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6439—2010 崚
GB/T 26439—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439—2010

中文名称: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26439—2010.
1范围
GB/T 26439确立了皱[Cirrhinus molitorella (Cuvier et Valenciennes)]的学名与分类、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GB/T 26439适用于崚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⒉部分:抽样方法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 18654.15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5部分:RAPD分析
SC1037纺
3学名与分类
3.1学名
绫[Cirrhiraus molitorella (Cuvier et Valenciennes)].
3.2分类位置
鲤形目(Cyprinifornes),鲤科(Cyprinidae) ,野崚亚科(Labeoninae),绫属(Cirrhina)。
4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特征
4.1.1 形态性状
体形延长,侧扁,稍高,腹部圆。头短小,稍尖。吻圆钝,吻皮边缘光滑,向下垂盖着上唇大部,上唇两侧外露,其外缘具肉质细乳突。口下位,横裂,略呈弧形。上下颌前缘扁薄锐利,上颌较下颌长,上下颌前方具角质边缘。鳃孔大。鳃盖膜在前鳃盖骨后缘下方和峡部相连。背鳍无硬刺,尾鳍叉形。体背青灰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体侧上部每一鳞片后方具有一黑色斑点。自胸鳍上方侧线上下共有8~15个鳞片的基部有宝蓝色半月形的斑,聚集成--堆似菱形的斑块。背鳍和尾鳍灰色,背鳍后缘灰黑色,其余各鳍淡灰色。幼鱼尾鳍基部具黑斑。
崚的外部形态见图1。
4.1.2可数性状

标准图片预览

GB/T 26439—2010 崚
GB/T 26439—2010 崚
GB/T 26439—2010 崚
GB/T 26439—2010 崚
GB/T 26439—2010 崚

标准内容

ICS65.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439—2010
Mudcarp
2011-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1-07-01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新平、郑光明、罗建仁、陆小苕、陈永乐、刘毅辉。GB/T26439--2010
1范围
GB/T26439—2010
本标准确立了鲮[Cirrhinusmolitorella(Cuvieret Valenciennes)]的学名与分类、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本标准适用于鲮的种质检测与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GB/T18654.15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5部分:RAPD分析SC1037鲂
3学名与分类
3.1学名
鲮[Cirrhinus molitorella (Cuvier et Valenciennes)]3.2分类位置
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鲮属(Cirrhina)。4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特征
4.1.1形态性状
体形延长,侧扁,稍高,腹部圆。头短小,稍尖。吻圆钝,吻皮边缘光滑,向下垂盖着上唇大部,上唇两侧外露,其外缘具肉质细乳突。口下位,横裂,略呈弧形。上下颌前缘扁薄锐利,上颌较下颌长,上下颌前方具角质边缘。鳃孔大。鳃盖膜在前鳃盖骨后缘下方和峡部相连。背鳍无硬刺,尾鳍叉形。体背青灰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体侧上部每一鳞片后方具有一黑色斑点。自胸鳍上方侧线上下共有815个鳞片的基部有宝蓝色半月形的斑,聚集成一堆似菱形的斑块。背鳍和尾鳍灰色,背鳍后缘灰黑色,其余各鳍淡灰色。幼鱼尾鳍基部具黑斑。鲮的外部形态见图1。
4.1.2可数性状
4.1.2.1须
须2对,细小,吻须稍大,颌须微小或退化,仅留痕迹。GB/T26439—2010
4.1.2.2鳍式
背鳍鳍式:D.前
4.1.2.3侧线鳞
鳞式:37
4.1.2.4第一鳃
62~74。
4.1.3可量性状
样本范围:全
为尾柄长的7.28
L13;臀
弟外侧鳃粑数
mm~212
12倍,为尾
0倍为眼间距的
径的3.00倍~4.
4.2内部构造特
分2室。前室皇
4.2.2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36~
4.2.3下咽齿
下咽齿3行,齿式:2
4.2.4腹膜
腹膜为白色。wwW.bzxz.Net
5生长与繁殖
5.1生长
后室长
图1鲮的外形图
体长为体高的3.28倍~
不同年龄组实测平均体长与体重见表1。倍,为头长的4.3倍5.18倍,
为吻长的2.55借~3.75倍,为眼表1不同年龄组实测体长和实测体重年龄/龄
体长/mm
体重/g
85~232
13.8~325.3
135~270
59.3~524.1
177~285
138.9~621.3
鲮的生长方程和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见附录A。2
242~320
371.5894.3
280370
587.61411.9
320400
894.3-1804.2
5.2繁殖
5.2.1性成熟年龄
雌、雄鱼均为3+龄。
5.2.2产卵类型
产浮性卵,一年多次产卵。
5.2.3怀卵量
各体长组亲鱼的个体怀卵量见表2。体长/mm
绝对怀卵量/粒
相对怀卵量/(粒/g)
表2各体长组亲鱼的个体怀卵量
注:表中所列参数单偏产10%。
遗传学特性
细胞遗传学特性
体细胞染色体数
见图2。
6.2生化遗传学特性
图2鲮染色体组型图
181X10
GB/T26439—2010
31.49X104
色体臂数(NF90。鲮染色体组型xn万#
脑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电泳图谱和酶带扫描图见图3同工酶酶带相对迁移率见表3。O
图3脑组织LDH同工酶电泳图谱和酶带扫描图3
GB/T26439—2010
相对迁移率
6.3分子遗传学特性
表3脑组织LDH同工酶酶带相对迁移率LDH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引物OPN-06(5'GAGACGCACA3')对鲮基因组DNA的扩增图谱和DNA谱带扫描图见图4,DNA谱带相对迁移率见表4。21226
图4OPN-06对鲮基因组DNA扩增图谱和DNA谱带扫描图表4DNA谱带相对迁移率
相对迁移率
7检测方法
7.1抽样
按GB/T18654.2的规定执行。
7.2性状测定
按GB/T18654.3的规定执行。
7.3年龄的鉴定
按SC1037的规定执行。
7.4染色体的检测
按GB/T18654.12的规定执行。
7.5脑组织乳酸脱氢酶酶谱
样品为脑组织,电泳图谱按SC1037的规定执行。酶带扫描图利用生物电泳图像分析系统获得。7.6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图谱样品为血液,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从尾动脉处采血。每6mL新鲜血液中加人1mLACD抗凝剂(配制:柠檬酸0.48g加柠檬酸钠1.32g和葡萄糖1.47g.再加蒸馅水至100mL),保存在一20℃或再加2倍体积无水乙醇保存在一20℃C。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图谱的检测方法按GB/T18654.15的规定执行。
8检验规则与结果判定
按GB/T18654.1的规定执行。
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长方程和体长与体重关系式
GB/T26439--2010
西江鲮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见式(A.1)和式(A2);珠江三角洲鲮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见式(A.3)和式(A.4)。
L1=72. 09[1— e-0.11 6(+0 362 4)]Wu-12449.4[1-e-0.115 6a0.362 4>73L288.14[1e-0.079 5(+0.684 3)]Wz:13916.8[1-e-0.079 8(o.684 8)3式中:
L—-t龄时西江鲮鱼体长,单位为毫米(mm);L2-—t龄时珠江三角洲鲮鱼体长,单位为毫米(mm);W1—t龄时西江鲮鱼体重,单位为克(g);Wz——t龄时珠江三角洲鲮鱼体重,单位为克(g):e—自然对数的底
一鱼的年龄,单位为龄。
A.2体长与体重关系式
西江鲮体长与体重关系见式(A.5);珠江三角洲鲮体长与体重关系见式(A.6):W=0.0126L,3.226 5
式中:
Wz-0.2788L,2.9596
Wi—西江鲮鱼体重,单位为克(g):W珠江三角洲鲮鱼体重,单位为克(g);L,——西江鲮鱼体长,单位为毫米(mm);La—珠江三角洲鲮鱼体长,单位为毫米(mm)。(A.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