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062.2-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062.2-2007
中文名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2部分: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9-10
实施日期:2008-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151149
相关标签:
政务信息
资源
交换
体系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应用>>35.240.01信息技术应用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计算机>>L67计算机应用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49, 字数:87千字
标准价格:34.0 元
计划单号:20051012-T-339
出版日期:2008-03-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09-10
起草人:马殿富、吴志刚、方志江、康宁、牟清等
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易达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建达科技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海纪数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1062的本部分规范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技术支撑环境的功能组成及要求,规定了信息交换系统间互联互通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设计与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GB/T 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2部分:技术要求 GB/T21062.2-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35.2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2部分:技术要求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rchange system-Part 2:Technical requirements2007-09-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3-01实施
GB/T21062.2—2007
GB/T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目前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1部分:总体框架;
第2部分:技术要求;
-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
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本部分为GB/T21062的第2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的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易达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建达科技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黎明网络有限公司、东方通科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殿富、吴志刚、方志江、康宁、牟清、吴焱、张峰昌、徐俊杰、肖筱华、尧川、范小平、王华飞、朱岩、孙其民、龚智辉、李春青。542
1范围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2部分:技术要求
GB/T21062.2—2007
GB/T21062的本部分规范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技术支撑环境的功能组成及要求,规定了信息交换系统间互联互通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设计与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106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ISO8601:2000,IDT)GB/T19488.1—2004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GB/T21062.1—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21062.3-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RFC2616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1.1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1.2第1部分:消息框架2003年6月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1.22003年6月Web服务业务流程可执行语言(BPEL4WS)1.12003年5月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21062.1—2007和GB/T19488.1—2004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062的本部分。3.2缩略语
BPEL4WSWeb服务业务流程可执行语言(BusinessProcessExecutionLanguageforWebServices)
NCName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无冒号名称类型(non-colonizedname)(由本地部分和命名空间URI组成的)限定名称(QualifiedName)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全局唯一标识符(UniversallyUniqueIdentifier)Web服务描述语言(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4信息交换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4.1概述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信息交换系统组成见GB/T21062.1—2007的4.3。543
GB/T21062.2—2007
4.2交换桥接子系统
4.2.1系统结构
交换桥接子系统用来实现部门业务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的双向信息同步。交换桥接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桥接服务运行环境
日志管理
桥接服务
应用适配器
安全管理
桥接服务
应用适配器
图1信息交换桥接子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4.2.2组成
交换桥接子系统由桥接服务运行环境和桥接服务配置工具组成。桥接服务运行环境是桥接服务的容器,桥接服务是利用桥接服务配置工具组装应用适配器组件以完成一个数据桥接流程的服务程序。桥接服务运行环境提供日志管理、安全管理、应用适配器管理等基本功能。桥接服务配置工具提供图形化的配置系统,通过配置业务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桥接内容映射规则生成桥接服务描述信息。4.2.3技术要求
交换桥接子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应支持部门业务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双向信息同步。a)
应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应支持国内外主流数据库。
应支持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文件。应采用适配器组件访问桥接对象,实现数据的获取与存储。应提供增量数据自动识别的功能。在不修改业务信息库结构的情况下,系统应能够自动识别出需要交换的信息,包括新增、被修改或被删除的信息。应提供图形化的信息交换桥接配置及管理工具,支持桥接指标定义与桥接管理等功能。g)
应支持多个桥接任务或服务同时运行,应支持桥接服务的远程部署。h)
4.3前置交换子系统
4.3.1系统结构
前置交换子系统由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等组成。前置交换子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544
4.3.2组成
前置交换环境
传输适配器
交换服务
应用适配器
交换信息库
交换服务
操作系统
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
前置交换子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换
GB/T21062.2—2007
前置交换环境由传输适配器、管理监控接口、安全加密、应用适配器等部分组成,是交换服务的运行容器。安全加密服务提供基本的数据加密功能,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交换前置环境提供管理监控接口,交换管理子系统通过管理监控接口对交换前置环境进行管理。4.3.3技术要求
前置交换子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应支持不同的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前置交换子系统能够从交换信息库中提取数据交给交换传输子系统传递,也能够从交换传输子系统中获取数据存储到交换信息库。b)
应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应支持国内外主流数据库。
应采用传输适配器接人到交换传输子系统。传输适配器应支持RFC2616。
应采用应用适配器访问交换信息库,实现对交换信息库中数据的获取与存储。应提供图形化的交换服务配置工具,配置、测试、部署交换服务。应支持多个交换服务并发运行。应提供管理与监控接口,支持远程管理功能。4.4交换传输子系统
4.4.1概述
交换传输子系统作为前置交换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通道,实现交换信息的打包、转换、传递、路由、解包等功能。
4.4.2技术要求
交换传输子系统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消息传送应支持RFC2616。
采用W3C的SOAP1.2作为消息封装格式。b)
提供消息寻址功能,支持信息路由功能。消息寻址协议见附录A。c)
提供消息确认和消息选择性重发机制以实现前置交换子系统之间安全的、可靠的信息传递功d)
能。可靠性协议见附录B。
GB/T21062.2-2007
e)采用W3C的WSDL1.2作为交换服务描述规范,见附录C。f)提供消息差错处理功能。
g)应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
h)提供信息转换功能,支持基于规则配置的格式转换与内容转换功能。4.5交换管理子系统
4.5.1概述
交换管理子系统应支持对整个交换系统的综合管理监控,包括交换流程的配置、部署与管理以及对交换系统运行情况的监视与管理两个方面。4.5.2交换流程管理
提供图形化的交换流程配置工具,支持交换流程设计、配置、测试功能。交换流程管理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交换流程描述规范应采用OASIS的BPEL4WS1.1,具体技术要求见附录Db)
应提供图形化的流程设计与配置工具配置信息交换流程,并支持信息交换流程的动态部署;应提供独立的流程执行引擎,流程引擎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c)
d)应提供信息交换流程监控功能。4.5.3交换系统管理
交换管理子系统应能监视信息交换系统的状态、服务、日志、消息等信息。可以监视各前置交换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性能及资源占用情况、日志及系统异常情况,监视各前置交换子系统中部署的交换服务运行情况以及消息传递的情况。交换系统管理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交换管理子系统应能管理与监视各前置交换子系统;a
应提供前置交换子系统状态及交换服务运行状态查询功能;b)
应提供交换流程与交换服务远程部署功能;c
应提供交换服务远程管理功能,能够远程启动、停止交换服务;应提供信息交换日志管理及日志查询的功能,能实时监视信息交换的情况。e)
5信息交换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要求应通过交换管理中心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不同的信息交换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具体技术要求如下:a)应通过一套前置交换子系统支持多个不同的信息交换应用;b)应满足本部分4.4、4.5规定的技术要求,以实现技术层面互联互通;应采用GB/T21062.3一2007中的第5章所规定的数据接口规范封装交换信息内容,以实现c)
语义层互联互通。
A.1命名空间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消息寻址协议
本附录规定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技术协议的命名空间见表A。1。表A.1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命名空间前缀
soapenc
命名空间
http://w3.org/2003/05/soap-envelop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velope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coding/http://w3.org/2001/XMLSchemahttp://egs.org.cn/interchangehttp://w3.org/2005/02/addressinghttp://docs.oasis-open.org/wsrm/2004/06/ws-reliability-1.1.xsdhttp://w3.org/2000/09/xmldsig#http://w3.org/2004/08/wsdlhttp://schemas.xmlsoap.org/ws/2003/03/business-process/消息寻址协议
GB/T21062.2—2007
中国电子政务资源交换导
址协议消息扩展命名空间
消息寻址协议包括17个元素,用于交换传输子系统的寻址与定位。各元素的名称及说明如下:端点引用
XML元素名称:EndpointReference说明:用于描述对个SOAP消息处理或者发送的端点的引用信息,b)
XML元素名称:Address
说明:用于标识端点的一个URI,它可以是一个网络地址或者一个逻辑地址,用以表示消息来源。
引用属性
XML元索名称:ReferenceProperties说明:QName类型。引用属性可以包含传递的资源所需的许多属性,这些属性可以协助把消息准确地传递到消息的端点。这些属性的解释依赖于和端点进行交互的协议绑定和数据编码。d)
引用参数
XML元素名称:ReferenceParameters说明:引用参数是通过元素条目来表示的,这些元素条目的名称都是QName类型。引用参数的使用依赖选定的传输协议和参与交互的端点的数据编码。接口名称
XML元素名称:InterfaceName
GB/T21062.2—2007
说明:标识抽象的消息集和操作集的完整名称。f)服务名称
XML元素名称:ServiceName
说明:是QName和NCName对,通过QName和NCName对可以标识服务端点集合的完整描述。QName标识了web服务发布的端点的集合,NCName标识了一个特定的端点。表示消息承载的服务的名称,可以是指定的特定服务、队列或主题名称。该元素是必需的。g)策略
XML元素名称:Policies
说明:是一个指向描述端点的行为、需求、能力的策略集合的引用。策略定义可以协助消息的处理应用进行消息处理。该元素是可选的。h)来源
XML元素名称:From
说明:表示消息来源。以端点引用的类型表示来源端点的属性。该元素是可选的。i)自的地
XML元素名称:To
说明:表示消息目标接收节点的地址。该元素是必需的。j)应答目的地
XML元素名称:ReplyTo
说明:用于标识消息应答地址的端点引用。如果消息希望有应答,那么该消息必须包含回复端点引用。在构建一条规范的应答消息时,发送者应该使用要应答的消息中的应答端点引用中的内容来构建应答消息。
k)出错目的地
XML元素名称:FaultTa
说明:用于标识发生错误时,错误信息接收者的端点引用。在构建一条规范的出错消息时,发送者应该使用出错属性的内容来构建规范的出错消息,如果没有[出错属性,则采用回复节点中的内容构建规范的出错消息。
1)行为
XML元素名称:Action
说明:用于唯一标识消息所需的语义的标识。通常行为节点的值是作为与抽象的服务描述构件相对应的URI。该元素是必需的。m)消息标识符
XML元素名称:MessageID
说明:Messageld元素用来唯一标识一条消息,其值为一个UUID值。n)关联消息
XML元素名称:RelatesTo
说明:是一对表达当前消息如何与其他消息关联的值。关系属性的类型使用QName来表示,使用与相关消息的消息标识符属性相对应的URI来表示。o)时间戳
XMI元素名称:Timestamp
说明:消息发送的时间戳,格式符合GB/T7408—2005的规定。p)优先级
XML元素名称:Priority
说明:元素Priority用来描述消息的优先级,可以根据设置的优先级来处理消息,即优先级高548
GB/T21062.2-2007
的先处理,优先级低的后处理,如果不指定优先级,在消息中将作为普通级别的消息进行处理。消息优先级分为三级:High代表高优先级级别;Normal代表普通优先级级别;Low代表低优先级级别。
q)会话标识符
XML元素名称:SessionId
说明:表示消息的同一次会话的ID,在同一次会话中可以有多个消息进行一些列的操作,如果不设置,则表示此消息在一个会话中。A.3消息寻址协议XMLSchema
xml version=\1. o\?>
GB/T21062.22007
GB/T21062.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