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GB/T 20627.1-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627.1-2006

中文名称: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11-09

实施日期:2007-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90861

相关标签: 玻璃 聚酯纤维 机织 规范 定义 分类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绝缘材料>>29.035.99其他绝缘材料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5电工绝缘材料及其制品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EC 61067-1:1991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8, 字数:10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计划单号:20031371-T-604

出版日期:2007-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11-09

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上海耀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 61067-1:1991,规定了在传统织机或无梭织机上由玻璃纤维与聚酯纤维组和织成的原胚长丝带的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适用于宽10mm~50mm、厚0.06mm~0.40mm的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 GB/T 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GB/T20627.1-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GB/T 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GB/T 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GB/T 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GB/T 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GB/T 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标准内容

ICS29.035.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627.1—2006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Specification for glass and glass polyester fibre woven tapes-Part 1:Definitions,classification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IEC61067-1:1991,MOD)
2006-11-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估
2007-04-01实施
GB/T20627《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目前包括3个部分:一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
本部分为GB/T20627的第1部分。GB/T20627.1—2006bzxZ.net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1067:1991《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般要求》(英文版)。
由于我国工业的特殊需要,本部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b)将“PETP\改为:“PET”;c)将\yams”改为:“yarn”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上海耀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梅兰,徐志伟。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GB/T20627.1—2006
本部分规定了在传统织机或无梭织机上由玻璃纤维或玻璃纤维与聚酯纤维组合织成的原坏长丝带的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宽10mm~50mm、厚0.06mm~0.40mm的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062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川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6995.2—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二部分:标准颜色(neqIEC60304:1982)GB/T20627.2-2006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61067-2:1992,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纬纱pick
用丁机织物横向或机织物上沿宽度方向排列的纱(垂直于带长度方向的纱)。3.2
经纱end
用于机织物纵向或机织物上沿长度方向排列的纱(平行于带长度方向的纱)。3.3
浆size
胶状成膜物质,呈溶解或分散状态。通常在机织前用于经纱,但有时也用于纬纱。3.4
偶联浸润剂
couplingsize
为了使玻璃纤维表面和树脂间(含有相济性很好的氮基硅烷amino silane)获得良好的粘合而选用的浸润剂。
锁边线lockingthread
在完成引纬动作的同时,用于锁住纬线的单根线。3.6
无梭织机shuttlelessloom
纬纱的引纬不是由梭了穿入而是由一个固定源引出代替梭子,把纬纱引人梭口完成编织运动的一种织机。
GB/T20627.1--2006
平纹plainweave
所有编织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在整个织物中,经纬纱各以一根互相上下浮沉交错的织物组织,一个完全组织内,经纬纱各有两根。3.8
热定型纱heatsetyarn
经过热处理以减少随后收缩的纱。3.9
中值central value
当测量值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时,奇数个测量值的中间那个值或偶数个测量值的中间两个值的平均值。注:中值也称为中位数。
4分类
按下述定义分成4种型号的带:
1型:经向、纬向均为玻璃纤维,经有梭织机织成的带。2型:经向、纬向均为玻璃纤维,经无梭织机织成的带。3型:经向为玻璃纤维,纬向为聚酯纤维,经无梭织机织成的带。4型:经向为聚酯纤维,纬向为玻璃纤维,经无梭织机织成的带。1型带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再分类和识别:用一组两位数字来表示带的标称厚度(以百分之一毫米为单位)后跟着再用一组两位数字来表示带的标称宽度(单位为毫米)。再用一位数字来表示相同一组厚度中带的编织紧密程度。编织紧密程度由单项材料规范所规定的经纬结构规格确定。名称:
(2)PET13
5一般要求
5.1结构
表示带的编织紧密程度为3
表示带的标称宽度为25mm
表示带的标称厚度为0.10mm
表示织带均采用硅烷偶联浸润剂前处理的纱表示玻璃纤维的带
表示带的编织紧密程度为3
表示带的标称宽度为25mm
表示带的标称厚度为0.13mm
表示聚酯纤维的带
所用的纱为含碱量不大于0.08%的长丝玻璃纤维(通常称为“E”型玻璃纤维)。2
GB/T20627.1—2006
若有特殊要求,玻璃纤维应采用经含氨基硅烷(Amino silane)偶联浸润剂前处理的纱。聚酯纱为经热定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长丝纤维。应是织成的原带,不经过压缩(或压光)。对I型带,应是织边均匀整齐的平纹织物。对2型、3型和4型带,纬纱应在或靠近穿纬纱一边的对边织边处锁定,这样可避免使用时散边。若使用有机材料作为锁边线,编织的方法应确保锁边线不能从带体中抽出。带的型号分类如下:
1型:以单根有色玻璃经线标明带的中心线。2型:以并排两根有色玻璃经线标明带的中心线。3型:以并排三根有色玻璃经线标明带的中心线。4型:以并排三根有色聚醋经线标明带的中心线。应用有色经线来表明厚度,如表1所示。这些颜色应符合GB6995.21986的规定。5.2厚度
带的标称厚度应是表1中所列值之一,按GB/T20627.2—2006测得的厚度值应不超过表1规定的厚度范围。
当测量织边的厚度时,对1型带而言,织边处的厚度与织边间的厚度之差不大于0.02mm,2型、3型和4型带织边处的厚度与织边间的厚度之差不大于0.03mm。表1颜色标记与厚度
标称厚度
通常适用2型、3型和4型。
5.3宽度
带的宽度要求见表2。
最小厚度
表2带的标称宽度
标称厚度
0.06~0.10
标称宽度
10,12.5,15,20,25,30,40,50
12.5,15.20,25,30,40,50
按GB/T20627.2—2006测得的宽度值与标称值的偏差规定如下:标称宽度为25mm及以下者,允许偏差为士1.0mm;标称宽度为25mm及以上者,允许偏差为土1.5mm。5.4对带卷的要求
单位为毫米
最大厚度
单位为毫米
用足够的张力将带卷绕在硬管芯轴上,形成紧卷,但不应使带的结构变形。芯轴的内径为10mm~13mm,芯轴宽度与带宽基本相同,但不能超出带宽。允许选用直径为55mm的特殊芯轴。注:每卷带的长度不作为本部分的要求,但通常为50m。对于2型、3型和4型带而言,当从锁边线侧观察带卷时,应是逆时针螺旋卷绕,如图1所示:3
GB/T20627.1—2006
从锁边线侧观察到的卷绕视图
每卷带的接头数应不超过两个,卷中任何--段的长度不得短于10m。在任意批量交货中,1型带允许有不超过20%的接头;2型、3型利4型带允许有不超过10%的接头。
在接头处,应将带的端部对接,并用一条从带卷侧面能见到的有色胶带把它连接起来以示有接头存在。不允许使用针(钉)或其他金属连接件米固定带卷端部或连接带。5.5标记
应在单独包装卷或包装箱或在两者上明显标出下列内容:本标准编号;
一—型号及名称:
标称厚度,1/100mm,
标称宽度,mm;
长度,m;
一每箱内的卷数;
生产日期;
—生产商。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EC61067:1991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A.1给出了本部分与IEC61067:1991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表A.1本部分与IEC61067:1991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部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GB/T20627.12006
厚度:0.05mm~0.40mm改为厚度:0.05mm~0.40mm」符合我国企业的产品现状
增加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GB/T20627.2-2006《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2部分:试验方法》
EC60304:1982&低赖电缆和电线绝缘用的标准颜色》改为GB6995.2--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二部分:标准额色》
增加了“4型,经向为聚醋纤维,纬向为玻璃纤维,经无梭织机织成的带”及相关内容
“含碱量不大于1%”改为“含碱量不大于0.08%*表1中增加:
标称厚度:0.10
最小厚度:0.09
最大厚度:0.12
该引用标准与本部分组合为系列标准,同时颁布
已完成采标转化
增强标准的适用性。我国生产企业中有该型号的产品
技术要求变动,有利于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符合我国企业的产品现状
GB/T 20627.1-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玻璃及玻璃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GB/T20627.1--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e.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阜岛印剧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0千字
2007年4月第一版2007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29071定价14.00元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