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626.4-2008

中文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5-20

实施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038780

相关标签: 电磁兼容 试验 测量 技术 快速 瞬变 脉冲 群抗 扰度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磁兼容性(EMC)>>33.100.20抗扰性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L06电磁兼容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7626.4-1998

采标情况:IDT IEC 61000-4-4:2004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32434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62760-T-469

出版日期:2008-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2-12-17

起草人:王英、杨彦、陈楠、万保权、翁海丰、洪济晔

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目前分为29个部分,本部分为GB/T17626的第4部分。本部分代替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的本部分涉及电气和电子设备对重复性电快速瞬变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并规定了试验等级的范围,确定了试验程序。前 言 GB/T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目前包括以下部分:GB/T17626.1—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GB/T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7—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GB/T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GB/T17626.14—200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GB/T17626.16—2007 电磁兼容 试验与测量技术 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17626.17—200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27—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GB/T17626.2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GB/T17626.29—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本部分为GB/T17626的第4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1000?4?4:2004(第2版)《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及其第1号勘误表(2006年8月)和第2号勘误表(2007年6月)。本部分代替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本部分与GB/T17626.4—1998的主要差异如下:1)在第1章范围中增加了注释。2)删去了引用标准IEC68?1:1988《环境试验 第一部分:总则和导则》。3)增加了3个术语和定义。4)修改了表1 试验等级,增加了100kHz的重复频率和两个注释。5)修改了对试验设备的要求,修改了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特性的校验方法,增加了对耦合/去耦网络性能校验内容,新增图14。6)修改了试验配置,增加了图8。7)修改了对气候条件要求,对试验时间进行详细描述。8)修改了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9)修改了试验报告的要求。10)将原来的附录A扩充为附录A 和附录B,增加了附录A 关于电快速瞬变的信息。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标准内容

ICS 33.1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代替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burst immunitytest(IEC61000-4-4:2004,IDT)
2008-05-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等级
试验设备
试验配置
试验程序.
试验结果的评定
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尖蜂幅度
上升时间
尖峰持续时间
尖峰重复率
关于电快速瞬变的信息
尖峰/脉冲群的个数和脉冲群持续时间A.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试验等级的选择
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14
GB/T17626.4—2008/1EC61000-4-4:2004试验和测量技术》目前包括以下部分:GB/T17626《电磁兼容
GB/T17626.1—2006
GB/T17626.2-2006
GB/T17626.3—2006
GB/T17626.42008
GB/T17626.5—2008
GB/T17626.6—2008
GB/T17626.7—2008
测量仪器导则
GB/T17626.82006
GB/T17626.9--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GB/T17626.10—1998
GB/T17626.112008
GB/T17626.12-—1998
GB/T17626.13—2006
低频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4--2005
GB/T17626.16—2007
GB/T17626.17—2005
GB/T17626.27—2006
GB/T17626.28—2006
GB/T17626.292006
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试验和测量技术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
试验与测量技术0Hz~150kHz共模传导驱扰抗扰度试验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本部分为GB/T17626的第4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1000-4-4:2004(第2版)《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及其第1号勘误表(2006年8月)和第2号勘误表(2007年6月)。本部分代替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本部分与GB/T17626.4—1998的主要差异如下:在第1章范围中增加了注释。
删去了引用标准IEC68-1:1988《环境试验第一部分:总则和导则》。2)
增加了3个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表1试验等级,增加了100kHz的重复频率和两个注释。5)
修改了对试验设备的要求,修改了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特性的校验方法,增加了对耦合/去耦网络性能校验内容,新增图14。修改了试验配置,增加了图8。
修改了对气候条件要求,对试验时间进行详细描述。7)
C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8
修改了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修改了试验报告的要求。
将原来的附录A扩充为录A和附录B,增加了附录A关于电快速瞬变的信息。10)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资料性的附录。本部分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6)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英、杨彦、陈楠、万保权、翁海丰、洪济哗。本部分代替标准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为:GB13926.41992;
—-GB/T17626.4—1998。
1范围
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的本部分涉及电气和电子设备对重复性电快速瞬变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此外,还规定了试验等级的范围,确定了试验程序。本部分的目的是为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端口、信号、控制和接地端口在受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于扰时的性能确定一个共同的能再现的评定依据。本部分规定的试验方法描述了一种评估设备或系统对已定义现象抗扰度的一致性方法。注:本部分是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电磁兼容基础标准的一部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确定本抗扰度试验标准部分是否适用。如果适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确定适当的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负资本部分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愿意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其产品特殊的抗扰度试验值评估方面合作。本部分规定了下列几项:
试验电压波形:
试验等级的范围;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的校验程序;
试验配置;
试验程序。
本部分给出了在实验室试验和安装后试验的技术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762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365—2003电工术语电磁兼容(IEC60050(161):1990,IDT)IEC60050-300:2001国际电工词汇电气和电子测量及测量仪表第311部分:和测量有关的一般术语;第312部分:和电气测量有关的一般术语,第313部分:电气测量仪表的类型;第314部分:根据仪表类型的特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436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7626的本部分。注:下列定义中,有几个最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来自GB/T4365。3.1
脉冲群burst
数量有限且清晰可辨的脉冲序列或持续时间有限的振荡。[GB/T4365—2003中2.2]
校准calibration
按照有关标准,为建立示值和测量结果之间在规定的条件下存在的关系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IEC60050(311):2001中定义311-01-09]注1:该术语基于“不确定度”方法。注2:原则上,指示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校准图表表示。3.3
耦合coupling
线路间的相互作用,将能量从一个线路传送到另一个线路。3.4
commonmode(coupling)
共模(耦合)
同时耦合到对接地参考平面的所有导线。3.5
耦合夹couplingclamp
在与受试线路没有任何电连接情况下,以共模形式将骚扰信号耦合到受试线路的、具有规定尺寸和特性的一种装备。
耦合网络couplingnetwork
用于将能量从一个线路传送到另一个线路的电路。3.7
去耦网络decouplingnetwork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用于防止施加到受试设备上的电快速瞬变电压影响其他不被试验的装置、设备和系统的电路。3.8
(性能)降低degradation(ofperform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工作性能与正常性能的非期望偏离。注:“降低”一词可用于暂时失效或永久失效。[GB/T4365--2003中2.1]
EFT/Belectricalfasttransient/burs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GB/T4365—2003中2.1]
EUT equipment under test
受试设备。
接地(参考)平面ground(reference)plane一块导电平面,其电位用作公共参考电位。[GB/T4365-—2003中2.4]
(对骚扰的)抗扰度immunity(toadisturb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GB/T4365--2003中2.1]
端口port
受试设备和外部电磁环境的特殊接口。3.15
上升时间rise time
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脉冲瞬时值首次从脉冲幅值的10%上升到90%所经历的时间。[GB/T4365--2003中2.2]
瞬态transient
在两相邻稳定状态之间变化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其变化时间小于所关注的时间尺度。[GB/T4365-2003中2.2]
校验verification
用于检查试验设备系统(例如,试验信号发生器和互连电缆),为验证试验系统功能上符合第6章规定的规范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注1:校验方法可能与校准方法不同,注2:6.1.2和6.2.2这两条是用于确保试验信号发生器正常操作的一个指南,而其他条款用于建立试验配暨以便将预期的波形施加到受试设备上。注3:对于基础电磁兼容标准,该定义与IEV311-01-13中定义有所不同。4概述
重复性快速瞬变试验是一种将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群耦合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控制端口、信号端口和接地端口的试验。试验的要点是瞬变的高幅值、短上升时间、高重复率和低能量。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电气和电子设备对诸如来自切换瞬态过程(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跳等)的各种类型瞬变骚扰的抗扰度。5试验等级
表1中列出了对设备的电源、接地、信号和控制端口进行电快速瞬变试验时应优先采用的试验等级。表1试验等级
开路输出试验电压和脉冲的重复毅率在供电电源端口,保护接地(PE)等
电压峰值/
重复频率/
5或者100
5或者100
5或者100
5或者100
在I/O(输入/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电压蜂值/
重复额率/
5或者100
5或者100
5或者100
5或者100
注1:传统上用5kHz的重复频率;然而,100kHz更接近实际情况。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决定与特定的产品或者产品类型相关的那些赖率注2:对于某些产品,电源端口和1/0端口之间没有清晰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应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试验目的来确定如何进行。
“×”是一个开放等级,在专用设备技术规范中必须对这个级别加以规定。3
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这些开路输出电压将显示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上。有关试验等级的选择,见附录B6:试验设备
6.1.2和6.2.2的校验程序作为指导以确保正确操作试验发生器、耦合/去耦网络等构成的试验配置,使预期波形正确地施加到受试设备。6.1脉冲群发生器
发生器的电路简图在图1中给出。经由挑选的电路元件C。,R,,R.和Ca,使发生器在开路和接50α阻性负载的条件下产生一个快速瞬变。信号发生器的有效输出阻抗应为50α。开关
元件:
U-高压源;
充电电阻:
储能电容器
R脉冲持续时间形成电阻;
Rm阻抗匹配电阻,
隔直电容。
502同轴输出
图1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电路简图试验发生器的主要元件是:
高压源;
充电电阻;
储能电容器;
高压开关;
-脉冲持续时间形成电阻;
阻抗匹配电阻;
隔直电容。
6.1.1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性能特性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的特性如下:-1000Q负载时输出电压范围至少从0.25kV到4kV;-50α负载时输出电压范围至少从0.125kV到2kV。发生器应能在短路条件下工作。特性:
-极性:
一输出型式:
隔直电容:
重复频率:
正极性、负极性
同轴输出,50a
10(1±20%)nF
(见表2)重复频率值×(1土20%)kHz与供电电源的关系:
脉冲群持续时间(见图2):
脉冲群周期(见图2):
脉冲波形:
·输出到50^负载
·输出到10000负载
试验负载阻抗:
一脉冲群
100kHz时
脉冲群持续时间
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5kHz时为15(1±20%)ms
100kHz时为0.75(1±20%)ms
300(1±20%)ms
上升时间t:5(1士30%)ns
持续时间ta(50%值):50(1±30%)ns峰值电压:根据表2的电压值×(1土10%)kV(接50Q负载的波形见图3)
上升时间t:5(1土30%)ns
持续时间ta(50%值)=50ns,容许-15ns到+100ns的偏差峰值电压:根据表2的电压值×(1土20%)kV(见下面关于表2的注2)
50(1±2%)α
1000(1士2%)并联电容不大于6pF。电阻在直流条件下测量,电容使用低频工作的商用电容表测量。脉冲群周期300ms
图2快速瞬变脉冲群概略图
6.1.2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特性的校验为了对所有的发生器建立一个共同的参考,应校验试验发生器特性。由此,应采取下面的程序。试验发生器的输出分别连接一个502和1000Q同轴终端,并用一台示波器监视电压。测量设备和试验负载阻抗的一3dB带宽应至少为400MHz。对于1000α的试验负载阻抗可能为-个复合的5
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网络。应监视一个脉冲群中的脉冲上升时间、持续时间和重复频率及脉冲群持续时间和脉冲群周期。归一化电压
5(1±30%)m
50(1±30%)ns
图3接502负载时单个脉冲的波形对于表2中的每个设定电压,测最在50^负载上的输出电压[V,502)],测得电压值应为[0.5×V,(开路)×(1±10%)。
对于同一个发生器设定(设定电压),测量在1000Q负载上的电压[V(1000Q)],测得电压值应为V(开路)×(1士20%)。
注1:应采取措施确保寄生电容保持最小。注2:如V,(1000Q)列中所示,接10000负载阻抗将自动导致电压读数低于设置电压5%。接1000n负载时V,的读数等于V,(开路)乘以1000/1050的倍数(试验负载与整个线路阻抗1000n加上50α的比值)。注3:接50Q负载时,如下表所示,测得的输出电压是空载时电压的0.5倍。输出电压峰值和重复频率
设定电压/
V,(开路电压)/
交流/直流电源端口的耦合/去耦网络6.2
V(1ocoa)/
耦合/去耦网络用于交流/直流电源端口的验收试验。电路图(以三相供电电源为例)在图4中给出。6
V(50Q)/
重复频率/
5或者100
5或者100
5或者100
5或者100
5或者100
交流电源L
元件:
L,,L,L相线;
中线:
PE——保护地;
C.—耦合电容。
>100 μH
去耦部分
铁氧体
C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自试验发生器来的信号
C,=33 nF
耦合部分
图4用于交流/直流电源端口/端子的耦合/去耦网络L3
参考接地端子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的波形应按照6.2.2在耦合网络的输出端进行校验。6.2.1耦合/去耦网络特性参数
耦合/去耦网络特性参数如下:
耦合电容:33nF;
耦合方式:共模。
6.2.2耦合/去耦网络特性参数校验6.1.2给出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校验耦合/去耦网络的测量设备。EUT
在耦合/去耦网络的共模输出端校验波形,校验时将所有输出端短接,并接一个单一的50Q终端,如图14所示。除了在耦合/去耦网络的共模输出端校验波形,建议检查每一个独立的输出回路,以确保所有输出是正常的。
将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设置为标称值4kV,然后进行校验。发生器连接到耦合/去网络的输入端。耦合/去耦网络输出端(通常连接到EUT)端接个50α负载。记录峰值电压和波形。脉冲的上升时间(10%到90%值)应为5(1士30%)ns。接50α负载时,脉冲持续时间(50%值)应为50(1土30%)ns。按照表2,峰值电压×(1士10%)。当受试设备和电源网络断开时,耦合/去耦网络输人端的残余试验脉冲电压不应超过施加试验电压的10%。注:为满足本部分的共模要求,依照GB/T17626.4—1998设计的耦合/去耦网络可能需要做小的改动。6.3容性耦合夹
耦合夹能在与受试设备端口的端子、电缆屏蔽层或受试设备的任何其他部分无任何电连接的情况下将快速瞬变脉冲群耦合到受试线路。7
GB/T17626.4-2008/IEC61000-4-4.2004耦合夹的帮合电容取决于电缆的直径、材料和屏蔽(如果存在)。该装置由盖住受试线路电缆(扁平型或圆型)的夹板(例如,用镀锌钢、黄铜、铜或铝板制成)组成,并且应放置在面积最小为1m的接地参考平面上。接地参考平面的周边至少应超出耦合夹0.1m。耦合夹的两端应具有高压同轴接头,其任一端均可与试验发生器连接。发生器应连接到耦合夹最接近受试设备的那一端。
耦合夹本身应尽可能地合拢,以提供电缆和耦合夹之间最大的耦合电容。图5给出了耦合夹的机械结构,它决定了耦合夹的频率响应、阻抗等特性参数。单位为旁米
高压同轴接头
耦合板
绝缘支座
警告:耦合段与其他所有导电结构(受试电缆和接地平面除外)的间距应大于0.5m。图5容性耦合夹的结构
特性参数:
电缆和耦合夹之间典型的耦合电容:100pF~1000pF;-圆电缆可用的直径范围:4mm~40mm;绝缘耐压能力:5kV(试验脉冲:1.2/50us)。o
高压同轴接头
对在输入/输出和通讯端口上的连接线的验收试验要采用耦合夹的耦合方式。只有当6.2定义的耦合/去耦网络不适用时,耦合夹的耦合方式也可用于交流/直流电源端口的试验。7试验配置
基于试验环境,定义不同类型的试验:在实验室进行的型式(符合性)试验;在设备最终安装条件下,对设备进行的安装后试验。优先采用在实验室进行的型式试验。应该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如果有的话)布置受试设备。7.1试验设备
试验配置包括下列设备(见图6):接地参考平面;
耦合装置(耦合网络或耦合夹);去耦网络;
试验发生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