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1857-2008 威士忌
GB/T 11857-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1857-2008

中文名称:威士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10-19

实施日期:2009-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012549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饮料>>67.160.10酒精饮料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发酵、酿造>>X61蒸馏酒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1857-200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26.0 元

计划单号:20050786-T-607

出版日期:2009-06-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9-11-07

起草人:康永璞、张蔚、郭新光

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参考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C 110/2008号《关于蒸馏酒的定义、描述、介绍、标签和地理标示的保护以及废除理事会第1576/89规则》中的威士忌部分。本标准代替GB/T11857—2000《威士忌》。本标准规定了威士忌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威士忌的生产、检验与销售。本标准与GB/T11857—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适用范围的描述;———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产品分类;———对酒精度指标作了适当调整;———删除了甲醇、杂醇油指标;———增加了卫生要求,按GB2757执行;———对检验规则作了适当的修改。 GB/T 11857-2008 威士忌 GB/T11857-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67. 16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857—2008
代替GB/T118572000
威士忌
Whisky
2008-10-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9-06-01实施
前主言
GB/T11857—2008
本标准参考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C110/2008号《关于蒸馏酒的定义、描述,介绍、标签和地理标示的保护以及废除理事会第1576/89规则》中的威士总部分。本标准代替GB/T11857—2000《威土忌》本标准与GB/T11857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适用范围的描述;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产品分类
对酒精度指标作了适当调整;
删除了甲醇、杂醇油指标:
增加了卫生要求,按GB2757执行:对检验规则作了适当的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永璞、张蔚、郭新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1857—1989.GB/T118572000。1
1范围
威士忌
GB/T11857-—2008
本标准规定了威土忌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赔存。Www.bzxZ.net
本标准适用于威士忌的生产、检验与销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1SO780:1997,MOD)GB/T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032002ISO6353-1:1992NEQ)
GB2757蒸馅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ISO3696:1987.MOD)GB1031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威士忌whisky
以麦芽、谷物为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调配而成的蒸馏酒。3.1.1
麦芽威士忌
maltwhisky
全部以大麦麦芽为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在橡木桶陈酿至少两年的威士忌。3.1.2
谷物威士忌grain whisky
以各种谷物(如:黑麦、小麦,玉米、青稞、燕麦)为原料,经糖化、发醇、蒸馅,在橡木桶陈酿至少两年的威士忌。
调配威士忌blended whisky
用各种单体威士忌(如麦芽威士忌、谷物威士忌)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而成的威士忌。4产品分类
按原料分为:
a)麦芽威士忌;
b)谷物威土忌;
c)调配威士总。
GB/T11857—2008
5要求
5.1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清亮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浅黄色至金黄色
具有大麦芽或(和)谷物、橡木桶赋予的协调的、浓郁的芳香气味,或带有泥炭烟熏的芳香气味酒体丰满、醇和、甘爽,具有大麦芽或(和)谷物、橡木桶赋子的芳香口味,无异味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5.2理化要求
应符合表2的规是
酒精度/(%vol)
总酸(以乙酸计)/
总酯(以乙酸乙酯计
【(100%lZ醇)
/Lg/L(100%volZ醇)
总醛(以乙醛计)/g/1(100%vol乙醇)酒精度实测值
5.3卫生要求
具有大麦芽或(和)谷物、橡木桶赋予的较协调的芳香气味,或带有泥炭烟熏的芳香气味酒体较丰满、醇和、甘爽,具有大麦芽或(和)谷物、橡木桶赋子的较纯正的芳香口味具有本品明显的风格
表2理化要求
签标示值充许差为土1.0%vol。
应符合GB2757的规定
6分析方法
本标准中所用的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符合GB/T6682中要求的水。级
本标准中所用的试剂,在未注明规格时,均指分析纯(AR)。配制的“溶液”,除另有说明外,均指水溶液。
本标准中同一检测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方法时,实验室可根据各自条件选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本标准中所提及的乙醇含量(酒精度)均以体积分数(%vol)表示,以下简写为“%”6.1感官要求
6.1.1酒样的准备
将酒样密码编号,置于水浴中调温至20℃25℃,将洁净,干燥的品尝杯对应酒样编号,对号注人酒样约45mL。
6.1.2外观与色泽
将注人酒样的品尝杯置于明亮处,举杯齐眉,用肉眼观察杯中酒的色泽及其深浅,透明度与澄清度、有无沉淀及悬浮物等,做好详细记录2
6.1.3香气
GB/T11857-2008
手握杯柱,慢慢将酒杯置于鼻孔下方,膜闻其挥发香气,然后,慢慢摇动酒杯,闻空气进人后的香气。加盖,用手握酒杯腹部2min,摇动后,再嗅闻香气。根据上述操作,分析判断是原料香、陈酿香、橡木香或有其他异香,写出评语。6.1.4口味
喝入少量酒样(约2mL)于口中,尽量均匀分布于味觉区,仔细品尝,有了明确印象后咽下,再体会口感后味,记录口感特征。
6.1.5风格
根据外观、色泽,香气与口味的特点,综合分析评价其风格及典型的强弱程度,写出结论意见。6.2酒精度
6.2.1密度瓶法
6.2.1.1原理
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用密度瓶法、电子密度计法测出试样液(酒精水溶液)20℃时的密度,查附录A,求得样品在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即酒精度。6.2.1.2仪器
6.2.1.2.1全玻璃蒸馏器:500mL,6.2.1.2.2恒温水浴:控温精度士0.1℃6.2.1.2.3附温度计密度瓶:25mL或50mL。6.2.1.3试样液的制备
用-洁净、干燥的1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L酒样(液温20℃)于500mL蒸馏瓶中,用50mL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并人蒸馅瓶中,加几颗沸石(或玻璃珠),连接冷凝管,以取样用的原容量瓶作接收器(外加冰浴),开启冷却水(冷却水温度宜低于15℃),缓慢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当接近刻度时,取下容量瓶,盖塞,于20℃水浴中保温30min,再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6.2.1.4分析步骤
将密度瓶洗净,反复烘干、称量,直至恒重(m)。取下带温度计的瓶塞,将煮沸冷却至15℃的水注满已恒重的密度瓶中,插上带温度计的瓶塞(瓶中不得有气泡),立即浸人20.0℃士0.1℃的恒温水浴中,待内容物温度达20℃并保持20min不变后,用纸快速吸去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好侧支上的小罩,取出密度瓶,用滤纸擦干瓶外壁上的水液,立即称量(ml)。
将水倒出,先用无水乙醇,再用乙醚冲洗密度瓶,吹干(或于烘箱中烘干),用试样液(6.2.1.3)反复冲洗密度瓶3次~5次,然后装满。重复上述操作,称量(m2)。6.2.1.5结果计算
试样液(20℃)的密度按式(1)、式(2)计算:-m-m+A、
mi-m+A×Po
式中:
(——试样液在20℃时的密度,单位为克每升(g/L);20℃时密度瓶加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z
密度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m
空气浮力校正值;
20℃时密度瓶加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mi
....(1)
.....(2)
GB/T 11857—2008
P——20℃时蒸馏水的密度(998.20g/L);p.——干燥空气在20℃、1013.25hPa时的密度值(约为1.2g/L);997.0在20℃时蒸馏水与干燥空气密度值之差,单位为克每升(g/L)。根据试样液的密度P2,查附录A,求得20℃时样品的酒精度。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2.1.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0.5%。6.2.2数字密度计法
6.2.2.1原理
将试样注人“U形管,通过在20℃时与两个标准的振动率比较而求得其密度,计算出试样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即酒精度,6.2.2.2仪器
6.2.2.2.1数字密度计:Mettler/KEMDA-210DMA55D,带有NO.5171接管,可使样品连续通过“U\形管。或使用同等分析效果的数字密度计,并按其仪器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校正和测定。6.2.2.2.2恒温水浴4控温精度土0.01℃。6.2.2.2.3注射器@mL,Luer配件15号针,6.2.2.3试剂和溶液
重蒸水,并通过2um膜过滤。
6.2.2.4仪器校准
6.2.2.4.1在20.00℃士0.01℃下观察和记录“U\形管(洁净、千燥)中空气的“T\值6.2.2.4.2将注射器5号针与“U形管上端出口处的塑料管连上,把“U”形管下方人口处的塑料管浸人新煮沸、冷却膜过滤后的重燕水中,将“U”形管中注满水(要求无气泡),当水温达到衡定温度20.00℃±0.01℃显示“T\值在2min~3min内不变化时,读数、记录。6.2.2.4.3装置的A和B常数按式(3)、式(4)计算。A—T—T
B=T金气
......(4)
将常数A和B输入仪器的记忆单元。重新将开关置于p(密度)档。检查水的密度读数。倒出“U”形管中的水,干燥后,检查空气的密度。其值分别应为1.00000(水的密度)和0.00000(空气的密度)。若显示数值在小数点后第5位差值大于1,则需重新检查恒温水浴的温度和水、空气的“T”值。6.2.2.5样品测定
将试样液(6.2.1.3)注满U”形管(要求无气泡),直到试样液温度与水浴温度达到平衡(2min~3min)时,记录试样的密度,查附录A,求得样品在20℃时的酒精度。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2.2.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密度读数之差小于等于士0.00001。6.2.3酒精计法
6.2.3.1原理
用精密酒精计读取酒精体积分数示值,按附录B进行温度校正,求得样品在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即酒精度。
6.2.3.2仪器
精密酒精计:分度值为0.1%。
6.2.3.3分析步骤
GB/T11857—2008
将试样液(6.2.1.3)注人洁净、干燥的量筒中,静置数分钟,待酒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洁净、擦干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应接触量筒壁,同时插人温度计,平衡约5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切处的刻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附录B,换算成20℃时样品的酒精度。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6.2.3.4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0.5%。6.3总酸
6.3.1原理
试样中的有机酸以酚为指示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以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量计算总酸的含量。
6.3.2电位滴定法
6.3.2.1仪器
电位滴定仪(或酸度计):精度为2mV。6.3.2.2试剂和溶液
a)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b)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mol/LI:将上述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准确稀释1倍。6.3.2.3校正仪器
按使用说明书安装调试仪器,根据液温进行校正定位。6.3.2.4分析步骤
吸取25.00mL(若用复合电极可酌情增加取样量)酒样于50mL烧杯中,插人电极,放入一枚转子,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开始搅拌,初始阶段可快速滴加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6.3.2.2b),当样液PH=7.00后,放慢滴定速度,每次滴加半滴溶液,搅拌读数,直至pH=8.20为其终点,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6.3.2.5结果计算
a)样品中的总酸含量按式(5)计算。X=Vixex60
b)每升100%乙醇中总酸含量按式(6)计算。X=X×100
式中:
样品中总酸的含量(以乙酸计),单位为克每升(g/L);V
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C
乙酸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CH.COOH)=60l;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X
样品每升100%乙醇中总酸的含量(以乙酸计),单位为克每升(g/L);E样品的实测酒精度。
所得结果表示至两位小数。
6.3.2.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5%。.5)
CB/T11857-2008
6.3.3指示剂法
6.3.3.1试剂和溶液
6.3.3.1.1指示液A:称取靛蓝二磺酸钠0.1g,用20mL水溶解后,加无水乙醇定容至50mL。6.3.3.1.2指示液B:称取苯酚红0.1g,加3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6.3.2.2a)溶解,加水定容至50mL
6.3.3.1.3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mol/L]:同6.3.2.2b)。6.3.3.2分析步骤
吸取25.00mL酒样于150mL锥形瓶中,加指示液A和指示液B各5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6.3.2.2b)]滴定至棕红色为其终点。6.3.3.3结果计算
同6.3.2.5。
6.3.3.4精密度
同6.3.2.6。
6.4总酯
6.4.1原理
以蒸馏法去除酒样中的不挥发物,先用碱中和试样中的游离酸,再准确加人一定量的碱,加热回流使酯类皂化。通过消耗碱的量计算出酯类的含量。6.4.2仪器
6.4.2.1全玻璃蒸馏器:蒸馏瓶500mL。6.4.2.2全玻璃回流装置:锥形瓶1000mL、250mL冷凝管长度不短于45cm)6.4.2.3酸式滴定管:25mL。
6.4.2.4碱式滴定管:25mL。
6.4.3试剂和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6.4.3.1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mol/L:将上述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准确稀释1倍。6.4.3.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3.5mol/L]:按GB/T601配制。6.4.3.3
6.4.3.4硫酸标准溶液[c(1/2HzSO.)=0.1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6.4.3.540%乙醇(无酯)溶液:取600mL95%乙醇于1000mL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6.4.3.3)5mL,加热回流皂化1h。然后移人蒸器中重蒸,再配成40%乙醇溶液。6.4.3.6酚指示液(10g/L):按GB/T603配制。6.4.4试样液的制备
同6.2.1.3。
6.4.5分析步骤
吸取50.00mL试样液(6.2.1.3)于250mL锥形瓶中,加0.5mL酚酥指示液,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6.4.3.1)滴定至粉红色(切勿过量),不记录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再准确用滴定管加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6.4.3.1)20.00mL,摇勾,放人儿颗沸石(或玻璃珠),装上冷凝管(冷却水温度宜低于15℃),加热至沸腾,准确回流30min,取下锥形瓶,冷却。用滴定管向其中准确加入20.00mL硫酸标准溶液(6.4.3.4)后,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6.4.3.2)滴定至粉红色为其终点,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吸取40%乙醇溶液50.00mL,按上述方法同样操作,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6.4.6结果计算
a)样品中的总酯含量按式(7)计算。X--V)xex88
每升100%乙醇中总酯含量按式(8)计算。b)
X=XX100
式中:
X,—样品中酯类的含量(以乙酸乙酷计),单位为克每升(g/L);Vi
皂化后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o
空白试验皂化后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GB/T11857—2008
皂化后滴定时所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88—乙酸乙酯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CH.O)=88]:吸取样品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
X,样品中每升100%乙醇中酯类的含量(以乙酸乙酯计),单位为克每升(g/L);E样品的实测酒精度
所得结果表示至两位小数。
6.4.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5%。6.5总醛
6.5.1气相色谱法
6.5.1.1原理
样品被汽化后,随同载气进人色谱柱,利用被测定的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柱内形成迁移速度的差异面得到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先后流出色谱柱,进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根据色谱图上各组分峰的保留值与标样相对照进行定性;利用峰面积(或峰高),以内标法定量。6.5.1.2仪器
6.5.1.2.1气相色谱仪:备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6.5.1.2.2色谱柱:CPWAX57CB毛细管色谱柱,柱长50m,内径0.25mm,涂层0.2μm。或其他具有同等分析效果的毛细管色谱柱。6.5.1.2.3微量注射器:10μL。6.5.1.3试剂和溶液
6.5.1.3.140%乙醇溶液:用乙醇(色谱纯)加水配制。6.5.1.3.2乙缩醛溶液(2%):作标样用。吸取乙缩醛(色谱纯)2mL,用40%乙醇溶液定容至100mL.
6.5.1.3.3乙酸正戊酯溶液(2%):作内标用。吸取乙酸正戊酯(色谱纯)2mL,用40%乙醇溶液定容至100mL
6.5.1.4色谱条件
载气(高纯氮):流速为0.5mL/min~1.0mL/min;分流比约37:1:尾吹约20mL/min~30mL/min。
氢气:流速为33mL/min。
空气:流速为400mL/min。
检测器温度(Tp):220℃。
进样口温度(T):220。
GB/T 11857—2008
柱温(Te):起始温度40℃,恒温5min,以4℃/min程序升温至200℃,继续恒温10min。载气,氢气,空气的流速等色谱条件随仪器而异,应通过试验选择最佳操作条件,以内标峰与酒样中其他组分峰获得完全分离为准。6.5.1.5分析步骤
6.5.1.5.1校正因子(F值)的测定吸取乙缩醛溶液(6.5.1.3.2)1.00mL,移人1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人乙酸正戊酯溶液(6.5.1.3.3)1.00mL,用4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该溶液中乙缩醛和乙酸正戊酯的浓度均为0.02%。待色谱仪基线稳定后,用微量注射器进样,进样量随仪器的灵敏度而定。记录乙缩醛和乙酸正戊酯峰的保留时间及其峰面积(或峰高),用其比值计算出乙缩醛的相对校正因子(f值)。对于乙酸正戊酯的相对校正因子是根据经验值确定的,约为1,49。6.5.1.5.2试样液的测定
用10mL容量瓶直接取酒样10.0mL,加人乙酸正戊酯溶液(6.5.1.3.3)0.10mL,混勾后,在与f值测定相同的条件下进样,根据保留时间确定乙醛、乙缩醛峰的位置,并测定乙醛(或乙缩醛)与内标峰面积(或峰高),求出峰面积(或峰高)之比,分别计算出酒样中乙醛和乙缩醛的含量,以艺醛计,然后相加,换算成醛类含量。
6.5.1.6结果计算
a)校正因子(于值)按式(9)计算。Aydz
b)样品中乙醛(或乙缩醛)的含量按式(10)计算A
X =fXA
XXX10-
c)每升100%乙醇中乙醛(或乙缩醛)含量按式(11)计算。X=X×100
d)每升100%乙醇中总醛的含量按式(12)计算。X,=X+X.X037
式中:
乙醛(或乙缩醛)的相对校正因子;Al——标样值测定时内标的峰面积(或峰高);Ag
标样值测定时乙醛(或乙缩醛)的峰面积(或峰高);d乙醛(或乙缩醛)的相对密度;d
内标物的相对密度;
样品中乙醛(或乙缩醛)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试样中乙醛(或乙缩醛)的峰面积(或峰高);添加于酒样中内标的峰面积(或峰高);内标(添加在酒样中)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X
样品中每升100%乙醇中乙醛(或乙缩醛)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E
样品的实测酒精度;
样品中每升100%乙醇中总醛(以乙醛计)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X
样品中每升100%乙醇中乙醛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X
样品中每升100%乙醇中乙缩醛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0.37-
乙缩醛换算成乙醛的系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三位小数。
.(10)
.....(ll)
...(12)
6.5.1.7精密度
GB/T11857—2008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0%。6.5.2碘量法
6.5.2.1原理
亚硫酸氢钠与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Q-羟基磺酸钠,然后用碘氧化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加过量的碳酸氢钠,使α-羟基磺酸钠分解,释放出亚硫酸氢钠,再用碘标准溶液滴定。6.5.2.2仪器
碘量瓶:250mL
6.5.2.3试剂和溶液
6.5.2.3.1盐酸溶液[c(HCI)=0.1mol/LI:按GB/T601配制。6.5.2.3.2亚硫酸氢钠溶液(12g/L):称取6g亚硫酸氢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6.5.2.3.3碳酸氢钠溶液[c(NaHCO)=1mol/L]。6.5.2.3.4碘标准溶液[c(1/2I,)=0.1mol1/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6.5.2.3.5碘标准滴定溶液[c(1/212)=0.01mol/L:将上述碘标准溶液准确稀释10倍。6.5.2.3.6淀粉指示液(10g/L):按GB/T603配制。6.5.2.4试样液的制备
同6.2.1.3。
6.5.2.5分析步骤
吸取30.0mL试样液(6.2.1.3)于250mL碘量瓶中,加人15mL亚硫酸氢钠溶液(6.5.2.3.2)、7mL盐酸溶液(6.5.2.3.1),摇匀,于暗处放置1h。取出,用少许水冲洗瓶塞,以碘标准溶液(6.5.2.3.4)滴定,接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0.5mL,改用碘标准滴定溶液(6.5.2.3.5)滴定至淡蓝紫色出现(不计数)。加入碳酸氢钠溶液(6.5.2.3.3)20mL,微开瓶塞,摇荡0.5min(呈无色),用碘标准滴定溶液(6.5.2.3.5)继续滴定至蓝紫色为其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6.5.2.6结果计算
a)样品中总醛的含量按式(13)计算。Xi=(Vi-V)Xex22
b)每升100%乙醇中总醛的含量按式(14)计算:X2=X×100
式中:
X一样品中总醛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g/L)V试样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z—空白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c碘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22—碘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Iz)=22];V一吸取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X,样品中每升100%乙醇中总醛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g/L):E酒样的实测酒精度。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5.2.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0%。.(13
+**(14)
GB/T11857—2008
7检验规则
7.1组批
每班灌装生产的、同一类别、同一品质、规格相同且经包装出厂的产品为一批。7.2抽样
7.2.1按表3抽取样本(箱),从每箱任意位置抽取样本(瓶)。单件包装净含量小于500mL,总取样量不足1500mL时,可按比例增加抽样量:表3抽样表
批量范围/箱
51~1200
1201~35000
>35001
样本数/箱
单位样本数/瓶
7.2.2采样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注明:样品名称、品种规格、数量、制造者名称、采样时间与地点、采样人。将两瓶样品封存,保留两个月各查。其他样品立即送化验室,进行感官,理化和卫生等指标的检验。7.3检验分类
7.3.1出厂检验
7.3.1.1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附上质量合格证明的,办可出厂。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合格证)可以放在包装箱内,或放在独立的包装盒内,也可以在标签上
或包装箱外打印“合格”或“检验合格”字样7.3.1.2检验项目:感官要求、酒精度、总酸、总酯、总醛、甲醇7.3.2型式检验
7.3.2.1检验项目:本标准中全部要求项目。7.3.2.2
检验:
一般情况下
一者,亦应进行型式
类产品的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原辅材料有较大变化时;
更改关键工艺或设备时:
新试制的产品或正带生产的产品停产3个月后,重新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d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按有关规定需要抽检时。e
7.4判定规则
7.4.1检验结果有不超过两项指标不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量样品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7.4.2若复检结果中仍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时,则判整批产品为不合格。7.4.3当供需双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由有关各方协商解决,或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仲裁检验,以仲裁检验结果为准。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购存
8.1标志
8.1.1预包装威土忌产品标签应符合GB10344的有关规定,生产企业宜标注产品的具体类型。8.1.2外包装纸箱上除标明产品名称、制造者名称和地址外,还应标明单位包装的净含量和总数量。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