Determination of grain viscosit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5-01-01

实施日期:1986-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4697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040食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10食品加工与制品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3页

标准价格:8.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11-0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商业部粮食储运局

归口单位: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局

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粘度的测定。 GB/T 5516-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粮食粘度测定法 GB/T5516-198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5516—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粮食、油料检验
粮食粘度测定法
Inspection of grainandoilseedsMethodsfordeterminationofviscosityofgrainGB/T5516——1985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粘度的测定。1毛细管运动粘度测定法
1.1仪器和用具
1.1.1恒温水浴:由玻璃缸(直径约35cm,高约40cm)、25W电动搅拌器、控温用电子继电器(触点容量不低于5A),1kWU型电热管及管架板、电接点温度计(20~50℃或100℃)、精密温度计(刻度0.1℃)及铁架、架夹等组成,控温精度可达0.1℃;
1.1.2糊化装置:由电热套(2000W、体积为5000ml)、直管冷凝管、500ml锥形瓶及铁架、铁夹等组成;
1.1.3毛细管粘度计:常用孔径有0.8、1.0、1.2、1.5mm四种,出厂时附有粘度计常数检定证书。如购置的毛细管粘度计没有标定常数或需校正时,可按下法进行标定或校正(最好由厂方或有关科研、鉴定单位协作进行)。标定方法:取纯净的20号或30号机器润滑油,用已知常数的毛细管粘度计在50士0.1℃的水浴中测定其运动粘度(五次测定结果的偏差应少于0.05cSt),再用该批机油测定未标定毛细管粘度计的流速,测定五次,求平均值,计算毛细管粘度计的常数。毛细管粘度计常数按公式(1)计算:毛细管粘度计常数(C)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式中:v
t,——机油流出时间,s。
粘度计常数亦可直接用已知粘度的标准油进行标定。1.1.4粉碎机及研钵;
1.1.5标准铜丝筛:40目、60目、80目、100目及筛底;1.1.6定时钟及秒表;
天平:感量0.01g;
1.1.8电烘箱;
1.1.9电吹风机;
1.1.10吸耳球、乳胶管等。
1.2操作方法
1.2.1样品制备:分取粮食试样约100g,稻谷试样预告脱壳并碾成标二或标一白米。用粉碎机粉碎、过筛,筛上物再反复粉碎(或用研钵研磨)至90%以上国家标准局1985—11—02发布
1986—07—01实施
GB5516—1985
试样通过60目筛(玉米通过40目筛)。1.2.2糊化液的制取:试样先测定含水量,再用1%天平称取相当于7.00g干物质的大米粉、小麦粉或8.00g干物质的玉米粉。实称粉样重量为:7.00(或8.00)+(100-M)×100(M为100g试样中含水量的克数)。将样品放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预热至40~50℃的水200ml,装上冷凝管置于已预先开启的电热套中加热,使样品液在5min左右开始沸腾并立即计时,注意随时调节锥形瓶(连同冷凝管)距离电热套的高度,严格控制保持样品液均匀微沸,勿使样品液冲入冷凝管中,30min后,取下锥形瓶,迅速将全部样品液倒入100目铜丝筛中过滤,均匀转动筛子收集滤液100m1左右,即为糊化测定液。
1.2.3粘度测定:将糊化液迅速吸入或倒入干净的毛细管粘度计中(吸入方法:在粘度计C口接上乳胶管后,将粘度管A口插入糊化测定液中,均匀摇荡糊化液,然后用手指堵住B口并用吸耳球自C口的乳胶管吸气,使糊化液缓慢吸入毛细管粘度计中,至糊化液上升至蓄液球为止)。立即将粘度计垂直置于50土0.1℃恒温水浴中,并使粘度计上、下刻度的两球全部浸入水面下,把乳胶管自C口移接在A口上,恒温10~12min后用吸耳球自A口将糊化液吸起吹下搅匀,然后吸起糊化液使充满粘度计上球,再让糊化液自由落下,15min时开始测定,测定时将糊化液吸起充满上球(不能有气泡),停止吸气,待糊化液自由流下至两球间的上刻度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待糊化液继续流至下刻度时,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记录糊化液流经上下刻度的时间(秒)。然后同上操作连续测定2~3次,流速测定结果取其平均值。毛细管粘度计
毛细管粘度计孔径的选择,以测定糊化液流速在150~200g为宜,不要超过300s和低于60s。
1.2.4结果计算
运动粘度按公式(2)计算:
运动粘度(=
t,—试样流出时间,;
C粘度计常数,cSt/s。
国家标准局1985—11-02发布
1986—07—01实施
GB5516—1985
双试验结果(两次糊化测定结果)允许差:粘度平均值在3.0cSt以下,不超过0.2cSt;粘度平均值在3.1~6.0cSt以下,不超过0.5cSt;粘度平均值在6.1~10.0cSt以下,不超过0.8cSt;粘度平均值在10.1以下,不超过1.0cSt;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再测定两份糊化液,将符合上述要求的测定结果加以平均,平均值取小数点后第一位。2恩格拉粘度测定法
2.1恩格拉粘度计组成
2。1.1双层金属锅和加热装置:内层锅装测定液体用,内壁上有L形铜钉三个,作为液体定量和校正仪器水平用。锅底中心有液体流出孔一个。内层锅盖上有二孔,中间孔用长锥体木塞插至流出孔,另一孔为温度计插孔。外层锅是水浴锅,附有搅拌器和自动控制的温度计,底部装有电热器。2.1.2三足支架:安装双层金属锅用。2.1.3200m1专用量筒:汞接和定量流出液体用。2.2操作方法
2.2.1测定水的流出时间:用水或乙醇洗净内层锅和量筒,取20℃水注入内层锅中,使水面稍高出三个钉头。在外层锅内注入20℃的自来水,通过电热器加热,使内、外层锅中的水温稳定在20℃。经10min后,提动木塞将水面达到200ml的刻度时,立即停止秒表,记下流出时间(s)。再复测1次。以双试验差不超过0.5s,取其平均值作为水的流出时间(恩格拉粘度计水的流出时间应在51土1s的范围内,否则要进行修理)。2.2.2样品制备:(同1.2.1)。称取试样(能换算成无水试样10g)进行糊化。2.2.3糊化试样:将试样倒入500ml锥形瓶中,量取350ml水,先用少量水将试样调成稀糊状,再将剩余的水全部倒入锥形瓶中,混匀,记下液面高度,接上冷凝管,置于沸腾的饱和食盐水浴中(100ml水加食盐约36g)。从瓶中试样沸腾时开始计时,加热煮沸30min,在加热过程中,瓶中发生泡沫和“噗”时,可用吹风机向瓶颈处吹冷风或有冷水毛巾围绕瓶颈的办法加以抑制。加热后,取出烧瓶,瓶中的液面如果降低时则加沸水至原来的液面高度,混勺,然后趁热用40目筛层将稀糊过滤于烧杯中。2.2.4测定试样滤液流出时间:将外层锅中的水加热至50℃,然后把内层锅的水放净,倾入热至50℃的滤液,使液面与三个钉尖相平,加盖。置量筒于流出孔的正下方,待滤液温度到达50℃并稳定5min后,测定滤液流出时间(秒)。2.3结果计算
恩氏粘度按公式(3)计算:
恩氏粘度(E50)=
式中:t—滤液流出时间,S;
t2—水流出时间,s。
*··(3)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流出时间在250s以下不超过1s;251~500s不超过3s;501~1000s不超过5s,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国家标准局1985—11—02发布
1986—07—01实施
GB5516—1985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商业部粮食储运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修吾、杨浩然、吴艳霞、吕桂芬。国家标准局1985—11—02发布
1986—07—01实施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