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3.60-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23.60-2008
中文名称: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12-3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2745497
相关标签:
电工
电子产品
环境
试验
方法
整体
安装
强度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试验>>19.040环境试验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综合>>K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EC 60068-2-21:200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71260-T-469
出版日期:2009-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12-30
起草人:徐忠根、纪春阳、卢兆明、徐立义、张国明、阳川
起草单位:广州大学、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市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2423的本部分适用于在正常装配或修理过程中其引出端或整体安装件可能受到应力的所有电工电子元器件。 GB/T 2423.6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GB/T2423.60-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19.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Environmental testing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Part 2:Test methods-
Test U: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s and integral mounting devices(IEc60068-2-21:2006,Environmentaltesting-Part2-2l:TestsTest U: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sand integral mounting devices,IDT)2008-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2009-11-01实施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前育
规范性引用文件
试验Ual:拉力试验
试验Ua2:推力试验
试验Ub:弯曲试验
6试验Uc:扭转试验
试验Ud:转矩试验
8试验Ue:安装状态下的表面组装元器件目
附录NA(资料性附录)
GB/T2423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嵌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GB/T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的组成部分见附录NA。本部分为GB/T2423的第60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068-2-21:2006《环境试验体安装件强度》(英文版),仅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第2-21部分:试验方法
“IEC60068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2423的本部分”或“本部分”;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NA为资料性附录。试验U.引出端及整
本部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广州大学、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市质盘检验技术研究院、苏州试验仪器总广。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忠根、纪春阳、卢兆明、徐立义、张国明、阳川。I
1范围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GB/T2423的本部分适用于在正常装配或修理过程中其引出端或整体安装件可能受到应力的所有电工电子元器件。
表1提供了适用试验的细节。
规范性引用文件
推脱/拉脱
剪切(粘附力)
元器件
导线装置
导线装置
导线装置
导线装置
螺栓或螺钉引出端
表面安装装置
表面安装装置
表面安装装置
安装/不安装
不安装
不安装
不安装
不安装
不安装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川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歧励根据本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圾新版本适用予木部分。
GB/T2421.1环境试验第1部分:概述和指南(GB/T2424.1--2008,IEC60068-1,1988,IDT)GB/T2423.28—200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锡焊(IEC60068-2-20:1979,IDT)
GB/T2423.4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BDM,气候顺序(GB/T2423.45-1997,idtIEC60068-2-61:1991)GB/T19247.2印制板组装第2部分:分规范表面安装焊接组装的要求(GB/T19247.2-2003,IEC61191-2:1998,IDT)
IEC60068-2-58:2004环境试验第2-58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d;可焊性试验方法,表而安装件的抗金属融化和抗施焊热量(SMD)IEC61249-2-7:2002印制板和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7部分:包覆和非包覆增强基材规定易燃性的环氧编织E级层压板(垂直燃烧试验)IEC61188-5印制板和印制板组件设计和使用(所有部分)IEC61190-1-2:2002电子组件用连接材料第1-2部分:电子组件中高质册互连接件用焊剂的要求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ISO272紧固件六角产品的对边宽度ISO9453软焊接金属化学成分和形式3试验Ua1:拉力试验
适用于各类引出端。
3.1目的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或修理过程中承受轴向拉力的能力。3.2一般说明
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手正常位置,将拉力没轴向施加到引出端上,并作用在离开试验样品主体的方向上。该拉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换10s士1s。3.3预处理
预处现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3.4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美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3.5试验方法
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穿,测试方法如下。参见图2a)。
3.5.1应用
本试验适用于降外类型的引出增。除了具有三个以上的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
验的概率相间。
3.5.2试验程序
的数目外,应在全部到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将试验样品羊您固定,使其引出增处护正常位量,接表规定的妆力数值,沿轴向旗加到引出端上,并作用在离开试验释品主体的方向。该拉功应理渐施加(没有赶何神齿),然后保持10士1s。施加拉力的数值如下,
a)线状引出輪脚面或带状)或插头施加拉力的数值特合表2规定
对于绝缘引出端应在施加负处别去绝缘层,对于绞合线引出端,绞个芯线应在施加负荷载前在施加负荷处机械地接在一起(例如:用锡焊或打结的方法)。由于绝缘专密端威绞合线引出端的技术特点而给剥去绝象层、爆接或打结操作带来困难,并可能因此导致对试验结集产华争议时,则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药规定或必要时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进行。
表2试验Ua1施加拉刃值
标称微面积(S)*/mm
0.050.100.200.50精应的圆截面引出端直径(d)/mpo.25
0.250.350.500.80拉力(容差士10%)/N
对于圆截面引出端,带状引出端或插头,其标称面面积等于有关规范规定的诸标称尺寸的计算值。对于绞合线引出端,其标称截面积为由有关规范规定的单股引线截面积的总和。2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b)其他类型的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钉、接头等)所施加拉力的数值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3.6最后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3.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预处理的方法
b)初始检测
当引出端数目超过3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d)
拉力(对于具有非标准尺寸的引出端和其他引出端)e)
剥除绝缘、焊接或打结操作的细节要求(必要时)f)
最后检测
4试验Ua2:推力试验
4.1目的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或修理过程中承受外加推力的能力。本试验只适用于尺寸小,质量轻的元器件,而设备和部件不包括在内。注:本试验不适用于可弯曲引出端。可弯曲引出端的试验将在5.1a)和b)中给出。4.2
一般说明
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试验样品的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推力应尽可能在接近试验样品主体处施加到引出端上,但是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应该有2mm的距离。推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s士1s。4.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4.4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册。4.5试验方法
参见图2b)。
4.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有关规范应规定对引出端施加推力的方向。4.5.2试验程序
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位,推力应尽可能在接近试验样品主体处施加到引出端上,但是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应该有2mm的距离。推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s士1s。
施加推力的数值如下:
a)线状引出端(圆截面或带状)或插头施加推力的数值符合表3规定。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表3试验Ua2施加推力值
标称綫面积(S)\/mm
0.050.100.200.50相应的圆裁面引出端直径(d)/mmd0.25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0.25d0.35
0.35d0.50
0.500.80推力(容差士10%)/N
“对于阅截面引出端,带状引山端或插头,其标称截面面积等于有关规范规意的诸标称尺寸的计算值。对于绝缘引山端,应在施狮负荷处剥去绝缘层,由于绝引山端或绞线引端的技术特点而给剥去绝缘层、焊接或打结操作带来困难,并可能因此导致对试验结果产生议时,测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必要时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逃行。
1)其他类型的房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针接头等)施加推力的数候更有厌规范规定。4.6最后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4.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预处理的坊
初始检测
本试验足否适用
当引山端数以超过3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施力方向
测除绝缘层的细节要求(必要时)对线状引出或描头以外的其他引出端,所施加推力的数值最后检测
试验Ub:弯曲试验
本试验仅适用于可弯曲的引端:5.1目的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和修理过程中承受弯曲力的能力。为了确定试验样品是否具有弯曲性能,应采用下述条件:在5.5.2.1和5.5.2.3中规定的试验:a)
在试验过程中,引出端应承受相对于初始位置至少30°的弯曲[见图3c)];在5.5.2.2中规定的试验:
引出端应能用手指弯曲。
一般说明
线状或带状引出端弯曲试验
固定试验样品主体,使引出端处于试验样品正常使用位置,其引出端的轴向处在垂直方向,然后在试验样品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磁码。将试验样品主体在垂直平面内倾斜大约90°,然后使其恢复到初始位叠,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4
方法1:在相反方向弯曲二次或多次。方法2:在同一方向弯曲二次或多次。签状引出端弯曲试验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可用手指弯曲的签状引出端应弯曲45后再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方法1:在相反方向弯曲二次。
方法2:在同一方向弯曲二次。
同时弯曲试验
应在距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封接点3mm处用夹具将试验一侧所有的引出端夹紧,然后将一磁码加到夹具上,使其引出端下垂。将试验样品主体倾斜45,然后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此项试验应在相反的两方向上进行。5.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5.4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5.5试验方法
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试验方法如下。5.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的引出端的试验样品应由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这种对于受试引出端数目的限制,不适用于同时弯山试验(见5.5.2.3),同时弯曲试验一般用于在一侧或多侧有成排列出端的微型电子组件。5.5.2试验程序
参见图3。
5.5.2.1线状或带状引出端弯曲试验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使用位置,其引出端的轴向处在垂直方向,然后在试验样品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码,其数值按表4规定。将试验样品主体在2s~3s的时间内,在垂直平面内倾斜大约90°,然后以同样的时间使其恢复到初始位暨,此操作即为-次弯山。有关规范应规定采用下面下列方法中的一种:a)方法1[见图3a)]
每个方向弯曲一次,共二次,中间不中断。或按有关规范规定做次数较多的交督弯曲。b)
方法2[见图3b)]
同一方向套曲二次,中间不中断。或按有关规范规定做次数较多的峦典。在试验样品主体我施力点之间不得放置可能影响曲率半径的装置。带状引出端应向其最宽平面乘弯曲。弯曲力数值应符合表4规定。
表4试验Ub施加力值
裁面模盘(Z.)/mm
Z,≤1.5×10-
1.5×10-4.2×10-1.2×10-0.5×10-11.9×10-1相应的圆綫面引出端直径(d)/mmdo.25
0.25<0.35
0.350.50d≤0.80
0.80注1:对于圆裁面引出端,其截面模盘Z,由下式求出:力(容整±10%)/N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式中,
d——引出瑙直径。
对于带状引出端,其面系数乙,由下式求出:式中:
α——与湾曲轴垂直的带状引出端的厚度;b-矩形带状引出端的另一边尺寸,Z,粮面模盘,
Z, = \32
Z, ba?
注2:截面模盘定义在GB/T3102.3—1993中的3-21给出,上述公式的推导可从机械工程标准教科书中查到。5.5.2.2签状引出端的弯曲试验
可用手指弯曲的签状引出端应弯曲45°后,再恢复到其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见图3)。有关规范应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a)方法1
一次弯曲后,立即在相反方向再做二次弯曲。b)方法2
同一方向连续弯曲二次。有关规范可规定其他细节(例如:使用的钳子,弯曲的位置等)。5.5.2.3同时弯曲试验
应在固定面内或当这个面不是给定的场合,在距封接处3mm左右的一点,夹紧试验样品一侧所有的引出端;在要发生弯曲的边缘处,夹具的曲率半径为0.1mm。将磁码加到夹具上,使其引出端下垂,该磁码,包括夹具的质量在内,所施加的力应等于表4所规定的值乘以所夹的引出端数目。将试验样品主体在2s~3s内倾斜45,然后以同样的时间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本试验在一个方向上进行一次,恢复到初始位暨,再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一次,再恢复到初始位置(见图3)。注:对于短引出端的试验,其夹具的设计应使在弯曲试验期问,夹具的上表面不会碰到试验样品主体(否则在引出端上将产生拉应力)(见图1),
图1短引出端试验夹具
5.6最后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5.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预处理的方法
b):
初始检测
本试验是否适用
d)当引出端数目超过3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e)
弯曲次数超过二次时,弯曲的方法和次数f)
应用的方法和具体细节
最后检测
6试验Uc:扭转试验
6.1目的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5.5.1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或拆过程中承受扭力的能力。6.2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6.3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6.4试验方法
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试验方法如下。参见图4。
6.4.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的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
6.4.2试验程序
每一引出端在距引出点6mm~6.5mm处弯曲成90°,弯的曲率半径应为0.75mm左右[见图4a)]。在距弯曲处1.2mm士0.4mm处夹紧引出端的自由端[见图4b)],然后将试验样品注体或夹儿围绕引出端原来的轴以每5s旋转一次的速度旋转。其连续旋转应在相反方向交格进行。详细规范应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和下列严醋等级之一进行试验:a)方法1:
试验样品主体被夹住
严酷等级1:360°三转
严酷等级2:180°二转
b)方法2:
两个引出端被夹住[见图4c)]
严酷等级:180°二转
注:方法2主要用于其主体不宜夹住(例如:其直径小于4mm)和在每端有同样的轴向别山端的试验样品。6.5最后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6.6
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预处理的方法
b)初始检测
c)本试验是否适用
当引出端数目超过3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d)
试验程序和严酷等级
最后检测
GB/T2423.60—2008/IEC60068-2-21:20067试验Ud,转矩试验
7.1自的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及整体安装件在正常装配和修理过程中,承受转矩的能力。
一般说明
对于具有螺栓或螺钉的引出端,对正常装配在每个引出端上的螺钉或每个螺母,按有关规范规定的严酷等级施加按表5规定的力拒保持10s~15s。在本试验中,应在螺钉头部和它的紧固面之间放置垫圈或放置对螺衔具有正常开孔的金履板。对其他型式的引出端,有关规范应规定所要求的方法。7.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7.4初始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7.5试验方法
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试验方法如下。7.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的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
7.5.2试验程序
7.5.2.1螺拴或螺钉引出端
用正常固定装固定试验样品,按有关规范规定的严酷等级,按表5所规定的转矩,没有冲击地施加于螺钉或施加于每一引出端正常装配地每个螺母上。其试验持续时间为10s~15s。在这一试验期问,应在螺钉头部和它的紧固面之间放鼠垫圈或政置对螺钉具有正常开孔的金属板。垫圈或金属板的厚度大约等于标称螺枪螺距的6倍。所有的零部件应是清洁和干燥的。根据ISO272规定,螺母的厚度大药等标称螺栓直径的0.8倍。表5转矩严酷等级
螺纹标称直径/mm
转矩/
严醋等级1
严醋等级2
对于某试验样品,例如:半导体器件,可能需要差异很大的转矩数值,必要时,这些数值应在有关规范中说明。当直径大于8mm时,其转矩值应由有关规范规定。螺母或螺钉试验后应能够松开。7.5.2.2其他类型引出端
有关规范应规定所要求的方法。7.6最后检测
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7.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a)预处理的方法
b)初始检测
c)本试验是否适用
d)当引出端数目超过三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