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145-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145-2007
中文名称:运输用制冷机组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11-05
实施日期:2008-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526679
相关标签:
运输
制冷机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200制冷技术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3制冷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18.0 元
计划单号:20051643-T-604
出版日期:2008-0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11-05
起草人:钟国辉、史敏、文琛、逄云茂
起草单位:深圳大冷王运输制冷有限公司、深圳大冷王运输制冷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开利运输冷冻空调设备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8)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运输用制冷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运输用制冷机组,列车和相应的集装箱制冷机组可参考本标准。 GB/T 21145-2007 运输用制冷机组 GB/T21145-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7.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145—2007
运输用制冷机组
Mechanical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s2007-11-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教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2-01实施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前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GB/T21145—2007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大冷王运输制冷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开利运输冷冻空调设备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国辉、史敏、文琛、逢云茂。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1范围
运输用制冷机组
GB/T 21145—2007
本标准规定了运输用制冷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运输用制冷机组,列车和相应的集装箱制冷机组可参考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谁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谁。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9VISO780:1997)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1771-1991,eqVISO7253.198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4760.1—2005,IEC60335GB 4706.1
1.2001,IDT)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5226.1一2002,GB 5226, 1
IEC 60204-1:2001,IDT)
GB5296.1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9237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9237-2001,IS05149:1993,EQV)GB/T13306标牌
JB/T43301999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JB/T7249制冷设备术语
JB8890往复式内燃机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JB/T7249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运输用制冷机组mechanical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s一种机械式制冷系统,用以运输途中货物的温度控制。主要包括:压缩机,动力装置、风冷冷凝器组件,风冷兼发器组件,制冷管路及电气,控制系统等。3. 2
量热计calorimeter
由绝热性能较好的墙壁围成的试验装置,内部有加热、通风和温度测量等设备,通过测量平衡内部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所需的热量,来测定制冷设备的制冷量。3.3
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制冷量与机组能耗之比,其值用W/W表示。4型式
4.1按冷凝器安装位置分为:
GB/T21145—2007
一机组的冷凝器组件等安装在冷冻厢体的前面;a)
前置式
b)底置式
c)顶置式
机组的冷凝器组件等安装在冷冻厢体的底部;机组的冷凝器组件等安装在冷冻厢体的顶部。4.2按结构形式分为:
a)整体式
b)分体式
机组的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机组的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为分体式结构。4.3按驱动方式分为:
a)发动机驱动一一机组以发动机作为驱动动力工作b)电力(电机)驱动
一机组以电力作为驱动动力工作,4.4、按是否使用车辆发动机的动力驱动可分为a)独立式
b)非独立式
机组使用独立的动力作驱动,不使用车辆发动机动力机维使用病发动机的动力驱动。HIN
4.5按温度控制分为:
a)单温机组
b)多温机组
5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机组应符合本
5.2零、部件及布
5.2.1机组所有
5.2.2机组的电
护功能或器件。
机,对厢体内的单个空间进行温度控制这时用体内多个相互隔商的空间选行不同班度的我。Q
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及技术文件制造。分别符合各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并保证安全。件和材料应
般应具有电机短路、过裁、缺相等保护以及高压、低压、逆相保护等必要的保租
5.2.3机组的电器
选择及安装应符合
8B/T5226.1的要求
5.2.4机组用电线
的外敷绝缘层应采用阻燃、低烟电
要求。
无卤型材料
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清涂、底续外器、5.2.5机组涂装件表市
GB/T1771中规定的耐+性盒
雾性能的试验。
5.3结构要求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应满足使用
皱纹利损伤!所用油漆需通过
机组的排水结构应可靠在运行中凝结水和雨水不应渗漏到厢内,机组出风口不应喷雾带水。5.3.2机组蒸发器出风口如装荐门装置,其调节阀动作应灵做、可靠。5.4装配要求
机组的制冷系统各部件在装配前应保持清洁、干燥5.4.1
5.4.2机组内各管路、部件应定位牢固,确保在运行中不发生摩擦、撞击。各部件的电气线路、电器设备以及自控器件的安装布置应安全、牢固,整齐。电气线路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摩擦和鼠咬。5.5性能要求
5.5.1密封性能
按6.3.1方法试验时,机组制冷系统和部件制冷剂泄漏量应不大于14g/a。5.5.2运转
按6.3.2方法试验,机组应能正常运转、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温度、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应正常,所有测检项目应符合设计要求。5.5.3制冷量
按6.3.3方法试验时,机组实测制冷量应不小于名义制冷量的95%。2
GB/T21145—2007
5.5.4低温工况运行
按6.3.4方法试验时,机组在低温工况下应能正常运行,机组出风口不应有冰屑或水滴吹出。5.5.5除霜
装有自动除霜装置的机组,按6.3.5方法试验时,除霜过程所需时间不应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5.5.6噪声
按6.3.6方法测量机组的噪卢(声压级),卡车机组测量值应不超过72dB(A),拖车机组应不超过80 dB(A)。
5.5.7耐振性能
按6.3.7方法试验后,机组不应有破损、裂缝、渗漏。零部件应不受损坏,紧固件无松动,性能符合要求。
5.5.8性能系数(COP)
按6.3.3方法实测制冷量与测试所用总功率(所耗燃油总低热值)之比不应小于表1规定值的95%。
机组型式
独立式Www.bzxZ.net
非独立式
表1名义工况下的能效比
名义制冷工况/℃
冷凝器进口温度
注1:不包含备电系统能效比。
蒸发器回风温度
名义制冷量/
30004500
4500~B500
8500~20000
>20000
3000~4 500
45008500
8500~20000
1500~2500
2500~4500
>4 500
15002500
2500~4500
注2:压缩机转速1400土50/min。注3:对于使用柴油机驱动的机组,柴油标号为一10#,燃油能耗按照低热值42.7MJ/kg计算。注4:油耗通过测量制冷量试验过程中单位时间所耗柴油重量确定,测量精度为士1%。COP/
GB/T21145—2007
5.6安全要求
5.6.1制冷系统安全性能
机组的机械制冷系统安全性能应符合GB9237的有关规定。5.6.2发动机安全性能
发动机安全性能应符合JB8890的规定。5.6.3控制器件安全性能
机组应有防止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超过规定范围的安全保护措施或器件,保护器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灵敏可靠。
5.6.4机械安全性能
机组的设计应保证在安装和使用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机组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结构应确保应损坏,紧固件无松动,性能符合要求。CHIN
在车辆正常运行时,其零部
5.6.5电器安全性能
5.6.5.1电气强度
按6.3.8.1方法式验,绝缘应能承受电气强度式验,在1mn内,应无击穿和内络。
5.6.5.2接地电阻
机组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按
6.3.8.2方
5.6.5.3安全标
机组应在明显
5.7电源要求
法试验时,
设置永久性安全标识(如接地标识实接地电阻不得超过01Q。
警告标识等
等)。
机组在电力驶
二相交流380V/3/50H2,或单相交流,其所用的电源为:主电路额定电压为220V/1/50Hz
V或24V或制造商规定的电压。
电路电源为直流12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 机组制冷量泌量见时录A
6.1.2试验工况按表
温度条件
蒸发器回风温度
冷凝器进口温度
试验工况
名义制冷工况
注:测试用压缩机最大转速由生产厂商推荐值土50/mm1.7
6.1.3机组进行制冷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制冷量试验工况参数的读数允差项
最大变动幅
平均变动幅
6.1.4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蒸发器侧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单位为摄氏度
最大负荷工况
单位为摄氏度
冷凝器侧
温度测量仪表
制冷剂压力测量仪表
电量测量仪表
空气压力测量仪表
转速仪表
质量测量仪表
表4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铂电阻温度计
水银玻璃温度计
热电偶
压力表,变送器
指示式
积算式
气压表,气压变送器
转速表,闪频仪
注1:噪声测量应使用I型或I型以上的精密级声压计。注2:时间测量仪表的准确度为士0.2%。注3:大气压力测量用气压测量仪表,其准确度为士0.1%。6.2一般要求
6.2.1机组所有试验应按铭牌上规定的工作参数进行。±o.1℃
准确度
GB/T211452007
制冷剂温度土1.0℃
风管静压士2. 45 Pa
6.2.2分体式机组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连接管应按设计管长进行试验。隔热和安装要求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6.3试验方法
6.3.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制冷系统和部件在正常的制冷剂充滞量下,使用灵敏度为2.0×10-5mbar·L/s的电子式泄漏检测仪进行检测。
6.3.2运转试验
机组应在接近名义制冷工况的条件下运行,检查制冷机组的运转状况、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和可靠性,检验温度、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6.3.3制冷量试验
按表2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及附录A所规定的两种试验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试验。其中A2.1标定型量热计法是主要试验方法或仲裁试验方法。A.2.2可被用作日常的工厂试验。6.3.4低温工况运行试验
机组分别在发动机驱动和电力驱动模式下,按表2规定的低温工况连续运转4h。6.3.5除霜试验
6.3.5.1除霜试验应在完成制冷量测定之后进行。控制蒸发器的进风温度为一10℃土2℃,此时量热箱外的环境温度允许自然波动。6.3.5.2水蒸气应以机组名义制冷量每瓦每小时0.2g左右的速率输向量热箱内,但应防止结雾。试验持续8h后,如机组还不能自动融霜,则以手动停止试验。6.3.5.3在量热箱内,用来抵消机组制冷量及箱体漏热量的加热器功率,在融霜试验过程中应逐步减少,以避免当蒸发器结霜时机组制冷量的减少而可能使箱内温度升高。6.3.5.4对具有定时融霜装置的机组,应在6.3.5.1的条件下试验机组定时融霜装置的功能。6.3.6噪声试验
按JB/T4330-—1999附录B中B1的试验方法测量机组噪声。GB/T211452007
6.3.7振动试验
机组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6.3.8电器安全性能试验
6.3.8.1电气强度试验
机组按表5规定的试验电压进行电气强度试验。表5电气强度试验电压
供电电源
试验电压
电网供电
AC1500V/50Hz
6.3.8.2接地电阻试验
逆变器供电
AC2 500 V/50 Hz
机组按GB4706.1—1998中27.5的方法进行试验。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DC11oV
AC1000 V/50 Hz
7.1.1每台机组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7.1.2出厂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6的规定。7.2抽样检验
DC110V以下
AC500V/50Hz
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企业规定抽样一台,并按表6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抽检不合格时再抽检两台,如果再有一台不合格,则进行逐台检验。7.3型式检验
7.3.1新产品或定型产品作重大改进,产品应作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表6的规定。7.3.2型式检验运行时,如有故障应在故障排除后重新检验。表6检验项目
般检查
电气强度
接地电阻
安全标识
制冷系统密封
制冷量
低温工况
自动除霜
注:“”应做试验,*—\不做试验。6
出厂检验
抽样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GB/T21145-—2007
8.1.1每台机组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内容应包括:a)制造厂的名称;
产品型号和名称;
c)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制冷剂代号及其充注量、电压、频率、相数、最大工作电流),d产品出厂编号:
e)生产日期。
机组上应标有运行状态的标志,如风机旋转方向的箭头、指示仪表和接地标志等。8.1.2
8.1.3出厂文件
每台制冷机组应随带下列技术文件:8.1.3.1产品合格证,内容包括:产品型号和名称:
b)产品出厂编号;
检验日期。
8.1.3.2产品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5296.1,内容包括:产品型号和名称、适用范围;
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制冷系统图、电气原理及接线图;b)
备件目录和必要的易损件零件图;安装说明和要求;
使用说明、维修和保养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e)
8.1.3.3产品规格书
产品规格书上应标注名义制冷量、质量等。8.1.3.4装箱单
8.1.4应在相应地方(如铭牌、产品说明书等)标注产品执行标准编号。8.2包装
8.2.1机组在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独立式机组应充注额定量制冷剂,分体式机组也可充人干燥氮气,压力可控制在0.03MPa~0.1MPa表压范围内。各部件应清洁、于爆,易锈部件应涂防锈剂。8.2.2机组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制造单位名称;
b)产品型号和名称;
净重、毛重;
外形尺寸;
e)“小心轻放”“向上”、“怕湿”和堆放层数等。有关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GB/T6388和GB/T191的有关规定。
8.3运输和购存
机组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倒、雨淋。机组应贮存在干燥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8.3.2
GB/T21145—2007
A.1试验方法
A.1.1.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a)标定型量热计法;
b)平衡环境型量热计法。
A.2试验装置与要求
A.2.1标定型量热计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运输用制冷机组制冷量的试验方法A.2.1.1标定型量热计测定输入量热计的总热量,包括输人的电功与漏热量之和,来测定制冷系统的制冷量的方法。制冷量试验或校准试验时,量热计应安装在有一定尺寸的试验室内,使在标定室的各侧面、顶面和底面留有适当的空隙。标定型量热计的漏热量不得大于600W,大于600W时,必须低于被测机组名义制冷量的30%。
A.2.1.2用来测量标定室外四周环境空间以及标定室内环境空间的仪表按图A.3布置,测量时的温度要求见表A.1。标定室外不要求模拟装有该制冷设备的车辆处于运动时的风或气流的状态。必须具备使空气循环的手段。
表A1#
稳定状态的温度要求
温度读数
标定室内
标定室外
蒸发器回风温度波动
冷凝器进风温度波动
采用取样器测量时不适用。
测点间温差
平均温度波动
测点间温差
平均温度波动
测点间温差
平均温度波动
平均温度波动
标定漏热系数过程
单位为摄氏度
测定制冷量过程
A.2.1.3回风必须用一块挡板导向,以使送风和回风分开。挡板必须在送风口处开孔,从箱体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并从箱顶延伸至离开底面距离d不大于450mm处(见图A.1)。测量进人被测机组蒸发器的空气温度测点不少于8个测点,并按面积在与适当靠近进风口的平行截面上均匀分布,或采用取样器在适当靠近进风口的平行截面上测温。A.2.1.4在标定室内应安装一台加热设备,既可用来校准量热计又可以用来平衡试验机组的制冷量。加热设备应子以屏蔽,或采用其他方法,以防止对试验机组盘管表面、量热计壁或任何测温仪表的热辐射。
A.2.1.5标定型量热计法的布置原理图见图A.1。8
注:上图(平面图、立面)
量热计外壳
标定室
通风机
加热装置
立面图
环境空间
200ot22
GB/T211452007
一冷冻机组蒸发器
一进风
冷冻机组冷凝器
对试过程中用
热材料密封
功率输入控制
22272227
金机红
t8、t9、t10、t19、t20、t21、t228个空气温度测点可用取样器代替测量。图A.1标定型量热计法原理图
量热计室的内表面应采用无孔材料,全部接缝必须密封,量热计室的门应采用衬垫或适当的方法密封,空气温度测点状态各温度点的要求见表A.1。A.2.1.6采用标定型量热计法进行制冷量试险之前必频按A.5进行校准试验,取得量热计的漏热系数。进行校准试验时,稳定状态各温度点的要求见表A.1。A.2.1.7采用标定型量热计法进行制冷量试验,按A.6进行,稳定状态时各温度点的要求见表A.1。A.2.2平衡环境型量热计法
A.2.2.1平衡环境型量热计测定输入量热计的总热量,包括输人的电功与漏热量之和,来测定制冷系统的制冷量的方法。制冷量试验或校准试验时,量热计应安装在有一定尺寸的试验室内,使在标定室的各侧面,顶面和底面留有适当的空隙。平衡环境型量热计的漏热量不得大于120W:大于120W时,必须低于被测机组名义制冷量的5%。A.2.2.2用来测量标定室外四周环境空问以及标定室内环境空间的仪表按图A.3布置,测量时的温度要求见表A,1。标定室外不要求模拟装有该制冷设备的车辆处于运动时的风或气流的状态。必须具备使空气循环的手段。
GB/T21145—2007
A.2.2.3回风必须用一块挡板导向,以使送风和回风分开。挡板必须在送风口处开孔,从箱体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并从箱顶延伸至离开底面距离d不大于150mm处(见图A.2)。测量进人被测机组蒸发器的空气温度测点不少于8个测点,并按面积在与适当靠近进风口的平行截面上均勾分布,或采用取样器在适当靠近进风口的平行截面上测温。A.2.2.4在标定室内应安装一台加热设备,既可以用来校准量热计又可以用来平衡试验机组的制冷量。加热设备应予以屏蔽,或采用其他方法,以防止对试验机组盘管表面,量热计壁或任何测温仪表的热镭射。
平衡环境型量热计法的布置原理图见图A.2。量热计外壳
标定室
试验室
试验室
通风机一
加热装置
平面图
量热计外壳
198821
环境空间
一冷冻机组蒸发器
一冷冻机组冷凝器
测试过程中用
绝热材料密封
功率输入控制
环境空间
-进风
8%<45m
立面图
一试验机组
注:上图(平面图、立面图)中的t7、t8、t9,t1019,t20,t21t228个空气温度测点可用取样器代替测量。图A.2平衡环境型量热计法原理图量热计室的内表面应采用无孔材料,全部接缝必须密封,量热计室的门应采用衬垫或适当的方法密封,空气温度测点状态各温度点的要求见表A.1。A.2.2.6采用平衡环境型量热计法进行制冷量试验之前,必须按A.5进行校准试验,取得量热计的漏热系数。进行校准试验时,稳定状态各温度点的要求见表A.1。A.2.2.7采用平衡环境型量热计法进行制冷量试验,按A6进行,稳定状态时各温度点的要求见表A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