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行业标准(NY) > NY/T 1094.2-2006 小麦实验制粉 第2部分:布勒氏法 用于硬麦
NY/T 1094.2-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Y/T 1094.2-2006

中文名称:小麦实验制粉 第2部分:布勒氏法 用于硬麦

标准类别:农业行业标准(NY)

英文名称:Wheat experimental milling Part 2: Buehler method for hard whea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7-10

实施日期:2006-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060谷物、豆类及其制品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粮食与饲料作物>>B22禾谷类作物与产品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AACC 26-21A-1999 NEQ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页数:11页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6-10-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乐凯、程爱华、郑家丰、张元培、兰静、赵乃新、戴常军

起草单位: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标准简介

NY/T 1094.2-2006 小麦实验制粉 第2部分:布勒氏法 用于硬麦 NY/T1094.2-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硬麦使用布勒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将硬麦加工制成面包或面条等小麦粉。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094.2—2006
小麦实验制粉
第2部分:布勒氏法
用于硬麦
Wheat experimental milling
Part2: Biihler method for hard wheat2006-07-10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094小麦实验制粉》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设备、样品制备和润麦;用于硬麦;
第2部分:布勒氏法
第3部分:布勒氏法
用于软麦低提取率;
用于软麦统粉;
第4部分:布勒氏法
第5部分:BrabenderQuadrumatJr.(Quadruplex)实验磨法。本部分为NY/T1094的第2部分。
去用于硬麦》。
本部分对应于AACC26—21A:1999(实验制粉一布勒氏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乐凯、程爱华、郑家丰、张元培、兰静、赵乃新、戴常军。NY/T1094.2—2006
1范围
小麦实验制粉
第2部分:布勒氏法用于硬麦
本部分规定了硬麦使用布勤(Buhler)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将硬麦加工制成面包或面条等小麦粉。2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1094.2-2006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NY/T1094.1—2006小麦实验制粉第1部分设备、样品制备和润麦3设备
3.1气力输送实验磨
布勒(Bihler)MLU-202型或性能相同的实验磨,3.2实验小型打麸机
BuhlerMLU-302型、C.W.Brabender打麸机或其他实验用打麸机(任选)4实验磨的调整
4.1预计面粉出粉率
小麦的出粉率在75%左右,出粉率的高低取决于小麦特性、清理程度、水分调节,喂料速度,环境条件及磨的保养情况
4.2磨辊弹簧张力的调整
调整每对磨辊两端弹簧的长度为52mm。4.3筛子
4.3.1硬质小麦用nitex筛网(孔径用um表示)或同等筛孔的不锈钢筛网代替。1B
中等硬度小麦用nitex筛网(孔径用um表示)或同等筛孔的不锈钢筛网代替。4.3.2
3高出粉率,用以下nitex筛网(孔径用urn表示)或同等筛孔的不锈钢筛网代替。4.3.3
NY/T1094.2—2006
4.4筛链的调整
调整每个筛子的三根链条,使链中心到每一边偏心距为1.25cm。4.5磨辊的设定
当磨辊达到正常磨粉温度以后调整磨辊轧距。调整前,将电源切断,松开四个把手上的螺帽,旋转把手,调整磨辊呈平行,用塞尺使其相互之间的轧距为0.1mm。对于皮磨磨辊,因第一道磨辑直径较小,应选择第二道皮磨的左端和第三道皮磨的右端作为塞尺的测量点。心磨选择第一道磨辊左端和第三道磨辊右端为测量点。准确地调整好磨辊后,行紧螺帽,调整皮磨和心磨的刻度盘指针至刻度10(轧距0.1mm=指针刻度10)。每次磨粉实验时,再调整磨辑轧距到研磨位置,下列标度设定适用大多数硬麦:
8~103~5
磨辊位置最终的选定,将随喂料速度和小麦水分的高低有所变化。磨辊轧距的大小与所要求的出粉率相一致。在操作过程中欲改变磨辊的设定位置时,常常是先将磨辊松开,再拔到新的刻度,以免由于机械的震动而引起误差。当第一道皮磨磨辊调节到剥刮率为6%时(通过nitex143筛网)对于研磨大多数硬麦是适合的。
4.6喂料速度
硬麦平均的喂料速度为每分钟130g。软的和粉质小麦的喂料速度需放慢到每分钟低于100g。粒硬的、易碎的小麦,喂料速度可增加到每分钟150区,或者更多一些。可通过调节喂料速度达到满意的出粉率来决定每种小麦样品的最佳喂料速度。4.7喂料门
调节喂料门上的平衡块,使物料均匀地流向磨辑。5操作步骤
5.1环境条件和样品制备
按NY/T1094.1—2006中第3章,第4章规定执行。Buhler实验磨制粉的注意事项参见附录C5.2物料清除法2
5.2.1研磨预热用小麦基本通过磨后(约10min)实验磨仍在空转时,开始按下列步骤清理。轻敲并刷净关风器和皮磨磨辊的上部空间。打开磨门并彻底清理前辊和后辊的下部,掀开前筛盖并用长柄刷伸到物料通道后部,并将物料扫人平筛。用同样方法清理心磨。再次清理皮磨和心磨。用软橡胶锤或直径3.0cm软管轻敲筛箱。停机井取出筛格。轻敲并刷净师网下粘附于物料通道的面粉。刷净筛格并放回。实验磨准备磨制下一个样品。弃去预热样品的各种产品。每一次实验制粉后都应按照同样的步骤清理。
5.2.2称取500g经过润麦的小麦样品,倒人料斗时记录时间。用这部分样品调节喂料速度和设定磨1)中国小麦硬度中等的偏多,喂料速度建议为每分钟100g左右。2)为避免两个样品之间污染和精确的计算最大出粉率,御底清理留在磨里的物料是非常必要的。当要精确测定面粉特性和出粉率时,应使用物料清除法。当不太精确测定时,处理大量样品的连续法有优势。当小麦样品之间磨粉特性有很大区别,或样品含有发芽粒时应彻底清理。如果不存在这两种情况,当喂料漏斗空了以后,磨继续运转12min,在清理步骤时,可不停磨刷筛子,也可得到满意的结果。2
辊的轧距。当料斗放空时再记下时间,同5.2.1条一样清理实验磨。NY/T1094.2—2006
5.2.3称量产品并计算出粉率是否合适。如果合适,按5.2.2条进行正式样品磨粉。1)5.2.4通过打麸可将面粉出粉率提高2%。可使用BihlerMLU-302打麸机或C.W.Brabender打麸机或其他的实验室用打麸机。
5.2.5用163μmnitex筛网或相同筛孔的不锈钢筛网筛理面粉,在密闭容器中混合样品。倒转容器25次或更多,使样品混合均匀。
5.2.6每磨完一个样品后都需摇动滤布袋,并定期清理。2)5.3连续制粉法
5.3.1研磨预热小麦或研磨上一个样品之后不要停磨,将大约1000g下一个润后小麦样品放人料斗,调节喂料速度,使磨的流量良好,必要时调节磨辊轧距。5.3.2当物料分布良好时,将各种产品准确地收集1min的流量,确定喂料速度和麸皮、细麸、面粉的百分率。如达到满意程度,则研磨完800g~1000g小麦,用橡胶锤不时轻敲平筛,弃去所有各种产品。这一过程既调整小麦样品的研磨条件,又将上一个样品的残余产品排出了实验磨。将其余的小麦倒人料斗,开始计时,并同时收集各种研磨的产品。当料斗中的全部小麦流净时,精确记录时间并将收集各种研磨产品的盒子拉出。记录6个出粉点的面粉重量,以及细麸和麸皮的质量。5.3.3将全部产品的总质量被小麦喂人第一皮磨的时间除得到的商,便得出喂料速度。5.3.4用163μmnitex筛网或相同筛孔的不锈钢筛网,筛理面粉,并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倒转容器25次或更多,使样品混合均勾。
5.4稳定流量法
5.4.1将1000g小麦放人磨的料斗里,当小麦完全通过料斗时,切断电源,松开磨辊,弃去所有产品。5.4.2另称取1000g样品放入料斗里,启动磨并立即使磨合闸。当料斗排空时,停止研磨并使磨辑松闻。称量所有产品。3)
5.5各种研磨物料的详细特性说明研磨物料的详细特性说明参见附录A。6制备小麦粉试样
根据需要的出粉率,按1B+1M、2B+2M3B+3M的顺序称取的面粉,充分搅拌,多次通过163μm筛进行混合,装人布袋或纸袋中保存,夏季经过14d,冬季经过21d,待品质稳定后,供面团特性试验和食品加工试验使用。将3B+3M剩余的面粉与刷麸粉合并混匀,为次粉。7计算
7.1出粉率
可按全部回收的产品或按研磨用小麦为基础计算,所有的产品应校正到14%的湿基并以相同的湿基表示。
7.2出粉率计算参见附录B。
1)在两道心磨之间安装撞击机可提高中等硬度麦的出粉率,而面粉质量不受影响。2)因为大量空气通过磨的气运系统,面粉的水分、出粉率等特性对磨粉间的环境非常敏感。为获得精确的结果建设对磨粉间的温度和湿度加以控制。3)虽然用稳定流量法制粉,实验磨的筛子能保持稳定的流量,两个样品之间可不进行完全的清理,而污染较少。但是,需要用大量的小麦样品去彻底清洗上一个样品。3
NY/T1094.22006
A.1麸皮(Bran)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各种研磨物料的详细特性说明
A.1.1麸皮大小(size):大片,一般,碎:A.1.2麸皮清洁程度(cleanness):指白点的程度(麸皮上粘着的胚乳),少,一般,多:A.1.3麸皮厚度(thickness):厚,一般,薄。A.2细麸皮(Shorts)
A.2.1细麸皮数量(amount):低,一般,过多;A.2.2细麸皮性质(character):一般,或者片状的,即含有小片胚乳1)。细麸皮含粉太多,即细麸中含有较多的面粉,或呈茸毛状。
A.3物料和筛粉特性(Middlings and sievingcharacteristics)A.3.1渣状的(sharp):表示粉质少,通常是角质的;A.3.2粉状的(mealy):通常是软的,淀粉的结构:A.3.3易碎的(friable):研磨时容易破碎,筛粉时可大量提取面粉:A.3.4茸毛状的(woolly):更软的或纤维状的;A3.5研磨时不易破碎:筛粉时不能大量提取面粉。A.4推荐的制粉条件(Recommendedmillingconditions)A.4.1水分调节程度(temperlevel):低,一般,高;A.4.2喂料速度(feed rate):低,一般,高;A.4.3磨轧距(rollsettings):松,一般,紧;A.4.4面粉等级(rating):优良,好,一般,次。1)其原因是润麦水分过高,后路研磨时喂料速度太快,心磨磨辊压力太大,或者是上述诸原因的综合影响。4
B.1粉麸比
粉麸比按公式(B.1)计算:
式中:免费标准bzxz.net
粉麸比出粉率;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出粉率计算
mB+mM+mz
m+mm+mz+ms+mc
1B粉+2B粉+3B粉的质量,单位为克(g);1M粉+2M粉+3M粉质量,单位为克(g):次粉质量,单位为克(g);
刷麸后细麸质量,单位为克(区);刷麸后粗麸质量,单位为克(g)。净麦出粉率
净麦出粉率按公式(B.2)计算:
式中:
净麦出粉率;
Xx=P+ mM+mz×100%
-1B粉+2B粉+3B粉质量,单位为克(g):-1M粉+2M粉+3M粉质量,单位为克(g);次粉质量,单位为克(g);
人磨净麦质量,单位为克(g)。B.3灰分转移率
灰分转移率按公式(B.3)计算:
式中:
X3——灰分转移率;
一人磨小麦灰分率,%;
全部面粉灰分率,%;
一粉麸比出粉率。
B.4皮磨粉与心磨粉的比值(BM率)X=r-w2
皮磨粉与心磨粉的比值按公式(B.4)计算:X100%
NY/T1094.2—2006
NY/T1094.2—2006
式中:
mB×100
BM(%)
皮磨粉与心磨粉的比值,%;
-1B粉+2B粉+3B粉质量,单位为克(g);1M粉+2M粉+3M粉质量,单位为克(g)。(B.4)
C.1实验磨的保养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Bihler实验磨制粉的注意事项
NY/T1094.2—2006
长期不使用时,为避免磨辑生锈,在表面厚厚地涂上一层黄油,使用时用汽油洗净即可。取出筛布和吸人式布筒过滤器布袋,彻底清扫。为防止虫蚀,放人防虫剂密封起来。C.2喂料速度
在出粉率和品质不下降的情况下,最好尽快完成制粉。中等硬度的硬麦喂料速度为100g/min~130g/min较合适:软麦为喂料速度60g/min~80g/min较合适。C.3筛子
筛子对出粉率的影响比磨辊轧距和喂料速度的影响大,所以必须注明使用筛子的号数。另外,要注意筛子转动装置中皮带的张力,尽可能使筛子运转正常。C.4制备60%试验用小麦粉:按1B+1M、2B+2M、3B+3M的顺序称取采取量的60%,充分搅拌,使其多次通过163mm筛进行混合。取100g左右置于小型聚乙烯袋内,封住袋口,作为分析成分及测定色泽的试样。60%的剩余部分全部置于纸袋内保存,夏季经过2周,冬季经过3周,待品质稳定后,供面团性能试验及食品加工性能试验使用。小麦粉的试验中,有时也为6个粉路的面粉全部混合在一起的面粉(统粉),但由于出粉率的不同,往往对评价面粉检验结果影响很大。利用实验磨制粉进行面条等加工试验时,有时使用出粉率低于60%(40%~50%)的面粉。
C.5出粉率的计算有毛麦出粉率、粉麸比、净麦出粉率等。进行1000g~3000g品种的比较试验时,用粉麸比出粉率误差方差较小,容易检测不同试样之间的差别。C.6全部面粉灰分率是分别测定60%粉和次粉的灰分,然后按质量比算出面粉的灰分。C.7面粉和麸皮灰分含量差别很大,使原料小麦的灰分尽量转移到麸皮内,可以认为是精湛的制粉技术,同时也表明这类小麦的皮层和胚乳容易分离。因此,灰分转移率的数值越大,说明制粉技术越精湛,小麦的制粉性能越好。
C.8制粉损耗
因小麦的种类,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而异,一般为2%8%左右。损耗太大时最好重新试验C.9进行比较性试验时,待比较的试样要在同一天内制粉,或者每天都投人部分试样进行比较。细麸皮中含有片状胚乳,原因是加水过多,心磨喂料速度过快,心磨磨压力过大,或以上儿个因素综合所致。
C.10布勒实验磨制粉试验评价不同试样间差异所需要的重复次数见表C.1NY/T1094.2—2006
1制粉试验(布勒制粉磨)中检验不同试样差别所需的重复试验次数表C
特性数值
出粉率(绝对出粉率)
统粉东分
磨粉成绩
粗粉生成率
粗麸皮灰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