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3.10-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23.10-2008
中文名称: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 振动(正弦)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3-24
实施日期:2008-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7608057
相关标签:
电工
电子产品
环境
试验
方法
振动
正弦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试验>>19.040环境试验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综合>>K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31547
页数:27页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64152-T-604
出版日期:2008-06-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1-08-10
起草人:卢兆明、纪春阳、徐忠根、吴飒、胡京平、王群健、赵明磊、林佳怡、王德言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广州大学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按试验方法分为若干部分。本部分为GB/T 2423的第10部分。本部分代替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Fc:振动(正弦)》,与其相比,本部分增加了数字信号控制和数字滤波方面的技术内容。对原有的内容也有删改和补充。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0068-2-6:1995,是对GB/T 2423.10-1995 的修订。本标准中规定了用以确定件、设备和其他产品经受规定严酷度正弦振动的能力的试验方法,目的是确定样品机械薄弱环节和特性降低情况。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2423.10-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19.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代替GB/T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Environmental testing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Part 2:Tests methods
Test Fc: Vibration(sinusoidal)(IEC 60068-2-6:1995,IDT)
2008-03-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10-01实施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设备
严酷等级
预处理
初始检查
中检测
最后检测
有关规范应给出的规定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试验Fc导则
主要用于元件应用的严酷等级示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
主要用于设备应用的严酷等级示例·ihe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GB/T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按试验方法分为若干部分本部分为GB/T2423的第10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068-2-6:199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本部分等同采用的IEC60068-2-6:1995由IEC导则104确定为安全性基础标准。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IEC60068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2423的本部分”或“本部分”;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b)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d)为了与现有GB/T2423其他各部分的名称一致,将本部分改为当前名称。本部分引用的规范性文件中有一部分目前尚未转化为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在引用这些规范性文件时仍以IEC/ISO的编号列出。
本部分代替GB/T2423.10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Fc:振动(正弦)》,与其相比,本部分增加了数字信号控制和数字滤波方面的技术内容。对原有的内容也有删改和补充IEC60068-2-34、IEC60068-2-35、IEC60068-2-36和IEC60068-2-37目前已经停止使用,在本部分修订时不再引用。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提出本部分由中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广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航天808所、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兆明、纪春阳、徐忠根、吴讽、胡京平、王群健、赵明磊、林佳怡、王德言。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423.10—1981首次发布:
GB/T2423.10—1995第-次修订。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引言
GB/T2423的本部分给出的振动(正弦)试验方法,适用于在运输或使用期间可能在船舶、航空飞行器、陆用车辆、旋翼飞行器空间应用,以及因机械或地震现象导致旋转、脉动或摆动力产生共振的元件、设备和其他产品(简称样品)本试验让样品承受一段给出频率的正弦振动,或承受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处于离散的频率的正弦振动。用规定振动响应的检查以确定样品的危险频率。有关规范应指出样品在振动时是否工作;或在振动后是否应该能继续工作。必须强调指出,振动试验总是需要一定的工程判断、供需双方应充分认识这一点。无论如何,正弦振动试验是一个确定的,相对简单的过程,因而适用于诊断和使用寿命试验本部分的正文部分首先论述了用模拟技术或数字技术在规定点控制试验的方法,详细给出了试验程序,并且对振动的要求、严酷度等级(频率范围、振幅和持续时间)的选择作出规定。有关规范的编写者应选降适用于该样品及其使用要求的试验程序和严酷度等级。第3章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附录A给出了本试验的导则,而附录B和附录C提供了对元件和设备严酷度的选择,ne
WWW.TizW.cr
1范围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本部分给出了一个标准的试验方法过程,用以确定元件、设备和其他产品(下文称样品)经受规定严酷度正弦振动的能力。
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样品的机械薄弱环节和(或)特性降低情况。用这些资料,结合有关规范用以判定样品是否可以接收。在某些情况下,本试验方法可用于论证样品的机械结构完好性和(或)研究它们的动态特性。也可根据经受本试验不同严酷等级的能力来划分元器件等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421—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idtIEC60068-1:1988)GB/T2423.43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元件、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冲击(Ea)、碰撞(Eb)振动(Fc和Fd)和稳态加速度(Ca)等动力学试验中的安装要求和导则(idtIEC60068-2-47:1982)
GB/T2423.56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频带随机振动(数控)和导则(IEC60068-2-64:1993IDT)GB/T4796—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第1部分: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程度(IEC607211:2002,IDT)
IEC60050(721):1991国际电工词汇(IEV)721电报传真通讯
ISO2041:1990振动和冲击词汇
3术语和定义
定义索引
实际运动
基本运动
中心共振频率
检测点
危险频率
虚拟参考点
固定点
测量点
actual motion
basicmotion
centred reesonanc frequenciescheck point
critical frequencies
damping
fictitious reference point
fixing point
measuring point
数据通讯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多点控制
参考点
有限扫描频率
信号容差
单点控制
扫频循环
multipoint control
reference point
restricted frcquencies
signal tolerance
single point control
sweep cycle
专用名词通常按ISO2041和GB/T2421,但扫频循环(3.4)和信号容差(3.5)是由本部分特殊定义的。
以下专用名词的措述与ISO2041或GB/T2421的定义不同或未被定义在内。3.1
固定点fixing point
样品与夹具或振动音面接触的部分,在使用中通常是固定样品的地方。如果是实际安装结构的一
部分作夹具使用,则应取受点构和振动台面接触的部分作围定点,两不应取精品和振动台面接触的部分作固定点。
测量点
@point
试验中采集数据的某些特定点具有两种形式,下面给出其定义的性能,可以在详品的许!
注:为了评价机
面更详细0见附录A2元
检测点ch
位于夹具、0或样品上的点。共
多点上进
但在本部分中,这种情况不作为测量点看待,对这方半且要求尽可能接近
定点刚性连接
注1.试验的要过若干检测点的数据来保证的。注2:如果存在
个固定点,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和固个以下的固定点,则每个都用作检测点。如果存在4个以上的固定点,则有关规范应规定4个具有代美性的固定点作检测点用。例如对大型或
注3:在特殊情况下
规定。
亲的样品
主具他地万(不素靠固是点),则应在有关规范中测点在
个夹具中时,或当一个小样品具有许多固定点时,为了导出控制信号,可选用单个检注4:当大量的小样品安
测点(即参考点),但核自样品和爽具的固定点而不应选自美具和振新台的固定点。这仪当夹具装上样品等负载后的最低共振频率充分高过试验频率的上限时才是可行的。3.2.2
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从检测点中选定的点,为了满足本部分的要求,该点上的信号用于控制试验。3.2.2.1
虚拟参考点fictitious reference point为满足本部分的要求,从多个用人工或自动的方法合成的参考点。3.3
控制点controlpoint
单点控制singlepoint control
单点控制是通过使用来自参考点上传感器的信号,使该参考点保持在所规定的振动量级上来实现的(见4.1.4.1)。
多点控制multipoint control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多点控制是将来自各检测点上每个传感器的信号,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连续的算术平均或采用比较技术处理来实现的(见4.1.4.1)3.4
扫频循环sweep cycle
在每个方向按规定的频率范围往返。例如,10Hz到150Hz到10Hz。注:数字正弦控制系统生产厂商提供的手册经常以f到f.表示扫频循环,而不是f到f到f。3.5
信号容差
signal tolerance
(-1)×100%
NF——未经滤波的信号r.m.s值;F经滤波的信号.m.s值。
注:指用于控制试验的信号如加速度、速度、位移(见A.2.2)。3.6
基本运动basic motion
在参考点振动驱动频率上的运动(见4.1.1)。3.7
实际运动
actualmotion
由参考点传感器返回的宽带信号所描述的运动。3.8
阻尼damping
描述能量在系统结构中的耗散。实际上阻尼取决于许多参数,诸如结构系统、振动模态、应变、作用力、速度、材料、连接滑移等。3.9
危险频率critical frequencies下列情况下的频率:
由振动引起的,样品呈现出不正常和(或)性能变坏。机械共振和(或)其他作用的响应,如额动。3.10
中心共振频率centred resonancefrequencies来自振动响应检查,实际上共振频率自动集中的频率。3.11
有限扫描频率restricted frequencies覆盖危险频率的0.8倍至1.2倍频率扫描范围。3.12
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标准加速度,它是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注:本部分为了便于使用,将g,值圆整到10m/s的整数值。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4试验设备
4.1特性要求
由功率放大器,激振器,试验夹具,样品和控制系统组成完整的振动系统要求的特性。4.1.1基本运动
基本运动应为时间的正弦函数,样品的各固定点应基本上同相位并沿平行直线运动,并符合4.1.2和4.1.3限定的要求。
4.1.2寄生运动
4.1.2.1横向运动
垂直于规定振动轴线的检测点上的最大振幅。当频率低于或等于500Hz时,不大于规定振幅的50%;超过500Hz时,不大手
规定振幅的100%。横向运动的测量仅需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进行。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对小样量
发美规范可以规定允许横向运动的振幅不大手25%。在某些情况下,对手、大质量的样品或在某些频率上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是困难的。有关规范应指出下列适用的
a)在报告中择出并记录超过上面要求的任何横向运动。b)已知横向
4.1.2.2旋转运
无害于样品不监控
在装载大尺十或大质量样品的情况下,应重视振动台产生奇生的旋转运动,因此,有关规范应规定一个允许的量值
测量值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见A4.1.3信号容着
除非有关规号有规定,应对加速度信号容差进行测量。测量应在参考点进行其频率覆盖范围应成倍的驱动频率的较小者。
如果有关规范另有规定,此最高分析频率了能延伸到或超过取5000Hz或
余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信号容差应不超过5%(见3.5)。扫频试验频率上限。
如有关规范规定
(见A.4.4)
可使用跟踪滤波器将处于基本驱动频率的控制信号的加速度幅值恢复到规定值对大或复杂的品在频率范围的某一部分信号不能满足规定的容差异使用跟踪滤波器不可行时,加速度幅值不需要依复。
但信号容差应记录在报告中(见A2.2)。注:如果未使用跟踪波且信号睿差超过5%,选择数字控制或模拟控制系统将会停可再现性受到较大影响(见A4.5)。
无论使用跟踪滤波器与否有关规范可要求将信号容差及受影响的频率范围记录在试验报告中(见S
A.2.2)。
4.1.4振幅容差
在所要求轴线上的检测点和参考点上的基本运动幅值应等手规定值,并应在下列容差范围内。这些容差包括仪器误差。有关规范可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及其置信度水平。对较低频率或者大尺寸样品或大质量的样品达到要求的容差也许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较宽的容差或采用可替代的方法。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4.1.4.1参考点
参考点的控制信号容差:土15%(见A.2.3)。有关规范应规定是采用单点控制还是采用多点控制。如果采用多点控制,应明确是将各检测点上信号的平均值控制到所规定值,还是将所选择的一个点(例如最大振幅点)上的信号控制到所规定的值(见A.2.3)。
注:如不可能采用单点控制,则采用平均值进行多点控制或对多个检测点中极大值点控制。在这种多点控制的情况下,这个点就是设定的参考点。这种方法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4.1.4.2检测点
在每个检测点上:
低于或等于500Hz:
高于500Hz
(见A.2.3)。
4.1.5频率容差
提供下列频率容差。
4.1.5.1扫频耐久
低于或等于0.25Hz:
从0.25Hz到5Hz
从5Hz到50Hz:
高于50Hz:
4.1.5.2定频耐久
a)固定频率:
b)近固定频率:
低于或等于0.25Hz:
从0.25Hz到5Hz
从5Hz到50Hz:
高于50Hz:
4.1.5.3危险频率的测量
±25%;
±50%;
±20%;
±1Hzs
±2%。
±2%;
±0.05Hz;
±20%;
±1Hz;
±2%。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在比较耐久性试验前后的危险频率时(见8.1),即在振动响应检查期间,采用下列容差:低于或等于0.5Hz:
从0.5Hz到5Hz:
从5Hz到100Hz:
高于100Hz:
4.1.6扫频
±0.05Hz;
±10%;
±0.5%。
扫频应是连续的,且频率应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变化(见A.4.3)。扫频的速率应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容差为士10%。这可能因为振动响应检查而有所不同(见8.1)。注:由于数字控制系统扫频的“连续性”不是绝对准确的,但这种误差并无很大的实际意义。4.2安装
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样品应按GB/T2423.43的要求安装于试验设备上。对通常安装在减振器上的样品还可见8.2.2的注、A.3.1、A.3.2和A.5。5严酷等级
振动试验的严酷等级由三个参数共同确定。即频率范围、振动幅值和耐久试验的持续时间(按扫频循环数或时间给出)。
对每一个参数,有关规范应从下面所列出的数值中选取。或者从其他已知来源得到的有关数据(例如GB/T4796)。如果与已知的环境有实质性差异,有关规范应做出相关的规定。在实际环境条件已知的情况下,为使试验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规定加速度幅频特性曲线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规范应以频率函数描述曲线的形状。应尽可能在本部分给出的数值中选定不同的量级和相应的频率范围,即拐点。附录B给出了元件的严酷等级示例,附录C给出了设备的严酷等级示例(见A.4.1和A.4.2)。S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5.1频率范围
有关规范应从表1中选取一个下限频率,并从表2中选取一个上限频率来确定频率范围。推荐的频率范围见表3。
B.1.C.1和C.2给出了特殊用途的严酷等级示例表1下限频率
表2上限频率
表3推荐频率范围
从f到f/Hz
5.2振动幅值
有关规范应规定振动幅值(位移幅值或加速度幅值,或两者都要)。35
交越频率以下规定为定位移,交越频率以上规定为定加速度。表4和表5给出了不同交越频率时的位移和加速度幅值的推荐值
每一个位移幅值都有一相对应的加速度幅值(示于表4和表5的同一横格线上)。因此在交越频率上振动量值是相同的(见A.4.1)。当规定的交越频率在技术上不适用时,有关规范可以另行规定交越频率以及与其对应的位移一加速度幅值。有某些倩况下也可规定一个以上的交越频率。注:振幅与频率的关系见图1、图2、图3。但在用于低频区域时应考虑A.4.1给出的内容。6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上限频率仅到10Hz的试验,通常在整个频率范围采用定位移幅值的方法。因此在表6和图3中仅给出了位移幅值。
5.3耐久试验的持续时间
有关规范应从下面给出的推荐值中选取耐久试验的持续时间。如果规定的持续时间导致在每个轴线或频率上等于或大于10h,则可分成几个单独的试验周期进行,但不应减少样品所受的应力(见A.1和A.6.2)。
5.3.1扫频耐久
在每一轴线上的耐久试验持续时间以扫频循环数(见3.4)给出,有关规范可从下面给出的数值中选取:
1,2,5,10,20,50,100
当需要更多的扫频循环数时,应采用与上述诸值相同的数值系列(见A,4.3)。表4低交越频率(8Hz到10Hz)推荐振动幅值低于交越频率的位移幅值
高于交越频率的加速度幅值
注1:表中所列全部数值均为峰值振幅。注2:供参考的英寸值是从毫米值导出的近似值,g。值也是为参考而给出的近似值。注3:表中15mm的位移幅值主要适用于液压振动台选取。表5高交越频率(58Hz到62Hz)推荐振动幅值低于交越频率的位移幅值
注1:表中所列全部数值均为峰值振幅。(gn)
高于交越频率的加速度幅值
注2:供参考的英寸值是从毫米值导出的近似值,8,值也是为参考而给出的近似值。(g.)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表6仅适用于频率范围的上限到10z的位移幅值的推荐值位移幅值
注1:表中所列全部数值均为峰值振幅。注2:供参考的英寸值是从毫米值导出的近似值。注3:大于10mm的位移幅值主要适用于液压振动台选取。5.3.2定频耐久
5.3.2.1在危险频率上
有关规范可以在下面给出的数值中选择时间,用作为振动响应检查(见8.1)中在每一轴向上找到的各个危险频率上的耐久振动持续时间,其容差为。%(见A.1和A.6.2)。10min,30min,90min,10h.
近固定频率耐久的情况见A.1。
5.3.2.2在预定频率上
有关规范在规定持续时间时应考虑到样品在全部工作寿命期间可能经受到的振动的总时间。应对每一规定频率和轴线的组合应进行上限为107次的应力循环(见A.1和A.6.2)6预处理
有关规范可要求预处理并规定条件(见GB/T2421—1999)。7初始检查
有关规范应规定对样品进行外观、尺寸和功能检查(见A.9)。8试验
有关规范应规定样品经受振动的轴线数和相对位置。如果有关规范未作规定,样品应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上线依次经受振动,而且轴向的选择应选最可能暴露故障的方向。参考点的控制信号应从各检测点的信号导出,并用于单点或多点控制(见A.4.5)。有关规范应在下列给出的步骤选择适用的试验程序,附录A给出了选择的导则。通常,试验步骤是在同一个轴向上依次进行,然后在其他轴向上重复进行(见A.3)。对通常带减振器工作的样品需除去减振器进行试验时,必须规定特殊的措施(见A.5)。有关规范有要求时,控制规定的振动幅值要限制振动系统的最大驱动力。有关规范应规定限制最大驱动力的方法(见A.7)。
8.1振动响应检查免费标准bzxz.net
为了研究在振动条件下样品的响应特性,有关规范可以要求在定义的频率范围进行振动响应检查。一般应按耐久性试验相同的条件进行一个以上扫频循环(见8.2)。如采用低于规定的振动幅值和扫频速率,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响应特性。但应避免使样品承受过长的时间和过应力(见A.3.1)。如果有关规范有要求,样品在振动响应检查期间应工作。若因样品工作而不能评价其机械振动特性时,应将样品处于不工作状态进行附加的响应检查。在振动响应检查期间,为了确定危险频率应对样品的特性和振动响应数据进行检查。这些频率、幅值和样品的特性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见A1)。有关规范应规定对此采取的措施。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