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319-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0319-2008
中文名称: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 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7-28
实施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983351
相关标签:
船舶
气动
测量
控制
仪表
通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25.040.40:47.020.60
中标分类号: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装置>>N10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62251-T-604
出版日期:2009-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12-27
起草人:李明华、蔡闻智
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船舶及海洋工程使用的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 本标准修订并替代GB/T10319—1988《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GB/T10319—1988的主要差异如下:———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a)用GB/T17214.2—200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 第2 部分:动力”代替GB4830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b)用GB/T15464—1995“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代替ZBY003;c)用GB/T17212—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术语和定义”代替ZBY247;d)用JB/T9253—1999“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度的一般规定”代替ZBY123;e)用J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代替ZBY002。———将原标准表7下的注1和注2列入本标准表7中作为表注,注3改列在本标准4.6.9条文下;———表8中,可见光的波长由原标准的0.40μm~0.76μm 更正为0.40μm~0.78μm;———表9中,参照中国船级社GD01—2006,将一般大气条件的相对湿度改为30%~90%;———对盐雾试验方法的条款(5.5.4)做了重新编排,并参照GB/T2423.17和GB/T2423.18补充了初始检测和预处理的规定;———修改了第6章检验规则的表述方式;———对全文做了编辑性修改,对试验方法一章中各条的表述做了适当修改。 GB/T 10319-2008 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 通用技术条件 GB/T10319-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5.040.40:47.02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319—2008
代替GB/T10319-1988
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marine pneumatic measurementand control instruments
2008-07-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9-02-01实施
GB/T10319—2008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设计和结构
气源、输入输出信号、耗气量
工作环境
抗运输碰撞
外壳防护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一般检查
气源、耗气量
工作环境
抗运输碰撞
外壳防护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GB/T10319—2008
本标准修订并替代GB/T10319—1988《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GB/T10319一1988的主要差异如下: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用GB/T17214.2—200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第2部分:动力”代替
GB4830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b)
用GB/T154641995*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代替ZBY003;用GB/T17212-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术语和定义”代替ZBY247;d)用JB/T9253—1999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度的—般规定”代替ZBY123;e)用J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代替ZBY002。将原标准表7下的注1和注2列入本标准表7中作为表注,注3改列在本标准4.6.9条文下;表8中,可见光的波长由原标准的0.40μm~0.76μm更正为0.40um~0.78μm;表9中,参照中国船级社GD01一2006,将一般大气条件的相对湿度改为30%~90%:对盐雾试验方法的条款(5.5.4)做了重新编排,并参照GB/T2423.17和GB/T2423.18补充了初始检测和预处理的规定;
修改了第6章检验规则的表述方式,对全文做了编辑性修改,对试验方法一章中各条的表述做了适当修改。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4/SC1)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华、蔡闻智。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芦婷、肖红练。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0319—1988
1范围
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
通用技术条件
GB/T10319—2008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以下简称船用气动仪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船舶及海洋工程使用的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本标准适用的船舶用气动仪表按其功能可分为:a)检测仪表(检测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机械量等变量用的仪表);b)
控制仪表(位式控制器、连续控制器等):执行器(控制阀、执行机构等);e
显示仪表(记录仪、指示仪等):d
其他适用的仪表。
对于各类不同产品所特有的要求,本标准未予规定的,应符合各自的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中,若要求免试某些项目,则应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并征得船检部门同意。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术语(GB/T2422—1995,egvIEC60068-5-2:1990)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检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IDT)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2423.16
(GB/T2423.161999,idtIEC60068-2-10:1998)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丁和导则:长霉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GB/T2423.24
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GB/T2423.24—1995,idtIEC60068-2-5:1975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IEC60529:2001,IDT)船舶用电动测量和控制仪表通用技术条件GB/T8355
GB/T15464
GB/T17212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工业工程测量和控制术语和定义(GB/T17212—1998,idtIEC60902:1987)GB/T17214.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第2部分:动力(GB/T17214.2-2005IEC60654-2:1979,IDT)
JB/T9253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度的一般规定JB/T9329
3术语和定义
仪器仪表运输,运输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GB/T2422,GB/T8355和GB/T1721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GB/T10319-2008
船舶ship,vessel
航行或停泊于水域的运赖,作业工具,是各种船、艇以及水上浮动作业平台等的统称。3.2
船舶用气动测量和控制仪表
marinepneumatiemeasurementandcontrolinstrument能适应船舶环境条件并满足船使用要求的,以洁净的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测量和控制用仪表。4要求
4.1~般要求
4.1.1操作
船用气动仪表的操作应方更贝店。HI
4.7.2可靠性
船用气动仪表应具看与真测量和控制的系统精适应的可靠性4.1.3稳定性
量和控制范围内应是稳定的
船用气动仪表在
4.1.4重复性和精确度
其有与测量和控制系统要求相适应的重复性和精确度。船用气动仪表剪具
设计和结构
船用气动的设计和结构应便于安装调整和维修,4.2.1
船用气动
周件连接应锁紧。
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目结构应简单,安装拆卸避免需要专用工具,紧P
4.2.3采用缓冲器或减振底座时,外壳和底座之间应具有足够的间照,以允许充分自留移动。4.2.4船用气动仪0气源及输出的连接,般采用M10X1的连接头和PX的紫铜管4.2.5船用气动仪(保度应特合JB/T9253的规定4.3材料
船用气动仪表一般应曲耐潮、耐非、耐盐雾和带始的材料制耳
4.4性能
船用气动仪表的性能在预解券命内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4,5气源、输入输出信号、耗气量4.5.1气源应符合GB/T17214.2的规定,4.5.2气源压力在表1规定的范照内变化时,船用气动仪表的性能应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表十气源压力
气源压力额定售
按有关标准或制造广规定
变化范面
注:如船用气动仪表要求供气压力变化范鼠为士10%时,能用气动仪表和气源之间应插人稳压装置,4.5.3当气源压力升高至1.5倍额定值时,船用气动仪表应不损坏。4.5.4船用气动仪表的输入输出气信号压力应为20kPa~100kPa。4.5.5船用气动仪表的耗气量应符合各自的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4.6工作环境
4.6.1高温
船用气动仪表应能在表2规定的高温条件下工作,其性能应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4.6.2低温
安装场所
无保温措施的甲板舱室
散开甲板
2高温
GB/T10319—2008
环境温度/℃
船用气动仪表应能在表3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工作,其性能应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表3低温
安装场所
散开甲板及无保温措施的甲板舱室一般舱室
4.6.3湿热
船用气动仪表应能在表4规定的条件下正常工作。表4湿热
环境温度/℃
4.6.4盐雾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安装在室内的船用气动仪表需进行金属零部件的盐雾试验,经48h盐雾试验后,其外观应符合表5的规定。
金属零部件盐雾试验
镀层类别
铜+镍+铬
镍+铬
底金属
铜或铜合金
铜或铜合金
铜或铜合金
铜或铜合金
合格要求
主要表面不出现白色或灰黑色腐蚀物主要表面无棕锈
主要表面无铜绿
主要表面无铜绿
主要表面无灰色或浅绿色腐蚀物主要表面无浅绿色腐蚀物
安装在室外的船用气动仪表需进行整机的交变盐雾试验,整机经交变盐雾试验后应无明显的腐蚀、质变现象。
4.6.5霉菌
船用气动仪表应具有抗霉菌能力,其暴露于空气中的零部件和涂层材料经28d长霉试验后,长霜程度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
表6长霉程度
霉菌生长等级
4.6.6倾斜
爵菌生长程度
放大50倍观察不到霉菌生长
肉眼难以看到霉菌生长,放大50倍观察则生霉十分明显肉眼明显看到长零,样品表面霉菌覆盖面积小于25%船用气动仪表应能在相对于规定的安装位置倾斜角度为22.5°的条件下工作,其性能应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GB/T10319—2008
4.6.7摇摆
船用气动仪表应能在相对于规定的安装位置摇摆角度为22.5°摇摆周期为10s的条件下工作,其性能应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4.6.8恒加速度
船用气动仪表应能在垂直方向10m/s的线性恒加速度条件下工作,其性能应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4.6.9振动
船用气动仪表应能承受相对于规定的安装位置的三个方向(垂向、横向、纵向)的正弦振动,振动参数按表7规定。仪表在试验时应无机械损坏和不出现误动作。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注:产品结构设计应尽量使其固有报动频率不处在2Hz~100Hz范围内若达不到这个要求,则应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例如采用减报器)以避免出现过大的共报峰值,减振器应与仪表一起进行表动试验。振动参数
率/Hz
位移幅值/mm
加速度幅值/(m/$
振动参数
试临!
注1:试验1适用装在一般舱室的翰用气动仪表。注2:试验2适用于安装在往复机上及能机舱内的船用气动仪表4.6.10
日光辐射
试验2
25~100
暴露于日光下的船月气动仪表应具有承受幅射强度为112kW/m%,允许变化范回为士10%,其光谱能量分布符合表
规身的日光辐射的热效应和光效应或劣化效应的能力,其性能应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光谱名称
紫外线
可见光wwW.bzxz.Net
红外线
抗运输碰撞
表8光谱能量分布及允差
0.78~3.00
辐射强度
W/m(cal/em2mi
船用气动仪表在运输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下列条件的运输碰撞,碰撞后其性能仍应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碰撞次数:<1000士10)次:
b)加速度:(100±10)m/s,
相应脉冲持续时间:(11土2)ms;脉冲重复频率:1Hz~1.7Hz,即60次/min~100次/min;d)
脉冲波形:近似半正弦波。
4.8外壳防护
船用气动仪表的外壳防护型式包括防水和防固体异物侵人,应按GB4208的规定采用相应的防护等级。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一般大气条件
除有专门规定外,一切试验均在表9规定的一般大气条件下进行。表9一般大气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86~106
GB/T10319—2008
了进介其项试验的一系列测量期间,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保持稳定。在一般大气条件
5.1.2参比大气条件
参比大气条件要表规定
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力/kPa
5.1.3试验供条件
供气压力允差为额定压力的士1%表10
参比大气条件
一般检查
根据4.1、4.2和3的要求,对仪表的设计结构和材料进行检查,确定仪表是否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5.3性能
船用气动仪表在规定的安装位置通气进行各项性能试验,确定仪表的性能是否符合其产品标准或公
技术条件的规定。
5.4气源、耗气量
5.4.1气源变化
在仪表100%输出时,测量额定气源压力平稳变化士20%对仪表的影响,确定仪表的性能是否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5.4.2过压
气源压力升至额定压力的1.5倍,历时1min~3min,确定仪表是否损坏。5.4.3耗气量
测量并记录仪表的耗气量,确定其是否符合4.5.5的规定。5.5工作环境
5.5.1高温
5.5.1.1将船用气动仪表放入试验箱(室)有效工作空间内,试验箱(室)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应保持在规定值的士2℃范围内。试验箱(室)温度从初始环境温度升至(55士2)℃,升温速率不超过1℃/min(5min内的平均值),并维持16h,然后以相同速率升温至(70士2)℃维持2h,升温期间检验试验箱(室)的相对湿度,要求在35℃时不超过50%。5
GB/T10319—2008
5.5.1.2试验期间被试仪表通气工作,在各试验温度的最后1h进行功能试验。试验后自然冷却至常温,恢复后进行性能试验。
高温试验过程如图1所示。
温度/c
5.5.2低温
(55±2)℃
功能试验
图1高温试验过程
(70±2)℃
功能试验
性能试验
时间/h
5.5.2.1将被试仪表放人试验箱(室)有效工作空间内,试验箱(室)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应保持在规定值的士2℃范围内。试验箱(室)温度从初始环境温度下降至规定试验温度士3℃范围内,降温速率不超过1℃/min(5min以内的平均值),并维持16h。5.5.2.2待试验箱(室)温度达到稳定后,仪表通气工作,在试验温度的最后1h进行功能试验,然后自然恢复至常温,再进行性能试验,检查其性能是否符合4.6.2的规定。低温试验过程如图2所示。
温度/c
5.5.3湿热
(-10±3)
图2低温试验过程
功能试验
GB/T10319—2008
性能试验
时间/h
5.5.3.1将被试仪表放入试验箱(室)有效工作空间内进行两个周期(24h+24h)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箱(室)从初始意温度起,在(3±0.5)h内升温至(35±2)℃,相对湿度为90%~95%,在此条件(25±3)降温时间为3至6h,降温期间试验箱(室)应呈水蒸气饱下保持12士0.5后降温至
和状态。至24五第质期结束,然后开始第二周期的试验,武验过程如图,所示。温度/C
功能试验
(55±2)
(3±0. 5) h
(12±0.5)h
相对混湿度/%
(25±3)℃
交变湿热试验过程(两个周期)36
功能试验
性能试验
时间/h
GB/T10319—2008
5.5.3.2在交变湿热试验的第一周期高温、高湿阶段的开始2h及第二周期高温、高湿阶段的最后2h,通气进行功能试验。
5.5.3.3在试验结束前的最后2h,将被试仪表从试验箱(室)取出,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在恢复期的最后1h进行性能试验,试验前允许拭去表面上的水渍,检查仪表是否符合其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5.5.4盐雾
5.5.4.1金属零部件盐雾试验
5.5.4.1.1试验溶液
盐溶液用化学纯氯化钠(NaCI)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5士0.1)%(质量百分比),试验期间pH值应在6.5~7.2范围内[(35士2)℃时]。5.5.4.1.2试验方法
试验前,对被试金属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试验样品表面必须干净、无油污、无临时性的保护层和其他弊病。
临试验前对被试金属零部件进行清洁,所用清洁方法应不影响盐雾对被试验仪表的作用,试验前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被试仪表表面。将被试仪表放置于(35土2)℃的盐筹箱内,以5.5.4.1.1规定的盐溶液连续喷雾48h,盐雾沉降率为1mL/(h·80cm)~2mL/(h·80cm)。喷雾不得直接喷向被试金属零部件,而应沉降至其表面上。
试验结束后,以室温清水轻轻冲洗被试金属零部件表面的盐沉积物,再放在蒸馏水中漂洗,然后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h~2h,或按有关标准的恢复条件和恢复时间,最后对被试金属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确定其是否符合表5的规定。5.5.4.2整机交变盐雾试验
5.5.4.2.1试验溶液
盐溶液用氟化钠(NaCI)和蒸馅水或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5士0.1)%(质量百分比),试验期间盐溶液的pH值应在6.5~7.2(20℃时)范围内。试验用盐应为高质量的氯化钠(NaCI),干重中碘化钠的含量不超过0.1%,总杂质含量不超过0.3%。
注:有关标准可以要求采用其他盐溶液,其成分与特性(浓度、PH值等)应在标准中清楚说明,如模拟海洋环境的特殊效应。
5.5.4.2.2试验方法
试验前,对被试仪表进行外观检查。被试仪表表面必须干净、无油污、无临时性的保护层和其他弊病。
临试验前对被试仪表进行清洁,所用清洁方法应不影响盐雾对被试仪表的作用,试验前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被试仪表表面。
将被试仪表按规定的安装位置置于15℃~35℃的盐雾箱内,以5.5.4.2.1规定的盐溶液连续喷雾2h,喷雾时,盐雾的沉降量为1mL/(h·80cm)~2mL/(h·80cm),喷雾不得直接喷向被试仪表,而应使盐雾沉降至其表面。喷雾后,被试仪表仍按规定的安装位置移置于温度为(40士2)℃,相对湿度为90%~95%的湿热箱内(转移时,应尽量避免被试仪表上盐溶液的损失),保持7d为一周期,循环进行四周期为一次试验。
最后一周期结束后,将被试仪表从湿热箱取出(转移时,应尽量避免被试仪表上盐溶液的损失),在一般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h~2h。8
最后,用室温清水轻轻冲洗被试仪表,除去盐的沉积物,再放在蒸馏水中漂洗,然后将水甩干或吹干,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有无明显的腐蚀、质变现象。5.5.5霉菌
GB/T10319—2008
5.5.5.1用按GB/T2423.16规定培养而得的混合孢子悬浮液进行试验,或按照用户与制造厂商定的菌种进行试验。
5.5.5.2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应符合GB/T2423.16的规定。5.5.5.3按GB/T2423.16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用孔径不大于0.5mm的喷嘴将混合孢子悬浮液(或商定的菌种悬浮液),皇细雾状均匀喷射在被试仪表整个暴露表面,然后将被试的一组(3台,件)仪表放置于试验箱(室)内28d,试验结束后,立即取出按表6的规定检查长霉程度。如需作性能试验,应以两组仪表进行试验。
5.5.6倾斜
将被试仪表相对于规定的安装位置的前、后、左、右各摇摆22.5,每个方向均应接通气源进行功能试验各15min,确定其能否正常工作。5.5.7摇摆
将被试仪表放置在摇摆试验台上,接通气源,绕前后,左右两水平轴向,各摇摆22.5,摇摆周期为10,持续时间为15min,进行功能试验,确定其能否正常工作。5.5.8恒加速度
将被试仪表安装在恒加速度试验机上,以10m/s的加速度在仪表正确安装位置的垂直方向进行持续不少于10s的恒加速度试验,确定其能否正常工作。5.5.9振动
5.5.9.1船用气动仪表的振动试验应按GB/T2423.10规定的方法进行。5.5.9.2将被试仪表按规定的安装位置紧固在振动台上,不能直接安装的,可通过具有足够刚度的过渡结构来安装,以保证振动参数的传递。若在船上安装随带减振装置,试验时应一并装上。5.5.9.3按表7规定频率和幅值,以不超过1倍频程/min的扫频速率,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向上(其中一轴向应是与仪表的规定安装位置一致)进行扫频,检查有无共振现象。5.5.9.4扫频试验时,若在振动频率范围内发现有共振点,则:a)对表7试验1,应测量共振放大因子,若大于等于2,应予记录,大于等于5的共振不允许存在。b)对表7试验2,共振放大因子大于1.5的共振不允许存在,应调整或采取减振措施使之降低。5.5.9.5扫频后进行耐久振动试验:a)对表7试验1,共振放大因子大于等于2的各共振频率,均应在出现共振的轴向上进行2h的耐久振动试验。如无共振,则应在30Hz频率上进行2h加速度幅值为士6.9m/s的耐久振动试验。
b)对表7试验2,每次扫频完成后,应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在30Hz频率上进行2h加速度幅值为士40m/s的耐久振动试验。5.5.9.6试验时,被试仪表通气工作,观察其有无异常及损坏情况,性能是否符合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5.5.10日光辐射
船用气动仪表的日光辐射试验按GB/T2423.24的规定进行。5.6抗运输碰撞
船用气动仪表的抗运输碰撞试验应按JB/T9329的有关规定进行。5.7外壳防护
船用气动仪表的外壳防护性能试验按GB4208规定的方法进行。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