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0663-2006 囊式蓄能用压力容器
GB/T 20663-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663-2006

中文名称:囊式蓄能用压力容器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3-26

实施日期:2007-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884486

相关标签: 蓄能 压力容器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流体系统和通用件>>流体存储装置>>23.020.30压力容器、气瓶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4压力容器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3页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10511-T-469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12-15

起草单位:国家石油钻采炼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该标准规定了囊式蓄能用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性能和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等要求;适用于工作介质为石油及液压油或乳化液的蓄能器。 GB/T 20663-2006 囊式蓄能用压力容器 GB/T20663-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3,0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663—-2006
囊式蓄能用压力容器
Bladder type accumulators
2006-12-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及分类
4材料
5设计
6制造
7性能和试验
8检验规则
9标志、包装.运输·
10随机文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蓄能器的结构型式和尺寸
蓄能器的整体结构图和零件名称补充要求
-KAoNiKAca
GB/T 20663-2006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归口。GB/T20663--2006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交换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2/SC5)组织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石油钻采炼油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天人压力容器厂。本标主要起草人:李华屏、戴心田、聂孟秋、李永健、徐昌吉。1范围
囊式蓄能用压力容器
HriKAoNniKAca-
GB/T20663-—2006
1.1本标准规定了式蓄能用压力容器(以下简称蓄能器)的材料、设计、制造,性能和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等要求。
1.2本标准规定的蓄器是指利用气体的压缩性,由胶囊内气体压力给胶囊外液体施压的容器(不包括卸压装置、安全阀等),其壳体用无缝钢管制成,胶囊充装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1.3本标准适用于工作介质为石油基液压油或乳化液的蓄能器,其通用参数为:设计压力:力≤63MPa
设计温度:40℃~+93℃;
公称容积:0.4L~250L。
1.4本标准不适用于由非金属材料和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蓄能器以及焊接式壳体的蓄能器,也不适用于隔膜式、活塞式蓄能器。
1.5对于超出本标准规定的最高压力或最大容积的蓄能器,其设计和制造应通过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技术评审。: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推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50钢制压力容器
GB/T222—1984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eqVISO6892:1998)GB/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eqVISO148:1983)GB/T231.1—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e9vISO6506-1:1999)GB/T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eqVISO7438:1985)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2352—2003液压传动隔离式充气蓄能器压力和容积范圈及特征量GB/T3077--1999合金结构钢
GB/T5777—1996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eqVISO9303:1989)GB/T8163-1999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neqISO559:1991)GB/T9251—1997气瓶水压试验方法GB/T9252-2001气瓶疲劳试验方法GB15385--1994气瓶水压爆破试验方法GB18248--2000气瓶用无缝钢管
GB/T20663--2006
HG2331—1992液压隔离式蓄能器用胶囊JB/T4711--2003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及分类
3.1术语和定义
GB15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手本标准3.1.1
工作压力working Prpssure
系指在正常工作情说
充气压力
chagne
在20℃±5%
公称客积
蓄能器胶影
设计压力
系指设定
压力。
设计温度
能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fas pres
当液!
mhal capacit
气压力下的
Ign pressu
能器的最高
tempers
系指蓄能器
铭牌上的设计温度位
批摄batch
工作情让
靠体设计
得中的气体压敦:
设计载荷馨件,其值应不低于工作件金属截面的度平均值)。标志在采用同一设计条件,有同公称直径、设计壁厚,用同一炉号材料、同一制造方法,按同一热处理规范进行热处理的蓄能器壳体限定的数量。3.2分类
3.2.1蓄能器的结构型式分为A型、AB型和B型,其结构和尺寸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其整体结构图和零件名称见附录B。
3.2.2蓄能器的设计压力等级划分为9个等级:6.3、10、16、20、25、31.5、40、50、63MPa。当设计压力介于相邻两个压力等级之间时,不得按低压力等级设计。3.2.3蓄能器的公称容积等级划分为21个等级:0.4、0.63、1.0、1.6、2.5.4.0.6.3、10.16、20、25、32、40、50、63、80、100、125、160、200、250L。当所需容积介于相邻两个容积等级之间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2.4蓄能器型号表示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2
NXQ---[
工作介质
连接型式
- KAON KAca-
GB/T 20663--2006
液压油:Y;乳化液:R
螺纹连接:L;法兰连接:F
设计压力/MPa
公称容积/L
结构型式:A型、AB型、B型
蕾能器
示例:设计压力为10MPa公称容积为1aL、螺纹连接作介质为液压油的A型蓄能器表示为:NXQ-A-1.6/10-L-Y。
4材料
4.1总则
4. 1. 1蓄能器无健用材料的
力、介质特性等
浩工艺以
4.1.2蓄能馨壳体用钢必须
蓄能器制位从非材料
检验公章或终○章的有效复
真实性和一
覆责。
4.1.3蓄能死件用钢应是
行业标准或骨实找术条件的规
4.1.4选用列本标准的
4.2壳体
4.2.1壳体应就用优质碳素
定;合金钢的无攀
取管应符合
测,冷轧(拔)钢管的台
4.2.2壳体材料应接
鑫级别膜
量证明书。
通过全国锅炉用
热轧钢管
能器的用条件(如设计温度、设计压材料质量明找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寻的蓄能器角材料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材的技术要应合相应的国家标推、标准化技术员会组织的技术评审。钢的无缝钢管应符合GB/T8163的规777
1396的规定逐根进行超声波检
格级期应由麒需双方协商确定。T223规定的方法按炉号复验,其化学成务应符合表,1的规定,化学成分的的规定。
允许偏差应符合GB/
优质碳素钢
34Mn2V
30CrMa
35CrMa
壳体材料的化学戚分
化学成分
N0. 03540.035
0.0300.30
注:34Mn2V、30CrMo35CrMo的(P+S)0.05510.80~
GB/T20663—2006
壳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壳体材料的力学性能
碳素锅
合金钢
34Mn2V
30CrMo
35CrMo
热处理状态
正火或
正火后闻火
正火或
正火后回火
公称厚度/
抗拉强度Rm
≥410
≥700
≥825~1050
≥900~1 100
服强度 RL/
≥245
≥520
≥710
试样的平均冲
击吸收功Akv/J
伸长率A./%
注1:当壁厚大于16mm且不大于40mtm时:允许屈服强度降低10MPa:当壁厚大于40mm时,允许屈服强度降低20MPas对于调质热处理后的最大抗拉强度大于1050MPa的材料,其硫、磷含量都应不大于0.02%。注2:当蓄能器工作温度不低于一20℃时,冲击试验温度为-20℃当设计温度低于20℃时,冲击试验温度按设计温度确定。
注3:冲击试样的长度方向应与壳体的轴线方向平行,试样长55mm。标准试样的断面为10mmX10mm,缺口深度为2mm;若不能制备标准试样,可采用宽度7.5mm或5mm小尺寸试样,但其他尺寸应与标准试样相同,缺口应开在试样的牵面上,其冲击功指标根据试样宽度按比例缩减。注4;试验温度下3个试样的吸收冲击功的平均值不得低于表中的规定,其中单个试样的冲击功不得小于平均值的70%。
4.2.4壳体材料应有良好的低温冲击性能,其使用状态及最低冲击试验温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壳体材料使用状态及最低冲击试验温度钢种
优质碳素钢
合金钢
4.3进排油阀
34Mn2V
30CrMo,35CrMa
使用状态
正火或正火后回火
正火或正火后回火
最低冲击试验温度/℃
4.3.1进排油阀体、阀、支承环应选用40Cr等合金钢制造,其余零件可选用20、35、45等优质碳素钢或合金钢制造。优质碳素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699的规定,合金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077的规定。
4.3.2当设计温度低于一20℃时,非壳体受压元件与壳体选用同一种材料时,可免做低温冲击性能试验,否则应在材料的使用状态下按蓄能器的设计温度进行低温冲击性能试验,其冲击吸收功Akv应不小于27J。4.4胶囊
4.4.1胶囊的耐油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测定其体积、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的变化时,应将胶囊试片漫在100±1℃试验用1号标准油中70h后进行。表 4胶囊的耐油性能指标
体积变化率/%
拉伸强度变化率/%
伸长率变化率/%
硬度的变化范围(HA)
40~~+70
20~+5
二15以内
—45 以内
-8~+5
设计温度℃
-10~+70
-12~+5
—10以内
--45以内
5~+10
0~+93
—10以内
—40 以内
-5~+10
4.4.2胶囊的耐寒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应按HG2331进行低温冲击试验。表 5胶囊的耐寒性能
胶囊的使用温度范围/℃
40~+70
~10~±70
0~+93
5设计
符号和单位
本标推使用的符号及其单位见表6。表6符号和单位一览表
壳体热处理后的冲击吸收功
壳体热处理后,材料断裂总伸长率壳体开孔补强范圃的宽度(见图1)厚度附加盘
壳体封头上的开孔直径(见图1)明
壳体材料冷弯试验的弯心直径(见图3)简体内径
简体外径
抗拉强度安全系数
屈服强度安全系数
设计压力
壳体爆破试验压力[见式(8)】
壳体材料的下压服强度
- KAON KAca-
GB/T 20663--2006
胶瘫的冲击脆化温度/℃
制造厂给定的壳体材料的下屈服强度保证值[见式(2)壳体材料的抗拉强度
制造厂给定的壳体材料抗拉强度保证值(见6.4.3)壳体材料冷弯试样的实测平均厚度(见图3)球形封头的设计厚度
简体部位的设计厚度
材料有效厚度
封头开孔处削弱面积的半(见图1)封头开孔周围补强面积的一半(见图1)许用应力(见式(8))
壳体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按材料抗拉强度计算的许用应力(见式(1)按材料屈服强度计算的许用应力[见武(2))MPa
GB/T 20663--2006
5.2,许用应力
5.2.1抗拉强度安全系数和服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安全系数
R'a/R'm
5.2.2[和[a,]分别按式(1)和式(2)计算,许用应力[]应取[]和[o,]二者的较小值。R
5.3壳体设计厚度
5.3.1筒体设计厚度应按惑
5.3.2球形封头的设试厚度应按式4
5.3.3球形封头的薪孔补强应符合a)应采用等菌粒强法(图1
开孔处削囊
单按式(5)计
补强面积撑式(6)计算
图1开孔补强示意图
5.3.4厚度附加量按式(7)确定:C =- C: +C2
式中:
+--电
...(1)
(3)
则应按JB432进行分析设计。
钢管厚度负偏差,单位为毫米(mm)。当钢管的厚度负偏差不大于0.25mm,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时,负偏差可忽略不计。C.腐蚀裕量,单位为毫米(mm),不小于0.5rmm。6
6制造
6. 1一般规定
6.1.1蓄能器制造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还应符合图样要求。-T KAONi KAca-
GB/T 20663--2006
6.1.2蓄能器应按公称容积组批,同一批次的生产周期不得超过6个月。公称容积小于25L的蓄能器以501只为一批,公称容积不小于25L的蓄能器以201只为一批,余数仍按一批对待。6,1.3蓄能器的零件不得进行焊接和焊补。6.1.4蓄能器壳体在制造过程中应保留材料标记,标记表达方式由制造单位规定。6.2外观质量
6.2.1蓄能器壳体内、外表面应光潮,不应有裂纹、折叠、皱折重皮、夹杂、碰伤及其他影响强度的缺陷,筒体与封头应圆滑过渡。
6.2.2蓄能器零件表面应采用涂敷或其他方法进行防锈处理涂敷的防离涂料应符合JB/T4711的规定。
6.3制造公差
6.3.1壳体直线段直伴意横截面的6.3.2壳体简体的摩曲虞应不大
6.3.3壳体简体的最厚度应不
6.4热处理
6.4.1壳体及
他受压元件均应
6.4.2壳体不得。
在20℃水中冷都
没有添加剂的
的80%。
6.4.3经调质熬理的壳体应按
少于3个不同的面每个截面的妞
:厚度不大于13μm的壳体,测点脸下,这4个硬度催应按取自一个截颜
a)每个截面的氏硬度(H
b)同一个壳(本最高平均良度
6.4.4经调质热处理体或材
理。壳体热处理
231.1进行布氏硬度
体现表
布氏硬度应满
JB/T4730进行外表前检测,L级合格:6.5组装
应不大该截面平均外径的2%。
劳合的热业理真艺进行。
淬火时,壳体的却速度应不大于测试部位应散壳体的两端及中部不布。对于长度小手1500mm,公称截面测试点得少于两个,在此情况环大于0.3%3R露;
翡大于40
4oMPa的壳体,在水压试验后应接6.5.1组装前,应对各零部件好标清洗和检查。壳体内表面应清满无任例杂物;胶囊外表面质量应符合HG2331的规定,其外表面得有划伤、杂物、气孔和其他漏气缺陷其他零部件应无锈蚀、毛刺和划伤等缺陷。
6.5.2蓄能器应按图样要求进行装配进排油阀的阀在阀体要装应无偏斜,运动应灵活。6.5.3组装后的蓄能器应进行密封性试验和动作哦验,应无漏气各渗油现象。6.5.4组装合格后,胶囊内的气体压力应保持在0.05MPa~~0.15MPa,进排油阀的油口应加盖防尘翼。
7性能和试验
7.1壳体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
7.1.1壳体热处理(大于100L的壳体可用试样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的试样应从同批热处理中的一个壳体(或试样)上截取(见图2)。拉伸试验试样数不少于2个,冲击试验试样数不少于3个。7.1.2拉伸试样的形状尺寸及试验方法应符合GB/T228的规定,冲击试样的形状尺寸及试验方法应7
GB/T 20663--2006
符合GB/T229的规定。
7.1.3壳体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冷弯试件(圆环等分为3段)
拉伸试件
图2试样截取示赢图
7.2冷弯性能
冲击试件
7.2.1冷弯性能试验的试样应在按7.1.1规定的同一壳体(或试样)上截取(见图2),截取圆环的宽度应为壳体壁厚的4倍,且不小于25 mm,将圆环等分为3个试样。7.2.2任取其中一个进行加工,加工后试样的侧表面粗糙度应不低于12.5μum,圆角半径应不大于2 mm.
7.2.3冷弯试样应按图3所示进行弯曲试验,弯心直径应符合表8的规定,冷弯性能试验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B/T232的规定。
7.2.4试验结果的评定以试样表面无裂纹为合格。Dr+35J±0.55
图3冷弯试验示意图
冷湾试验的弯心直径
壳体实测抗拉强度R/MPa
弯心直径D//mm
7.3水压试验
>580-685
>685~784
>784~880
880~950
>950-1100
7.3.1壳体的水压试验应符合GB/T9251—1997中第9.1条的规定,试验压力应取设计压力的1.3倍。
7.3.2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下保压时间不得少于3min,压力表指针不得回降,壳体应无明显变形和泄漏等异常现象。
7.4疲劳试验
iKAoNiKAca
GB/T 20663--2006
7.4.1壳体的疲劳试验应符合GB/T9252--2001中第8条的规定,循环压力的上限取水压试验压力,下限应不大于上限的1/10,循环次数应不少于15000次。7.4.2试验过程中,密封部位应无泄漏,壳体应无破坏和异常变形。7.4.3在无法进行疲劳试验的情况下,也可用疲劳分析计算的方法来代替。7.5爆破试验
7.5.1亮体的爆破试验应符合GB15385的规定,且应符合以下规定:a)试验管路中不得有气体存在;b)升压速度不得超过0.5 MPa/s。7.5.2壳体爆破后的主破口应在简体部位且为塑性断裂,断口边缘应有明显的剪切唇,爆破后应无碎片产生,断口上不得有明显的金属缺陷,爆破压力应满足式(8)的要求:≥
7.6胶囊的气密性试验
.(8)bzxZ.net
将胶囊内充入压力不大于0.5MPa的氮气或空气,漫人水槽内捡查,或者在胶疆整个表面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不得有泄漏。
7.7蓄能器的密封性能试验
应将组后的蓄能器进行密封性能试验,胶囊的充气压力取0.35力,壳体的液压试验压力取1.25b,保压时间不得少于3min,各密封处不得有漏气和渗油现象。7.8蓄能器的动作性能试验
动作性能试验应按表9的规定进行,试验过程中不得有漏气和油现象。表9动作性能试验条件
动作次数
不少于10次
8检验规则
8.1出厂检验
充气压力/MPa
气压偏差/%
8.1.1蓄能器在出厂前应按表10的规定进行检验。液压油的压力变化范围/MPal
8.1.2壳体的检验应在热处理后进行,应按批随机抽出1只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应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加倍数量的复验。若复验结果合格,则该批检验合格,若复验仍不合格,允许对该批壳体进行重新热处理;b)经重新热处理的该批壳体,应按新批对待并应重新进行检验;c)热处理温度在钢材共析温度以上时,则重新热处理次数不得多于两次。8.2型式试验
8.2.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按表10规定重新进行型式试验。a)
在原设计基础上,蓄能器内径变化超过5%或长度变化超过50%时;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定型鉴定时;b)
结构、材料和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最小屈服强度保证值变化量大于60MPa时;生产间断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