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761-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761-2007
中文名称:电子数显指示表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4-30
实施日期:2007-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42935
相关标签:
电子
数显
指示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长度和角度测量>>17.040.30测量仪器仪表
中标分类号:机械>>工艺装备>>J42量具与量仪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9693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0, 字数:19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计划单号:20064145-T-604
出版日期:2007-07-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2-06-13
起草人:李小军、赵伟荣、车兆平、李荣农、张伟、田世国、周国明、李海平
起草单位:桂林量具刃具厂、威海市量具厂有限公司、成都成量工具有限公司、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量具刃具厂、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2)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查条件、检查方法、标志与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分辨力为0.01mm、测量范围上限为100mm,分辨力为0.005mm、测量范围上限为50mm,分辨力为0.001mm、测量范围上限为30mm的电子数显指示表。 GB/T 18761-2007 电子数显指示表 GB/T18761-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17.0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761—2007
代替GB/T18761—2002
电子数显指示表
Dial indicator with electronic digital display2007-04-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10-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18761—2002《电子数显指示表》。本标准与GB/T18761—2002的主要差异如下:扩展了电子数显指示表的规格品种(2002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GB/T18761—2007
删除了“电子数显指示表”术语,增加了“浮动零位”术语(2002版的3.1;本版的3.3),用“重复性”术语代替“示值变动性”术语(2002版的5.11、7.11;本版的5.11、8.9);-增加了带模拟指示的和可旋转显示屏的电子数显指示表的型式(2002版的图1,本版的图2、5.2.2);
-增加了对电子数显指示表通讯接口的要求(本版的5.4);-增加了对电子数显指示表防护等级的要求(本版的5.5);-增加了对电子数显指示表抗静电能力和电磁于扰能力的要求(本版的5.6);一增加了对测量头的硬度的要求,并对其表面粗糙度提出了量化指标(2002版的5.5.2;本版的5.7.2);
一修改了响应速度的要求(2002版的5.8;本版的5.9);修改了测量力和测量力落差的要求,增加了测量力变化的要求(2002版的5.12;本版的5.10);
一用“允许误差”术语代替“示值误差”术语对电子数显指示表的精确度指标做出规定,并对允许误差的要求进行了修改(2002版的5.10、5.11;本版的5.11);——增加了检查条件(本版的第7章);一将“检验方法”改称“检查方法”,以使得在术语上更明确统一。对具体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叙述上作了改动,修改了示值检定点的布点(2002版的第7章、7.9;本版的第8章、8.7)。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桂林量具刃具厂。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威海市量具厂有限公司、成都成量工具有限公司、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量具刃具厂和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军、赵伟荣、车兆平、李荣农、张伟、田世国、周国明、李海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8761—2002。
1范围
电子数显指示表
GB/T18761—2007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查条件、检查方法、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分辨力为0.01mm、测量范围上限为100mm,分辨力为0.005mm、测量范围上限为50mm,分辨力为0.00imm、测量范围上限为30mm的电子数显指示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23.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eqvIEC60068-2-3:1984)
GB/T2423.22—200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IEC 60068-2-141984,Basic environmental testing procedures Part 2:TestsTest N:Change of temperature,IDT)
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IEC529:1989)GB/T17163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GB/T17164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产品术语GB/T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21995)
GB/T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3:1995)
3术语和定义
GB/T17163、GB/T17164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自由位置freeplace
电子数显指示表测杆处于自由状态时的位置。3.2
行程travel
电子数显指示表测杆移动范围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3.3
浮动零位floatingzero
电子数显指示表在测量范围内任意位置设定零位。3.4
响应速度responsespeed
电子数显指示表能正常显示数值时测量杆的最大移动速度。1
GB/T18761—2007
最大允许误差(MPE)maximumpermissibleerror由技术规范、规则等对电子数显指示表规定的误差极限值。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电子数显指示表的型式见图1、图2所示。图示仅供图解说明,不表示详细结构4.2电子数显指示表的配合尺寸应符合图1、图2的规定。显示屏
功能键
测量头
A放大
西耳(不是必颈的)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型式示意图
单位为毫米
5要求
5.1外观
功能键
显示屏
模按指示区
数字显示区
测量杆
测量头
图2(带模拟指示的)电子数显指示表的型式示意图5.1.1电子数显指示表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外部缺陷。5.1.2显示屏应透明、清洁、无划痕、气泡等影响读数的缺陷。5.2相互作用
GB/T18761—2007
单位为旁米
5.2.1电子数显指示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测杆和指针的运动应平稳、灵活,无卡滞现象。5.2.2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显示屏可固定一个方位,也可任意角度旋转,并应保证其在转到所需位置停下后能可靠保持所调整的位置,且显示正常、无闪跳现象。5.3电子显示器性能
5.3.1数字及模拟指示等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闪跳现象,字高不宜小于4.5mm。5.3.2各功能键应灵敏、可靠,标注符号或图文应清晰且含义准确、易懂。5.3.3电子数显指示表测量杆在任意位置时,其显示数值的漂移不应大于1个分辨力值。5.3.4电子数显指示表的工作电流不宜大于40pA。5.3.5电子数显指示表应能在环境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条件下正常工作。5.4通讯接口
5.4.1制造商应能够提供电子数显指示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讯电缆和通讯软件。5.4.2通讯电缆应能将电子数显指示表的输出数据转换为RS-232或USB的输出接口型式。5.5防护等级(IP)
电子数显指示表应具有防尘、防水能力,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0(见GB4208—1993)。5.6抗静电干扰能力和电磁干扰能力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抗静电干扰能力和电磁干扰能力均不应低于1级(见GB/T17626.2一1998、GB/T17626.3-1998)。
GB/T18761-2007
5.7测量头
5.7.1电子数显指示表测杆应带有球形状或其他形状的测头,且易于拆卸。5.7.2电子数显指示表测量头应由坚硬耐磨的材料制造,其表面应具有适当的表面粗糙度注:一般情况下,钢制测头的表面硬度不应低于766HV(或62HRC),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0.1μm;硬质合金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0.2μm。5.8行程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行程应超过量程,超过量不应小于0.5mm。5.9响应速度
分辨力为0.01mm的电子数显指示表测量杆的响应速度不应小于1m/s;分辨力为0.005mm和0.001mm的电子数显指示表测量杆的响应速度不应小于0.5m/s。5.10测量力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最大测量力、测量力变化和测量力落差均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表1
分辨力
0.01.0.005
5.11允许误差
测量范围上限
50长100
3入10
最大测量力
测量力变化
测量力落差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测量头在任意方位时(不包括测量头向上及斜向上),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最大允许误差、回程误差、重复性均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表2
分辨力
测量范围
上限:
50人100
任意0.02
任意0.2
最大允许误差
任意1.0
任意2.0
全量程
单位为毫米
回程误差
重复性
分辨力
测量范围
上限t
任意0.02
表2(续)
最大允许误差
任离0.2
任意1.0
任意2.0
全量程
GB/T 18761—2007
单位为毫米
回程误差
重复性
注:任意测量段最大允许误差是指:相应的各个连续测量段内的示值误差取最大值的极限值。如:任意0.2mm的最大示值误差是指.0mm~0.2mm,0.2mm~0.4mm的示值误差中的最大值。
?9.8mm~10mm等一系列0.2mm测量盘段内采用浮动零位原则判定示值误差时,示值误差的带宽不应超过最大允许误差允许值“士”后面所对应的规定值。
6试验方法
6.1温度变化试验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温度变化试验应符合GB/T2423.22—2002的规定。6.2湿热试验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湿热试验应符合GB/T2423.3-1993的规定。6.3防尘、防水试验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防尘、防水试验应符合GB4208一1993的规定。6.4抗静电干扰试验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抗静电干扰试验应符合GB/T17626.21998的规定。6.5抗电磁干扰试验
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抗电磁干扰试验应符合GB/T17626.3一1998的规定。7检查条件
电子数显指示表检查时,室内温度应为20℃士5℃,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0%。8检查方法
将电子数显指示表可靠地紧固在不受其本身自重和测量力影响的检查装置上,下列检查方法不表示唯一的检查方法,但却表述着某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指导性原则。8.1外观
目力观察。
8.2相互作用
目测观察和手感检查。
8.3电子显示器性能
8.3.1数字及模拟指示的显示情况、各功能键的可靠性检查可采用试验的方法确定。8.3.2漂移采用试验方法进行检查,推动测量杆并使其停止在任意位置上,观察显示数值在1h内的变化。
8.3.3工作电流用万用表或专用芯片检测仪进行检测。8.4测量头
测量头的表面粗糙度可采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目测比较。8.5行程
推动测量杆,观察显示数值。
8.6响应速度
用手动速度模拟,推动测量杆观察显示数值是否正常。5
GB/T18761—2007wwW.bzxz.Net
8.7示值误差
8.7.1将电子数显指示表可靠地紧固在不受其自重和测量力影响的检验装置上,使测量杆处于水平或垂直向下方位,且与检具或检测仪器的基准位移的送进方向成一条直线。压缩测量杆0.2mm左右并置零后开始检查。在测量杆正、反行程方向上(见图3),以适当的间隔进行测量读数直至全量程。根据一系列测得值绘制误差曲线,根据浮动零位原则在测量杆正行程曲线上确定最大示值误差(见图4)。若发生争议,则根据传感器的结构类型推荐检定点及其布点原则,见表3。回程误差max
允许误差
测盈杆正行程误差曲线(示值误差)测量杆反行程误差曲线(示值误差)图3已设定零位的示值误差(曲线)示意图测量间隔
充许误差
示值误差max(带宽)
分辨力
测量间隔
图.4相对于浮动零位的示值误差(测量杆正行程曲线)示意图表3
测量范围上限t
50八人100
检查点的设定原则
以每隔0.2mm间隔检一点;
连续至全量程
在0mm~10mm测量段以每隔0.2mm间隔检一点;在10mm~30mm测量段以每隔1mm问隔检一点;连续至全量程
在0mm~10mm测量段以每隔0.2mm间隔检一点;在10mm~100mm测盘段以每隔2mm间隔检一点;连续至全量程
以每隔0.2mm间隔检一点,
连续至全量程
在0mm~10mm测量段以每隔0.2mm间隔检一点,在10mm30mm测量段以每隔1mm间隔检一点;连续至全最程
1)在0mm~10mm测量段以每隔0.2mm间隔检一点;2)
在10mm~50mn测量段以每隔2mm间隔检-点;3)
连续至全量程
单位为毫米
分辨力
测量范围上限t
3<拆10
表3(续)
检查点的设定原则
1)以每隔0.02mm间隔检一点,
连续至全量程
GB/T18761—2007
单位为毫米
1)在0mm~1mm测量段以每隔0.02mm间隔检一点2)在1mm~3mm测量段以每隔0.05mm间隔检一点,3)连续至全量程
1)在0mm~1mm测量段以每隔0.02mm间隔检一点:2)在1mm~3mm测量段以每隔0.05mm间隔检一点;3)在3mm~10mm测量段以每隔0.5mm间隔检一点;4)连续至全量程
1)在0mm~1mm测量段以每隔0.02mm间隔检一点;2)在1mm~3mm测量段以每隔0.1mm间隔检一点:3)在3mm~30mm测量段以每隔1mm间隔检一点;4)连续至全盘程
注1:设点原则为:在容栅传感器的一个栅距内密布25~50个检查点,在全量程内均布适当检查点数以反应主栅刻划误差。
注2:表中推荐的检查点是以直移式容橱传感器数显指示表为例。注3:分辨力为0.01mm的传感器常用栅距为,5.08mm.2.54mm;分辨力为0.005mm的传感器常用栅距为:2.54mm.1.016mmz分辨力为0.001mm的传感器常用栅距为:1.016mm。8.7.2用自动检查仪检查时,检定点的布置可采取先检查主栅刻划误差(即:在全量程内均布适当检查点数),根据一系列测得值绘制示值误差曲线,然后在正行程上示值误差曲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处的两侧各1/2容栅传感器栅距的范围内,密布25~50个检查点进行检查,并绘制其局部误差曲线,在局部误差曲线上找出新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根据浮动零位原则在测量杆正行程曲线上确定最大示值误差。检定点的分布间隔见表3。
8.8回程误差
在示值误差检查完成后所得的误差曲线上,同一受检点正、反行程曲线上的示值误差之差,即为该点的回程误差,取各受检点回程误差中的最大值为受检电子数显指示表的回程误差。8.9重复性
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测量量程内的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三个位置附近,用同一被测量以逐渐地或突然地产生的小位移进行多次(不少于5次)重复测量读数,取其同一点的最大示值与最小示值之差即为该点的重复性。取三点(起点,中间点,终点)重复性的最大值作为电子数显指示表的重复性。注:此处重复性检查结果的数据处理,不采用分散性表述,仅取示值变化的特性表述。8.10测量力及测量力变化
用分度值不大于0.1N的测力仪检定,将电子数显指示表测量头向下可靠地紧固在测力仪(计)上,在测量杆正行程内的起点、中间点、终点三个位置附近进行检查,取三点(起点,中间点,终点)中的测量力最大值作为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测量力。取三个测量力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测量力变化。8.11测量力落差
在测量范围内的同一点上,测量杆的正,反行程中测量力之差即为该点的测力落差。取测杆全行程GB/T18761—2007
内三点(起点,中间点,终点)的测量力落差的最大值作为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测量力落差。9标志与包装
9.1电子数显指示表上至少应标志:a)制造厂厂名或注册商标;
b)分辨力;
c)产品序号。
9.2电子数显指示表包装盒上至少应标志:a)制造厂厂名或注册商标;
b)产品名称;
c)分辨力及测量范围。
9.3电子数显指示表在包装前应经防锈处理并妥善包装,不得因包装不善而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产品。9.4电子数显指示表经检验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证上应标有本标准的标准号、产品序号和出厂日期。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29693
GB/T18761-2007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