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476.3-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2476.3-2007
中文名称: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1-23
实施日期:2007-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830042
相关标签:
可燃性
粉尘
环境
电气设备
场所
分类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特殊工作条件用电气设备>>29.260.20易爆环境用电气设备
中标分类号:电工>>低压电器>>K35防爆电器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等同IEC 61241-10-2004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1, 字数:34千字
标准价格:20.0 元
计划单号:20031344-Q-604
出版日期:2007-09-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01-23
起草人:王军、项云林、郑琦、邓永林、李堑、黎万超、刘志晟、仄继刚、宋荣敏
起草单位: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归口单位: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涉及存在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及可燃性粉尘层的场所分类。本部分适用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由于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或可燃性粉尘层的存在而可能引起危险的场所。 GB 12476.3-2007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GB12476.3-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29. 26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B 12476.3-2007/IEC 61241-10:200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use in the presence of combustible dust-Part 3 : Classification of areas where comhustible dusts are or may be present(IEC61241-10.2004,IDT)
2007-01-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9-01实施
前言·
引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可燃性粉尘场所的分类
4.1通则·
1.2爆炸性粉坐环境场所分类目的4.3爆炸性粉尘坏境场所分类程序·5爆炸性粉尘环境的释放源:
5.1通则
5.2释放源的确认
6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
粉尘区域
6.3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示例
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范围,
7粉尘层危险·
8文件
8.1通如
8. 2图纸,数据表和记录表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场所分类的应用A.1无排气通风建筑物内的倒袋站A.2配盘排气通风的倒袋站:
A,3建筑物外面配有光滑出口的裘尘器和过滤器A.4
无排风建筑物内的筒翻转装置
附录B(资料性附录)热表面点燃粉尘层引起的火火危险:B. 1规则 1-
—5 mm 及以下厚的粉尘层
规则2-—
大于5mm至50mm厚的粉尘层
规则3-
B. 4规则 4-
超厚粉尘层,
实验室研究:
附录 C(资料性附录)现场清理
cl引言
C.2现场清理的水平
场所分类图中的区域标识
无排气通风建筑内的倒装站
配置排气通风的倒袋站
GB 12476.3—2007/IEC 61241-10 :20041
CB 12476.3--2007/1EC 61241-10 :2004图A.3建筑物外面配有光滑出口的尘器和过滤器图A,4无排风建筑物内的圆简翻转装罩.+*+++
图B.1热表面点燃粉尘层引起的火灾危险粉尘层厚度增加时标记在设备上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的降低图 B. 2
区域代号取决于可燃性粉尘存在情况·.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GB 12476.3—2007/IEC 61241-10 :2004GB12476α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著干部分:一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一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衣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2节: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一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本部分为GB12476的第3部分,等同采用IEC61241-10:200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0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英文版)。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电气传动研统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上海ABB电机有限公司、博山中关防爆电机电器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军、项云林、郑绮、邓永林、李堑、藜方超、刘志晟、厌继刚、宋荣敏。GB12476.3—2007/IEC61241-10:2004引言
GB12476.1&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设备》于1990年首次制定。当时,由于[EC设有相关标准的正式出版物,所以该标准主要是参照日本工厂电气防爆指南(粉尘防爆)制定的,它规定了粉尘危险场所的分类,设备选型、设,制造租检验的要求。1992年,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范》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粉尘危险场所的分类,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这两个标准在推动我国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展和使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999年以来,IEC发布了I以6124F-1-1,IEC61241-1-2和IEC.61241-0标准,随后还将发布其他相关标准,形成一个系列标准体案。为了与 IE已标准体系相协调,促进贸易利交流,有必要调整GB12476.1—1990的结构冠与 [EC标雅体系相对应的新的国家标准体系。本部分是GB12476标准的结构调整后制定的第3部分。第1部分GB12476.1已于2000年12月批准发布,2001年7月,1.日续施,GB12476.2已于2004年发布。其他部分将在今庵陆续制定和修订。可燃性粉尘是危险的,当它们以任何方式弥散在空气中时,会形成潜在的爆炸性环境。此外,可燃性粉尘层可以点燃样成为爆炸性环境的点燃爆。因此,安装在粉尘容环境中的设备应防止点燃粉尘云,并且其表面温理限值应低于粉尘云或粉尘屋的点燃温度。
GB12476的本部分是对可燃性粉尘产生的危险场所进行鉴定的指南,其目的是选择合适的设备允许用于这类场所。对于鉴定场所采用的程序。通过一些示例给出了一般的和特殊的判据。通过合理地布量设备,尽可能把大多数设安装在危险性低的或非危险场所,以威少所需特殊设备的数量。
1范围
GB12476.3—2007/IEC61241-10:200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GB12476的本部分涉及存在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及可燃性粉尘层的场所分类,以便选用合适的设备用于这类场所。
在本部分中,对爆炸性粉尘环境和可燃性粉尘层分别进行讨论。在第4章中,描述了爆炸性粉尘云的场所分类,而粉尘层则作为可能的释放源之一。在第7章中,对粉尘层的点燃危险进行了描述,本部分采取以工厂清理系统为基础的有效现场清理。对可燃性纤维或飞扬物可能引起危险的场所,也可以遵守本部分的规定本部分适用于在正常人气条件下由于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或可燃性粉坐层的存在而可能引起危险的场所。
本部分不适用于:
地下采矿场所:
由于杂混存在可能产生危险的场所;—-不需大气中的氧能燃烧的炸药粉尘或自燃物质—一超出本部分涉及的不正常的灾难性事故(见注1);一随粉尘喷出的可燃性气体或有毒气体引起的任何危险;一本部分未考虑继火灾或爆炸之后而引起的撤害的影响。注1,上文所述的\灾难径事故”适用于例如:储仓或气体运输设备的破裂。注2:在任一加工厂中,不考虑规模大小,除与设备相关的点燃源外,都可能有大盘的点燃源。在这个方面.必须来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确保安全但是这些不在本部分范围内。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1247G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IEC61241-0:200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0部分:通用要求IEC61241-14:2001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选择和安装3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使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场所area
三维的区域或空间。
大气条件atmospheric condftions周国条件 surrounding conditions对可燃性粉尘爆炸性能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包括高于和低十标准气压 101: 3 kPa(1013mbar)、气温20℃(293K)的压力及温度变化的条件。1
GB 12476,3—2007/IFC 61241-10 :20043.3
杂混合物hybrid mixture
不物理状态下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注:甲烷,谋粉和究气的混合物就足杂混合物的一个实例。3. 4
粉尘dust
在大气中依其自身重量可沉淀下来,但也可持续悬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固体微小题粒,包括纤维和飞(他括IS04225中定义的粉尘和细颗粒)。3.5
爆炸性粉尘环境explosiye-dustatmasphere大气条件下,粉尘、纤维飞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该混合钩引燃后,燃烧将传遍整个未燃混合物。[IEV 426-02-04;疹改3.6
可燃性粉尘combustble dust
在空气中能燃烧或无焰燃烧并在大气压和正带温度下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粉尘、纤维或飞絮。3.7
危险场所(粉坐)hardonsarea(dest)可燃性粉尘以粉先云的形式大量存在或可预计大量存在的场所,因此在这种场所中为防止点燃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台勒而帮对设备的结构和使用采取特殊猎施。注:根据爆炸性粉尘/些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问对危险场所进行分区(见6.1和6.2)。3.8
非危险场所(粉尘)non-hazardosarea(dust)其中存在的可燃性粉尘不会达到充许形成有效的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程度的场所。3.9
粉尘容器dust tout#inment
工艺设备中能防止粉尘泄露到周环境的,用于处理、加工、输送或存储物料的部件。3.10
tsourceatdust release
尘辩故
能向大气环境中释放切燃性粉尘的地点或部位。注1:可能来自粉尘容器或粉尘层,注2:释放源可依据严重程度龄递减频序分为下列级别a)粉尘云的连续生成:粉生云持缕存在或预计长期或短期经常出现的场所,b)1级群放: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潤尔释放可燃性粉尘的释效源。c)2级释放: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可燃性粉尘·如果释放,也仅是不经常地并且是短期释放的释故源。3,11
区的范围extentof zone
从释放源的边缘到不再存在与释放相关危险的地点之间任一方向的距离。3. 12
正常运行 normal operation
指工艺设备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的运行状况,注,可以形成粉云尘或粉尘层的一些少盘的粉尘释放(如过泌器的彝故)可属于正常运行,3.13
异常运行abnormal operation
与加工相关但不经常发生的一些可预料的故障运行状说。2
设备equipment
GB 12476.3—2007/IFC 61241-10:2004单独或组合起来用丁产生、传送、储存、检测、控制、变换能童或加工材料,并能通过自身的潜在点燃源引起爆炸的机械,电气设备,固定或移动式装置,控制元件以及测耻,检测或预防系统。4可燃性粉尘场所的分类
4.1通则
本部分采用了与可燃性气体和蒸气相似的场所分类原理对粉尘云引趋的差火和/或爆炸危险进行评定。分别在3.7和3.8中对危险和非危险场所进行定义。只有当可燃性粉尘浓度在爆炸范国内时才构成燥炸性环境。
虽然高浓度粉尘云可能是不燥炸的,但是危险仍然存在,如果浓度下降,就可能进入爆炸范围根据环境,不是每个释放源一定会产生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含物。不能由抽气式机械通风方法移除的粉尘,根据其特性,如颗粒的大小,会以定的速率沉积而形成粉尘层或堆积物。应考患微小的或小的连续释放源最后能产生潜在的危险粉尘层。于可燃性粉尘荐在会导教如下危险:任何释放源产生的粉尘云,包括粉尘层或粉尘堆积物产尘的粉尘云将形成爆炸性环境(见第5章)
不可能形成粉坐云的粉坐层,可能由于自加热或热表面而点燃并引起火灾危险或设备过热。对爆炸性环境来说,点燃的粉尘层也可能作为点燃源(见第7章)爆炸性粉尘云和可燃性粉尘层可能存在,因此应该避免点燃源的出现。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应采取措施减少可燃性粉尘和/或点源出现的可能性,以便两者共同存在的可能性小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某些情况下,必须使用一些防爆方法,例如泄爆或抑燥。在本部分中,对爆炸性粉尘环境和可点燃的粉尘层将分别处理。在本章中,描述了爆炸性粉尘云的场所分类,同时把粉尘层作为可能的释放源之-。在第7章巾,描述了粉尘层的点燃危险。
4.2爆炸性粉尘环境场所分类目的在许多实际场所中存在可燃性粉尘,要保证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不出现是狠困难的。保证设备不会产生一个点燃源也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可能性高的场所,就依靠使用那些被设计成产生点燃源的可能性极低的设备。反之,在出现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可能性较低的场所,可使用较低技术要求的设备。4.3爆炸性粉尘环境场所分类程序场所分类是以所报告的多个粉尘释放源的释放量为依据的。并根据粉尘是否可燃对场所进行分类:粉尘的可燃性可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需要了解用于加工中的材料特性,这些特性可从加工-号业人员处获得。必须考虑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式包括现场清理。为了提供设备实际作业的释放性质方面的信息,专业技术知识也很有必要。安全和设备方面的专家必须密切合作。危险区域的定义仅涉到粉尘云的危险。
确定危险区域的程序如下;
2)第一步是确定材料特性,材料是否具有可燃性,并且为了选择设备,确定颗粒尺寸、含水量,粉尘云和粉尘层、最低点燃温度和电压率。b)第二步是确定可能存在粉尘容器或粉尘释放源的位置,如5.2所述。必须查阅工艺流程图和GB 12476.3—2007/IEC 61241-10:2004设备布局图。这个步骤应包括确认如第7章所述的可能形成的粉尘层。e)第三步是确定粉尘从上述释放源释放的可能性,这样就确定了5.2中给出的不同安装部位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可能性。只有在这些步骤进行后才可确定区域和其规定的范固。关于区域类型和范围及粉尘层存在的判定成记载在场所分类图上(其后该图将用作设备选型的依据)作出判定的理由应记载在场所分类研究的记录中,使得将来场所分类评定时易于了解。对场所分类的评定将按照工艺的变化吸加工材料的变化敢如果由于设备的损坏环使粉尘的释放变得更普逼的情说米进行。进行定期评定是合适的。因本部分涉及各种情况,此不可能对各个单独情况所箍的措施逐一给出准确的确认。重要的是本程序应由了解场所分类原则、所用加工材料、涉及的设备以及设备功能的人员来进行。5爆炸性粉尘环境的释放源
5.1通则
爆炸性粉尘环境是由粉尘释放源而形成的。粉尘释放源是指能释放或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点或部位,从而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该定义包括能够扩散形成粉尘云的可燃性粉尘层。依据情况,不是每个释放源一定会产生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另方面,一个微小的或小的连续释放源摄后能产生一个潜在的危险粉尘层。
在 3. 10 注2的a),b)和 e)中定义了释放源的类型。5.2释放源的确认
需要确认一些条件,工艺设备、加工步骤或预料在一些设备中发生的其他作用在这些条件中能形成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或者产生可燃性粉尘层。粉尘容器内部和外部必须分别考慈5.2.1粉尘容器
在粉尘容器内部,粉尘不能释放到环境中,但作为工艺的一部分可能形成连续的粉尘云。这些情况闻能持续存在或者预计讨能长期连续存在或短期存在。它们出现的频率取决于加工周期。对于正常运行,异常运行和停工情况的设备应进行研究,以便识别粉尘云和粉尘层的存在发生率。如果形成厚层,则应注明(见第7章)。
5.2.2释放源
在粉尘容器外部,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场所的分类。如果在粉尘穿器(例如:正压气动传送装置)内采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粉尘就可能容易从泄漏设备中喷出。粉尘容器内为负压情况下,在设备外部形成粉尘抢险场所的能硅就非常低。粉坐颗粒入小,湿、应用场合、传送速度,排尘速度和下落高度都可能影响可能的释放速度。一旦了解可能有释放的加工过程,就应该鉴别每一释放源并且确定淇释放等级。
释放等级如下:
一1级释放,例如;毗邻激口袋翘包或倒包的位置周围;一2级释放,例如:带要偶尔打开并且打开时间非常短的人扎,或者是存在粉尘沉淀地方的粉尘处理设备。
下列各项不应该被视为正常和异带运行的释放源:压力容器外主体结构,包括它的关闭的喷嘴和人孔;管道.导管和无接合面的通风道:一一阀压盖和法兰接合面,只要在设计和结构方面对防粉尘泄露进行了适当的考虑。4
GB 12476.3—2007/IEC 61241-10:2004根据形成潜在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可能性,场所可按表1选择。表1区域代号取决于可燃性粉尘存在情况可燃性粉尘存在情况
粉尘云连续存在
1级释放
2级释放
注1:一些简仓可能只是很少装科或出料,其内部可划分为21区。粉尘云场所的区域分类
简仓内的设备只是在简仓装料或出料时才使用。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在设备运行时有可能出现粉尘云性2:在极少发生的大型粉尘容器破裂的情况下,可能会成形很厚的粉尘层。如果这种情况形成的厚粉尘层被很快消除或将其设备隔离,则无必要特该场所分类为22区。注3:许多产品像谷物和糖含有少量的粉尘与人量的粒状材料相混合。即使在该场所没有粉尘爆炸的可能,设备的选择也应该告患粗粒物质可能过热面发生燃烧的危险。燃烧的粒状材料可能通过工艺疏程传翰到一地方,在那里产生爆炸危险。6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
6.1通则
按照爆炸性粉尘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爆炸性粉尘环境被分类的场所划分为几个区。6. 2粉尘区域
可燃性粉尘的粉尘层,沉凝利堆积应被规为可能形成爆炸性环境的“任何基他择放源”20区,以空气中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短时存在丁爆炸性环境中的场所。21区:正常运行时,很可能偶然地以空气中可燃性粉尘云形式存在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场所。22区,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以空气可燃性粉尘云形武存在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场所,如果存在仪是短哲的
6.3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示例
6.3. 120 区
可能产生20区的场所示例:
粉尘容器内部场所;
一此料槽、商仓等、旋风集尘器和过滤器;一-除皮带租链式运输机的某些部分外的粉尘传送系统等:一搅拌器,粉碎机,干爆机,装料设备等。6.3.221 区
可能产牛21区的场所示例:
当粉尘容器内部出现爆炸性粉尘/字气握合物时,为了操作而频繁移动或打开最邻近进出门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
当未采取随止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台物形成的措施时,在最接近装料和卸料点,送料质带,取样点,卡车卸载站、皮带卸载点等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一如果粉尘堆积且由于工艺操作,粉尘层可能被扰动而形成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时,粉尘容器外部场所
可能出现燥炸性粉尘云(但是既不持续,也不长时间,又不经常)的粉尘容器内部场所,例如自清扫时间间隔较长的简仓内部(如果仅偶尔装料和/或出料)和过滤器的积淀侧。6.3. 322 区
可能产生22区的场所示例:
GB 12476.3—2007/IEC61241-10:2004一一一来自染尘袋式过滤器通风孔的排气口,如果一且出现故障,可能逸出爆炸性粉坐/空气混合物。一狼少时问打开的设备附近场所,或根据经验由于高于环境压力粉尘喷出循易形成泄露的设备附近场所;气动设备,挑性连接可能会损坏等的附近场所。有很多粉状产品的存储装。在操作期间,存储袋可能出现故隧,引起粉型打散。一当采取措施防止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形成时,一般划分为21区的场所可以降为22区场所。逆类措施包括排气通风。在(收尘装)装料和出料点、送料皮带,取样点、卡车载站、皮带卸载点等场所附近应采取措施。一形成的可控制(清理)的粉尘层有可能被扰动而产生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只有在危险粉尘/空气混合物形成前,通过清理的方式清除了该粉尘层,它才为非危险场所。6.4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范围
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区域范国定义为粉尘释放源的边餐到被认为与该区域有关的危险不再存在的住何方向上的距离。应考虑细粉尘因建筑物内空气流动而从释放源出来向上扩散的实际情况。当对已分类场所之间的小范围未分类场所进行分类时,该类别应该延至整个场所。6. 4. 1 20 区
20区范围包括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长期持续地或者经常在管道、生产和处理设备内存在的区域。
如果粉尘容器外部持绒存在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则要求划分为20区。恒在E.作场所产生20区的情况是被禁止的。
6.4.221区
在大多数情况下,21区范围可通过与形成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环境有关的释放源的评价来规定。
21区的范围如下:
一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一些粉尘处理设备内部。一一由释放源形成的设备外部场所·它取决于粉尘的··些参数,如粉尘量,流量、颗粒大小和物料的湿度。通常,释放源周围1m的距离就已足够(垂直向下延至地面或者楼板水平面)。对于斑筑外部场所(露天),21区范围会由于气嵌的影响:例如风.雨等而改变。--一一如果粉尘的扩散受到实体结构(墙壁等等)的限制,它们的表面可作为该区域的边界。--些实际情况的考虑可能是使考虑中的整个场所被分类为21区是适合要求的。6.4.322 区
在天多数情况下,弦区范围可通过与形戚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台物环境有关的释放源的评节来规定。
的释放魂接成的场所范围世敢决于粉坐的一些参数,如粉尘量,筑,赖粒大小和赖料的湿度:一通常,21区周围或孵放源周菌1扭的距离就已足够。对于建筑外部场所(露天),由于气恢的影响,如风、闻等原因,22区的范菌可以藏小,一如果粉尘的扩散受到实体结构(墙骥等等)的限制,它们的衰面可作为该区域的边界,一些实际情说的考虑可能是便考虑中的整个场所被分类为22区是适合要求的。一个位于内部未被限制的21区(不受实体结构限制,例如一个有散开入孔的容器)将始终被22区包围。
注:如果在每所分类评定期间.发现粉尘层已经堆积在原22区外面,那么需要更细的分类,应考虑该粉尘层范围和该粉尘启受扰动产生粉尘云的可能性。7粉尘层危险
在工和处理粉末的容器内部,经常不能防止非可控(清理)的粉尘层,因为它们是该工艺的整体6
部分。
GB 12476.3—2007/IEC 61241-10 :2004原则上,设备外部的粉坐层厚度可以通过现场清理进行控制。考虑到释敢源时,重要的是对工!现场清理安排的性质要与工厂的管理相适应。现场消理对粉尘层的影响在附录C中讨论。例如:如果负资选择设备的人员预计这种装置不会出现粉尘层,则装置表面上可能出现最大的充许粉尘层厚度为5mm是可接受的(必须考思清理周期的任何短期中断),附录B给出了热表面点燃粉坐层造成的火灾危险以及过论为了避免点燃怎样选择设备的量天充许表面温度。
8文件
8.1通则
场所分类用这样一种方法,对产生最后场所分类的各个阶段应适当地用文件记载下米。应参阅所有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一些示例或所采用的方法包括:8)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b)所有释放源粉尘扩散的评定;)影响粉尘/空气混合物和粉尘层形成的工艺参数。应列出与场所分类有关的沙及该装置所用的所有划工材料的性能。该内容应包括粉尘云和粉尘层的点燃温度、燥炸极限、电阻率、湿度及颗粒尺寸。8.2图纸、数据表和记录表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场所分类文件应该包括平面图和壁面图,免情说而定,表示区域的类型和范围,粉尘层范国,粉尘最低点燃温度,并由此选择设备充许的最高表面温度以免发牛点燃。文件还应包括其他的有关资料,例如:a)释放源的位置和标志。对于大型和综合型装置或加工场所来说,释放源进行分项列记或编号是有帮助的,以便场所分类数据表和图纸之间相互参照。b)为得到所作出的分类,有关现场清理1作及其他预防措施方面的资料。)保持分类和定期评定方法,以及当加工材料、方法和设备变更时的评定方法。d)分类分布表。
e)确定区域范围和粉坐层范国的原因。图1所示的场所分类标记是规定使用的符号,如果使用其他符号,必须在文件中明确规定。ODOOOOOO
口口国
图1场所分类图中的区域标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