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行业标准(HY) > HY/T 082-2005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报批稿)
HY/T 082-200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Y/T 082-2005

中文名称: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报批稿)

标准类别:海洋行业标准(H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5-05-18

实施日期:2005-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62890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07.060;13.020.01

中标分类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综合>>Z06自然资源环境保护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26.0 元

出版日期:2005-09-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马明辉、韩庚辰、周秋麟、梁斌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归口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提出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

发布部门:国家海洋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珊瑚礁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的珊瑚礁生态监测工作。 HY/T 082-2005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报批稿) HY/T082-200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07.060;13.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082—2005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monitoring of coral reef ecosystem2005-05-18发布
数码防伪
国家海洋局
2005-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监测内容与指标
监测方法
5.1物理及化学指标监测
5.2生物指标监测
6质量控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监测结果报表格式
常见珊瑚礁病害症状
悬浮物沉降速率现场测定试验装置鳐式划板结构及与拖电船的连接方式能见度判定依据及鳐式监测方法示意图盖度判定依据www.bzxz.net
复杂形状的珊瑚示意图
珊瑚生长轴向及测定方式
大型脱落珊瑚规格测定方式
珊瑚死后变化过程模式图
“丁字尺”及观测范围
鱼类监测断面及监测方法
悬浮物沉降速率测定结果记录表表2其他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方法表3式监测现场记录表
断面监测现场记录表
硬珊瑚补充量现场监测记录表
表6大型底栖藻类及海胆现场监测记录表表7鱼类现场监测记录表
物理化学指标监测数据报表
珊瑚礁鳐式监测数据报表
珊瑚礁断面线法监测数据报表
珊瑚礁断面线法监测藻类及海胆数据报表珊瑚礁鱼类监测数据报表
HY/T082--2005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明辉、韩庚辰、周秋麟、梁斌。HY/T082—2005
1范围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珊瑚礁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HY/T082—2005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的珊瑚礁生态监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
:术语和定义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第4部分:海水分析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珊瑚水体coralpolyp
珊瑚上每一个独立生活的个体,由石灰质骨骼和珊瑚虫所构成。3.2
珊瑚coralcolony
由许多同种(属)珊瑚水体所形成的独立的集合体。3.3
珊瑚礁
coralreef
由活珊瑚和已经死亡的珊瑚骨骼所构成的特殊海底生境。4
监测内容与指标
物理及化学指标
珊瑚礁生态监测的物理及化学监测指标为:水深;
水温;
盐度;
透明度;
悬浮物;
一悬浮物沉降速率;
一底质类型;
溶解氧;
营养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无机磷、活性硅酸盐);1
HY/T082—2005
叶绿素a。
4.2生物指标
珊瑚礁生态监测的生物监测指标为:珊瑚健康状况(珊瑚种类、盖度、死亡率、病害、硬珊瑚补充量);大型底栖藻类;
珊瑚礁鱼类。
5监测方法
5.1物理及化学指标监测
5.1.1悬浮物沉降速率
5.1.1.1仪器设备
悬浮物沉降速率监测需要下列仪器设备:恒温箱;
分析天平;
滤膜:2#Watman;
带盖的直口塑料杯:高10cm,直径8cm;木杆或竹竿:直径3cm,长60cm;水泥碗:圆台或四棱台形状,中间具一直径3cm圆孔,水泥碗重量应以保证木杆在海底直立并不因海流作用而摆动为宜。
悬浮物沉降速率现场测定试验装置5.1.1.2监测方法
在监测站位的海底选择平坦处,用水泥砭固定木杆,每个站位至少3个上述木杆。在木杆上距海底10cm和50cm处分别固定直口塑料杯一个,杯口朝上,除去杯盖(见图1)。一段时间后(14d内),在水下盖上杯盖,将水样带回实验室,用镊子将杯中的生物挑出。称量滤膜质量Su,用分液漏斗将杯中的悬浮物过滤到滤膜上,再轻轻加人蒸馏水洗去滤膜上的盐分。在70℃恒温下烘干滤膜,直到滤膜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再次称量滤膜的质量Sw。按公式(1)计算沉降速率:S,
Suz-Su
d元r2
·(1)
式中:
S,—沉降速率,mg/(cm2·d);
Su滤膜质量,mg;
Su滤膜与悬浮物质量,mg;;
d—实验天数,d;
一塑料杯半径,cm。
将数据记录在表1中。
表1悬浮物沉降速率测定结果记录表站位编号
样品编号
平均沉降速率
mg/(cm2 ·d)
测定时间
距海底距离
测定人
总平均
HY/T082—2005
mg/(cm2 d)
HY/T082—2005
5.1.2其他指标
4.1中其他物理及化学指标监测按表2所列方法进行,其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应按GB17378.2的有关规定执行,样品采集、存与运输应按GB17378.3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测与分析方法应按GB17378.4的有关规定执行。所有物理及化学指标监测数据按附录A表A.1的格式填写数据报表。表2其他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方法指标
溶解氧
透明度
叶绿素a
悬浮物
亚硝酸盐
硝酸盐
无机磷
活性硅酸盐
5.2生物指标监测
5.2.1珊瑚及大型藻类
5.2.1.1鳐式监测法
5.2.1.1.1仪器设备
式划板
测深仪
表层水温表法
盐度计法
pH计法
碘量法
目视法(透明度盘)
分光光度法、荧光法
重量法
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锌-镉还原法、镉柱还原法
次溴酸盐氧化法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硅钼黄分光光度法、硅钼蓝分光光度法固定绳索
固定绳索
记录表
一纪录夹
鳐式划板结构及与拖电船的连接方式铅笔
引用标准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珊瑚礁鳐式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如下:艘挂机小船[15马力~20马力(11032W~14710W)];手持高频防水对讲机及GPS定位仪各一部;HY/T082—2005
鳐式划板,60cmX40cm×2cm,采用三合板制成,漆成白色,板的前端两角凹成把手,后部正中另有一个把手(见图2);
聚乙烯绳索,长17m,直径大约10mm。绳索上绑有两个浮标,一个距鳐式划板6m,另一个距鳐式板12m(见图2);
珊瑚分布图及其他对观察者有帮助的图表,封塑的珊瑚礁图谱、珊瑚礁分布航拍照片、海图等;铅笔,系在鳐式划板的固定绳索上(见图2);防水记号笔;
潜水设备,潜水服、面罩、脚蹼、潜水手表等。18m
能见度
图3能见度判定依据及鳐式监测方法示意图5%
5.2.1.1.2监测方法
5.2.1.1.2.1监测区域的选择
图4盖度判定依据
根据卫片、航片及以往调查数据,确定珊瑚礁重点分布区域,应对珊瑚礁整个重点分布区进行监测。浅水域和难以确定是否有珊瑚礁分布的深水域一般不作为监测区域。如果拟监测珊瑚礁分布区域的海域岸线较长,把监测区域分成若干个重点监测断面。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