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育 > 2023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部编版必修下册文言文《答司马谏议书》教师版

2023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部编版必修下册文言文《答司马谏议书》教师版

类别:教师 整理时间:2023-11-07 19:03:09


2023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答司马谏议书[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度”“故”“见”三字及次常用字“蒙”“难”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标解】司3谏议:指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i】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6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鄙人王安石陈述昨天承蒙(您)赐教,私下认为与您同游共处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议论政事常常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吵扰,最终必定不被(您)理解,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又考虑到承蒙您看重、优待,在书信往返上不应该轻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看后)或许能宽恕我啊某启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启,陈述昨日蒙教蒙,敬辞,承蒙蒙教,承蒙您赐教(指来信)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谦辞,私自、私下游处,同游共处、交往而议事每不合每,常常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操,持术,方法、主张虽欲强聒强,勉强聒,吵扰、烦扰终必不蒙见察见,表被动察,体察、理解不蒙见察,不被(您)理解重念蒙君实视遇厚重念,又考虑到视遇,看待、对待厚,看重、优待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指书信往返卤莽,粗疏、轻率故今具道所以具,详细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通假字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古今异义故今具道所以(……的原因)被动句终必不蒙见察(见被)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译】儒者争辩的,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已经清楚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就得到(即“清楚”)To现在您教导我的原因,是认为(我的变法)侵夺了原来官吏的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朝中的反对的)意见,以致天下人怨恨、指责盖儒者所争盖,句首语气词名实已明明,清楚今君实所以见教者者,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征,求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都是司马光信上指责的话,意思是,王安石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以致天下怨谤也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古今异义今君实所以见教者(表原因,……的原因)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nd n]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不是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用来兴办有利的事,革除弊端,不是生事扰民;为天下理财,不是与民争利;驳斥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不是拒不接受反对意见至于如此多的怨恨、诽谤,那么本来预先就知道它会这样的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以谓,以为、认为人主,君主以授之于有司有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不为侵官不为,不是、不算举先王之政举,施行为天下理财为,介词,给、替辟邪说,难壬人辟,批驳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固,本来前,预先状语后置句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从)/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在)定语后置句怨诽之多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译】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多把不顾念国家大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好事,(所以)皇上才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而我不估量敌人的多少,想要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他们,那么众人为什么不声势盛大(反对我)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苟且,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以……为,把……当作恤,顾念、忧虑上乃欲变此乃,才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然,……的样子汹汹然,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状语后置句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于向)宾语前置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为什么)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dCi】,度【du6】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译】盘庚迁都(的时候),怨恨的是老百姓啊,不仅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盘庚没有因为怨恨者的缘故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认为正确就看不见值得反悔的地方的缘故啊如果您责备我因为在位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大有作为,来施恩惠给这些人民,那么我知罪了;如果说现在应当一切都无所作为,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即“墨守成规”)而已,那么就不是我敢知道(即“领教”之意)的盘庚之迁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商王盘庚为了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胥怨者民也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不仅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为,因为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度,计划度义而后动度,衡量、考虑义,适宜而后,然后、就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认为正确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以膏泽斯民膏泽,恩泽,后面省略了介词“于”斯,此一切不事事前一个“事”是动词,办(事)不事事,不做事、无所作为词类活用以膏泽斯民(名词作动词,施恩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词作动词,办事)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译】没有缘由见面,我(内心)不胜仰慕至极!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不任,不胜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至,达到极点这句话意思是古代书信的套语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L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第1段))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擘(),故略上根(),不复一一自方()o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案

①谦辞,私下、私自

②同游共处,交往

③常常

④指所持的政治主张

⑤唠叨不休

⑥被理解

⑦写回信

⑧同“辩”,分辩(第2段)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案

①事物的名称、概念

②事实,名称、概念之实际所指

③用来

④因而招致

⑤本来

⑥预先(第3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案

①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

②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

③不仅

④计划

⑤适宜

⑥认为正确

⑦施恩惠

⑧做事前一个“事”是动词,办(事);后一个“事”是名词

⑨知道,这里是“领教”的意田(第4段)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案

①不胜

②仰慕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答案

①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得分点视遇、反覆、具、冀、见恕)

②我却以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不是侵犯其他官员的权力;施行前代圣王的政治,以求兴利除弊,不是滋生事端;为国家管理财政,不是搜刮钱财;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不是拒绝别人的批评(得分点修、举、辟、难、壬人)

③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把不顾念国家事务、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作为美德(得分点苟且、恤、同俗)

3.理解性默写

①王安石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因为政见和方法不同,因此王安石简略地写了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②王安石对司马光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③王安石对司马光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④王安石对司马光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⑤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答案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②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③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④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⑤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2021年新高考I卷江苏)《答司马谏议书》中表述不为生事的句子是,O答案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二、重点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⑴度例句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③度义而后动?

④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

⑤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黎大(《过秦论》)?

⑥皇览揆余初度兮(《离骚》)■

⑦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⑨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⑩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答案

①制度,法度

②计划

③考虑

④丈量

⑤衡量,比较

⑥情况

⑦渡过,越过

⑧次、回

⑨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⑩气度,常态⑩艮度,尺度⑵故义项例句释义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④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⑤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⑥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

⑦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

⑧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归去来兮辞》)?

⑨前以降及物故(《苏武传》)*⑩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答案

①原因

②所以

③交情

④特意

⑤仍旧

⑥旧有的,原来的

⑦过去,从前

⑧故交,老友

⑨死亡⑩衰老?故意⑶见义项例句释义

①终必不蒙见察?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

③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④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列传》)?

①表被动

②放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这里偏指“我”

③看见,看出

④同“现”,显现、显露

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①上报故略上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致以?致天下怨谤也?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答案

①写回信

②因而招致

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

①某启昨日蒙教

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黄生借书说》)*⑴蒙

③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①辟邪说,难壬人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2难

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答案

(1)

①承蒙

②遮蔽、覆盖

③蒙受

(2)

①排斥

②与“易”相对

③灾难

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②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施恩惠

②名词作动词,力、(事)

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终必不蒙见察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③至于怨诽之多答案

①被动句标志词见(表被动)

②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宾语)、为(介词)

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

6.文化常识

(1)有司向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有司”并非指某个部门,而是泛指O⑵盘庚之迁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今河南商丘),不适宜实行教化,决定迁都亳,改国号为O答案

(1)官吏

(2)殷

三、拓展训练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仁宗嘉v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吏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五独丕求试调知郢县起堤堰速陂塘为丞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日“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v,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邺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B.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郭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C.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邺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D.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邺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答案D解析“故事”作句首状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求试”与“馆职”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唐代后期到宋代,三司统管财政,由重臣任职B.禄养,“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古人认为官俸为养育百姓之资,“禄养”是指用官俸养民C.闾巷,“闾”,古时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巷”,里弄后来用“闾巷”泛指乡里民间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答案B解析“养育百姓之资”“用官俸养民”错古人认为官俸本为养亲之资,“禄养”即为以官俸养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才华横溢,喜好读书,擅长为文,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大臣欧阳修,欧阳修十分赏识王安石,四处为他扩大名声B.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都以祖母年老为由予以拒绝,因此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为世所用C.王安石性格果敢,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向宋仁宗呈言事书,要求对国家法度进行全面改革,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势D.王安石清楚地知道,他的改革主张在当时会遭到顽固派的非议,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也由此得到宋仁宗支持答案C解析A项“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大臣欧阳修”错原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说的是曾巩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B项“王安石都以祖母年老为由予以拒绝”错原文“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说的是文彦博推荐时,王安石没有以祖母年老为由拒绝D项“得到宋仁宗支持”错原文“特其学不用于嘉v,而尽用于熙宁”说的是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时候才被完全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邺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⑵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世俗之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不切合实际的老生常谈解析⑴“贷”,借;“息”,利息;“俾使;易交换;“便”,意动用法,认为……方便

(2)“流俗”,世俗之人;“迂阔”,不切合实际

5.请简要概括王安石“万言书”向皇帝言事的要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革法度(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重视理财、重用人才、表明心迹解析结合“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概括出“改革法度(效法先王政令精神)”;结合“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概括出“重视理财”;结合“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概括出“重用人才”;结合“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概括出“表明心迹”【参考译文*仁宗嘉v五年五月,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之职王安石,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按照宋初旧制,地方官员任期满后,允许向朝廷呈现文章申请考取阁职,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被调任邺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郭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不久,他调任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王安石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他没有去上任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连交谈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以至于废寝忘食先前,馆阁的命令多次下发,王安石总是推辞不接受,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遗憾无缘结识王安石;朝廷每次想要任命他一个官职,总是担心他不愿接受等到他就任度支判官,听闻的人没有不高兴的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世俗之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不切合实际的老生常谈”宋仁宗读过之后放置在一旁吕祖谦评价说“王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

关键词: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必修 文言文
* 提醒:移动端部分功能限制,建议您到电脑端下载资源。
* 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