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80-200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Y/T 080-2005
中文名称: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报批稿)
标准类别:海洋行业标准(H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5-05-18
实施日期:2005-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808332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020环境保护
中标分类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综合>>Z06自然资源环境保护
关联标准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归口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湿地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HY/T 080-2005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报批稿) HY/T080-200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_1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080—2005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astal wetland eco-monitoring2005-05-18发布
数码防伪
国家海洋局
2005-06-01实施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监测方案设计
4.1监测站位布设
4.1.1布设原则.
4.1.2布设方法
采样层次及类型
监测内容
监测频率
岸线、沙丘位置监测和社会调查生态环境监测
野生动物
其他规定
5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统一要求
6质量控制与保证
6.1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特别要求
6.2能力保证
监测基本条件
仪器设备检定
6.2.3监测人员素质
7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趋势评价7.1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生物质量评价7.1.1
评价参数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7.1.4评价结果的判断
7.2有机污染评价
7.2.1评价方法
-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
7.2.2评价结果判断
7.3富营养化评价
7.4滨海湿地面积退化评价
HY/T080—2005
HY/T080—2005
7.4.1评价方法
7.4.2评价结果判断
7.5人类活动影响评价
7.5.1污染压力评价
7.5.2养殖压力评价
7.5.3捕捞压力评价
7.6物种多样性评价
7.6.1评价方法
7.6.2评价结果判断
7.7群落演替评价
7.7.1评价方法
7.7.2评价结果判断
7.8植被现状与趋势评价
7.9野生动物现状评价
8监测报告
8.1文本格式.
8.1.1文本规格·
8.1.2封面格式·
8.1.3封里一内容
8.2监测报告章节内容·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岸线、沙丘位置监测方法
植被监测方法wwW.bzxz.Net
野生动物监测方法
文昌鱼年龄结构监测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立俊、刘娜、闫启仑、韩庚辰。HY/T080-—2005
1范围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湿地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HY/T080—2005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的滨海湿地生态监测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5海洋调查规范
GB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GB/T13909
2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2
GB17378.3
GB17378.4
GB17378.5
GB17378.6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GB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GB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海洋生物调查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第4部分:海水分析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砷的技术规程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汞的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coastalwetland
滨海湿地
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
指海平面以下6m至大潮高潮位之上与外流江河流域相连的微咸水和淡浅水湖泊、沼泽以及相应的河段间的区域。
注:本标准中滨海湿地主要指浅海水域、潮间带滩涂、三角洲和岩石性海岸湿地。3.2
潮间带滩涂湿地
beachwetland
低潮线至高潮线之间的海滩。
岩石性海岸湿地
rockycoastalwetland
指低潮水线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带。3.4
电shallowseawaterwetland
浅海水域湿地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水域。1
HY/T080—2005
三角洲湿地deltawetland
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育而成的低冲积平原。4监测方案设计
4.1监测站位布设
4.1.1布设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监测站位布设原则如下:测站应覆盖监测范围,并布设均匀;一尽可能地沿用历史测站,便于纵向比较;一重点区域(如河口、污染源、栖息地等)应加密布站;一监测站位一经确定,不应轻易更改,不同监测航次的监测站位应保持不变。4.1.2布设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监测站位布设方法如下:-般地,每50km2~100km2设1~2个监测站位,必要时不同的监测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监测站位(包括在监测区外设若干个对照站位);一除特殊需要(因地形、水深和监测目标所限制)外,所有监测站位应在监测海域内均勾布设,采用断面式的布设方式;
一对于滨海湿地植被及野生动物监测站位的布设,见附录B和附录C。4.1.3采样层次及类型
本标准规定采样层次及类型如下:采集表层水样;
一采集表层沉积物样;
一采集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样;采集植被标本;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4.2监测内容
常规的滨海湿地监测内容(监测项目和监测指标)应按表1选取,各监测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目标对监测项目进行适当增减。表1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内容与监测频率监测项目
生物质量
监测指标
石油烃
六六六(666)
滴滴沸(DDT)
多氯联苯
多环芳烃
粪大肠菌群
监测/分析方法
原子荧光法
原子荧光法
无火焰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引用标准
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砷的技术规程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汞的技术规程GB17378.6
GB17378.7
监测项目
水环境
沉积环境
湿地面积
海岸侵蚀
渔业资源
渔业捕捞
监测指标
化学雷氧量(COD)
溶解氧(DO)
透明度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无机磷
活性硅酸盐
悬浮物
粪大肠菌群
叶绿素a
硫化物
有机碳
总面积(ha)
数量(条)
年径流总量(t)
年输沙总量(t)
年污染物总量(t)
岸线、沙丘位置
海岸侵蚀长度(km)、海水倒灌陆域面积(km2)
采砂总量(X10*m)、采砂沿岸
海域/陆地面积(km)
沿岸开矿占地面积(km2)
鱼、虾、蟹等种类、数量及分布海蟹种类、数量
鱼、虾、蟹、贝类等捕捞量
渔港分布、船只数量、功率总数(kW)表1(续)
监测/分析方法
碱性高锰酸钾法
碘量法
pH计法
表层水温表法
比色法
目视法
盐度计法
次溴酸盐氧化法
锌镉还原法,镉柱还原法
蔡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硅钼黄分光光度法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重量法
发酵法
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碘量法
重铬酸钾氧化-
还原容盘法
筛分法结合沉析法
社会调查
现场测盘法
社会调查
计数法
社会调查
HY/T080—2005
引用标准
GB17378.4
GB17378.7
GB17378.5
GB/T13909
见附录A
GB17378.7
HY/T080—2005
监测项目
监测指标
网箱养殖(个网箱)
海水增养殖
种类及规模
滨海旅游
沿岸工程
污染物排放
野生动物
浮筱养殖(ha)
滩涂养殖(ha))
底播增殖(ha)
旅游项目
游客人数(万人)
旅游收入(万元)
围填海总面积(hm2)
建港筑坝等建设项目分布、规模工业污水:污水处理率(%)、污
水达标排放率(%)、年排放总量(t)、排污口数量(个)
生活污水:污水处理率(%)、污水达标排放率(%)、年排放总盘(t)、排污口数量(个)
污染事故:污染事故数量(次)、主要污染物泄漏量(t)、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及分布
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及分布(含鱼卵、仔鱼)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及分布(包括文昌鱼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和年龄结构)
潮间带生物种类、数量及分布
植被的面积与分布
植物种类
植被群落结构
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
鸟类数量、分布和迁徒情况
兽类分布区域、种群数量
两栖类和爬行类分布区域、种群数量4.3监测频率
4.3.1岸线、沙丘位置监测和社会调查表1(续)
监测/分析方法
社会调查
计数法
勘察调访与资料查阅
野外调查
样方法
社会调查
计数法或样方法
计数法与资料查阅
引用标准
GB17378.7
(文昌鱼年龄结构监测方法见附录 D)见附录B
见附录C
岸线、沙丘位置,以及所有需要通过社会调查获取资料的监测项目每年进行一次。4.3.2生态环境监测
水环境、沉积环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底栖生物和鱼卵及仔稚鱼等项目的常规监测每年至少应按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两次,海洋生物质量指标的常规监测每年至少应在生物成熟期4
进行一次。
4.3.3植被
HY/T080—2005
监测时要选择植物开花或结实的时期,分不同季节进行调查,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资料和典型的标本。由于全国各地气候差异悬殊,各监测区应根据本地气候和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具体确定最佳监测时期。
4.3.4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的监测应按以下频率进行:鸟类数量监测分繁殖季和越冬季两次进行。繁殖季一般为每年的5月~7月,越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各地应根据本地的物候特点确定最佳监测时间,其原则是:a)监测时间应选择监测区域内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监测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般3d~5d,面积较大者可适当延长至一周以上,但一般以b)
不超过两周为宜),以减少重复记录。迁徙情况监测主要在春、秋鸟类迁徒季节进行。一一兽类监测主要在冬季,与冬季鸟类监测同时进行。在繁殖季节对鸟类进行数量监测时,也应兼顾对兽类的监测;
一两栖和爬行类监测时间为夏季和秋季入蛰前,应尽量与鸟类繁殖季节的监测时间相吻合。4.3.5其他规定
监测频率和时间一经确定,应保持长期不变,不应轻易更改,以利年际间数据比较。5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5.1通则
海水、沉积物、生物和生物质量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的质量控制应遵照GB17378.2、GB17378.3、GB17378.4、GB17378.5、GB17378.6、GB17378.7、GB12763.6、GB/T13909和GB/T14914的有关规定执行。海水、沉积物、生物和生物质量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的统一要求按照5.2执行。5.2统一要求
一浮游植物样品采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采集。一浮游动物样品采用浅水I和Ⅱ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采集,种类组成结合浅水I和Ⅱ型浮游生物网样品分析;数量用浅水I和Ⅱ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计数,分别阐述;生物量仅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去除水母、海樽等含水量多的、较大型的生物后称重。底栖生物样品采集面积为每站不小于0.2m2。使用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采5次;0.1m2的采泥器,每站至少采2次;0.25m2的采泥器,每站采1~2次。发现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标本,应拍照、观察并记录。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90%以上的样品应鉴定到种,优势种和常见种应力求鉴定到种。
一一用于生物质量分析的生物样品可现场采集,也可从监测海域内的渔船上购买,但购买前应确认采集的种类确实是在监测海域内捕到的种类,禁止在市场上采购。6质量控制与保证
6.1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6.1.1通则
海水、沉积物、生物和生物质量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的质量控制应遵照GB17378.2、GB17378.3、GB17378.4、GB17378.5、GB17378.6、GB17378.7、GB12763.6和GB/T13909中相关规定。
HY/T0802005
6.1.2特别要求
6.1.2.1生物质量采样
生物质量分析的样品为贝类或鱼类,每类群应采集2种或2种以上。采集的种类应是监测海域常见种类,各监测航次生物样品的种类要相同、规格要基本一致。6.1.2.2湿地植被采样
为保证滨海湿地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行监测工作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对生境的影响,一定要避免将外来物种带人滨海湿地;
6.2能力保证
6.2.1监测基本条件
从事滨海湿地生态监测工作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或来取相应的措施:为保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性、有效性,监测单位应具备必要的采样、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并具有样品采集、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一暂无条件和能力完成的监测项目实验,须委托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具备相应监测能力的监测机构承担该监测项目实验工作。6.2.2仪器设备检定
所有在监测、分析过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设备必须由授权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并在有效检定期内使用;无授权检定机构的,由持有单位按期进行自检。6.2.3监测人员素质
从事滨海湿地监测工作的人员须具备海洋调查资格证书方可上岗。7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趋势评价7.1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生物质量评价7.1.1评价参数
7.1.1.1海水水质参数
海水水质参数包括化学需氧量(COD)、PH、溶解氧(DO)、无机氮(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无机磷、油类;粪大肠菌群数。
7.1.1.2沉积物质量参数
沉积物质量参数包括硫化物和有机质。7.1.1.3生物质量参数
生物质量参数包括总汞、镉、铅、铜、砷、石油烃、666、DDT、粪大肠菌群。7.1.2评价标准
7.1.2.1海水水质
海水水质采用GB3097一1997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值评价。7.1.2.2沉积物质量
沉积物质量采用GB18668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值评价。7.1.2.3生物质量
生物质量采用GB18421第一类标准值评价。7.1.3评价方法
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和生物质量评价均采用单因子平价法,即将每一个测站中某项污染因子的实测浓度值与海水水质(实测含量与海洋沉积物质量/生物体内某项残毒的实测含量与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该测站所属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类别。应用公式(1)进行单因子评价:P=C./C.
.....(1)
式中:
-单因子污染指数;
C,——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值;
C.—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HY/T 080—2005
根据溶解氧的特点,采用萘墨罗(N.L.Nemerow)的指数公式(2)计算溶解氧污染指数。P,=(Cm-C,)/(Cm-Cio)
式中:
溶解氧的污染指数;
C.—溶解氧的实测值;
C—溶解氧的评价标准;
Cim本次调查中溶解氧的最大值。根据pH的特点,pH的评价模式用公式(3)计算:S,H=IpH-pHm1/DS
其中:pHs=(pH.u+pHa)/2,DS=(pHu-pHa)/2式中:
SH——pH的污染指数;
pH—本次调查实测值;
pH.u—海水pH标准的上限值;
pHsd-—海水pH标准的下限值。
7.1.4评价结果的判断
·(2)
(3)
以单因子污染指数1.0作为该因子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基本分界线,小于等于0.5为水域(海域沉积物/生物体)未受该因子沾污;介于0.5~1.0之间为水域(海域沉积物/生物体)受到该因子沾污;大于等于1.0表明水域(海域沉积物/生物体)已受到该因子污染。7.2有机污染评价
7.2.1评价方法
-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
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按公式(4)计算:A=COD/COD。+DIN/DIN。+DIP/DIP。-DO/DO。.......式中:
水体的化学耗氧量的实测浓度;DIN
溶解态无机氮的实测浓度;
DIP—溶解态无机磷的实测浓度;DO—溶解氧的实测浓度。
COD。、DIN。、DIP。、DO。分别为水体的上述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其中:COD。=3.0 mg/L;
DIN。=0.10 mg/L;
DIP。=0.015mg/L;
DO.=5.0mg/L。
7.2.2评价结果判断
评价结果判断见表2。
2海域有机污染评价分级表
水质评价
开始受到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4)
严重污染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