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8243.2-2003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2部分: 滤芯旁通阀特性
GB/T 8243.2-200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8243.2-2003

中文名称: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2部分: 滤芯旁通阀特性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st methods for full-flow oil filter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Part 2: Element bypass valve characteristic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3-04-15

实施日期:2003-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0517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020内燃机

中标分类号:机械>>活塞式内燃机与其他动力设备>>J91内燃机与附属装置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T 8243.4-1987

采标情况:ISO 4548-2:1997,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9726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3-09-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7-10-09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瞿俊鸣、洪敦麟、宋国蝉、姚康茂、陈林珊

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一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测定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滤芯旁通阀特性的试验。试验规定使用两种黏度的机油,以评定滤芯旁通阀在使用低温机油和常用工作温度机油时的性能。 GB/T 8243.2-2003 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2部分: 滤芯旁通阀特性 GB/T8243.2-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8243.2-—2003/ISO 4548-2:1997GB/T8243《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目前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压差-流量特性;
第2部分:滤芯旁通阀特性;
第3部分:耐高压差和耐高温特性;第4部分:原始滤清效率、寿命和累积效率(重量法);-第5部分:冷起动模拟和液压脉冲耐久试验;一第6部分:静压耐破度试验;
第7部分:振动疲劳试验;
第9部分:进、出口止回阀试验;第10部分:机油含水时的寿命和累积效率;—-第11部分:自净式滤清器;
第12部分:采用颗粒计数法测定滤清效率和容灰量。本部分是GB/T8243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4548-2:1997《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2部分:滤芯旁通阀特性》(英文版)
滤芯旁通元件特性》。
本部分代替GB/T8243.4一1987《柴油机全流式滑油滤器试验方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一研究所。本部分起草人:瞿俊鸣、洪敦麟、宋国婵、姚康茂、陈林珊。GB/T8243.2—2003/IS04548-2:1997引言
GB/T8243规定了测量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性能的标准试验规程。该标准由各个单独部分汇编而成,每一部分涉及某一工作特性整套试验可为评定滤清器特性提供必要的信息,但如果用户和厂商双方同意,亦可分开单独进行试验。
为使本标准的表述符合当前ISO导则的要求,已对本标准作了修订。主要改动是对版面和文本作了编辑性修改。在技术内容上也作了少许更改,包括为试验液提供了ISOVG级和SAE级机油牌号,修订了试验台尺寸以便和ISO3968保持一致。此外,还将试验台上的流量计重新安置在节流阀下游。I
1范围
GB/T 8243.2—2003/ISO 4548-2:1997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第2部分:滤芯通阀特性
GB/T8243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滤芯旁通阀特性的试验。试验规定使用两种黏度的机油,以评定滤芯旁通阀在使用低温机油和常用工作温度机油时的性能。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824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ISO1219-1:1991液压传动系统和元器件图形符号和原理图第1部分:图形符号ISO11841-1道路车辆和内燃机滤清器词汇第1部分:滤清器及其零部件的定义ISO11841-2道路车辆和内燃机滤清器词汇第2部分:滤清器及其零部件特性的定义3定义
GB/T8243的本部分采用ISO11841-1和ISO11841-2规定的定义。4图形符号
GB/T8243的本部分所用图形符号按照ISO1219-1的规定。5待试工作特性
机油滤清器滤芯旁通阀的作用是要在滤芯压差过高时,能保持有足够的、甚至未经过滤的机油供给发动机,例如,当发动机在低温起动或滤芯万一堵塞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在滤清器压差不是过高时,能够限制大量未经过滤的机油进入发动机,通常应使所设计的旁通阀在低于规定压差时不致开启,而在压差未超过该值时允许有不超过规定流量的机油泄漏掉。为了在滤芯完全堵塞时,能保持有足够的机油供给发动机,通常在设计旁通阀时,应使其在通过全流量机油时不致超过规定的压差。GB/T8243本部分所规定的各项试验系用于测量旁通阀在整个机油流量范围内的压差。
这些试验包括要求记录例如由于阀门振动而使旁通阀发出的任何噪声,因为业已发现,这些零部件的噪声与磨损有一定关系。
6待试滤清器免费标准bzxz.net
6.1滤清器总成
拆去滤清器内的滤芯,在原处安装一只同尺寸、不透油的滤芯模型。当很难用不透油的滤芯模型更换例如旋装式滤清器的滤芯时,应打开滤清器,将旁通阀拆下放在一只单独的外壳内进行试验。该外壳的设计应由滤清器制造厂和用户共同商定。1
GB/T8243.2—2003/ISO4548-2:19976.2旁通阀
试验用滤清器旁通阀、试验液和试验台均应保持清洁。GB/T8243本部分中术语“清洁”系指当试验液在试验温度下,以滤清器额定流量循环流经试验台和滤清器,历时5min,未检测出试验滤清器(未按6.1改装)的压差有任何增加。7试验台
图1为试验台的总体布置图,它应包括7.1~7.5中所述的零部件,以及必需的管道、接头和支承等。
器件压差的庄
标号说明:
或两只单独的压力表;
装有恒温控制式加热器和冷却器的油箱(最好隔热);2
电动泵:
3---——调节阀(调节压力用);4--开关阀;
一流量计;
试验滤清器;
与温度指示仪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压力表;
测量滤清器旁通元器件压差的压差计或两只单独的压力表;设置在滤清器出油管上,将机油引人量简中的取样阀;调节阀(调节流量用);
需要时用以测量滤清器旁通元器件压差的压差计或两只单独的压力表;自然放油管。
图1试验台总体布置图
7.1油箱
GB/T 8243.2—2003/ISO 4548-2: 1997油箱应能贮存足够的机油,并应装有恒温控制式加热器和冷却器,以保持稳定的试验温度。加热器的布置应避免使机油局部过热。当机油循环时,旁通至油箱的回油管和滤清器的出油管,其终端均应低于油箱液面。应调节温度使机油黏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7.2调节阀
调节阀3和11系用于控制压力和流量,推荐采用针阀或膜片阀。7.3流量计
流量计应适宜使用运动黏度为24mm2/sl和500mm2/s的机油,并应记录通向滤清器管路中的流量。另外也可将流量计安装在滤清器出口管路中,并可用一只校准量筒和秒表进行测量。7.4滤清器进出油管
进出油管孔径应与滤清器进出油孔尺寸相同,或者由滤清器制造厂与用户共同商定进出油管的尺寸,例如与发动机机体上安装滤清器的孔口相一致。测量整套滤清器压差的螺孔应设置在滤清器进油孔上游5倍管径处和滤清器出油孔下游10倍管径处。在滤清器进出油孔上游8倍管径和下游13倍管径范围内的进出油管应为直管段,不得有任何阻挡。
7.5取样阀放油管
为了避免在测量泄漏量时使整套滤清器的出油管放空,应将取样阀10的自然放油管与试验滤清器置于一高度上。
注:放油管未在图1中表明。
8试验液
除非滤清器厂商与用户另有商定,应选用适宜的机油和合适的温度进行试验,以便在模拟一般工况时使运动黏度达到24mm2/s,和在模拟低温工况时使运动黏度达到500mm2/s。机油温度不得超过100℃。
注1:为了达到这些黏度,可能需要用两种不同的机油。在温度约为74℃时用ISOVG100(SAE30)机油(见[17和L3I,或在温度约为83℃时用IS0VG150(SAE40)机油,均可使黏度达到24mm2/s在温度约为38℃时,用ISOVG460(SAE140)机油(见[1]和[3J),可使黏度达到500mm2/s。注2:特别是在同一试验设备上交替使用两种指定的试验油时,可能会造成互相混和。应密切监测合成黏度的变化量,并通过改变试验温度或更换部分或全部试验油来调整黏度的变化。9试验条件的测量准确度
试验条件的测量应保持在表1规定的准确度以内。压差的测量单位为千帕(kPa)。表1测量准确度
试验条件
机油黏度
机油流量
1) 1 mm/s=1 cSt.
准确度/%
GB/T8243.2—2003/ISO4548-2:199710试验程序
10.1按图1所示将试验滤清器(按6.1改装)安装在试验台上。10.2将清洁试验液按需要加入油箱1内,并让其只通过旁通管在试验台内循环,在此阶段,试验液应不流经滤清器。
10.3接通加热器或冷却器,调整恒温器至所要求的温度(见第8章),使温度逐渐稳定。10.4当油箱1内机油温度达到稳定时,使试验液以约50%的额定流量通过滤清器旁通阀,并再次使温度达到稳定。必要时,可放掉系统内的试验液。10.5当温度指示仪7显示滤清器进口处的机油温度已稳定在要求值时(见第8章),接通取样阀10上的自然放油管,使采集的机油流回油箱,重复几次将通过滤清器旁通阀的油量降为零。10.6缓慢增加滤芯旁通阀的进油压力,使其低于该阀规定的最低许用开启压力值的10%,将取样阀10流出的机油采集在一只有刻度的量简中,测量在该压差下的泄漏量。用秒表测量油样采集所需的时间。在采集油样前,应确保泄漏量达到稳定。注:当没有技术规范时,应将黏度为 24 mm /s 和流量为 1 L/min 时的压力作为阀门的开启压力。10.7在滤清器110%额定流量范围内,按大致相等的增量至少取8个流量点,测量滤芯旁通阀在每点处的压差,并记录旁通阀的开启压力。注:通过调节压力调节阀3和流量调节阀11使流量达到所要求的值,以确保进口压力大于指示压差,使滤清器出口处保持正压。应从低流量逐渐趋近至每次所要求的流量值。在每次测取压差读数前,应使流量至少稳定10 s不变或压力读数达到稳定。
10.8减少流量,按照10.7中所用的相同流量和使用10.7中所述的程序,从高流量逐渐趋近至每次所要求的流量值,测取滤芯旁通阀的压差。记录旁通阀的关闭压力。10.9当压差降到低于滤芯旁通阀规定最低开启压力的10%时,按10.6测量在此压差下的泄漏量。10.10如试验时滤芯旁通元器件发出噪声,应记录此时的流量和噪声特征。10.11对每种黏度的机油按10.2~10.10所述的程序进行测量。11试验结果报告
典型试验报告见图2所示。它包括在每种黏度下滤芯旁通阀压差随流量增减而变化的曲线图。应沿曲线标出噪声区的流量。
试验单位
滤清器型式
制造厂
型号和/或批号(如适用)
试验日期
试验液[24 mm2/s]
试验液[500 mm2/s]
滤芯旁通阀试验报告
(牌号)温度
(牌号)温度
GB/T8243.2--2003/ISO4548-2:1997℃
在黏度为24 mm2/s时,在规定最小许用开启压力下的泄漏量e)
压力增加时
压力减小时
在规定流量
(L/min)和黏度
(mm2/s)时,所测旁通阀的开启压力在黏度为24mm2/s和500mm2/s时额定流量下的压差:g)
压力增加时
压力藏小时
附旁通阀试验装置和测压孔位置简图h)
特性曲线图
额定流量下规定的最大许用压差kPa
500mm2/s
24mm2/s
额定流量/L、min-1
流量递增
流量递减
噪声区
图2试验报告示例
GB/T8243.2—2003/IS04548-2:1997L11
参考文献
ISO3448:1992,工业用液体润滑剂-ISO黏度分类1ISO3968:1981,液压传动滤清器压降流量特性的评定。[2]
ANSI/SAEJ300-1993,发动机机油黏度分类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