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3.16-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23.16-2008
中文名称: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及导则:长霉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1-08-1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9314384
相关标签:
电工
电子产品
环境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试验>>19.020试验条件和规程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综合>>K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71253-T-469
出版日期:2009-10-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1-08-10
起草人:黄开云、颜景莲、耿舒、谢小保、欧阳友生
起草单位: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2423的本部分规定了确定电子产品上长霉程度和长霉对产品特性及其他相关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由于长霉条件包括高的相对湿度,本试验也可以用于评价电子产品在潮湿条件下一段时期的运输、贮存以及使用的适应能力。 GB/T 2423.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及导则:长霉 GB/T2423.16-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19.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代替GB/T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及导则:长霉
Environmental testing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Part 2:Test methods-Test J and guidance:Mold growth(IEC60068-2-10:2005,EnvironmentaltestingPart 2-10:Tests-Test J and guidance: Mould growth, IDT)2008-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
数码防伪
2009-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般说明
对操作者的健康危害
试验方法
试剂和材料
试验设备要求
严酷等级
初始检测
预处理
条件试验
最后检测
相关规范中应给出的信息
14试验报告中至少应给出的信息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接种方法
推荐安全措施
去污规程
试验霉菌
附录NA(资料性附录)
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次
GB/T2423标准的组成部分
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前言
GB/T2423.16是GB/T2423标准的第16部分。GB/T2423标准的组成部分见资料性附录NA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068-2-10:2005《环境试验文版),主要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删除了IEC标准的前言;
增加了国家标准前言;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的引导语;引用了与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英在6.1表1中增加了试验菌种相应的中国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IEC原文附录C的条编号有遗漏,现补上,并增加脚注说明;在D.2中增加了脚注说明:2)IEC原文为“压力10kPa(1bar)”。因1bar为100kPa,原文有误,在此给予更正。
本部分代替GB/T2423.16—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及导则:
长霉》,与上之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图片B.1;
由另二种试验真菌代替二种试验真菌;规定了单一试验真菌的孢子浓度;通过湿热贮存来规定样品的初始状态;孢子悬浮液的超声波雾化作为一种推荐性接种方式;培养持续时间由84d缩短到56d;长霉程度等级2划分为2a和2b二等级;附录B给出详细的接种方式;
附录E的内容由原来的“流程图”改为试验霉菌”;增加了资料性附录“GB/T2423标准的组成部分”(见附录NA)。本部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NA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开云、颜景莲、耿舒、谢小保、欧阳友生。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423.16—1990、GB/T2423.16—1999;GB/T2424.91990。
1范围
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及导则:长霉
GB/T2423的本部分规定了确定电子产品上长霉程度和长霉对产品特性及其他相关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
由于长霉条件包括高的相对湿度,本试验也可以用于评价电子产品在潮湿条件下一段时期的运输、存以及使用的适应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IDT)ISO846:1997塑料微生物作用评价MIL-STD-810F:2000方法508.5真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WHO1993,ISBN9241544503)3一般说明
本试验涵盖了霉菌孢子的接种,以及在适宜条件的培养。本部分给出了两种实验方法。方法1是在无培养基的情况下,霉菌孢子直接在样品上接种。方法2则在有促其生长的培养悬浮液预先处理的情况下接种。推荐使用诸如ISO846中制定的针对塑料的试验规程来评定所使用的结构材料的抗霉能力。注:对工业产品开展微生物试验的实验室应当通过GB/T27025认可,更多信息参见附录F。灰尘、污迹、冷凝挥发营养物质或油脂形式的表面污染可能沉积在样品上。这些污染可能在产品直接暴露于大气或者是在无防护条件下的使用、贮存和运输中造成。这种表面污染能引起霉菌植入的增加,可能导致霉菌进一步的生长和破坏。污染的影响可由试验方法2来评定。由于在一个很大的试验箱内难于维持必要的条件,大型整机产品可分作若干零部件试验。若几个零部件结构相似,为了节约试验费用,试验其一即可。4对操作者的健康危害
本试验规程要求使用活的霉菌孢子并提供促进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在接触霉菌菌种或进行以下试验步骤之前,学习本部分的附录非常重要。附录A一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附录B接种方法
附录C推荐防护措施
附录D—去除污染的规程
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针对处理霉菌的背景读物有: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WHO1993,ISBN9241544503)包括实验室处理霉菌安全方面的通用背景读物。
5试验方法
5.1试验方法1
经过28d培养以后,确定:
外观检查确定霉菌生长程度;
长霉引起的物理损伤:
长霉条件下对功能和/或电性能的影响,如果相关规范中有要求如果相关规范要求检查功能和/或测量电性能,培养期应延长至56d。5.2试验方法2
进行为期28d的培养,确定:
用营养液对样品预处理店
外观检查确定
长程度;
理损价
长霉引起的物
长霉条件下对身能和/或电性能的影响,如果相关规范中有要求。通过使用营养液来模以污染未长霉的样品,会会降低样品表面的防性能。如果检查功能和/或测量电气性能,应当考惠该影响
使用营养液就全长霉;如果没有长赛,应当考虑防霉剂的影响S
试剂和材料
应和条件
菌种或孢子
列出每种菌种预期的侵染性能以供参考,不管样品的性质如采用下列菌种进行试验(见表1)何,混合悬浮液应当使用所有这些菌种孢子S
Aspergillusniger
Aspergillus terreus
ChaetomiumglobosumWww.bzxZ.net
hormoconisresinae树脂子
Paecilomycesvarioti宛氏拟青福Penicilliumfuniculosum绳状青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短带莓Trichodermavirens绿色木霉
8参见ISO846中的规定。
b参见MIL-STD-810F表508.5I。
试验菌种
菌种编号
ATCC627
ATCC1069
ATCC6205
DSM1203
ATCC18502
ATCC36839
ATCC-36840
ATCC9645
许多材料
纤维素
曼染性能
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润滑剂
塑科和皮革
许多材料特别是织物
纤维素、织物以及塑料
C参见附录E。有关菌种相应的中国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黑曲霉AS3.3928、土曲霉AS3.3935、球毛壳AS3.963、宛氏拟青莓AS3.4253、绳状青莓AS3.3875、短帚霉AS3.3985、绿色木霉AS3.2942菌种和冷冻干抱子应从已认可的真菌菌种保藏中心获取。将它们放在标有接种日期的容器中。应当有证明说明它们与表1或者附录E中的菌种和菌种编号一致。菌种和冷冻于孢子应按照供应者推荐的方式以及本部分的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和账存。应在接种容2
器上标明由冷冻于抱子制备成菌种的接种日期。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菌种培养物充分形成孢子后,制备孢子悬浮液。大多数情况下,在(29土1)℃下经过7d~14d培养就可以形成孢子。
注:菌种或冷冻干孢子供应者可以推荐其他条件培养菌种。如果菌不立即使用,应保藏在5℃~10℃冰箱内,连续保藏时间不超过六周。用于保藏的菌种从接种容器上标明的接种日期算起,接种后培养时间不少于14d但不超过28d,然后进行保藏。在制备霉菌孢子悬浮液前,不应取下装有菌种的容器塞子。一个打开的菌种容器应只制备一次孢子悬浮液。每批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应使用另一个容器来盛装。6.2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6.2.1概述
首先用无菌蒸馏水制备悬浮液,其中添加浓度为0.005%~0.01%的润湿剂:基于N一甲基牛磺酸或二辛基硫代丁二酸钠的溶剂比较合适。润湿剂中不应含有促进或抑制霉菌生长的物质。向各菌管缓慢加入含有润湿剂的无菌水10mL。将铂丝或者镍铬丝在火焰上烧至赤红以消毒并冷却,用其轻轻刮菌种表面以释放出抱子。轻轻振荡液体以使孢子分散而不分离出菌丝碎片。将悬浮液通过无菌玻璃纤维薄层或者孔径头40μm~100μm的微过滤器过滤到一个无菌离心管。过滤后的抱子悬浮液离心分离后,去掉上层清液。用不少于10mL的无菌蒸馏水将沉淀物再悬浮、离心。如此清洗孢子三次。6.2.2试验方法1的准备
选用下列溶液稀释抱子沉淀物:如果有关规定要求外观检查(见5.1),用6.3中的无机盐溶液,但不含蔗糖。如果相关规范要求检查性能或测量电性能(见5.1),则选用无菌蒸馏水。用显微计数法或浊度法将孢子浓度稀释到1×10°/mL~2×10°/mL之间。按照相关接种规程,将相同体积的单一孢子溶液混合制备成最终孢子接种悬浮液。用无机盐溶液配置的要在48h内使用。无菌蒸馏水配置的要求在6h内使用。注:喷洒接种要制备100mL浸渍或涂刷接种要制备500mL。6.2.3试验方法2的准备
根据6.3用营养溶液稀释孢子沉淀物,调整孢子浓度到1×10°/mL~2×10°/mL之间按照相关接种规程,将相同体积的单一孢子溶液混合制备成最终孢子接种悬浮液。孢子接种悬浮液要求在6h内使用。
注:见6.2.2。
6.3对照条
对照条应由白色滤纸或未经处理棉织品制成。制备对照条的营养液成分如下:试剂
磷酸二氢钾(KH2PO.)
磷酸氢二钾(K,HPO.)
硫酸镁(MgSO7H2O)
硝酸钠(NaNO)
氯化钾(KCI)
硫酸亚铁(FeSO·7HO)
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20℃下营养液pH值应为6.06.5,如果有需要可以用0.01mol的NaOH溶液调节,然后放在高压蒸汽锅中(120土1)℃下灭菌20min。对照条用营养液浸泡,接种前,从营养液中取出、滴干(见11.2)。7试验设备要求
7.1喷洒接种
应当使用医疗护理吸气用的超声雾化器,并与接种箱安全柜(见附录B)连接7.2小试样的接种
应采用带盖子的、有放置或悬挂样品及对照条装置的玻璃或者塑料容器。容器的大小和形状要保证底部有足够露的水表面积,以保持容器内的相对湿度大于90%。悬挂装置应保证放置的试样不浸在水中或溅到水滴,容器放人试验箱中以培养样品和对照条,试验箱内整个工作空间的温度应均匀保持在28℃~30℃范围内的。控温器运作引起的温度周期循环变化不应超过1℃/h7.3:大样品的接种
对于7.2规定的较大的样品,应采用合适的具有良好的密封门的湿度试验箱,以防止箱内和实验室之间的空气交换。
整个工作空间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大于90%,不允许有冷凝水从试验箱顶部或壁上滴到样品和对照条上。整个工作空间的温度应均匀保持在28℃~30℃范围内,控温器运作引起的温度变化不应超过1℃/h。
为了使整个工作空间达到规定的均匀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使箱内空气强迫循环,样品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应超过1m/s。
8严酷等级
每种实验方法的严酷等级取决于培养周期。严酷等级128d
方法1
严酷等级256d
方法2
9初始检测
应根据相关规范对样品应进行外观检查,电气及机械性能检测。预处理
10.1清洁处理
试样应维持接收时的状态,通常不应进行任何清洁处理如果相关规范有要求,样品一半用酒精或者含有洗涤剂的蒸馏水清洗,然后用不含洗涤剂的去离子水漂洗,另一半则维持接收时的状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因选材不当与表面污染引起霉菌生长区别开来。
如果相关规范要求0级(方法1),应当考虑清洗样品,因为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会促进长霉。10.2湿热购存
在接种前,样品应当在温度(29士1)℃、相对湿度90%~100%的条件下至少贮存4h。4
11条件试验
11.1应用
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相关规范中使用该实验方法,应按照下面描述的方法进行:11.1.1试验方法1
如果相关规范要求检查性能和/或检测电气性能,则涉及以下二组样品:第一组孢子悬浮液接种并培养的样品;一第二组依据第一组接种方法,喷涂或者是浸入无菌蒸馏水的阴性对照样品,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但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如果相关规范不要求检查性能和/或检测电气性能,只用第一组。11.1.2试验方法2
涉及以下二组样品:
第一组孢子悬浮营养液接种并培养的样品:第二组同方法1中的第二组。
注:阴性对照样品应暴露在单独的试验箱中,并保持与接种的试样相同的条件。为了保证在阴性对照样品上不长范,试验箱应按照附录D中的D.1.1给出的方法之一进行灭菌。如果阴性对照样品没有长霉,本试验是有效的。
11.2接种
除非相关规范另有规定,应当采用喷酒的方法对试样和对照条(见6.3)进行接种孢子悬浮液(见6.2)。
试样的尺寸、设计或者其他性质不适合于喷雾接种时,可以根据相关规范采用浸渍或喷涂方法进行接种。
注:使用医疗护理吸气用的超声喷雾设备并与安全接种箱(见附录B)连接接种时,可以使抱子浮液均匀的分布在样品表面,试验结果的再现程度高。该方法是推荐的接种方法。11.3培养
培养条件是温度(29士1)℃、相对湿度90%~100%。装小样品的容器(见7.2)以及装大样品的容器(见7.3)均应维持在该条件下。接种以后,小样品和至少三个对照条一起放在容器内,并有一定的间隔,对设定要求的相对湿度无限制。容器放在培养箱内
阴性对照样品应放在与试样相似的但无菌的容器中,不放对照条。容器放在培养箱中对于大样品,合适数量的对照条和样品一起放在培养箱内,阴性对照样品应当放在单独的专用的刚刚消过毒的试验箱中(见附录D)。容器或湿度试验箱在下列情况下打开:7d后检查对照条、确定孢子的活性以及培养条件;每7d为容器提供一次氧气,直至规定的培养期结束:根据11.3目测,进行中间检查。开放时间只能持续几分钟。
培养7d后,在每个对照条上用肉眼可以观察到不同霉菌的生长。否则,该试验无效,需要重新开始。此时可以使用相同的样品。如果相关规范有规定,仅仅对于外观检查培养中断是允许的,且每次不超过10min。在整个培养期间,外观检查不得超过2次。相关规范应当规定外观检查的时间。12最后检测
12.1外观检查
试样取出后应立即按照12.3进行检查或拍照(按照相关规范),因为长霉会由于干凋而改变外观。5
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见附录C推荐安全处理措施。
外观检查并评定实际长霉程度以后,用70%的酒精小心去除表面的菌丝,然后通过显微镜检查评定样品的侵染性质和程度。去除菌丝时,见附录C推荐安全处理措施。12.2长霉影响
当相关规范要求在潮湿的状态下(培养后)检测机械或电性能时,在检测期间样品周围的相对湿度不能过低,小试样在有盖容器内的水面上进行检测,大试样仍然在湿度试验箱内检测。注:如必须打开容器盖或试验箱的门进行样品上的电气接线时,应考虑到操作者的安全,见附录C操作安全措施。应当仔细学习制造商提供的在湿热环境下运行要求手册。用霉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和无菌水接种的样品应做同样的检测。在这二者之间任何显著差别认为是由于高湿度下霉菌生长所引起的。检测之后,样品应取出,按照12.1进行外观检查,并且确定侵染程度。如果相关规范要求恢复后检测时,则样品应从容器或试验箱内取出,然后按照12.1进行外观检查,然后置于规定的条件下恢复24h,再进行检查。12.3长霉程度
首先用肉眼检查样品,若有必要可用立体显微镜放大50倍左右进行检查。按下述等级评定和描述长霉程度:等级:
在放大50倍下,没有发现明显长霉。显微镜下看到长霉痕迹。
肉眼看到稀疏长霉或者显微镜下看到分散、局部长霉,长霉面积不超过测试面积的5%。肉眼明显看到很多地方或多或少均匀长霉,长霉面积不超过测试面积的25%。肉眼明显看到长霉,长霉面积超过了测试面积的25%。注:当试样由不同等级的零部件组成时,应当分别对它们进行评定。对于方法2,只要求检查抑制真菌生长效力时,才规定0等级。
13相关规范中应给出的信息
当相关规范包含该部分时,应给出以下细则:章或条款
试验方法1或方法2
试验方法1培养时间(严酷等级)c)
最初机械|电性能以及功能检查(只有要求测定性能损害时)清洗预处理
接种方法(不喷洒时)
外观检查时的培养中断
最后检测
允许长霉程度
14试验报告中至少应给出的信息a)
实验室(名称、地址、认可)
客户(名称、地址)
样品描述
试验标准、版本、方法
试验方法1的严酷等级
第5章,11.1
第5章,第8章
第5章,第9章,11.1
第12章
试验霉菌(如果不是本部分中规定的霉菌)最初、中间、最终检查结果(详细)样品清洁(如果采用的话)
接种方法
培养条件(如果没有按照本部分规定的条件)对照条上的长霉情况(经过7d培养以后)试验结果(包括特殊观测)
试验合格判据(允许的长霉等级,如果有规定)性能评价(以试验合格判据为基础)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