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行业标准(NY) > NY/T 1188-2006 水泡性口炎诊断技术
NY/T 1188-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Y/T 1188-2006

中文名称:水泡性口炎诊断技术

标准类别: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7-10

实施日期:2006-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998766

相关标签: 水泡 诊断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医药卫生技术>>11.220兽医学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畜牧>>B41动物检疫、兽医与疫病防治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标准价格:10.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水泡性口炎的病毒分离鉴定试验、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泡性口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等。 NY/T 1188-2006 水泡性口炎诊断技术 NY/T1188-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1.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88—2006
水泡性口炎诊断技术
Diagnosis techniques for vesicular stomatitis2006-07-10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1188—2006
水泡性口炎(VS是由弹状病毒科的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引起的马、牛和猪的一种水泡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本病临床上与口蹄疫、猪水泡病、猪水泡疹很难区别,主要表现为口唇部有水泡、溃疡、廉烂,影响采食,导致生长缓慢,影响经济效益。OIE采用组织细胞、鸡胚、实验动物等方法分离水泡性口炎病毒,进一步用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S-ELISA)和补体结合试验(CF)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在国际贸易中,OIE指定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ELISA)、病毒中和试验(VN)和补体结合试验(CF)检测水泡性口炎血清样品。本标准中水泡性口炎的病毒分离试验、IS-ELISA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是根据OIE《哺乳动物高、蜜蜂A和B类疾病诊断实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00版)中的诊断技术以及国内近年来在水泡性口炎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制定的,其中病毒分离试验、IS-ELISA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均与OIE的标准性文件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动物检疫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其平、龚振华、陆明哲、郑增忍、郭福生、蒋正军、王海霞。I
1范围
水泡性口炎诊断技术
NY/T1188-2006
本标准规定了水泡性口炎(VS)的病毒分离鉴定试验、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S-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VN)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泡性口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等。2病原分离与鉴定
2.1病原分离
2.1.1器材
100mL玻璃细胞培养瓶,恒温水浴箱,CO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2.1.2试剂及溶液配制
MEM营养液,PBS缓冲液,恢牛血清,7.5%碳酸氢钠溶被,青霉素(10*TU/mL)与链霉素(10mg/mL)溶液,3%的谷氨胺溶液,Hanks液,火菌生理盐水,0.25%胰蛋白酶溶液,缓冲甘油pH7.2一7.7),配制方法见附录A。
2.1.3样品的采集bZxz.net
2.1.3.1采集发病动物口鼻部位的水泡皮和水泡液,水泡皮加人含50%甘油的PBS缓冲液中,水泡液置于含2%特牛血清和5%葡萄糖的灭菌生理盐水中,冷送检。保存液的体积不能超过水泡皮或水泡液体积的2倍。
2.1.3.2不能获得水泡皮和水泡液时,牛可用探杯采集食道/咽(OP)黏液,猪可采集咽喉拭子,置于无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冷藏送检。无血清细胞培养液的体积不能超过黏液或咽喉拭子的2倍2.1.4样品的处理
2.1.4.1将水泡皮剪碎,研磨,悬浮于5倍体积的pH7.2、0.2mol/L的PBS缓冲液中(含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mg/mL),4℃浸渍16h~20h,以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0.2um微孔滤膜过滤。
2.1.4.2将水泡液、OP液、棉拭子浸液加青霉素至1000IU/mL、链霉素至1000mg/mL,离心,取上清液,用0.2um微孔滤膜过滤。
2.1.5细胞接种
2.1.5.1将2.1.4的样品1mL接种长成单层的VERO细胞.BHK-21细胞或IB-RS-2细胞.37℃吸附1h,中间摇动一次.
2.1.5.2加人9mL维持液,37℃.5%CO培养箱中培养。2.1.5.3每天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连续观察3天2.15,4如果细胞出现圆缩,聚集,固缩、脱落等病变,则进一步按方法2.2进行病原鉴定。传3代无病变者按2.1.8处理。
2.1.6鸡胚接种
2.1.6.1将鸡胚卵置于蛋架上,气室朝上,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气室,用剪刀去除气室部蛋壳。2.1.6.2用无菌眼科镊子撕去一小片内壳膜,在绒毛尿囊膜上滴人2.1.4中的样品0.2mL。2.1.6.3用无菌脱脂棉撕成薄片盖住蛋壳,用蜡封口,于37℃孵育。1
NY/T 1188—2006
2.1.6.4如果鸡胚2天内死亡,鸡胚周身呈明显充血、出血,尿囊膜肥厚,收获尿囊膜按2.2方法作进一步鉴定。盲传3代无病变者按2.1.8处理。2.1.7乳鼠接种
2.1.7.1将2.1.4的样品颈部皮下接种2日~7日龄乳鼠,每只接种0.2mL。2.1.7.2每天观察乳鼠病变,连续观察5天。2.1.7.3如果乳鼠出现死亡、生长不良等病变,则按2.2方法进一步鉴定。盲传3代无病变者按2.1.8处理。
2.1.8可疑非免疫动物样品
盲传3代未分离到病毒者,可进一步采集7d~14d后的该动物血清,用方法3进行抗体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判为无VSV感染;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判为有VSV感染2.2病原鉴定-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S-ELISA)2.2.1器材40孔带盖灭菌酶标板,单道可调(10~200L)移液器,8和12道可调(50μ~200μL)移液器,灭菌塑料滴头。
2.2.2试剂及溶液
2.2.2.1试剂:抗原,豚鼠抗VSV的标准NJ型和IND型血清,免抗VSV的标准NJ型和IND型血清,兔抗豚鼠IgG,正常免血清,卵白蛋白,TMB底物。2.2.2.2溶液:pH7.2、0.2mol/L的PBS缓冲液,pH9.6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缓冲液,PBSTB,配制见附录A。
2.3样品
样品采集、处理与2.1.3~2.1.4相同。2.4操作方法
2.4.1用pH9.6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缓冲液将兔抗VSV的NJ型阳性血清、IND型阳性血清和正常免血清包被ELISA板,每孔50L,于4C过夜。2.4.2弃包被液,每孔用磷酸缓冲盐水(PBS)洗1次,加50μL1%的卵白蛋白(用PBS液稀释),在室温下封板1h。
2.4.3弃封闭液,每孔用PBSTB冲洗3次。2.4.4将被检样品悬液或2.1中致病变的分离培养物50μL加到相应的孔中,每份样品均作双孔,振荡,37℃孵育30min
2.4.5弃反应液,每孔用PBSTB冲洗5次。2.4.6将与包被ELISA板的免抗VSV标准阳性血清相应的豚鼠抗VSV的标准NI型和IND型阳性血清用PBSTB稀释,分别加50pL到相应的孔中,振荡,37℃孵育30min2.4.7重复2.4.5
2.4.8将过氧化物酶兔抗豚鼠IgG结合物用PBSTB稀释,每孔加入50μL,振荡,37C孵育30min2.4.9重复2.4.5。
2.4.10每孔加活化的TMB底物50L,在室温下反应15min,随后加人50L1M硫酸终止反应,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值。
2.4.11设标准阳性抗原对照。
2.4.12结果判定
2.4.12.1读取样品与抗VSV的NJ型、IND型阳性血清和正常免血清反应的吸光值,计算双孔平均值。
NY/T1188—2006
2.4.12.2对照抗原与其相应血清反应的吸光值较其与另一型血清反应的吸光值和正常免血清反应的吸光值大20%,试验成立。
2.4.12.3如果某个血清型反应的吸光值与另一血清型反应的吸光值和正常免血清反应的吸光值相比较,其样品吸光值大于后两者20%,则被检样品为感染该相应血清型的VSV。2.4.12.4如果某个血清型反应的吸光值与另一血清型反应的吸光值和正常免血清反应的吸光值相比较,其样品吸光值大于后两者,但不超过20%,应重复试验,如仍不超过20%,则为阴性。3中和试验(本方法用于检测VSV抗体)3.1器材
96孔细胞培养板,其他器材同2.1。3.2试剂及溶液配制
VSV的NJ型、IND型病毒,VSV的NJ型、IND型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细胞培养用培养液及溶液配制与2.1.2相同。
3.3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无菌采集血液,常规分离血清,将待检血清样品置56℃水浴灭活30min。3.4操作方法
3.4.1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so)的测定3.4.1.1将VSV标准毒株接种于长成单层的IB-RS-2细胞,接种量为培养基液的1/10,37C培养,得出现病变后,冻融,收获病毒。3.4.1.2用MEM培养液将VSV病毒作连续10倍稀释,即10-110-2..每个稀释度取50L加人96孔细胞培养板中,随后加人经0.25%胰酶消化的IB-RS-2细胞悬液150μL(总细胞数约为3×105个左右),每个稀释度作8个孔重复,并设正常细胞对照。置37C5%CO2培养箱中。3.4.1.3逐日观察细胞病变,共观察3d~4d,记录细胞病变孔数。按照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的TCIDs0。
3.4.2中和试验
3.4.2.1在细胞培养板各孔中加人50μLMEM培养液,随后在第1孔中加人1:2稀释待检血清50μL混合后,用微量移液器取出50L,加到第2孔中,混匀后取出50L再加人第3孔中,依此类推,直到第10孔,血清稀释度即为1:4.1:81:2048,每份待检血清稀释度作4个孔重复3.4.2.2将50血含1000个TCID50的病毒液加到不同稀释度血清孔中,37℃作用1h3.4.2.3每血清孔中加人100μL经胰酶消化分散的IB-RS-2细胞悬液(总细胞数约为3×10个左右)。
3.4.2.4设立对照组,
3.4.2.4.1病毒回归试验:每次试验每一块板上都设立病毒对照,先将1000TCIDs0/50mL病毒液作0.1.1.10.100,1000倍稀释,每个稀释度作4孔,每孔加50L病毒液,然后每孔加150IB-RS-2细胞悬液(总细胞数约为3×103个)。3.4.2.4.2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待检血清和正常细胞对照。3.4.2.5逐日观察,记录病变和非病变孔数,共观察3d~4d。病毒回归试验1000TCIDso值应为500~1330之间,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的滴度在其预先测定的平均值2倍以内,待检血清和正常细胞对照成立,测定结果方有效,否则该试验不能成立。3.4.3抗体中和效价
按照Spearmann-Karber法计算抗体中和效价。如抗体效价大于1:40,则判为VSV抗体阳性。3
NY/T1188—2006
A.1细胞生长液
特牛血清
双抗溶液
谷氨酰胺
丙酮酸钠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按常规方法配制
用7.5%的碳酸氢钠调pH至7.0~7.2。置4℃保存。A.2细胞维持液按常规方法配制MEM,在MEM中按体积比加人:特牛血清
双抗溶液
3%谷氨酰胺
用7.5%的碳酸氢钠调pH至7.0~7.2。置4℃保存。A.3双抗(青链霉素)溶液
青霉素
链霉素
双蒸水
100万IU
100万mg
将双蒸水放于500mL瓶中高压103.4kPa20min。青链霉素用少量双蒸水溶解后,再用双蒸水定容至100mLm
A.47.5%的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氢钠(NaHCO)
双蒸水
先将滤器灭菌后,加人液体过滤后分装于青霉素瓶中放4℃保存备用。A.53%谷氨酰胺溶液
谷容氨酰胺
双蒸水
过滤除菌,分装于青霉素瓶中冻结保存。A.60.25%胰蛋白酶溶液
氯化钠(NaCI)
氧化钾(KCD
柠檬酸钠(2个结晶水)
磷酸二氢钠(1个结晶水)
葡萄糖
胰蛋白酶
0.5%酚红
加双蒸水
1000ml
NY/T1188—2006
上述试剂依次溶解,胰酶可先用少量水37℃温箱中水浴溶解至透彻清亮,倒人量筒中,用7.5%的碳酸氢钠调pH至7.6~7.8定容至1000mL,过滤除菌,分装小瓶,置-20C冰箱保存。A.7生理盐水
氯化钠(NaCI)
双蒸水
1000mL
氯化钠融化后分装,103.4kPa15min高压,室温保存。A.8Hanks原溶液
氯化钠(NaCI)
磷酸氢二钠(12个结晶水)
氧化钾(KCI)
磷酸二氢钾(KH,PO4)
硫酸镁(7个结晶水)
葡萄糖
无水氯化钙(CaCh)
双蒸水
1000mL
在配制时,应先将无水氧化钙用一小烧杯加入约100mL双蒸水,置4℃冰箱中溶解。等其他药品融完后,加人混勾,定容至1000mL:用滤纸过滤后,加人2mL氯仿,经充分混勾后,置4℃冰箱中保存。
pH7.2.0.2mol/LPBS溶液
溶液甲(A9.1)
溶液乙(A9.2)
氯化钠(NaCI)
等氯化钠溶解后,置室温保存备用。A.9.1
磷酸氢二钠(12个结晶水)
双蒸水
磷酸二氢钠(2个结晶水)
双蒸水
1000mL
1000mL
A.10PH9.6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缓冲液碳酸钠(NazCO,)
碳酸氢钠(NaHCO,)
迭氮钠
双蒸水
加至1000mL
NY/T1188—2006
A.11PBSTB
吐温-20
卵白蛋白
正常兔血清
正常牛血清
PBS补足至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