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074.4-1999 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4部分:化学性能
GB/T 4074.4-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074.4-1999

中文名称: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4部分:化学性能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st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s Part 4: Chemical propertie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9-11-11

实施日期:2000-05-01

作废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01电线和电缆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2带绝缘层电线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4074.16-1983;GB/T 4074.23-1983;GB/T 4074.26-1983;GB/T 4074.28-4074.31-1983;被GB/T 4074.4-2008代替

采标情况:≡IEC 60581.4-1997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页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0-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3-12-17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陈惠民、舒迎春、郑启荣、王强、胡捷尹、越鲁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福州大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电磁线厂、衡阳市仪器机械厂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机械工业局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下列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12:耐溶剂——试验方法 16:耐冷冻剂——试验方法 17:直焊性——试验方法 20:耐水解和耐变压器油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览表参见GB/T 4074.1。 GB/T 4074.4-1999 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4部分:化学性能 GB/T4074.4-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4074.1~4074.6—1999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IEC60851《绕组线试验方法》系列标准。这一系列标准分别为:
IEC60851-1:1996
IEC60851-2:1996
IEC60851-3.1996
IEC60851-4:1997
IEC60851-5.1996
IEC60851-6:1996
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测量
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3部分:机械性能
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4部分:化学性能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性能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6部分:热性能
与IEC60851系列标准相对应,本标准在《绕组线试验方法》的总标题下分为以下部分:绕组线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4074.1—1999
GB/T4074.2—1999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GB/T4074.3—1999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性能绕组线试验方法第4部分:化学性能GB/T4074.4—1999
GB/T4074.5—1999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性能GB/T4074.6—1999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6部分:热性能其中第2,第3,第4,第5和第6部分应与第1部分一起使用。根据GB/T1.1一1993和第1号修改单(1995)的规定,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时应保留采用对象的前言。由于IEC60851标准由6个部分组成,6个部分均有前言。因此合并为本标准的“IEC前言”。各部分的“引言”也合并为本标准的IEC引言。此外IEC60851中的一些编辑性错误,在制定本标准时都予以更正。
本标准取消了GB/T4074.15-1983\往复刮漆试验方法”,GB/T4074.18-—1983\击穿电压铝箔法”,GB/T4074.28—1983三氯乙烯和甲醇萃取法”,GB/T4074.30—1983—氯二氟甲烷溶剂法”和GB/T4074.31—1983\—氯二氟甲烷发泡法”。本标准增加了漆包圆线自粘层厚度、扭绞线圈粘结强度和摩擦试验方法。本标准修订了GB/T4074.23—1983”耐含水变压器油试验方法”。本标准保留了GB/T4074.1一1983中的关于型式试验(T)、抽样试验(S)和例行试验(R)的定义以方便漆包线产品标准实施采用。由于IEC60172的第1号修改单(1998)已规定了漆包扁线和薄膜绕包线的温度指数测定方法,因此对本标准第6部分“热性能”中的试验方法15“温度指数”作了相应修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4074—1983和GB/T1343—1984标准。本标准的附录均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福州大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电磁线厂、衡阳市仪器机械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惠民、舒迎春、郑启荣、主强、胡捷、尹越鲁。1
GB/T4074.14074.6—1999
IEC前言
1.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是一个由各国家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标准化组织。EC的宗旨是针对电气和电子领域内标准化的所有问题促进国际间合作。为实现这一宗旨,正EC除组织各种活动以外还出版国际标准,并委托各技术委员会制定这些标准。对某项标准感兴趣的任何国家委员会均可参与该标准的制定。2.技术委员会代表各国家委员会对他们特别关切的技术问题制定出的IEC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表达出国际上对这些问题的一致意见。3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发行,以推荐文件的形式在国际间使用,并且这些文件在此意义上取得各国家委员会的认可。4为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各IEC国家委员会坦诚地以最大可能程度在各国家和地区中采用IEC国际标准。EC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的任何差异应在国家或地区标准中清楚地指出。5.IEC不提供标志方法以表示IEC的认可,IEC也不对宣称符合某项标准要求的任何设备承担责任。
6。必须注意,本国际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有专利权。IEC也不应负责对任一个或所有这样的专利权进行鉴别。
国际标准IEC60851-160851-6由IEC第55技术委员会“绕组线”制定。IEC60851-1标准第二版撤消并取代了1985年的第一版,并作技术修订。该标准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470A/FDISwwW.bzxz.Net
投票表决报告
55/511/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附录A仅是提示的附录。
IEC60851-2标准第二版撤消并取代了1985年出版的第一版及第1号修改单(1992),并作技术修订。
该标准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471A/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512/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IEC60851-2的第1号修改单是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587/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605/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1
GB/T4074.1~4074.6—1999
IEC60851-3标准第二版撤消并取代了1985年出版的第一版及其第1、第2号修改单(1992),并作技术修订。
该标准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472A/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513/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附录A和附录B仅是提示的附录。IEC60851-3的第1号修改单是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592/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612/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IEC60851-4标准第二版撤消并取代了1985年出版的第一版及其第1号修改单(1992),并作出技术修订。
本标准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473A/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514/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IEC60851-4的第1号修改单是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597/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614/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IEC60851-4第2.1版是由EC60851-4第二版(1996)及其第1号修改单(1997)合并而成。IEC60851-5标准第三版撤消并取代了1988年出版的第二版及其第1号修改单(1990),并作出技术修订。
本标准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474A/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515/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IEC60851-5的第1号修改单是以下述文件为基础:1
GB/T4074.1~4074.6—1999
FDIS文件
55/542/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572/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IEC60851-6标准第二版撤消并取代了1985年出版的第一版,并作出技术修订。本标准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475A/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516/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附录A仅是提示的附录。
IEC60851-6的第1号修改单是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文件
55/561/FDIS
投票表决报告
55/593/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到。N
GB/T4074.14074.6—1999
GB/T4074.1~4074.6是关于电气设备绕组用绝缘线系列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系列标准由3部分组成:
a)试验方法(GB/T4074);
b)产品标准(IEc60317);
c)包装(JB/T8135)。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绕组线试验方法
第4部分:化学性能
Test methods for winding wiresPart4:Chemical properties
本标准规定了下列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12:耐溶剂
一试验方法16:耐冷冻剂
一试验方法17:直焊性
一试验方法20:耐水解和耐变压器油GB/T4074.4—1999
idtIEC60851-4:1997
代替GB/T4074.16—1983
GB/T4074.23—1983
GB/T4074.26—1983
GB/4074.28~4074.31—1983
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绕组线试验方法一览表参见GB/T4074.1。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4074.1—199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idtIEC60851-1:1996)GB/T4074.3—199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性能(idtIEC60851-3:1996)GB/T4074.5199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性能(idtIEC60851-5:1996)IEC60296:1982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用过的矿物绝缘油规范IEC60554-1:1977电工用纤维纸规范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性能要求3试验方法12:耐溶剂(适用于导体标称直径0.250mm以上的漆包圆线和漆包扁线)溶剂对0.250mm及以下的漆包线的漆的作用不明显。本试验仅适用于0.250mm以上的漆包线。耐溶剂是用经溶剂处理后的漆包线的铅笔硬度表示。3.1试验设备
应使用下列溶剂:
一如下规定的标准溶剂,或
一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的溶剂。
标准溶剂是如下配比(体积比)的混合物:一60%石油溶剂,其芳香组份最大含量为18%—30%二甲苯;
—10%丁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1批准2000-05-01实施
GB/T4074.4—1999
所使用的铅笔硬度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每次试验前,铅笔尖应用细锉磨尖,并按图1所示磨成对称于其轴心的60°角。
3.2试验程序
一根约150mm长的漆包线校直试样应在强迫通风的(130士3)℃烘箱中预处理10min。然后将有效长度试样浸入盛有标准溶剂的玻璃容器中30min,溶剂温度为(60士3)℃。然后从溶剂中取出试样。应在取出试样后30s内测量其表面的硬度。试样应按图1所示放在光滑硬表面上。如果是扁线,试验应在其宽边上进行。铅笔应以约60°的角度斜置于漆包线表面,并且铅笔尖应以约5N的压力沿漆包线表面缓慢推移。测量3次。如果漆膜被刮掉露出导体,则应记录在报告中。注
1本试验方法也适用于耐其他溶剂,比如油。2如果要测漆膜硬度,以刚好不能将导体表面的绝缘除去的铅笔硬度作为漆包线表面的硬度,用铅笔硬度表示。铅笔硬度系列如下:
6B5B4B8B2BBHB
4试验方法16:耐冷冻剂(适用于漆包圆线)11
耐冷冻剂R22是用置于冷冻剂中的漆包线漆膜的萃取物数量和击穿电压表示。注
1可以使用一氯二氟甲烷(冷冻剂R22)以外的其他冷冻剂。在这种情况下,应获得这种溶剂的临界数据,并且按改变的试验条件设计压力釜。
2类似一氯二氟甲烷的冷冻剂和类似三氯三氟乙烷(R113)的清洗剂是消耗臭氧的化学试剂(ODC)。因此一旦找到这样的代用品,有必要立刻修订本试验方法。4.1萃取
4.1.1试验原理
将盛有漆包线试样的虹吸杯置于压力釜中。测量置于高温和压力作用下的冷冻剂中的漆包线试样的萃取物。
4.1.2试验设备
应使用下列试验设备:
一如图2所示的虹吸杯,至虹吸水平的容积为450mL;一2000mL压力釜,内径约为100mm,耐压20MPa。最好是无焊缝结构,并带有加热控制系统;一带冷凝器的压力釜顶盖,如图3所示;一强迫通风烘箱。
4.1.3试样
每个含有(0.6土0.1)g漆膜的8个漆包线试样分别卷绕成70圈的线圈。试样应脱脂并在(150土3)℃的强迫通风烘箱中处理15min。冷却30min后,称重8个试样,精确至0.0001g,记录初始总重量M1。
4.1.4试验程序
将8个试样置于虹吸杯中,虹吸杯悬挂在压力釜顶盖的冷凝器下面(25士5)mm处。然后装好压力金,压力釜应注入(70025)名的R22冷冻剂。连接冷凝器进出水管,用加热控制系统加热压力釜至70℃~80℃。调节冷凝器的水流量使虹吸杯的回流次数保持在每小时20次到25次。萃取时间为6h。2
GB/T4074.4—1999
在上述规定的温度范围内,R22冷冻剂的蒸气压力为3MPa~3.7MPa。R22冷冻剂的临界压力为5MPa。压力釜内的压力应不超过4MPa。因此在使用前,应检查过压控制阀(安全阀)以确保其正常功能。
注:如果压力超过4MPa或如果通过冷凝器的水流量中止,推荐使用能自动切断的加热系统。萃取结束后,用干冰液化冷冻剂来冷却压力釜。然后排气并打开压力釜。用蒸馏三氯三氟乙烷(无油R113)(见本章注2)淋洗试样和虹吸杯。淋洗液应倒入压力釜中。然后蒸发冷冻剂直至压力釜底部还剩约5mm的冷冻剂。用二氯甲烷连续二次冲洗压力釜壁,每次100mL。然后在通风柜中或通风良好的场所中蒸发溶剂直至压力釜底部还剩约5mm的溶剂。把上述萃取液倒入预先干燥并称重的铝质称量Ⅲ中,并用15mL二氯甲烷冲洗,然后在(150士3℃温度下干燥蒸发1h。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皿至室温。称重盛有残留萃取物的称量Ⅲ,精确至0.0001g。减去同一只称量Ⅲ的原先重量,其差值即为8个试样的萃取物总重量M2。用适当的化学方法除去线圈试样上的绝缘但不能损伤导体。裸导体应在(150土3)℃温度下干燥(15士1)min,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并精确至0.0001g,8个导体总重量为Ms。4.1.5试验结果
萃取物按下式计算:
萃取物=M,=m×100%
做一次试验。记录重量M1、M,和Ms,温度,压力釜的压力和萃取物百分比。4.2击穿电压
4.2.1试验原理
按GB/T4074.51999第4.4.1条制备的试样放在第4.2.2条规定的压力釜中。测量置于高温和压力作用下的冷冻剂中的试样的击穿电压。4.2.2试验程序
试样应在(150土3)℃烘箱中处理4h,然后置于注入(1400土50g冷冻剂的压力金中。压力釜应按本标准第4.1.4条加热(72土1)h。试验结束后,按第4.1.4条冷却压力釜并排气。当压力釜内的压力小于0.2MPa绝对值时,打开压力釜并在25s~30s内将试样转移至(150士3)℃的烘箱内,应加热(10士1)min。从烘箱中取出试样并冷却至室温后,按GB/T4074.5—1999第4.4.1条测量击穿电压。4.2.3试验结果
测量5个试样。记录5个试验值。5试验方法17:直焊性(适用于漆包圆线和束线)直焊性是用试样浸入焊锡缸中除去漆膜并镀上锡层所需的时间表示。5.1试验设备
应使用下列试验设备:
一一可控温焊锡缸。当试样在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下浸入时,其容积应足够大以保持恒定的焊锡温度。焊锡组份应是重量比为60/40的锡和铅;一一浸入焊锡缸时夹持试样并在夹持点之间至少有20mm自由长度的夹持装置。试样夹持装置的材料应不污染焊锡,且其尺寸应使得在浸入期间不会明显影响焊锡缸的温度。注,因氧化或铜引起的焊锡污染可能影响试验结果。5.2试样制备
GB/T4074.4—1999
5.2.1导体标称直径0.050mm及以下8根校直漆包线试样应无不正常张力地绞合在一起,然后绕在试样夹持装置上。5.2.2导体标称直径0.050mm以上0.100mm及以下1根校直漆包线试样绕在试样夹持装置上。5.2.3导体标称直径0.100mm以上1根200mm校直漆包线试样。
5.2.4外径0.250mm及以下的束线1根束线在1根导体标称直径为0.800mm长为200mm的干净校直镀锡铜线的一端卷绕15mm~20mm的长度。圈数为5圈~10圈,每圈之间稍有间隙。5.2.5外径0.250mm以上的束线
需要1根约200mm长的校直束线。5.3试验程序
试样应垂直放在焊锡缸中间,焊锡缸温度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试样下端头应置于焊锡缸液面下20mm处。试样浸入的位置应距离温度测量点10mm以内。在有关产品标准规定的浸入时间结束后,试样应侧移然后取出。
用6倍~10倍的放大镜检查镀锡线表面。如果是导体标称直径0.100mm以下的漆包线,检查应限定在试样的自由长度范围。
测量3个试样。记录漆包线表面状况。6试验方法20:耐水解和耐变压器油(适用于漆包线)耐水解是用置于高温和压力下的含水变压器油中的试样的外观和附着性来表示。耐变压器油是用置于高温和压力下的变压器油中的试样的击穿电压和柔韧性来表示。注:漆膜可能受到水解和(或)吸收的影响。如果只发生吸收,在击穿电压试验前试样应在(125士3)℃温度下干燥30min就可恢复。为便于处理试样和做试验,通常使用导体标称直径为0.800mm和1.500mm之间的漆包线。6.1圆线
6.1.1试验设备
应使用下列试验设备:
——两根可密封的玻璃管,直径25mm长300mm;一400mL500mL不锈钢压力釜,耐压6×10°Pa。最好是无焊缝结构,并带有加热控制系统;一符合IEC60296的变压器油;
一符合IEC60554-1中I型的纸。
6.1.2试样制备
应制备下列试样:
-12根约200mm长的校直漆包线试样:—10根按GB/T4074.5—1999第4.4.1条制备的扭绞线对试样;—3根按GB/T4074.3—1999第5.1.1条制备的圆棒卷绕试样。6.1.3试验程序
6.1.3.1耐水解
在每根玻璃管中放置符合第6.1.2条的6个校直试样和80mL脱气干燥变压器油。在其中的一根加入0.24mL土0.01mL蒸馏水。密封两根试管并放入(150土3)℃的烘箱中加热24h。然后从烘箱中取出试管,冷却至室温并打开。用正常视力检查试样。4
GB/T4074.4—1999
做一次试验。应记录试样外观和附着性的任何变化。6.1.3.2耐变压器油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协议,压力釜中应充以表1规定的混合物。表1混合物组份
变压器油
*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容积,%
0.26±0.002
在压力釜中放置10个扭绞线对试样,3个圆棒卷绕试样和外加的漆包线以达到表1规定的漆膜量1)。纸应在20Pa的最大压力和(90士3)℃的温度下干燥16h,或在20Pa的最大压力和(105士3)℃温度下干燥4h。预处理后,压力釜中应注入符合表1规定的脱气干燥变压器油。密封的压力釜应在(105士3)℃温度下加热(1000士10)h。然后冷却至室温,排气并打开压力釜。5个扭绞线对试样应按GB/T4074.5—1999第4.4.2条在(105士3)℃温度下在变压器油中测量击穿电压。剩下的5个扭绞线对试样应在(125土3)℃温度下干燥约30min,冷却至室温,然后按GB/T4074.5—1999第4.4.2条在(105士3)℃C温度下在变压器油中测量击穿电压。按GB/T4074.3—1999第5.1.1.1条检查圆棒卷绕试样是否开裂。做一次试验。应记录击穿电压值和任何开裂。6.2扁线
6.2.1试验设备
应使用符合第6.1.1条的试验设备。6.2.2试样制备
应制备下列试样:
一10根约200mm长的校直漆包线试样;-4根按GB/T4074.5—1999第4.6.1条制备的U形试样;-2根按GB/T4074.3—1999第5.1.2条制备的圆棒弯曲试样。6.2.3试验程序
6.2.3.1耐水解
在每根玻璃管中放置符合第6.2.2条的5个校直试样和80mL脱气干燥变压器油。在其中的一根加入0.24mL士0.01mL蒸馏水。密封两根试管并放入(150士3)℃的烘箱中加热24h。然后从烘箱中取出试管,冷却至室温并打开。用正常视力检查试样。做一次试验。应记录试样外观和附着性的任何变化。1)达到规定的漆膜量所需的漆包线总重量可以按下式计算:YXV
M=600××D
式中,V—压力容器的容积,mL;
Y——1m漆包线重量,g
s—漆膜厚度,mm;
D——漆包线外径,mm。
6.2.3.2耐变压器油
GB/T4074.4—1999
在压力釜中放置4个U形试样,2个圆棒弯曲试样和外加的漆包线以达到表1规定的漆膜量1。纸应在20Pa的最大压力和(90士3)℃的温度下干燥16h,或在20Pa的最大压力和(105土3)℃温度下干燥4h。预处理后,压力釜中应注入符合表1规定的除气干燥变压器油。密封的压力釜应在(105士3)℃温度下加热(1000士10)h。然后冷却至室温,排气并打开压力釜。2个U形试样应按GB/T4074.5—1999第4.6.2条在(105士3)℃温度下在变压器油中测量击穿电压。剩下的2个U形试样应在(125士3)C温度下干燥约30min,冷却至室温,然后按GB/T4074.5—1999第4.6.2条在(105土3)℃温度下在变压器油中测量击穿电压。按GB/T4074.3—1999第5.1.2条检查圆棒弯曲试样是否开裂。做一次试验。应记录击穿电压值和任何开裂。图1耐溶剂试验的铅笔和试样
1)达到规定的漆膜量所需的漆包线总重量可以按下式计算:YXV
385X8X(B+A)
式中:V-
压力容器的容积,mL,
-1m漆包线重量,g;
8—漆膜厚度,mm;
一漆包扁线宽边外形尺寸,mm,An——漆包扁线窄边外形尺寸,mm。采用说明:
1使用代号B和A而非EC60851-4:1997规定的W和T来表示漆包扁线的宽边和窄边外形尺寸是为了与现行国家标准GB/T6108—1985的规定保持一致。6
GB/T4074.4—1999
杯高:82mm;杯的直径:84mm,管径:5mm图2冷冻剂萃取试验虹吸杯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