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1429-2008 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 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
GB/T 21429-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429-2008

中文名称: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 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1-22

实施日期:2008-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357186

相关标签: 户外 户内 电气设备 空心 复合 绝缘子 定义 试验 方法 接收 准则 设计 推荐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绝缘>>29.080.10绝缘子

中标分类号:电工>>输变电设备>>K48绝缘子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MOD IEC 61462:1998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31213

页数:35页

标准价格:26.0 元

计划单号:20031382-T-604

出版日期:2008-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01-22

起草人:党镇平、刘燕生、吴光亚、张俊锋、危鹏、李西育等

起草单位:西安电瓷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高压研究所、福建省电力公司、南通市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上海MWB互感器有限公司、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由树脂浸渍纤维制作的承受负荷的绝缘管、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或乙丙橡胶)制作的伞套(绝缘管外部的)以及绝缘管两端部的金属附件构成的空心复合绝缘子。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61462:1998《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 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 GB/T 21429-2008 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 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 GB/T21429-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08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429—2008
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Composite insulators-Hollow insulators for use in outdoor and indoor electricalequipment--Definitions,testmethods,acceptancecriteriaand designrecommendations
(IEC61462:1998MOD)
2008-01-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GB/T21429——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2008年5月第一版
印张2.25
字数64千字
2008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1213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rKAoNiKAc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各机械负荷间的关系
4.1绝缘子外部的负荷
4.2压力
试验的分类
设计试验
型式试验
6.3抽样试验
6.4逐个试验
设计试验
7.2介面和端部附件连接区的试验7.3伞套材料试验
7.4管材料的试验(水扩散试验)型式试验(仅机械试验)
试品的准备
试验程序.
接收准则
抽样试验·
绝缘子的选取和数量
尺寸检套
机械试验
端部附件和绝缘子伞套间介面的检验接收准则
重复试验程序
逐个试验
外观检查
逐个压力试验
逐个机械试验
GB/T21429—2008
GB/T21429—2008
10.5逐个密封试验
10.6管材料的试验
附录A(规范性附录)形状和位置公差附录B(资料性附录)设计和结构的一般推荐-KAONTKAca-
附录C(资料性附录)绝缘子的管件上由内部压力和(或)弯曲负荷引起的可逆和不可逆应变极限的确定
附录D(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IEC61462:1998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录E(资料性附录)本标准条款与IEC61462:1998条款的对照25
GB/T21429--2008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61462:1998《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
本标准与IEC61462:1998《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的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I)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标识。在资料性附录D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E中列出了本标准条款与IEC61462:1998条款的对照一览表。与其相比较,增加了一项试验:
设计试验中增加了伞套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主要是考虑了我国的生产现状和运行要求。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删除国际标的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由全国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电瓷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高压研究所、福建省电力公司、南道市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上海MWB互感器有限公司、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泛美雷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党镇平、刘燕生、吴光亚、张俊锋、危鹏、李西育、李婷、马斌、徐卫星、施雪莲、姜、孙闻峰。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GB/T21429—2008
-rKAoNiKAca-
空心复合绝缘子由起保护作用的弹性伞套和承受机械负荷的绝缘管构成,此负荷由金属附件传递到绝缘管。尽管有这些共同的特点,不同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所采用的结构也可能不同。量然空心复合绝缘子已便用于各种用途,但有关这类绝缘子的尺寸确定和试验方面仍缺乏经验。把一些试验归类为设计试验”,对手相同设计和相同材料的绝缘子仅需进行一次。进行设计试验是为了剔除不适应用于高电压的设计和材料。在规定设计试验时,已考虑了时间对整体的空心复合绝缘子以及它的各组成部分(管材料、伞套材料、介面等)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以保证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有满意的使用寿命。这些条件也可能取决于空心复合绝缘子应用的户内和户外设备,但是此问题还未经讨论。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给出关于伞套和管的壁厚、管的内部与气体或液体绝缘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分解物等方面最低要求的使用导则。有些试验方法由于考虑到一些材料的特殊组合以及特殊的用途还未规定,这些问题需要供需双方协商。实际使用的空心复合绝缘子包括交流用和直流用两类。作为一种适用于直流设计试验特定的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程序还没有被确定和认可。为了确立伞套材料耐电痕化的最低要求,采用GB/T19519中的1000h交流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另一些可适用于模拟或加速严醋环境条件影响的试验正在考虑中。参照我国线路绝缘子的运行和标准要求,本标准增加了伞套材料的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要求。
标准给出了设计试验中试品尺寸的最低要求,目前还不能确定会在多大程度上将试验结果转换到主要尺寸不同的相同设计的绝缘子上。本标准将设计试验和型式试验作了区别,因为对于不同的绝缘子形式,特定设计和特定材料组合的一些一般特性不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试验的结果可适用于不同的绝缘子形式。按GB/T4585规定的污秘试验通常不适用于空心复合绝缘子,所以本标准不包括该项试验。在非瓷材料制作的绝缘子上进行的污移试验与运行经验难以对应。非瓷绝缘子的特种污秒试验正在考虑中。
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机械特性与空心瓷绝缘子不同。在机械应力影响下,为了确定绝缘子机械劣化的原因,本标准中引人了应变仪测量。确定劣化原因的其他方法还在研究中(例如声发射测量),但在现阶段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采用。本标准涉及了空心复合绝缘子设计和试验中所使用的各种特征压力。术语“最大运行压力”MSP等同于空心瓷绝缘子的其他标准中所使用的术语“设计压力”,但后一个术语本标准不使用,以避免与“设计试验”中所使用的“设计”相混淆。压力设备EC通用状态目前正在制定,它将对压力和温度的一般术语作出定义。当该工作完成时,将考虑本标准中的压力和温度的术语和定义与其协调。附录B提供了空心复合绝缘子设计和结构的一般推荐。IV
1范围
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GB/T21429—2008
本标准适用于由树脂浸溃纤维制作的承受负荷的绝缘管、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或艺内橡胶)制作的伞套(绝缘管外部的)以及绝缘管两端部的金属附件构成的空心复合绝缘子(以下简称“绝缘子”)。本标准中所定义的绝缘子用于内部受压或不受压两种情况。它们用于额定电压高于1000V、频率不高于100Hz的交流电压下运行的户外或户内电气设备或额定电压高于1500V的直流设备。本标准的目的为:
定义所使用的术语;
一规定试验方法;
规定接收准则。
本标准不规定型式试验或污移试验的冲击电压或工频电压,因为耐受电压不是绝缘子本身的特性,而是绝缘子最后成为其一个部件的电气设备的特性。注1:内部压力指持久气体压力大于0.05MPa(0.5bar)表压。气体可以是于空气或性气体,例如六氟化硫、氮气或是这些气体的混合物。
注2:没有内部压力指气体或液体压力小于或等于0.05MPa(0.5bar)表压。液体静压超过0.05MPa时可协商不同的试验程序。
注3:绝缘子一般使用在以下电气设备中(但不局限于):a)断路器;
b)负荷开关;
c)隔离开关;
d)接地开关:
e)互感器和电力变压器;
f)套管。
相关的设备委员会可能会规定附加的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eqvISO1101:1996)GB1984一2003高压交流断路器(IEC62271-100:2001,M0D)GB/T4585—2004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移试验(IEC60507:1991IDT)GB/T8287.1—1998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第1部分:技术条件(neqIEC60168:1994)GB/T110201989
(eqvIEC60707.1981)
测定固体电气绝缘材料暴露在引燃源后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GB/T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eqvIEC60694:1996)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eqvIEC60060-1:1989)GB/T19519-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1
GB/T21429—2008
验收准则(IEC61109:1992,MOD)-TTTKAoNiKAca-
IEC60660:1999标称电压高于1000V至低于300kV系统用户内有机材料支柱绝缘子的试验IEC60068-2-171994基本环境试验程序第2部分:试验试验Q:密封IEC60865:1995短路电流效应计算IEC60932:1988
3严酷气候条件下用的1kV~72.5kV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附加要求IEC61166:1993交流高压断路器交流高压断路器地震评定导则IEC62155:2003
3额定电压高于1000V的电器设备用受压和不受压空心瓷和玻璃绝缘子ISO3452:1984非破坏试验渗透检查一般原理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空心复合绝缘子compositehollowinsulator空心复合绝缘子至少由两个绝缘部件即绝缘管和伞套构成。伞套既可由安装在管上的单伞构成(带或不带护套),也可由一段或分若于段直接压接到管上构成。空心复合绝缘子永久地装有紧固装置或端部附件,且从一端到另一端是贯通的。3.2
管tube
管是绝缘子的内部绝缘部件,设计用来保证机械特性。管通常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的,但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鼓形)。管由树脂浸渍纤维制成。这些纤维以某些方式配置,以取得足够的机械强度。可以使用不同纤维的层数以满足特定要求。3.3
紧固装置或端部附件fixingdeviceorendfitting端部附件是绝缘子的部件。它附着于管上以传递机械负荷。3.4
联接区couplingzone
将负荷传递到相邻设备(例如,接地支持结构或另一个绝缘子)上的端头附件的那一部分。它不包括管和端部附件间的介面。
connectionzone
连接区
管和紧固装置之间相互传递负荷的那个部分。3.6
外套和伞裙housingandsheds
外套和伞裙是绝缘子的外绝缘部分,它提供了必需的爬电距离并保护管免受环境影响。绝缘子的某些结构在管和伞间可能采用绝缘材料制作的护套。这个护套可作为外套的一个部分对待。伞是从外套上伸出的绝缘部件,以增大爬电距离。3.7
介面interface
介面是不同材料间或相同材料的不同部件间的表面。在大多数绝缘子中出现了各种介面,例如:一玻璃纤维和浸渍树脂间;
一管和外套间;
一外套的不同部件间:伞间或伞和护套间:—外套、管和端部附件间。
管在机械应力下的损伤极限damage limitofthetubeundermechanicalstressGB/T21429-—2008
损伤极限是在室温下能够施加的机械负荷界限(压力、弯曲负荷),在该负荷下复合管上没有微小的损伤。施加这样的负荷意味着管处在可逆的弹性阶段。如果超过了管的损伤极限,管就处在不可逆的塑性阶段,即管出现了永久损伤,但这种损伤可能是肉眼看不见的(定量定义见附录C)。3.9
specifiedmechanical load
规定机械负荷
规定机械负荷是由制造者规定的用于机械试验的负荷,通常是在室温下施加曲负荷。它是考虑外部负荷时绝缘子选用的基础。3.10
奇maximummechanical load
最大机械负荷
最大机械负荷是绝缘子在运行条件下和在使用它的设备上预期施加的最大机械负荷。此负荷由设备制造者规定。
弯曲负荷下的偏移deflectionunderbendingloads绝缘子在弯曲负荷下的偏移是绝缘子在弯曲试验期间在自由端测得的绝缘子的最大偏移,偏移一负荷关系由制造者确定。
residualdeflection
残余偏移
残余偏移是绝缘子负荷施加前最初的偏移和负荷释放后最终的偏移间的差。残余偏移的测量是用来与应变仪的测量相比较。
specified internal pressure
规定内压力
规定内压力是由制造者规定的内部压力,在室温下型式试验期间检验。此规定内压力构成了绝缘子与内部压力有关的选用基础。3.14
jmaximumservicepressure
最大运行压力
最大运行压力是当设备(绝缘子是该设备的一个部件)在最高环境温度下通过额定标称电流(见GB/T11022—1999)时的最大绝对压力与正常外部压力间的差。绝缘子的最大运行压力由设备制造者规定。注:最大运行压力(MSP)等同于空心瓷绝缘子(IEC62155:2003)中所使用的“设计压力”。3.15
额定温度specifiedtemperature额定温度是绝缘子管内部允许的最高和(或)最低温度,由制造者规定。3.16
制造者manufacturer
生产绝缘子的个人或组织。
设备制造者equipmentmanufacturer生产使用绝缘子的电气设备的个人或组织。GB/T21429—2008
4各机械负荷间的关系
4.1绝缘子外部的负荷
施加于绝缘子上的机械负荷见表1。表1施加于绝缘子上的机械负荷
最大机械负荷(MML),由设备制造者设计损伤极限
型式试验弯曲负荷
规定机械负荷(SML)
负荷概况见图B.1。
4.2压力
施加于绝缘子的压力见表2。
最大运行压力(MSP),由设备制造者设计逐个试验压力
损伤极限
型式试验压力
规定内压力(SIP)
压力概况见图B.2。
5标志
≤0.4XSML
=2.5×MML
≥2.5XMML
表2施加于绝缘子的压力
≤0.25XSIP
≥4.0XMSP
管处在:
TiKAONiKAca-
可逆的弹性阶段
可逆的弹性阶段
不可逆的塑性阶段
不可逆的塑性阶段
管处在:
可逆的弹性阶段bzxz.net
可逆的弹性阶段
可逆的弹性阶段
不可逆的塑性阶段
不可逆的塑性阶段
每个绝缘子应标出制造者的名称或商标以及制造年份。另外为了便于识别,每个绝缘子上还应标出型号和编号。标志应永久清晰。6
试验的分类
试验分为如下四组:
6.1设计试验
设计试验是用来验证设计、材料和制造方法(工艺)的适用性。当一种绝缘子通过了此设计试验时,其试验结果对这一类绝缘子都有效,该类绝缘子具有如下特性:管和伞套的材料、设计相同;
制造方法相同;
附件的材料、设计相同且附着方法相同;·管上面的伞套材料(包括所使用的护套)的厚度相同或较厚。应验明被试绝缘子与给出的标有制造公差的所有尺寸的图样一致。当设计改变时应按表3重新进行试验。4
表3设计变化时的重复试验
设计有下列改变时
介面(7.2)
伞套材料
伞套的设计
伞套到管的介面(附着方法)
管材料
管的设计
伞套制造过程
管制造过程
金属附件材料
金属附件设计
伞套到端部附件的介面(附着方法和几何形状)连接区(附着方法和几何形状)a厚度更大时不需要重新进行试验,6.2
型式试验
GB/T21429—2008
应重新进行下列试验
伞套(7.3)
型式试验是用来验证绝缘子的机械特性,该机械特性主要取决于绝缘子的管和端部附件。型式试验应施加于道过了设计试验的那类绝缘子。仅当绝缘子的型式或材料或其制造过程改变时,型式试验才需重新进行。
6.3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是验证绝缘子的特性,这些特性取决于其制造质量和所使用材料。它应在提交验收的各批中随机抽取的绝缘子上进行。6.4逐个试验
逐个试验是为了剔除有制造缺陷的绝缘子,应在每个绝缘子上进行。7设计试验
7.1总则
设计试验由7.2、7.3和7.4所规定的三部分组成。设计试验仅进行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在试验报告中。每一部分试验可以在适当地点独立地用新试品进行。一特定设计的绝缘子仅当所有的绝缘子或试品通过了7.2、7.3和7.4中给定顺序的设计试验时才认为可以接收。7.2介面和端部附件连接区的试验试验应按给定顺序在同一试品上进行7.2.1试品
试验应对在生产线上装配的一个绝缘子进行。管的内径至少应为100mm,壁厚至少3mm。其绝缘长度(金属一金属间距)应至少为其管内径的3倍,但不小于800mm。两端的端部附件连接和密封方式应与一般生产的绝缘子相同。绝缘子应经过第10章规定的逐个试验。制造者应对试品规定预期的SML和SIP。如果制造者仅有制作一个或多个小于上述尺寸值的绝缘子的设备,而且经协商同意并经计算表明不同尺寸管上的最大应力等于或小于被试绝缘子上的最大应力,设计试验可以在等效的绝缘子上进行。介面和端部附件连接试验对此设计有效。5
GB/T21429—2008
7.2.2工频干闪络参考电压试验
-KAoNiKAca-
应按GB/T16927.1—1997确定外部工频干闪络参考电压(Uret),该参考电压应是按GB/T16927.1—1997测得的五次闪络电压的平均值。该平均闪络电压应校正到GB/T16927.1-1997所述的标准大气条件。该闪络电压用在一分钟内电压从零线性升高到闪络的方法得到。应采取措施避免内部闪络,例如充绝缘气体。另一个措施是使用一附加的外部电极,将此电弧距离分割为尽可能相等的两个部分,以确定其闪络电压。7.2.3热机械预应力试验
试品按顺序经受四个方向的机械负荷和热的变化。热的变化由两个热冷循环所组成,一个循环的持续时间应不短于24h且不长于48h。冷却期的温度应比加热期所施加的实际值至少低85K;但是在冷却期间的最低温度应不低于--50C(见图1)。每次循环在热阶段温度和冷阶段温度下分别至少应保温选定的一个循环期的33%。施加于试品的负荷为0.5×SML士5%。负荷应垂直于绝缘子的轴线施加,可以直接施加到绝缘子的自由端(见图2),如果有特殊原因也可施加到离绝缘子自由端一定距离处。当负荷不直接施加到端部附件上时,应对所施加负荷进行校正使得在绝缘子的底部得到相同的弯矩。施加到试品上的弯曲试验负荷的方向应在与图1和图2对应的温度范围和时间间隔内改变四次。
为了维护试验设备,试验可以中断,其中断的总持续时间为不超过4h。任一次中断之后的开始点为该中断循环的起始点。
注:在该试验中的温度和负荷不是用来代表运行条件,它是用来在绝缘子介面处产生特定的可再现的应力。7.2.4水浸渍预应力试验
试品应浸入含有0.1%NaCl(质量分数)的煮沸的蒸馏水中持续42h(见GB/T19519一2004中5.1.3.3)。试品的两端可以密封并通以大气压力。煮沸周期结束时,试品应保留在容器中直至水冷却到约50℃。试品应在此容器中保持这个温度直到按下列顺序进行的验证试验开始。7.2.5验证试验
7.2.5.1、7.2.5.2、7.2.5.3各项试验的时间间隔应能保证这些试验在48h内完成。7.2.5.1外观检查
试品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充许有裂纹。7.2.5.2陡波前冲击电压试验
试品两个端部附件间应装上有尖锐边缘的电极(由夹片构成,例如由大约20mm宽、小于0.3mm厚的铜片制成),使两个端部附件间分成大约500mm或更小的几个部分。这些电极应牢固地置于伞裙间的伞套上。采取措指施防止内部闪络。将陡度不小于1000kV/μs,但不大于1500kV/μs的冲击电压分别施加于两个相邻电极、绝缘子端部附件和相邻的两电极间。每个部分应承受25次正极性冲击和25次负极性冲击。每次冲击将引起电极间试验距离的外部闪络。不应出现击穿。拆除构成几个部分所用的电极。7.2.5.3工频干耐受电压试验
使用与7.2.2中相同的方法确定试品的工频干闪络电压。闪络电压的平均值应不小于7.2.2中对试品测得的Urer的90%。试品应耐受7.2.2中测得的Urer的80%的电压,持续30min。不应出现击穿,并且试验后即刻测得的伞裙问伞套上的温升不应大于20K。7.2.5.4内压力试验
此试验不适用于无压力运行条件下设计的绝缘子。试品应进行两个阶段的内压力试验。试品应保持密封。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