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6573-2008 缩微摄影技术 在16mm和35mm银-明胶型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
GB/T 16573-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6573-2008

中文名称:缩微摄影技术 在16mm和35mm银-明胶型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Micrographics - Microfilming of documents on 16 mm and 35 mmsilver-gelatin type microfilm - Operating procedur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7-28

实施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710030

相关标签: 缩微 摄影 技术 明胶 缩微胶片 拍摄 文献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成像技术>>37.080文献成象技术

中标分类号:综合>>经济、文化>>A14图书馆、档案、文献与情报工作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6573-1996

采标情况:MOD ISO 6199:200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34316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18.0 元

计划单号:20070121-T-469

出版日期:2008-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6-10-23

起草人:毛谦、韩元忠、李铭

起草单位: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

归口单位: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6)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代替GB/T16573—1996《缩微摄影技术 在16mm 和35mm 银?明胶型缩微卷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本标准规定了制作符合质量要求的缩微胶片的程序,该缩微胶片上的影像满足扫描的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在16mm 和35mm 银?明胶型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方法,包括:缩微胶片上影像的方位、无影像区的使用、识别缩微胶片的必需信息。本标准适用于平台式和轮转式缩微摄影机。本标准不适用于拍摄技术图样、地图、平面图和报纸,它们使用现有的专门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拍摄[1]~[3]。 GB/T 16573-2008 缩微摄影技术 在16mm和35mm银-明胶型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 GB/T16573-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制作符合质量要求的缩微胶片的程序,该缩微胶片上的影像满足扫描的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在16mm 和35mm 银-明胶型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方法,包括:缩微胶片上影像的方位、无影像区的使用、识别缩微胶片的必需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平台式和轮转式缩微摄影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拍摄技术图样、地图、平面图和报纸,它们使用现有的专门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拍摄[1]~[3]。
class="f14" style="padding-top:10px; padding-left:12px; padding-bottom:10px;">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6199:2005《缩微摄影技术 在16mm和35mm银-明胶型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英文版)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与ISO6199:2005的主要差异如下:
---改写了前言;
---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国际标准改为与之对应的国家标准或现行的国际标准;
---将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改正图1双行往复格式图中标注页数字朝向的错误;
---改正表3标题,使表的内容与5.9.3的表述相一致;
---改正图3 进片距的标注;
---删除表5的双行往复格式;
---附录B 中增加了注。
本标准代替GB/T16573-1996《缩微摄影技术 在16mm 和35mm 银-明胶型缩微卷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
本标准与GB/T16573-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及内容中的缩微卷片改为缩微胶片;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6159 的第二、3、五、6、七、8 和第10 部分、GB/T17293-1998、GB/T 19110-2003、GB/Z 20650-2006、ISO 6148:2001、ISO 11962:2002、ISO18906:2000;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掉了GB/T7519-1987《缩微摄影技术 冲洗后的缩微胶片中硫代硫酸盐残留量的测定 亚甲蓝光度法》、GB/T8987-1988《缩微摄影技术 缩微摄影时检验负像光学密度用测试标板》、GB/T8988-1988《缩微摄影技术 检验技术图纸缩微摄影质量测试标板的制作》、GB/T8990-1988《缩微摄影技术 用于检验技术图纸缩微摄影质量测试标板的反射率灰板》、GB/T 12355-1990《缩微摄影技术 有影像缩微胶片的连接》、GB/T12356-1990《缩微摄影技术 16 mm 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GB/T15021-1994《缩微摄影技术 用35mm 卷片拍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GB/T15737-1995《缩微摄影技术 银明胶型缩微胶片的冲洗和保存》;
---增加了第3章 术语和定义;
---画幅间距改为进片距;
---改正图1 双行往复格式图中标注页的数字朝向的错误;
---原第6章和第7章合并为第7章;
---原5.4 改为第9章,原8.2改为第11章,原第9章改为第12章,取消原第8章和第10章;
---增加第8章 扫描用缩微胶片、第10章 文献在摄影机稿台上的放置、第13章 法律认可性;
---各章节的内容都进行了增减和调整,章节编号进行了重新编排;
---删除原附录B和附录D,附录C 调整为附录B,附录A 和附录B由标准的附录改为资料性附录;
---在附录B中说明扫描用缩微胶片的质量要求;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分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谦、韩元忠、李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6573-1996。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159 缩微摄影技术 词汇(第1部分到第8部分和第10部分)(ISO6196)
GB/T6160-2003 缩微摄影技术 源文件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密度规范与测量方法(ISO6200:1999,MOD)
GB/T6161-2008 缩微摄影技术 ISO2 号解像力测试图的描述及其应用(ISO3334:2006,IDT)
GB/T7516 缩微摄影技术 图形符号(GB/T7516-1996,eqvISO9878:1990)
GB/T17293-2008 缩微摄影技术 检查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系统性能用的测试标板(ISO10550:1994,MOD)
GB/T19110-2003 缩微摄影技术 检查轮转式缩微摄影机系统性能用的测试标板(ISO10594:1997,MOD)
GB/Z20650-2006 缩微摄影技术 缩微品的法律认可性(ISO/TR10200:1990,MOD)
ISO6148:2001 摄影术 缩微摄影胶片、防光片盘和片芯 尺寸
ISO11962:2002 缩微摄影技术 16mm 和35mm 卷式缩微胶片使用的影像标记(光点)
ISO18906:2000 成像材料 摄影胶片 安全胶片规范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文献的准备2
5 缩微拍摄的条件2
5.1 缩微生胶片2
5.2 格式和方向2
5.3 卷式片编码4
5.4 画幅编号4
5.5 布局4
5.6 影像间隔4
5.7 边缘条带4
5.8 缩率4
5.9 文献尺寸4
6 缩微拍摄程序6
6.1 文献需拍摄在多盘胶片上6
6.2 片头和片尾6
7 拍摄顺序6
7.1 标板6
7.2 存档测试区7
7.3 补拍7
7.4 标板7
8 扫描用缩微胶片8
8.1 制作扫描用缩微胶片的摄影机8
8.2 画幅编号8
8.3 布局9
8.4 边探测9
8.5 标板9
8.6 影像密度9
8.7 倾斜9
8.8 解像力9
9 接片9
10 文献在摄影机稿台上的放置9
11 绕片9
12 质量控制10
13 法律认可性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文献准备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解像力12
参考文献14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7.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573--2008
代替GB/T16573—1996
缩微摄影技术
在 16 mm 和 35 mm 银-明胶型
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Micrographics—
Microfilming of documents on 16 mm and 35 mmsilver-gelatin type microfilm--Operating procedures(ISO6199:2005,MOD)
2008-07-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國
2009-01-0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文献的准备
缩微拍摄的条件
缩微生胶片
格式和方向
卷式片编码
画幅编号
影像间隔
边缘条带
文献尺寸
6缩微拍摄程序
6.1文献需拍摄在多盘胶片上
6.2片头和片尾
7拍摄顺序
7.1标板
存档测试区
7.4标板
8扫描用缩微胶片
制作扫描用缩微胶片的摄影机
画幅编号
边探测
影像密度
解像力
9接片
文献在摄影机稿台上的放置
质量控制
GB/T 16573-2008
GB/T16573—2008
法律认可性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准备
解像力
.......
..........
..........
........................
GB/T16573-—2008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6199:2005《缩微摄影技术在16mm和35mm银-明胶型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英文版)的技术内容。本标准与ISO61992005的主要差异如下:—改写了“前言”;
-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国际标准改为与之对应的国家标准或现行的国际标准;-将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改正图1“双行往复格式”图中标注页数字朝向的错误;改正表3标题,使表的内容与5.9.3的表述相致;改正图3进片距的标注;
-删除表5的双行往复格式;
附录B中增加了“注”。
本标准代替GB/T16573一1996《缩微摄影技术在16mm和35mm银-明胶型缩微卷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
本标准与GB/T16573一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及内容中的“缩微卷片”改为“缩微胶片”;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6159的第二、3、五、6、七、8和第10部分、GB/T17293一1998、GB/T19110—2003、GB/Z20650-2006、ISO6148:2001、ISO11962:2002、ISO 18906:2000;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掉了GB/T7519-1987《缩微摄影技术冲洗后的缩微胶片中硫代硫酸盐残留量的测定亚甲蓝光度法》、GB/T8987一1988《缩微摄影技术缩微摄影时检验负像光学密度用测试标板》、GB/T8988-1988《缩微摄影技术检验技术图纸缩微摄影质量测试标板的制作》、GB/T8990一1988《缩微摄影技术用于“检验技术图纸缩微摄影质量测试标板”的反射率灰板》、GB/T12355一1990《缩微摄影技术有影像缩微胶片的连接》、GB/T12356一1990《缩微摄影技术16mm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GB/T15021一1994《缩微摄影技术用35mm卷片拍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GB/T15737一1995《缩微摄影技术银-明胶型缩微胶片的冲洗和保存》;-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画幅间距”改为“进片距”;改正图1“双行往复格式”图中标注页的数字朝向的错误;一原第6章和第7章合并为第7章;一原5.4改为第9章,原8.2改为第11章,原第9章改为第12章,取消原第8章和第10章;增加“第8章扫描用缩微胶片”、“第10章文献在摄影机稿台上的放置”、“第13章法律认可性”;
一一各章节的内容都进行了增减和调整,章节编号进行了重新编排;删除原附录B和附录D,附录C调整为附录B,附录A和附录B由“标准的附录”改为资料性附录”;
一在附录B中说明扫描用缩微胶片的质量要求;——增加了参考文献。
GB/T16573--2008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6)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分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谦、韩元忠、李铭。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6573—1996。
1范围
缩微摄影技术
在16mm和35mm银-明胶型
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操作程序GB/T16573—2008
本标准规定了制作符合质量要求的缩微胶片的程序,该缩微胶片上的影像满足扫描的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在16mm和35mm银-明胶型缩微胶片上拍摄文献的方法,包括:缩微胶片上影像的方位、无影像区的使用、识别缩微胶片的必需信息。本标准适用于平台式和轮转式缩微摄影机。本标准不适用于拍摄技术图样、地图、平面图和报纸,它们使用现有的专门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拍摄~[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159缩微摄影技术词汇(第1部分到第8部分和第10部分)(ISO6196)GB/T6160一2003缩微摄影技术源文件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密度规范与测量方法(ISO6200:1999,MOD)
GB/T6161—2008缩微摄影技术ISO2号解像力测试图的描述及其应用(ISO3334:2006,IDT)
GB/T7516缩微摄影技术图形符号(GB/T7516—1996,eqvISO9878:1990)GB/T17293一2008缩微摄影技术检查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系统性能用的测试标板(ISO10550:1994,MOD)
GB/T19110一2003缩微摄影技术检查轮转式缩微摄影机系统性能用的测试标板(ISO10594:1997,MOD)bZxz.net
GB/Z20650—2006缩微摄影技术缩微品的法律认可性(ISO/TR10200:1990,MOD)ISO6148:2001摄影术缩微摄影胶片、防光片盘和片芯尺寸IS011962:2002缩微摄影技术16mm和35mm卷式缩微胶片使用的影像标记(光点)ISO18906:2000成像材料摄影胶片安全胶片规范3术语和定义
GB/T615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影像间隔inter-image gap
画幅间隔inter-framegap
沿卷式缩微胶片的长边测量,一个缩微影像的后边缘和下个影像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3.2
扫描用缩微胶片
scanningmicrofilm
预定用于扫描仪输人的缩微胶片。1
GB/T16573—2008
文献的准备
应仔细检查被缩微拍摄的文献,适当修补存在的缺陷,除去异物(如:曲别针)和按拍摄要求顺序排页。检查待拍摄文献的尺寸,确保在缩微拍摄范围内。为文献添加适当的标板。
附录A说明了在拍摄前整理文献的具体事项。缩微拍摄的条件
5.1缩微生胶片
缩微生胶片应符合ISO6148:2001和ISO18906:2000的要求。5.2格式和方向
5.2.1格式
卷式缩微胶片使用的通用影像排列格式如图1所示。缩微胶片上缩微影像的尺寸如表1所示。表1无孔缩微胶片没有文献标记时的影像尺寸(见图1)尺寸
a最大
c最小
d最小
e最小
于最小
测量项目
影像宽度
影像间隔
片边空白
片边空白
中间空白
16mm胶片
注:胶片宽度(a十2d)应符合ISO6148:2001规定。影像区较小。a对某些应用,依照相关标准该数值会改变。b适用于除单行外的所有格式。
从左到右横向书写文献选用的方向片头
从右到左纵向书写文献选用的方向2
单行格式
单行格式
卷式缩微胶片影像排列格式
单位为毫米
35mm胶片
从右到左横向书写文献首选的方向片头
单行格式
双行格式
往复格式
双行往复格式
GB/T16573--2008
注1:在双行格式,一行(正面)的影像方向由原文献页上的文字方向确定,对应行(背面)的影像方向由上面提到的行的影像方向确定。
注2:双行往复格式主要应用于银行业。1
一第一页文件的正面和背面;
2——上升顺序;
文献第一页(或最后一页);
4上升(或下降)顺序。
图1(续)
GB/T16573—2008
5.2.2方向
缩微影像以单行格式记录,横排式(连环画式)时应用图1的1B和2B方向。单行格式,竖排式(电影片式)时应用图1的1A和2A影像方向。缩微影像也可如图1所示的双行格式、往复格式和组合的双行往复格式确定方向。5.3卷式片编码
缩微影像编码使单独影像或一组影像容易定位。ISO11962:2002说明了编码系统的例子。5.4画幅编号
使用画幅编号时,画幅编号不应出现在缩微影像画幅区内。它们可位于缩微胶片的任一片边空白区域或者画幅间隔的上部或下部区域。画幅编号在缩微胶片上的高度不应超过2mm。一盘缩微胶片上画幅编号的位置应当一致(见8.2)。5.5布局
缩微影像应位于画幅宽度的中央,每个缩微影像至少有30%在缩微胶片可用宽度的一半内。5.6影像间隔
影像间隔应符合表1的规定。
注:当扫描缩微胶片时,影像间隔对探测影像边缘是至关重要的(见8.4)。5.7边缘条带
本条仅适用于使用平台式摄影机缩微拍摄。缩微拍摄的文献前边缘如是不规则的,不能准确确定边缘的位置,应在拍摄机的稿台上放一个宽度3mm以上的白色无光泽条带,该条带平行于缩微影像的前边缘,并且刚好挨着文献的前边缘。条带的长度应超过缩微影像区的整个宽度。5.8缩率
宜选择使发行拷贝上最小的学符在阅读屏幕和硬拷贝上是清晰的缩率和方向。应根据被拍摄文献的尺寸、质量、字符大小和摄影机-胶片系统的质量确定使用的拍摄缩率。如可能,宜使用横排式拍摄。
5.9文献尺寸
5.9.1概述
表1和图1表示无编码胶片在可用宽度内缩微影像的最大高度或宽度。图2用于有编码胶片。注:可拍摄文献的最大高度或宽度取决于使用的影像排列方式、缩率和摄影机类型(轮转式摄影机或平台式摄影机)。单位为毫米
影像区
影像区
为编码预留的通道。
影像区
文献标记(光点)和光学编码格式a为文献标记预留的通道。
图2为文献标记(光点)和光学编码格式预留的通道4
5.9.2轮转式摄影机用单行格式
缩微影像平行于胶片长度方向的边,其长度可为任意长。GB/T16573—2008
表2列出16mm轮转式摄影机使用无编码胶片单行格式时最常用的两种缩率。如果缩微影像尺寸接近可拍摄的最大影像尺寸,宜使用更高的缩率拍摄,以减少拍摄时文献偏斜可能引起的信息丢失。
注:能拍摄的文献最大尺寸由文献输稿器进稿口宽度决定。表216mm轮转式缩微摄影机+
标称缩率
5.9.3平台式摄影机用单行格式
无编码胶片单行格式
文献边与胶片长边垂直方向的最大尺寸298
单位为旁米
单行格式用于可变缩率(或一组固定缩率和可变进片距的平台式摄影机。表3列出使用不同缩率拍摄时文献的最大尺寸。固定进片距缩微摄影机拍摄见表4和图3。注:由于定位误差,文献的实际尺寸宜小于表中数值。35mm胶片如用作插入A6封套片的三个画幅的条片,最大的进片距宜是47.5mm。需要改变缩率以适应较短的进片距。
表3平台式卷片缩微摄影机在不同缩率下可拍摄文献的最大尺寸文献最大尺寸
缩率。
1:15
1:20
1:24
1:30
1:34
16mm缩微胶片
35mm缩微胶片
单位为毫米
α注意,实际使用的缩率可能与表中的缩率不同。用缩率和画幅尺寸能计算出相应的可拍摄文献的最大尺寸。5
GB/T16573—2008
表4固定进片距的平台式卷片缩微摄影机(见图3)35mm缩微胶片
画幅(axb)
进片距(t)
5.9.4单行格式编码
图3画幅和进片距
32-8.5X45_8.5
单位为毫米
单行格式的缩微胶片沿胶片边缘用文献标记或光学编码进行编码。在固定缩率的平台式或轮转式摄影机上产生缩微胶片编码,摄影机生产厂家提供了用该摄影机可拍摄的最大文献尺寸。考虑到位置误差,文献的尺寸宜小于该尺寸。5.9.5轮转式摄影机用双行格式、往复格式和双行往复格式双行格式、往复格式和双行往复格式仅用于轮转式摄影机。表5列出使用双行格式和往复格式时最常用的几种缩率和能缩微拍摄文献的最大尺寸。考虑到文献定位和输送误差,文献尺寸宜小于最大值。表516mm轮转式缩微摄影机
1:40
1:45
缩微拍摄程序
6.1文献需拍摄在多盘胶片上
无编码胶片双行格式或往复格式文献最大高度或宽度
如果一个连续文献需要拍摄多卷胶片,在缩微胶片上应当保持文献的顺序和连续性。6.2片头和片尾
单位为毫米
除有灰雾缩微胶片外,每盘缩微胶片的开始和结尾应有一定长度的未曝光缩微胶片。16mm缩微胶片未曝光部分的长度应不少于700mm,35mm缩微胶片应不少于500+20°mm。注:该片头和片尾适用于自动穿片阅读器。留出的片头和片尾长度应符合已知检索设备的要求。7拍摄顺序
7.1标板
应按表6顺序拍摄标板。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